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平衡心理治療 |
| 作者 | 袁勇貴 等 |
| 定價 | 49.00元 |
| 齣版社 | 東南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64177126 |
| 齣版日期 | 2018-05-01 |
| 字數 | |
| 頁碼 | 173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袁勇貴主任和他的團隊在深刻理解平衡的核心理念的基礎上,結閤多年來建立起來的知識體係.創立瞭平衡心理治療(Ba!ancjng Psychotherapy.BPT)。 平衡心理治療建立在東方哲學體係上,運用平衡學的相關理論,以“度的掌握”和“關係的協調’’為核心,由宏觀到微觀分四個層次(個人、傢庭、社會的平衡,身、心、靈的平衡,知、情、意的平衡,單胺遞質的平衡),對心身相關障礙病人心身癥狀的成因進行深入剖析,通過正念冥想、催眠、音樂、沙盤、舞蹈、虛擬現實和生物反饋等動靜結閤的方式.幫助病人糾正不正確的認知信念並導入積極的行為方式,減少病人的煩惱,改變病人的心身癥狀.終達到實現心身平衡狀態即治愈病人的目的。 |
| 作者簡介 | |
| 袁勇貴,醫學博士,主任醫師,青年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美國氟羅裏達大學精神醫學係訪問學者。 現任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心身與行為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委員兼秘書,南京醫學會神經精神科分會委員。 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麵上項目(30970814、81071101、81371488和81 571330)4項。獲中華醫學科技奬一等奬1項、三等奬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奬一等奬1項,省科技進步奬一等奬1項,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奬一等奬3項,市科技進步二等奬2項,三等奬2項。主編著作11部,發錶論文200餘篇,其中SCI論文71篇,纍計影響因子達250分。 |
| 目錄 | |
| 章 平衡心理治療的理論構思和實踐 一、心身障礙是一種失衡狀態 二、中醫學中的平衡理論 三、平衡的錶現和本質 四、平衡的基本功能 五、平衡符閤能量守恒定律 六、平衡的四個層次 七、平衡心理治療簡介 八、平衡心理治療的步驟 第二章 中庸思想在乎街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一、從民族性格角度探討“中庸”心理治療本土化 二、心理學視角下的“中庸之道” 三、儒傢思想“中庸”在當代心理治療中的施用 四、中庸思想與心理治療的對接 五、中庸之道心理治療的實踐 六、中庸思維的相關實證研究 七、“學貫中西”是“中庸”本土化心理治療的成功之道 第三章 名言警句和諺語在乎衡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一、名言警句和諺語對心理健康的界定 二、名言警句和諺語對治療關係建立的影響 三、名言警句和諺語中的平衡法則 四、名言警句和諺語對治療目的的解讀 第四章 正念在平衡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一、正念的概念、種類和機製 二、正念在平衡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第五章 生物反饋在乎衡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一、放鬆訓練 二、基於生物反饋的放鬆訓練法 三、生物反饋放鬆訓練的方法 四、生物反饋放鬆訓練的適應證 五、生物反饋與平衡心理治療的對接 第六章 催眠治療在平衡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一、BPT的平衡層次理論與潛意識 二、催眠治療的理論基礎與分類 三、催眠治療的步驟 四、催眠治療在平衡心理治療中的結閤應用 五、催眠治療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第七章 音樂治療在乎衡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一、乎衡音樂療法的理論基礎 二、平衡音樂療法的實際操作 第八章 沙盤遊戲在乎衡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一、沙盤遊戲療法的基本方法 二、沙盤遊戲治療與中國文化 三、沙盤遊戲中的器物 四、沙盤遊戲運用於平衡心理治療的步驟 五、沙盤作品意象中的心理平衡 第九章 舞蹈治療在乎衡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一、什麼是舞蹈治療 二、舞蹈治療與平衡心理治療 三、結論和展望 第十章 虛擬現實技術在乎衡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一、虛擬現實技術 二、虛擬現實係統 三、虛擬現實在心理治療領域的研究進展 四、虛擬現實與平衡心理治療 第十一章 認知行為治療在乎衡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一、認知行為治療和平衡心理治療的概念和特點比較 二、認知行為治療與平衡心理治療的基本理論比較 三、認知行為治療在平衡心理治療中的應用 第十二章 敘事心理治療在乎衡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一、敘事心理治療的概念 二、平衡心理治療與敘事心理治療的對接 三、敘事心理治療應用於平衡心理治療的技巧 第十三章 積極心理學在乎衡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一、積極心理學的産生與發展 二、積極體驗 三、積極人格 四、平衡心理架構下的積極心理治療 第十四章 平衡心理治療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運用 一、有趣的霍桑實驗 二、關注人的心理更有助於管理 三、人力資源管理和平衡 四、平衡心理治療在EAP中的運用 第十五章 團體平衡心理治療對驚恐障礙患者的療效研究 一、驚恐障礙概述 二、驚恐障礙的心理治療 三、平衡心理治療 四、研究對象及研究工具 五、研究過程 六、研究結果 七、討論 附錄1 感知壓力量錶(PSS) 附錄2 D型人格量錶 附錄3 簡式健康焦慮量錶(SHAI) 附錄4 患者健康問捲-9(PHQ-9) 附錄5 廣泛性焦慮量錶-7(GAD-7)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正版 平衡心理治療》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嘈雜的世界裏,找到瞭一片寜靜的港灣。它沒有那種浮誇的口號,也沒有過於理論化的說教。我最喜歡它對“接納”的闡述,它不是讓你去“忍受”不好的情緒,而是去理解情緒的産生,並以一種不帶評判的態度去觀察它。書中有很多關於“情緒的能量”的比喻,讓我覺得非常生動。比如,它將憤怒比作火山爆發,而將平靜比作湖水的深邃。它並沒有教你如何“壓抑”憤怒,而是教你如何理解憤怒的信號,並找到更健康的方式去疏導它,讓它變成一股推動你前進的力量,而不是摧毀你的力量。這本書也談到瞭“人際關係”,但不是教你如何去“操控”彆人,而是強調如何理解他人的行為模式,並在此基礎上建立更健康、更真誠的連接。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迴顧自己過去的一些經曆,然後對照書中的觀點,你會發現很多之前不明白的事情,突然就有瞭答案。它就像一麵鏡子,讓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內心,也更懂得如何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
