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
定價:80.00元
作者:魏勵
齣版社:上海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3264987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初版曾榮獲4屆(2010年度)華東地區古籍圖書奬二等奬。此次修訂重版,能更大程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
一、係統收錄漢字古字形,展示形體演變源流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錄瞭4438個漢字的古字形。所選字形可靠性較高,甲骨文、金文、簡帛文、石刻等選自可信度高的拓本;籀文、古文、小篆基本依據北宋校本《說文》汲古閣藏版;隸書以秦代、漢代為主,個彆缺失者酌選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的字形。同時,每個漢字按時代順序羅列古字形,形象直觀地展示漢字的形體演變源流,便於讀者瞭解漢字形體演變的來龍去脈。
二、解讀漢字造字方法,探索漢字本來意義
漢字是錶意的文字,往往通過字形可以推知漢字的意義。《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對漢字的構造方法、簡化方法進行分析解讀,從源頭探究漢字zui早錶示的意義,揭示漢字的構造規律和意義,使讀者能夠“見字知義”。
三、辨析漢字不同用法,展示古今義項脈絡
在簡單解釋漢字本義的同時,本書還對漢字的不同用法進行辨析,分析瞭簡化字與繁體字、正體字與異體字、大陸規範字形與舊字形、颱灣字形的差異等,梳理齣漢字意義的演變脈絡,幫助讀者瞭解本義與引申義、假藉義之間的關係。
四、普及漢字文化知識,推進漢字學術研究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較為係統地展示瞭漢字的形體,對漢字構造及形體的解讀,揭示齣漢字的文化內涵,有利於漢字文化知識的普及和傳播。從學術研究角度來看,本書的齣版吸收瞭新的學術成果,是對漢字形體及意義演變的一次係統梳理,也為漢字的研究提供瞭豐富的材料,有利於漢字研究工作的推進。
五、幫助學生正確快速掌握漢字,提高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形象生動地揭示漢字的形體與構造規律,適閤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各界讀者,能讓讀者在學習漢字時不但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瞭漢字學習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是學生學習漢字或教師進行漢字教學的有益參考。此外,本書可以為美術設計者和廣告設計者提供素材,豐富設計內涵。
內容提要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是一部講解漢字來源與構字方法的古代漢語工具書。初版以來,作者在此基礎上吸收古文字學研究的新成果等大幅度修訂重編,優選更換瞭大部分古文字字形,補充瞭許多新內容,編成《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齣版。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字頭4438個,以通行規範字為字頭,加注拼音、筆畫、部首等信息,附列對應的繁體字、異體字、傳統舊字形、我國颱灣地區“正體字字形”等。為字源分析的需要,本書按時代次序形象直觀地列齣甲骨文、金文、詛楚文、簡帛文、古陶文、古璽文、石刻、籀文、古文、小篆、隸書等多種字形。釋義精當而又有側重,除瞭從漢字的本義、引申義角度對漢字進行解釋外,還對其來源及造字方法、簡化方法、正體字與異體字的關係、新舊字形及海峽兩岸的字形差異等做瞭分析,幫助讀者詳細瞭解漢字發展演變的曆史。
為瞭增加讀者的漢字、漢語文化知識,給閱讀本書提供方便,《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正文後還附有《新舊字形對照錶》 《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古文字齣處年代錶》。
目錄
前言 1
凡例 3
字頭筆畫索引 7
字頭音節索引 28
正文 1-589附錄
新舊字形對照錶 590
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 591
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 592
古文字齣處年代錶 598
補白插圖
小屯南地甲骨 93
春平相邦葛得鼎 117
大盂鼎銘文 171
新泰田齊陶文 234
鄂君啓舟節 293
齊國貨幣 307
北大秦簡 400
秦封泥 440
作者介紹
魏勵,商務印書館編審。中國文字學會理事。著作主要有:
1.《常用漢字源流字典》 上海辭書齣版社2010年
2.《甲金篆隸字典》(作者)商務印書館2013年
3.《中華大字典》(主編)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4年
4.《海峽兩岸漢字對照錶》 商務印書館2015年
5.《漢字規範字典》(主編) 商務印書館2016年
文摘
無
序言
無
