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 978750864260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1-26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 978750864260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基本信息
书名: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
定价:39.00元
作者:雷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08642604
字数:
页码:2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网络爆贴,天涯点击量超过30万,首页头条推荐。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专业地还原了事件原本的细节,是生动、鲜活、严肃、深刻的事件备忘,呈现一个公众不曾认知的真实中国。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用大量手的客观资料,记录了许多影响中国的重大事件,以及对事件的深刻理性的思考,从大事件的角度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兼具人文关怀和社会学价值。
吴小莉、闾丘露薇、刘春、梁文道、胡彬、曹景行、鲁健……联合推荐
《看见》之后,又一本直指真相、震撼人心的中国社会备忘录。
海报:
内容提要
一个连续七年深入新闻一线现场记者的大事件观察侧记,地震、泥石流、溃坝、奥运……一位与汪洋、孟建柱、孟学农、李毅中、郭伯雄等众多政要名流面对面的采访者的真实感受;一位受网友欢迎的新闻记者职业生涯的回顾和总顾。
真实的现场细节的还原、线材料,呈现一个公众不曾认知的真实中国,她的笔触生动、鲜活、严肃、深刻,带给我们思考和反思,为时代留下个体的注脚。
当我们翻开关于那些曾经影响无数人命运的事件的记录,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人,也看到一个个事件原本的面目,我们将更深刻地理清事件与人、人与人,以及我们与国家的关系,了解我们这个国家,了解我们身边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的与我们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大事,知道它们如何发生,我们又该怎样面对。
崔永元说:我希望五六十年以后终于有一本被大家公认的书,不管它是宏观叙述的还是细节叙述的,大家认为它是真实的。
相信,《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就是这样一本书。
目录
序 不一样的雷宇/胡彬
自序 做一颗滚动的石子
部分 多难如何兴邦
章 玉树的深度
第二章 煤,血煤
第三章 悲城舟曲
第四章 雅安十日
第二部分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边
第五章 阳光下的罪恶
第六章 一场奶粉引发的震荡
第七章 大连惊天爆炸
第三部分 个体与时代
第八章 蚁族:我不是失败者,只是还没成功
第九章 忧伤的村庄
第十章 我们时代的建筑
第十一章 奥运来了
第四部分 另一个世间
第十二章 大阅兵
第十三章 朝鲜:神秘之门渐开
第十四章 走入非洲
第十五章 台北,北京,有多远?
跋 在这里读懂记者/刘春
作者介绍
雷宇,凤凰卫视记者,2008年度网友喜爱记者,2013年灾难报道佳记者。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并获得大众传媒和新媒体双硕士学位。2006年加入凤凰卫视后,长期坚持关注民生,多次深入矿难现场进行采访,曾参与报道山西与河南等地煤矿透水事故、山西洪洞矿难以及西藏“3·14事件”、北京奥运会、三鹿奶粉事件、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
文摘
“在真相和正义之间我选择真相。”苏珊?桑塔格这样说。这个被称作“美国公众的良心”,以笔锋犀利著称的评论家之所以坚持这一标准,源于她内心深深的焦虑:“我焦虑的是各种权利以及我所坚持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比如,讲述真相的某些东西,未必有助于推进正义。有时候,推进正义或许会导致相当多的真相遭到隐瞒。”
这是多么简单却难理解的一句话。但对于每一个人,只要他的阅历足以支撑他了解现实的复杂,就会意识到正义与邪恶之间那细如蚕丝般模糊的界限,以及真相极容易受到价值观、话语场、偏见的影响,从而被遮蔽这一事实;也因此会更加钦佩苏珊?桑塔格这一选择的勇气。
2006年,我刚成为凤凰卫视驻北京记者站的记者,还没有足够的阅历。那时的我,大的心病是怎么适应这份工作。
上班的初几个月,我不太敢跟同事亲近,也不怎么说话,常常手里拿本书,从上班坐到下班。
在同事眼中,我是一个怪人。
曾经和闾丘露薇老师去过伊拉克战场、也去过非典现场的魏永林老师,可能看我一头雾水,点拨我,要我首先要学会凤凰的风格。
什么是凤凰的风格?