評分最近讀瞭一本叫做《正版 平衡心理治療》的書,雖然我不是專業的心理谘詢師,但這本書確實給瞭我很多啓發,讓我對自我認知和情緒管理有瞭新的認識。書裏並沒有直接教你如何“治療”自己,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和深入淺齣的理論,引導讀者去理解心理的運作機製。它強調瞭“平衡”的重要性,比如情緒的高低起伏是正常的,但關鍵在於如何找到那個適閤自己的中間地帶,不至於被極端情緒所吞噬。書中對一些常見的心理睏擾,如焦慮、抑鬱、拖延癥等,都進行瞭細緻的分析,但更多的是提供瞭一個理解的視角,而不是一套僵化的解決方案。它鼓勵讀者去探索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受,並以一種更溫和、更接納的態度去對待它們。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自我對話”的部分,它教會我如何與內心的聲音相處,如何辨彆那些消極的自我批評,並用更積極、更建設性的想法去取代它們。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擁有瞭一張地圖,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內心的“地形”,也更明白如何在復雜的情緒“山脈”和“河流”中找到一條通往平靜的“小徑”。它不是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一次關於認識自己、理解世界的“旅行”,全程需要你主動思考和實踐。
評分我最近花瞭些時間閱讀《正版 平衡心理治療》,這是一本讓我覺得非常“接地氣”的書。它沒有使用太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心理學領域的概念,也通過非常具象的描述和生動的故事來解釋。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應對壓力”的章節,它並沒有簡單地告訴你“放鬆”就好,而是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的壓力源,以及針對這些壓力源,我們可以采取哪些具體、可操作的應對策略。它強調瞭“小步前進”的重要性,而不是期望一夜之間就能擺脫睏擾。這本書鼓勵讀者去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資源,並學會如何利用它們來應對挑戰。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無助,是因為我們隻看到瞭自己的不足,而忽略瞭自己本身所擁有的力量。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的嚮導,一步一步地帶你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寶藏”。它並沒有告訴你“應該”是什麼樣子,而是引導你發現“你”是什麼樣子,以及如何成為更好的“你”。
評分讀《正版 平衡心理治療》這本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方式。它不像一些心靈雞湯那樣,直接告訴你“要積極樂觀”,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論述,讓你自己去體會到積極心態的來源和重要性。書中很多章節都引用瞭一些心理學的經典理論,但並沒有讓你感到枯燥乏味,反而通過作者巧妙的闡述,將這些理論與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緊密聯係起來。我記得其中有一部分講到“認知偏差”,通過幾個非常貼近生活的小故事,我纔恍然大悟,原來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快樂,並不是因為事情本身有多糟糕,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解讀方式齣瞭問題。這種“撥雲見日”的感覺,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並沒有提供“萬能藥”,也沒有給你製定一套嚴格的“治療計劃”,它更多的是提供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看待問題和看待自己的視角。它教會我,麵對睏難時,與其一味地抱怨,不如試著去理解,去接納,然後尋找適閤自己的應對策略。這本書就像一位智慧的長者,在你迷茫的時候,輕輕地在你耳邊說,“孩子,你看,事情還有另一麵。”
評分《正版 平衡心理治療》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是“智慧”和“平和”。它並不是一本讓你讀完就能立刻“痊愈”的書,它更像是一種長期的陪伴,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書中對於“自我關懷”的強調,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休息,更是心靈上的滋養。它鼓勵讀者去關注自己的基本需求,比如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飲食,以及適度的運動,並認識到這些是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書中還提到瞭“正念”,但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冥想技巧,而是將正念融入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比如在吃飯時,用心去感受食物的味道;在走路時,去體會腳與地麵的接觸。這種“活在當下”的理念,讓我漸漸學會瞭減少不必要的擔憂和焦慮,更加專注於此刻的體驗。這本書並沒有提供“快速解決方案”,而是倡導一種長期、可持續的心理健康模式。它讓我明白,心理的成長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耐心、需要實踐,更需要對自己保持一份溫柔的接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