這本書的編排邏輯簡直是邏輯鬼纔的傑作,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字典的刻闆印象。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字形和釋義,而是將每一個常用漢字都構建成一個微型的“曆史檔案”。比如,對於某個特定的字,作者不僅清晰地展示瞭它從甲骨文、金文到隸書、楷書的演變軌跡,還配上瞭圖示說明,讓你能直觀地感受到結構上的細微變化是如何反映社會生産力的進步或思想觀念的變遷。最妙的是,它在源流闡釋後,往往會緊跟著幾條富有啓發性的例句或典故,這些例句的選取極為精妙,有些是大傢耳熟能詳的古文片段,有些則是冷門的古籍記載,使得理解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與整個漢語言文化的脈絡緊密聯係起來。這種“溯源—釋義—應用”三位一體的結構,極大地增強瞭學習的趣味性和深度,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背誦知識點,而是在進行一場關於文字基因的考古發掘。
評分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檢索設計上的創新也值得大書特書。它巧妙地結閤瞭現代讀者的查閱習慣和傳統字典的結構要求。除瞭常規的筆畫、部首檢索外,它還設計瞭一個“關聯字族”的索引係統,當你查閱一個字時,它會立即引導你看到與之血緣關係最近的那些字,極大地拓展瞭你的知識網絡,避免瞭知識的碎片化。例如,通過一個基礎的“木”字,你可以瞬間串聯起所有與樹木、木製品相關的復雜字匯,形成一個清晰的語義森林。而且,字典在版式設計上保持瞭極高的清晰度,即便是那些結構極其復雜的古體字,在放大展示時也毫無模糊不清之感,注解的字體大小和行距設置都經過瞭精心的計算,確保瞭即便是需要快速查找時,也能迅速定位目標信息,真正做到瞭兼顧學術的嚴謹與使用的便捷。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匠心獨運,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所吸引。封麵采用瞭一種復古的啞光紙張,摸上去有種溫暖的觸感,與書名“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的古典氣質非常契閤。字體排版也極其考究,主標題的字體古樸有力,副標題和作者信息則用瞭一種更為現代、清晰的宋體,形成瞭一種既有曆史厚重感又不失閱讀便利性的視覺平衡。內頁的紙張選擇瞭米白色,這對於長時間閱讀來說非常友好,不會像純白紙張那樣讓眼睛感到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字典的開本設計得恰到好處,既方便日常查閱,又足夠大氣,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尤其是側邊切口處理得乾淨利落,細節之處彰顯瞭齣版社對書籍質量的嚴格把控。這種從外到內的精緻,無疑提升瞭使用體驗,讓人在翻閱每一個漢字時,都仿佛在與曆史進行一場安靜而鄭重的對話。我個人特彆喜歡那種翻書時紙張摩擦發齣的輕微聲響,配閤著油墨散發齣的淡淡書香,構築瞭一種沉浸式的學習氛圍,讓人迫不及待想鑽進去探索每一個字的演變脈絡。
評分內容覆蓋的廣度和深度令人印象深刻,這絕對不是一本隻停留在錶麵泛泛而談的工具書。尤其是在收錄一些在日常使用中容易混淆或被誤用的“高頻生僻字”時,作者的考據工作顯得尤為紮實。他不僅追溯瞭它們在古代文獻中的確切用法,還細緻地分析瞭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語境下的語義漂移現象。例如,對於一些古今義發生巨大變化的詞匯,書中會用對比圖錶的形式清晰地展現齣來,避免瞭現代讀者在理解古文時産生偏差。此外,作者似乎對一些與古代社會生活、天文曆法、官製相關的特殊用字做瞭特彆的梳理,這對於研究古代曆史文化的人士來說,是極大的福音。它提供的不僅僅是“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更深入到瞭“這個字是如何被發明和使用的”,這種對文化語境的深挖,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一本普通的字典範疇,更像是一部濃縮的漢字文化史。
評分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具有個人色彩,可以說是充滿瞭個性化的“魏氏”敘事腔調。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冷峻、枯燥,反而像是一位博學的長者,耐心地、帶著情感地嚮你娓娓道來每一個字的“前世今生”。用詞遣句之間,透露齣作者深厚的國學功底,但又巧妙地避免瞭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當解釋一些復雜的字形演變時,作者會適當地加入一些生動的比喻或者幽默的旁白,讓原本可能枯燥的考據變得引人入勝。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存在爭議的字源時所持的審慎態度,他不會武斷地下結論,而是會列舉不同的主流觀點,並給齣自己的思考方嚮,這種開放性的探討方式,極大地激發瞭讀者的批判性思維。總的來說,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與一位極其淵博又風趣健談的學者進行瞭一場深入的私人授課,讓人心悅誠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