从小到大,我看得多的新闻节目就是《新闻联播》。我所理解的新闻就是那样的:播音员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介绍的都是国家大事,必须严肃。用的词也是大词,什么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实事求是、、继往开来之类的。而且有个套路,每条关于会议的新闻,开始总是对现场的描写,比如红旗飘扬、气氛庄严;或者是天气的描写,比如和煦的春风、芳草吐绿,秋高气爽……上大学后,我才知道《新闻联播》的风格有一个专业术语叫“新华体”,是新华社早年报道新闻时通常使用的一种写作形式,特点是速度快,讲究时效性,并且篇幅短小,强调严谨、稳健,但是文字有时候难免显得生硬。
凤凰的新闻则没有一个特别固定的搭配,只要记者感觉可以帮助将一则新闻讲好,形式可以采用任意的排列组合。语言上,也有境外媒体的特点,首先是口语化,日常语言居多,就好像是一个朋友向另一个朋友娓娓道来,还要淡化大陆的色彩。选题避免大而空,如果不是人们关心的、和人们有切身联系的,就不会选择报道。
但长期的思维惯式要改掉谈何容易。
初我写稿子,导语里生怕漏掉某某某主办、某某某领导参加,一遇到会议,我习惯性地把领导放在重点;部门举办的记者会,我照本宣科,满纸都是一二三四冗长的句子,害怕漏掉任何信息。以现在的标准看,我那时的稿子三分之二都是废话。
终于有批评,说我“比央视还央视”。
批评一针见血。我心里清楚我的问题,不在于用词,而是我的思维,已经陷入一个套路。
大学时的写作课,老师阿忆反复提醒我们不要掉入思想的陷阱。这个陷阱是无形的,它会吞噬掉任何新意的创想,拖拽着思维走上一条定式。
我想我已经掉入了这个陷阱。我意识到我的问题所在,又不知该从何入手。长期的耳濡目染、言谈身教,早已在我身外形成一道道藤蔓,它们紧紧缠绕,深入骨肉,要拔掉它就要打碎那个旧的自己,这个过程难免疼痛。
视角、视角,每次开会潘力老师都强调。我的困惑在于,什么视角,怎么找到它。
我无比佩服闾丘老师,她总能找到锋利的那个点、将问题抛给有可能回答的人,角度和内涵都堪称深刻。每当她指导我应该向嘉宾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时,我都会由衷地感叹她深厚的功力。
同样一个选题,我完成报道之后也找来其他外国媒体的报道,看角度的不同。大而空是我的特点,具体而细小则是外电的共性。看得多了,我总结出结论:所谓外媒视角并不是因为它有多独特,而是在于它反映的都是人们真正关心的,它不把自己作为高高在上的信息垄断者或是某种歌功颂德的宣传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发布者。它所表达的信息必是能解答你心中疑问,勾起你感叹一声:原来是这样。
要做到这点需要沉到生活中,从生活的土壤中咂摸出营养来。
刚上班的那一年,有段时间,北京的菜价升了好几倍,通胀的压力已经凸显,但是很少买菜做饭的同事们却后知后觉。因为工作关系,大家很忙,通常会在外面随便解决吃饭问题,像我这样家在北京的,就回家与父母一道用餐,餐费都由父母负责,自然不知柴米贵。潘老师给我们开会,为我们漏掉这条新闻感到遗憾,他说:“感觉你们像生活在真空里,所以不了解这些平常人们的生活。”
这或许就是我的问题所在:缺乏对世界探求的欲望。
多年顺遂的生活使我感觉给予我的一切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这种顺遂使我向四周探知的触角变得迟钝,对周围的一切开始感到麻木,停止向深处挖掘。
后来当我看到皮特?海斯勒写的《寻路中国》时,更感到了这种差距所在。他提到的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就在我的身边,但是为什么长久以来我却对它们视而不见?
