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古汉语字词典-第3版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2-01 |
| 作者:李运富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98.00 | 页数: | 印次: 7 |
| ISBN号:9787500675617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3 |
本典共收录和解释约9000个单字和约20000个复音词语,解释详明,取舍得当,检索方便,是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古代典籍的必备工具书。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查字典”这个层面。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古代汉语发展史。我发现,通过对比前几版(虽然我没有原版实物,但通过一些文献对比可以推断),新版在处理那些具有强烈时代烙印的词汇时,展现出了更深层次的语言学洞察力。例如,对于一些表示情感的词语,它不再是简单地给出“悲伤”“喜悦”之类的现代对应词,而是细致地剖析了古人表达这些情感时的文化语境和修辞习惯。这对于想要真正“写出”古风文段的人来说,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框架。此外,它对一些专有名词的收录也体现了极高的审慎性,每一个收录都附带着清晰的来源指示,避免了望文生义的错误。这本书的份量和厚度,本身就是对使用者的一种激励——它要求你投入时间去精研,而不是囫囵吞枣地应付考试。这才是真正值得放在案头、时常翻阅的经典工具书。
评分我是一位退休教师,虽然已经离开讲台多年,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未减退,时常会自己翻阅《诗经》《楚辞》或唐宋散文来消遣。对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电子词典固然方便,但实体书的翻阅体验是无可替代的。这本词典的版式设计非常照顾我们这些“老读者”。字号适中,不会太小,而且对重点词汇和解释部分使用了不同的字体或加粗处理,层次分明。最让我感到亲切的是,它在解释古语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对古人智慧的尊重和温和的引导性,而不是那种冰冷的、纯粹的学术定义。比如,有些词汇的解释,它会侧重于体现古人“意在言外”的审美情趣。这种在实用性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点的编辑手法,让人在查阅过程中感到非常舒适和愉悦,仿佛不是在跟一本工具书打交道,而是在一位博学的长者身边请教。
评分这本新版的工具书简直是文言文学习者的福音,装帧设计很典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料扎实、内容丰富的样子。我之前用过一些旧版的工具书,总觉得查起来不够顺手,释义也有些晦涩,但这次翻阅,感受到了明显的进步。它收录的词汇量比我预想的还要大,即便是比较偏僻的古籍中的用词也能找到出处和详细的解释,这一点对于做深入研究的人来说尤其重要。而且,编纂者在解释某些多义词的时候,会非常细致地列举出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和例句,这对于理解文意的准确把握起到了关键作用。排版也是一大亮点,字体清晰,间距适宜,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是那种需要对照古今汉语理解的词条,给出的例句往往是选取自那些脍炙人口的篇章,让人在学习之余还能重温经典,这种设计非常贴心。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实用友好性的语言工具书,对提升文言文功底非常有助益。
评分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古籍工具书太多了,很多都是旧瓶装新酒,甚至有些错误百出的版本。但拿到这本新的《古汉语字词典-第3版》时,那种“专业感”是扑面而来的。从纸张的质感到印刷的精细度,都体现了出版社的诚意。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收录上是否能够跟上最新的学术成果和考古发现。很明显,这一版做了大量的修订和增补。我特意去查了几条近年才被学者重点关注的、在敦煌文献或简帛中出现的生僻词,竟然都被收录进去了,而且解释相当到位,引用了最新的研究观点。这表明编纂团队并非只是在旧稿上修修补补,而是进行了实质性的、与时俱进的更新。对于从事古代文献整理和研究的人来说,工具书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更新速度和准确性,这本新版无疑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它提供的例证也大多是权威性的,让人信服。
评分我作为一个中文系的本科生,日常阅读古籍时,最大的困扰就是那些“活的”词汇——同一个字在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笔下,意义会发生微妙甚至巨大的转变。这套新版词典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一个现代汉语的对等词,而是深入挖掘了词义的演变脉络。例如,对于一些常用动词,它会清晰地标注出“通假”“假借”的情况,并给出明确的时代背景限制。我特别欣赏它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处理方式,不再是简单地用数字序号罗列,而是用更具逻辑性的方式组织,比如先列出最本源的含义,再扩展到引申义、比喻义等。这使得我们在查阅时,能够快速锁定最符合当前文本语境的解释,避免了理解上的偏差。另外,对于一些特定的历史名词或官职称谓,它也给出了精炼的背景介绍,这对于非历史专业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它真正做到了“以用为本”,让学习者在实际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能立刻得到有效解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