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媒介景观与城市文化-广州城市形象研究
定价:50.00元
售价:34.0元,便宜16.0元,折扣68
作者:袁瑾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117055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袁瑾编写的《媒介景观与城市文化——广州城市形象研究》以广州这个具有特殊文化色彩和发展观念的城市为中心,探讨了近年来中国城市文化发展中的城市想象共同体的构造,深入分析了这种城市想象的文化内涵和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这些研究立足于现实问题的调查和大量资料的收集,参考了国内外多种文化理论和城市研究成果,在研究中把理论视野与现实文化问题扣合在一起,因而形成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现实意义的成果。
内容提要
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正面临严峻的认同危机,建构想象的共同体成为当代城市形象建设的核心内容。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想象工业,在弥合“断裂”的城市并培养文化认同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介景观与城市文化——广州城市形象研究》主要以近年来广州媒体从事的城市形象文化生产活动为研究对象,集中探讨了当代传媒如何借助想象的力量重新建构人与城市的体验关系及其文化认同这一课题。《媒介景观与城市文化——广州城市形象研究》由袁瑾编写。
目录
导论:全球化时代的媒介景观与城市想象 上编章 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建设 节 新兴的城市“造形”运动 第二节 城市的断裂与自我意识的重建第二章 文学中的城市与现代性的想象 节 城与人:从文学中的城市看城市意识的流变 第二节 媒体文化中的现代性想象第三章 广州的文化记忆与城市想象 节 广州城市形象溯源 第二节 公众媒体的“新广州”想象 中编第四章 国家意识主导下的“新广州”形象建设 节 国家意识的地方化延伸 第二节 时代精神与地域文化的建构第五章 从《广州地理》看城市形象建设的人文理想 节 记忆重构与想象的策略 第二节 城市形象编码与被遮蔽的空间 第三节 城市精神的精英式书写第六章 从《羊城度度有段古》看城市形象建设的民俗想象 节 粤语粤俗与乡民神话 第二节“民”的生活与集体记忆 第三节 想象的共同体与被发明的传统第七章 从“新广州人主义”看地方文化与国家意识的角力 节 地方文化复兴与本土族群性建构 第二节 都市化过程与移民身份认同 第三节 市民社会运动与文化领导权之争第八章 从《其实你不懂广东人》看地域文化之争 节 广东文化的尴尬地位及其建构悖论 第二节 传媒刺激下的他者想象与地域主义 第三节 网络时代的城市社群与拒斥性的认同 下编第九章 当代城市形象建设的现代性症候 节 混杂的城市面孔与“新广州”形象再探 第二节 原生性情感与公民政治之间的认同困境 第三节 时代主义与本质主义之间的建构矛盾第十章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城市形象建设 节 城市空间的审美建构 第二节 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建构 第三节 市民社会的话语建构第十一章 传媒的结构性矛盾对城市形象建设的影响 节 大众传播中的城市罪恶与认同危机 第二节 割裂的媒体公共性与城市形象的分化 第三节 地域文化的崛起与认同性的变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袁瑾,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主要从事媒介与当代都市文化研究,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发表学术论文约30篇。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城市发展和文化研究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这本书的题目《媒介景观与城市文化-广州城市形象研究》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更是一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载体,而这些故事和情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各种媒介传递出来的。我非常想知道,作者在书中是如何定义“媒介景观”这个概念的?它是否包含了我们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所有与城市相关的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的信息?例如,电影中呈现的广州、音乐里吟唱的广州、甚至是旅游宣传片里塑造的广州,这些不同视角的“媒介景观”,是如何共同构建了我们心目中的广州形象?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这些媒介景观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广州这座城市的看法,以及这种影响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鲜的视角,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这座我所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媒介景观与城市文化-广州城市形象研究》让我联想到一个有趣的思考:我们是如何“看见”一个城市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像广州这样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大都市,其形象的塑造过程一定极其复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隐藏的机制。作者是如何将“媒介景观”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与“城市文化”这样一个宏大而丰富的议题联系起来的?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例如,某些著名的广告活动、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标在媒体上的呈现方式、甚至是网络上关于广州的热门话题,是如何共同作用,最终形成公众认知中的“广州形象”?作者是否还会探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广州的城市形象是如何被不同的媒介所塑造和重塑的?这种研究方法,是否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所了解的城市,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存在的,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经过媒介过滤和加工的产物?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极具吸引力,那是一种略带复古但又充满现代感的色调组合,广州塔的剪影若隐若现,仿佛将整个城市的活力与变迁凝聚在其中。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其厚重感所吸引,这预示着作者在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翻开目录,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充满了探索的意味:《都市的脉络与声音》、《光影的叙事与记忆》、《消费的符号与认同》……光是看这些标题,我就能想象出作者是如何一层层剥开广州这座城市的表象,深入到其肌理之中。作者一定对媒介的传播方式有着深刻的洞察,他/她是如何将抽象的“媒介景观”具象化,又是如何通过这些媒介景观来解读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质,这让我充满期待。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媒介景观”这样一个偏向学术的概念,与“城市文化”这样一个更贴近生活、更具象的议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广州的书,更是一次关于现代城市如何被观看、被建构、被体验的深度剖析,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评分我一直对广州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情感,它既是我的故乡,也是一座让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州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隐藏在这些变化之下的文化内核,却似乎在悄然改变。这本书的名字——《媒介景观与城市文化-广州城市形象研究》,就像一把钥匙,让我看到了从全新角度理解广州的可能性。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那些存在于日常传播中的“媒介景观”的?比如,那些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广告牌,电视、广播、报纸上关于广州的报道,甚至是社交媒体上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讨论,这些信息是如何共同塑造了我们对广州的认知?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媒介在构建广州城市形象时所扮演的角色?例如,是传统媒体更能代表这座城市的底蕴,还是新兴的社交媒体更能反映其鲜活的生命力?我更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从这些纷繁复杂的媒介信息中,提炼出属于广州的独特文化符号,并且分析这些符号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颇具深意的书名:《媒介景观与城市文化-广州城市形象研究》。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通过“媒介景观”这一概念来审视广州的城市文化的?我理解的“媒介景观”可能包含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信息载体,比如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广告宣传,甚至是我们手机上的社交媒体内容。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捕捉和分析这些“媒介景观”的?它们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对广州的认知和情感的?书中是否会对比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媒介对广州城市形象的塑造?例如,80年代的港片对广州的描绘,与今天社交媒体上关于广州美食、科技发展的讨论,是否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城市形象?我更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从这些看似零散的媒介信息中,梳理出广州城市文化的特质,并分析这些特质是如何被建构、传播和接受的。这不仅仅是对广州这座城市的考察,更是一次关于现代城市如何被“观看”和“理解”的深度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