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漢語新詞詞典(2005-2010)
定價:28.00元
售價:19.0元,便宜9.0元,摺扣67
作者:王均熙
齣版社:學林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4860084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收錄2006年至2010年7月産生的新詞新義,少數條目産生於2005年,考慮到語文工具書的實用性,本書也酌情予以收列。所收詞目後附書證,以滿足讀者查閱的需要,也便於其他辭書在修訂時考慮補收。本書共收條目約2000條。
目錄
凡例
正文
拼音索引
後記
作者介紹
王均熙,1947年10月生,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漢語專業。多年來從事辭書編募工作及現代漢語,方言等語言研究,曾參與中國重點科研項目《漢語大詞典》的撰稿與編輯工作。主要專著有《漢語新詞詞典》《簡明漢語新詞詞典》《新世紀漢語新詞詞典》等。
文摘
序言
說實話,剛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點被它的篇幅給震住瞭,比我想象的要厚實不少,感覺像一本小百科全書。我不是語言學專業的,隻是一個對漢語言文學有濃厚興趣的愛好者,平時閑暇時喜歡研究一下詞匯的演變曆史。我尤其關注那些從特定群體(比如網絡社區或者某個行業內部)逐漸擴散到大眾日常用語中的詞匯。這本書在這方麵的梳理做得非常係統化,它不僅列齣瞭詞條,還清晰地標注瞭這些詞匯大緻的流行時間軸,這對於理解一個詞的“生命周期”至關重要。我發現,作者在追溯詞源時下瞭很大功夫,很多我以為是憑空齣現的網絡熱詞,追根溯源後竟然有著非常古典或者外來的影子。這種跨越時空的對比,讓我對語言的生命力和適應性有瞭更深的敬畏。閱讀過程中,我甚至會不自覺地對照自己過去幾年間的寫作風格變化,對照著書裏的記錄去反思自己的語言習慣是如何被時代推著走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些例句雖然很貼閤當時的語境,但對我們這些後來的讀者來說,理解那個特定的社會背景可能需要額外的知識儲備,不過瑕不掩瑜,這反而增加瞭探索的樂趣。
評分我是一位大學中文係二年級的學生,正在準備我的期中報告,主題就是關於2000年後流行語對當代漢語詞匯係統結構的影響。我到處找資料,跑圖書館,最後是在一位高年級學姐的強烈推薦下鎖定瞭這本《漢語新詞詞典(2005-2010)》。這本書簡直是我的“救星”,它提供瞭一個極為紮實和詳盡的語料庫基礎。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詞匯的分類不僅僅是簡單的字母排序或者詞性區分,而是引入瞭社會功能和語義場域的概念。比如,它會把與“金融危機”、“房地産調控”相關的詞匯歸類在一起,分析它們在特定曆史時期如何被高頻使用,並最終沉澱下來。這種宏觀的視角,幫助我構建瞭報告的整體框架。我記得我在分析“雷人”、“給力”這兩個詞的演變軌跡時,書中提供的例證和分析角度,遠比我從網絡檢索到的碎片信息要深刻和係統得多。它不僅告訴我“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以及“如何發生”。這對於我們做學術研究的人來說,是無可替代的寶貴財富。
評分我退休前是中學語文教師,退休後依然對母語的活力保持著極高的關注度。我的老花鏡都快被我翻壞瞭,就是為瞭研究這些新冒齣來的詞匯對我們下一代的錶達能力會産生什麼影響。我通常不太信任市麵上那些追逐潮流的“流行語大詞典”,因為它們往往過於注重趣味性而犧牲瞭準確性。但是這本《漢語新詞詞典(2005-2010)》卻給瞭我一個很紮實的依靠感。它的權威性體現在對詞源語境的嚴苛考證上。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的“辨析”欄目,比如一些容易混淆的、語義相近的新詞,作者會用非常古典、規範的語言把它們區分開來,這對於我給孫輩做語言教育時,糾正一些他們不恰當的錶達習慣非常有幫助。它讓我看到瞭新詞的“野蠻生長”背後,依然有清晰的語言邏輯在支撐,而不是一盤散沙。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教會我們如何使用新詞,而在於教會我們如何“理解”新詞的誕生機製,這纔是真正的教育意義所在。
評分作為一個業餘的翻譯愛好者,我平時會接觸一些早些年間的中文科技文獻和新聞報道,經常會遇到一些當時非常流行,但現在已經基本“退役”的詞語,非常影響閱讀體驗。我買這本書,主要是想建立一個時間錨點,弄清楚哪些詞匯是特定時間段的“印記”。這本書在處理這類“時效性強”的詞匯時,錶現得極為專業和審慎。它沒有將這些詞匯簡單地視為“錯誤用法”或“低級詞匯”,而是客觀地記錄瞭它們在特定五年間的生命力、流行的廣度以及最終的消亡路徑。我記得有一個詞,書中特彆提到它在某個特定社會事件後熱度驟降,並給齣瞭幾個非常精妙的對比句,展示瞭其語義的漂移過程。這對我進行曆史文獻的“語境化”翻譯工作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它不是一本麵嚮大眾的快餐式熱詞指南,更像是一份嚴肅的語言考古報告,每一個詞條背後都凝聚著作者對時代脈搏的精確把握。我甚至在想,如果能有一本後續的詞典來銜接2011年後的詞匯,那就更完美瞭。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挺有意思的,封麵是那種比較沉穩的深藍色,配上手寫的宋體字,給人一種學術研究的嚴謹感。雖然我本來是抱著隨便翻翻的心態買的,但拿到手後還是被它的內容深度給吸引住瞭。我記得我當時是在一個專門研究語言變遷的論壇上看到有人推薦的,說如果想瞭解這五年間漢語詞匯的動態變化,這本書是繞不開的案頭必備。我平時工作涉及一些市場推廣文案的撰寫,需要緊跟最新的網絡熱詞和行業術語,所以對這類工具書的需求比較大。這本書的排版清晰,詞條的釋義部分處理得非常到位,不僅解釋瞭詞義,還給齣瞭大量的例句和使用語境的分析,這一點尤其贊賞。不像有些詞典,隻給齣乾巴巴的定義,這本書更像是一位耐心細緻的老師,手把手教你如何準確地運用這些新冒齣來的詞匯。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宅經濟”和“限購”相關詞匯的收錄和分析,感覺作者對社會熱點的捕捉非常敏銳,能看齣他們背後深層次的社會文化動因。總而言之,作為一本工具書,它在實用性和學術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絕對值得語言學習者和文字工作者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