这并不能归结于一个外国人的全新视角,而是作为记者与记者的差距。
在成为一个记者多年后,我现在越来越感到,新闻并不只是信息的传递,它是这个世界的反映,更是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的方式。新闻的新不在于事件发生的时间点,而在于记者呈现它的角度。这依赖于它的报道者慧眼的选择,与保持长久的探寻世界的渴望。
二
“你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你自己。你必须战胜自己。”我对自己说,想起喜欢的一部电影,中文名叫《她比烟花寂寞》,讲的是大提琴家杰奎琳的故事。她是一个音乐神童,却为自己的天分所苦,终生在音乐和俗世的生活中挣扎,但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死是她的命运,这注定她要像在天空绽放的烟花一样孤寂。片尾,杰奎琳与童年的自己在海边相逢。她告诉童年的自己:“Just want to tell you,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alright。”生命的后,她终于领会要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她与自己讲和。
我喜欢这句台词,喜欢它其中表达出的顺其自然的意味。
刚做记者那一两年,我时常犯错。面对镜头,我经常无法自如地讲述,习惯性的空白常常侵袭我的大脑,打我个措手不及。而言辞的贫乏也是困扰的问题,我常常不知道需要说什么。或是因为新闻时长过长被香港编辑弃用;或是没有准确使用嘉宾为重要的采访同期声;或者漏掉了记者会上为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嘉宾的头衔写错,我曾经犯过的大的错误是因口误把一位人的职务念错,后写了检查。
我对自己说:“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alright。”这句话就像一句咒语,我默念着它,似乎获得了力量。
我咬着牙,去迎接挑战,准备克服挡在面前的和即将出现的困难,编辑速度、现场连线、语言障碍、突发事件,那些原本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竟然都获得完满的结果。每当结束这些紧迫的任务,我打开电脑,看到新闻档位播出着自己制作的节目,一种无与伦比的欣慰总会让我慨叹,原来人的身上竟有着如此的潜力。
有时候,我觉得那些扑面而来的困难就像武侠小说中的高人,我需要做的就是接招,然后等待脱胎换骨。
但这种过程中并不是一直坚定,我也曾经感到过迷茫。
某一天,我在办公室加班。已是晚上10点了,办公室没有一个人,周围静悄悄的。我看着编辑机的屏幕,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绝望。
《社会能见度》的刘铮曾经看见我在办公室像陀螺一样的样子,他同情地说:“如果说工作像一座山,那我们翻过一座山就到了,可你们,翻过一座还有一座,前面是无穷无尽的山。”
这比喻太贴切了。
新闻的新在于它是不断发生的,今天之后还有明天,无止境的日子伴随着无止境的新闻。
我那时已经近30岁了,工作就要满三年,入门的问题已经解决,但仍时常陷入对新闻点的捕捉和如何令新闻更有深度的迷惑中。此外,终日忙碌的生活令我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我不知道做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
我在心里说,如果满了三年仍然如此,就放弃吧。
迷茫的时候,我跟父母谈,跟朋友谈,朋友建议我去看书,从书中寻找答案。我找来各种类型的书读,社科类居多,后迷上了历史。
我不再提起放弃的事情。
几个月后,我被派去做山西襄汾溃坝事件。
那天,我们拍摄完当地的情况,从山上村民的家中下来时,车被遇难者的家属拦住了。他们迟迟不肯离去,直到我答应将他们的需求传递出去。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记者的责任所在。因着这份责任,我无比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竟是如此有价值。我将看到的这些情景编辑到了我所做的新闻中,并在当晚的新闻连线中表达了我的看法。
完成这个事件的报道后,我又开始忙碌其他的新闻。年底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他自称是来自天涯网站,我在山西襄汾所做的报道入围了他们的年度记者评选,这次评选全程由网友提名、投票,一些重量级的媒体人和版主组成的专家团也会在其中提供参考意见。整个投票过程要持续两个月时间。
我为自己能入围感到意外,但并没抱太大期待。
两个月后,这名工作人员通知我,我被评上了网友喜爱记者铜奖,全国只有6名记者被评上,我排名第五,前面差不多都是一些知名的记者。我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天涯的这位工作人员后在电话中说:“我们好多评委都觉得你很不错,加油。”
这并不是官方奖项,也并非由业内颁发,但它由网友投票而来,代表了广泛的民意,这比任何官方奖项都让我感到欣慰。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胡适的那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意义所在。
人生中总会有一些惊喜,它会给予坚守的人们以奖励,提醒着人们,生命中不光是辛劳和付出。
很多收获,后看来,往往都是因为当初的那一点坚持。
三
这点坚持也让我逐渐明白了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大学时,我读《在路上》,看到迪安问萨尔:“你一辈子不干预别人的愿望……别人也不来打扰你,你自顾自,独行其是……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路。那是一条在任何地方、给任何人走的任何道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
