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这本书的“适用对象”定位。它似乎想讨好所有人,结果反而让所有人都觉得它不适合自己。它声称是为“各个阶段的学习者”设计的,但在实际内容中,那种从A到Z的跳跃感太强了。一个刚学会五线谱的初学者,会被那些突然出现的、要求极高手指独立性的练习吓跑;而一个中级水平的演奏者,会发现前面大量的“入门”内容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它缺乏一个明确的学习路径图,就像是提供了一堆高质量的乐高积木,但没有说明应该先搭地基,再建墙壁。如果你已经非常明确自己在哪一个技术点上卡住了,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有深度的练习材料,但如果你需要的是一个从零开始、稳扎稳打的系统化学习过程,那么你很可能会感到迷失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或者前面的内容到底学没学扎实。它更像是一本“参考手册”的合集,而非一本真正的“教程”。
评分这本书的选曲品味实在令人费解,简直像是一个随机播放列表。我翻阅了前三分之一的内容,发现它在曲目选择上显得极度不平衡。一方面,它收录了大量晦涩难懂、风格陈旧的练习曲,这些曲子听起来像是上个世纪某个小作曲家为了应付毕业论文而匆忙写就的,毫无音乐美感可言,练习起来纯粹是机械性的手指运动,对提升乐感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另一方面,它却完全忽略了二十世纪中后期至今的优秀钢琴作品,尤其是那些对现代演奏技巧有所助益的篇章。难道学习钢琴就必须被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吗?音乐是不断发展的,一个现代教程应该能展现更广阔的视野。我学习音乐是为了享受它,是为了表达情感,而不是为了完成一套枯燥的任务清单。如果能用一些现代作曲家更具活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来替代那些“填充物”,这本书的价值会提升至少一个档次。
评分这本钢琴教材的排版简直是一场灾难,简直让人怀疑编辑是不是刚学完幼儿园的美术课。五线谱和指法标记挤在一起,密密麻麻的,眼睛都快要瞪出来了。我本来是想找一本系统、清晰的教程来提升我的演奏技巧,结果拿到的却是这样一堆让人头疼的纸张。尤其是那些练习曲的难度跨度大得离谱,前一页还弹着幼儿园水平的C大调音阶,后一页突然就冒出复杂的复调和声和不规则的节奏型,完全没有循序渐进的概念。感觉作者根本没站在初学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更像是把各种不同难度的曲子随便拼凑在一起,然后就当作一本“教程”来出售了。我试着跟着学了几周,每次练习都像是在跟一本设计糟糕的说明书搏斗,效率极其低下,挫败感蹭蹭往上涨。如果不是因为我的钢琴老师强烈推荐说里面的某些特定章节对某项技术很有帮助,我早就把它束之高阁了。真的希望出版方能考虑出一个修订版,重点优化一下视觉设计和内容逻辑,让学习过程不至于这么痛苦和折磨人。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装订质量,简直就是对“正版”二字的公然侮辱。刚买回来没两天,书脊就已经开始散架了,内页也松松垮垮,感觉稍微用力翻一下,整本书就要分崩离析。要知道,钢琴教材是需要高频率使用的工具,我们这些学习者需要反复翻阅、在上面做大量的标记和批注,它必须足够坚固耐用。这本教材的纸张薄得跟报纸差不多,油墨印制得也不够清晰,很多黑白对比度不够强的地方,在昏暗的练习灯光下辨识起来非常吃力。对于一本价格不算便宜的专业教材来说,这种低劣的制作水平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我甚至担心,如果我带着它去上大师课,被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看到,会不会被误认为我连一本像样的教材都买不起。请问,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在出厂前,难道就没有对质量进行基本的把控吗?这真的让人对这个品牌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确实下足了功夫,这点值得称赞,但它的教学实用性却远远低于我的预期。书中对于和声学、对位法以及曲式结构的讲解非常详尽,引用的古典乐例也十分丰富,对于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想要向专业方向深入探索的学习者来说,这些内容无疑是宝贵的理论财富。然而,对于我这种希望通过自学来提升日常演奏水平的业余爱好者而言,它显得过于“学院派”了。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它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写,却很少清晰地指导你“如何”在键盘上有效地、流畅地实现它。很多技术难点,比如跨越、快速跑动或者力度控制的细微差别,书中仅仅是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留白让你自己去摸索。这就像是给你一本关于汽车引擎的蓝图,却没教你如何发动汽车上路一样,理论高耸入云,但落地非常困难。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每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都能对应一个精心设计的、能直观体现该概念的练习曲或片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的陈述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