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左傳
定價:20.00元
作者:(戰國)左丘明撰;中華文化講堂注譯
齣版社:團結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264739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人必讀的國學經典 ★薈萃儒釋道三傢經典 涵蓋經史子集精華★專業古籍整理團隊 曆時六年的成果薈萃★內容更全 譯注更精 字體夠大 閱讀更宜同類好書推薦★中華經典誦讀教材product../23563475.html★中華經典誦讀教材(第二輯)product../23841156.html
內容提要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鞦》,漢代改稱《春鞦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鞦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鞦》而作。《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鞦》為本,通過記述春鞦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鞦》的綱目,是儒傢重要經典之一。本次齣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目錄
鄭莊之跋扈
齊桓霸業
宋襄圖霸
晉文建霸
秦穆霸西戎
楚莊爭霸
晉悼復霸
諸侯弭兵
吳闔廬入郢
越句踐滅吳
作者介紹
左丘明(約前502—約前422)都君人,姓丘,名明,東周春鞦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春鞦末期史學傢、文學傢、思想傢、散文傢、軍事傢。
中華文化講堂是一個緻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典籍整理與齣版的編輯團隊。現已編輯齣版有《群書治要考譯》《群書治要(原文版)》《中華經典誦讀教材》《中華經典誦讀教材(第二輯)》《國學治要》《文白對照史記》《納蘭詞箋》等,廣受讀者的喜愛。
文摘
序言
坦白說,這本書所承載的曆史信息量是極其龐大的,它構建瞭一個清晰的春鞦世界觀的骨架。通過對大量事件的細緻梳理,它不僅記錄瞭誰在何時何地做瞭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那些看似零散的諸侯間的衝突、卿大夫傢族的興衰,在書中被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張相互影響、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巨網。初次閱讀時,我需要對照地圖和人物關係圖纔能勉強跟上節奏,但這強迫性的參與感,反而加深瞭對曆史進程的理解。它沒有給我們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觀察曆史演變規律的原始材料和多重視角。每當我閤上書本,腦海中浮現的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一個連貫的、充滿矛盾與張力的古代社會運行模型。這是一部需要反復研讀、每次都能提供新視角的經典,它對曆史的忠誠與對人性的洞察,使其成為任何對古代文明感興趣的人案頭不可或缺的珍藏。
評分與其說這是一部曆史著作,不如說它是一本關於古代政治生態的百科全書。它以一種近乎冷峻的筆觸,記錄瞭那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博弈和外交手腕。那些看似簡單的盟約與背叛背後,隱藏著極其深邃的戰略考量和對人心的精準拿捏。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禮”與“義”的探討,這種探討往往不是空泛的說教,而是通過具體事件的展現來完成的——某個使者的得體言辭,某個將領的臨陣脫逃,無不摺射齣當時社會道德標準的微妙變化和堅守的難度。書中對戰爭場麵的描繪,也極為寫實,沒有過多的浪漫化處理,更多的是對戰役的起因、進程、影響的冷靜分析,讓人清晰地看到戰爭的殘酷性以及它對國傢命運的決定性作用。對於現代人來說,理解這些古代政治邏輯,對於把握當前復雜局勢下的決策藝術,不無裨益。它教導我們,任何錶象之下,都潛藏著深層次的權力邏輯和結構性矛盾。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猶如一股清冽的山泉,緩緩流淌過乾涸的心田。初讀之下,或許會被其古奧的辭藻和繁復的敘事結構略微阻滯,但隻要耐心深入,便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厚曆史的沉澱與人性的細膩刻畫。作者對曆史事件的記述,並非僅僅是枯燥的編年史,而是融入瞭對時代背景、人物命運的深刻洞察與同情。那些在春鞦戰國風雲變幻中沉浮的君王將相,他們的決策、他們的掙紮、他們的榮耀與哀傷,都被描摹得栩栩如生,仿佛昨日的場景就在眼前重現。特彆是那些關鍵轉摺點的描寫,筆力遒勁,張弛有度,將曆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交織在一起,讓人不得不贊嘆古人的智慧與悲劇性的命運抗爭。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些精彩的對白或者精妙的排比句式,它們不僅是敘事的載體,更是古代思想和語言藝術的瑰寶。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感悟,關於權謀、關於信義、關於個體在宏大曆史洪流中的渺小與堅韌。
評分這部書的敘事節奏,有一種獨特的大氣磅礴與沉靜內斂的完美結閤。當描述大規模的會盟或決定性的戰役時,文字如排山倒海,氣勢恢宏,讓人屏息凝神,仿佛能聽到金戈鐵馬的碰撞聲和群臣的喧嘩聲。然而,一旦轉入對個體心靈的剖析或某個私密對話的記錄,筆鋒又立刻變得細膩入微,如同高手綉工,用最細的針腳,勾勒齣人物內心的波瀾和猶豫不決。這種強烈的反差,使得閱讀體驗極富層次感,不會讓人産生審美疲勞。我發現,書中的許多人物傳記,其深度堪比後世的文學經典,他們性格上的多麵性被展現得淋灕盡緻,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隻有在特定曆史環境下做齣特定選擇的個體。這種對復雜人性的包容和探究,是其超越一般史書的魅力所在,它讓我們得以窺見曆史的復雜性,而非被簡化為非黑即白的道德審判。
評分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精煉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每一個字的選擇都經過瞭反復的推敲,毫不冗餘,卻又蘊含著韆鈞之力。很多地方,僅僅是幾個動詞的更迭,就將場景的轉換和人物心境的突變交代得清清楚楚。對於習慣瞭現代白話文的讀者而言,初期可能需要字典的輔助,但一旦適應瞭其內在的韻律和結構,便會發現這是一種極其高效且富有張力的錶達方式。它對後世的散文和敘事文學産生瞭深遠的影響,許多大傢名士都曾從中學取治文之道。讀著那些古老的記錄,我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時代人們交流的方式,他們如何用最凝練的詞語去錶達最深遠的意圖,如何在一言一語中暗藏機鋒。這不僅僅是知識的汲取,更像是一次對古代語言藝術的深度朝聖之旅,體會古人“言簡意賅”的最高境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