我问我自己,如果我是萨尔该如何选择。我的前半生似乎走的是一条乖孩子的路。我循规蹈矩地读书,从小学读到了硕士,都是不错的学校,中间没有遇到太大的波折,也没有太大的惊喜,也许那之后我会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然后成家、有一个孩子,直到平静的终老。但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直到有一天,在面对高速公路收费员时,一个念头突然从我脑子中蹿出来:天呀,这简直是全世界无聊的工作。我无法想象终日待在一个狭小空间,面对一个个毫无生气的面孔,做着重复的动作。
我希望得到的答案无比清晰地出现了。
我真正渴望的是像迪安那样的生活:即使颠沛流离,依然有着生命的激情,永不停歇,而不是当我有一天在面对死亡时,回忆自己的一生,是苍白无聊的人生。
我渴望燃烧,哪怕这要付出代价。
一本杂志曾经采访我,当我向采访的编辑讲述我的工作经历时,那个一米八几的男人由衷地感叹了一句:“太刺激了。”
没想到在外人的眼中,我的工作可以被冠以这样一个形容词,但那种感觉我能体会。
记得在舟曲,我和周庆元、赵玮三个人不得不住在一张帐篷里,深夜完成工作后,大家挤在一起看赵玮电脑里的电影;从舟曲县大楼返回驻地的那天,我们背着大包小包,在路上拦到一辆运送垃圾的卡车,在颠簸的车上任头发被风吹起来,精神饱满地和路上的人们打招呼。在山西洪洞,我和周铭吉完成工作已经到夜晚,唐老在路上找到一间小店,早早点了酸汤水饺和炒藕片候着我们。我夹起一筷子藕片,再夹上一个冒着热气的饺子,一口咬下去,真香。玉树时,我面向天葬台,仰头看着飞翔在天空的雄鹰,心中充满了敬畏。
真奇怪,那些苦的、累的现在都不记得了,留在我记忆中的全都是些美好的画面。
四
令狐列曾经告诉我,要珍惜你所拥有的平台。
他是凤凰的记者,经常出现在灾难现场,更以独特的出镜独树一帜。汶川地震时,在都江堰的现场,出镜时他念了一首描写都江堰的诗。看完那条新闻,我们都傻了。之前没有看见记者这样做过,但不得不承认,那个出镜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它不但适合当时的环境,而且体现了个人情怀。
令狐列向我们传授心得说:不要害怕表现你的个性,凤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会包容你的个性,也会给你提供充分展现你个性的舞台。
现在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
这个平台值得珍惜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是基于对我能力的充分信任。在我三个月实习期满后,潘老师就将我派到了新闻现场采访。我记得,当我举着三根手指告诉别的记者我只工作了三个月时,他们无比惊讶,因为在他们的经验中,没有两三年的工作经历,没有媒体会给一个记者独立采访的机会。
我也可以向我的主管提出任何我想要做的选题,面对我的工作热情,不会有人扼杀它。我还可以在新闻中说出我想要说的话,表达我所想要表达的观点,而不用担心会因为提出观点而被批评。
这份信任难能可贵,值得托付。
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令我成长。通过它,我克服了我的弱点,变得坚强。
……
序言
这里记录的每一个事件,都会成为未来历史研究的案例,而作为一名电视记者,作为细腻的小心翼翼的历史材料收集者,作为一名永远充满疑问与思考的记录者,作为一名温良悲悯的女性讲述者,雷宇对于这些事件的记忆与讲述,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历史文本价值。若干年后,人们会像阅读那些外国记者的民国记录著作一样,也会在这本书里阅读我们这个时代,触摸我们这个社会。
——刘春
本雅明曾经说过,战场上回来的士兵没有故事可说。我想,一个见多识广的记者大概也是如此。因为他看过太多灾难之后的废墟,晓得一切值得珍重的事物终将无常;他还见过种种美丽图景与修辞的背后,明白人间的诡与冷漠。所以他也应该没有真正故事可说。他开始习惯用大家喜欢的表情去遮盖他的嘲讽、麻木、犬儒,乃至于虚无。然而,年轻的雷宇却依然有感,居然还懂得感动,懂得难过,甚至还在相信些什么。好比战争之中对自己许下了诺言的幸存者,把故事带了回来。那些在她生命之中所折射出来的,其他生命的故事。
——梁文道
对于热爱新闻工作的年轻朋友来说,凤凰是一个聚集理念和实践机会的舞台,雷宇在这个舞台上也曾经历了向往、磨练、成长、茁壮,我们称之为“凤凰化”的过程,这本书就是她把这段历程分享给所有热爱新闻工作的朋友们。
——吴小莉
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年轻同事,也已经可以用来形容了。对于做新闻的人来说,平台很重要,但是平台提供了机会,个人的努力也很重要。看一个媒体人的成长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记者这一行,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闾丘露薇
做新闻工作很辛苦,尤其是凤凰卫视这样媒体里的年轻人,必须付出多。如果没有点新闻理想,如果没有点吃苦耐劳的傻劲,还是别干这一行。但雷宇坚持到了今天。在新闻现场你会很快磨砺成熟,变成一个真正的新闻人,她的《现场》就是成长记录。
——曹景行
作为一名一线记者,作者有机会到达许多新闻事件现场。她以细腻的笔触平实的视角,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让新闻事件活了起来。这体现了作者的职业素养和悲悯情怀。
——鲁健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 978750864260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 9787508642604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 9787508642604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 978750864260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 978750864260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