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小窗幽记(附赠诗词别册)
定价:49.80元
作者: 陈眉公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18415182
字数:
页码:27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小窗幽记》是明人陈眉公纂辑的《小窗幽记》,收1500余条格言,简短通俗,文辞优美,积极向上,颇具励志性,涵盖为人、处世、生活、文艺等方方面面,是广为流传的修身著作,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都极有特色。共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正合人生十二况味,一年十二月份,便于读者在日常生活中随读并品悟中国传统文化,如立德、修身、为学、立业等诸多方面。
目录
卷一 (集醒)
卷二 (集情)
卷三 (集峭)
卷四 (集灵)
卷五 (集素)
卷六 (集号)
卷七 (集韵)
卷八 (集奇)
卷九 (集绮)
卷十 (集豪)
卷十一 (集法)
卷十二 (集倩)
作者介绍
陈眉公,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年二十九,焚儒衣冠隐居,其闭门著述,学识渊广,博采奇书逸册,工诗文,兼擅书画,著有《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等。
文摘
序言
卷一 (集醒)
卷二 (集情)
卷三 (集峭)
卷四 (集灵)
卷五 (集素)
卷六 (集号)
卷七 (集韵)
卷八 (集奇)
卷九 (集绮)
卷十 (集豪)
卷十一 (集法)
卷十二 (集倩)
哎呀,最近淘到一本《小窗幽记》的古籍珍本,虽然手头的这本是现代出版社的版本,但那股子韵味可是一点没减。我特别喜欢这种明清时期的文人雅集、生活情趣的记录,读起来感觉自己也穿越回了那个时代,跟那些风雅之士一起品茗论道,赏花弄竹。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非常雅致,那种泛黄的纸张和古朴的字体,简直是触手可及的文化沉淀。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作者陈眉公那种超然物外的洒脱,如何在纷繁的尘世中,寻得一处属于自己的“小窗”,看尽人间烟火,却不染分毫俗气。尤其是那些关于四季景色的描摹,简直是文笔的盛宴,让人恨不得立刻抛下手中的俗务,去寻访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境。这本书不仅是文字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审美情趣。
评分自从读了《小窗幽记》,我感觉自己的“精神后花园”被重新打理了一番。过去总觉得提升生活品质需要昂贵的物质投入,但这本书告诉我们,真正的雅致,源于内心的修养和对周围环境的悉心经营。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激烈的冲突,只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现代生活中被忽略的“慢”与“静”的价值。我开始尝试在自己的小阳台上布置几盆兰花,学着像书中描绘的那样,用最简单的方式营造出最幽静的氛围。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安宁感,是任何高科技产品都无法给予的。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说了”什么,而在于它“引导”你感受和行动,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小窗幽记”。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古典小品文集有点望而生畏,总觉得晦涩难懂,但《小窗幽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行文流畅自然,语言精炼却不失生动,即便是我们这些活在现代的“数字原住民”,也能轻松领略其中的妙趣。它不像某些晦涩的古籍那样需要反复揣摩,而是像一位温润的前辈,娓娓道来他眼中的美好。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在教我们如何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如何将琐碎的小事,过出一番讲究来。比如如何布置一间书房,如何雅致地招待客人,甚至如何看待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都充满了哲理和美感。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是不是因为太追求“效率”和“速度”,而错过了身边那些细微的、需要静心才能捕捉到的美景?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生活细节的重新感知,非常推荐给那些想在忙碌中寻得片刻宁静的朋友。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质量非常值得称赞,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这次的处理相当到位。选材考究,装帧设计既有古典的韵味,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使用习惯,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特别要提一下的是排版,字体的选择非常清晰易读,注释也做得恰到好处,既不会喧宾夺主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又能在关键处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对于我这种对明代风俗不太熟悉的读者来说,这些细节的处理太重要了。它让阅读过程变得极其舒适和享受,让人愿意反复摩挲和品味。一本好书,一半靠内容,一半靠呈现,这次的出品方显然深谙此道。这使得《小窗幽记》不仅仅是一部古代文集,更像是一件可以被珍藏和世代流传的艺术品。
评分这次买的版本很贴心,还附赠了一本诗词别册,这简直是点睛之笔!别册里的诗词选得极好,与正文的意境相得益彰,让《小窗幽记》所描绘的画面感更加丰满立体。我尤其喜欢它在选材上的平衡,既有隐逸山林的超脱,也有都市桃源的雅趣。每次读完一段关于花木或器物的描写,再翻到别册里那首恰如其分的诗,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感,真是妙不可言。感觉作者陈眉公不仅是个生活美学家,更是一个高明的策展人,把那些流散在历史长河中的美好片段,精心地串联在了一起。这本附赠的诗词,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文人审美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书本的文字描述上。这不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审美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