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 伊波英吉《仿舊工法.輕鬆打造復古風家具與庭園》台灣東販

现货 伊波英吉《仿舊工法.輕鬆打造復古風家具與庭園》台灣東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家居裝飾
  • DIY
  • 復古風
  • 家具
  • 庭園
  • 翻新
  • 工法
  • 伊波英吉
  • 台湾东贩
  • 手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拓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出版社
ISBN:9789863315162
商品编码:29695655995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各位买家请注意:

小店销售的都是全新正版的进口图书,基本上都是大家付款后小店再去进货。目前正常的到货周期为60天左右。

只有现货的书才能当天或是次日发货。库存情况以旺旺回复为准,请大家付款前一定用旺旺与客服确认。

非现货书籍一旦下单支付,我们就已调货,故不接受任何原因退订。

现货与非现货的请分开下单,否则备起后一起发货。

以上在您拍下支付前,请务必确认,以免造成双方困扰。谢谢!

 

 

仿舊工法.輕鬆打造復古風家具與庭園

エイジングでつくるオールドテイストの家具と庭

作者: 伊波英吉

譯者:李友君

出版社:台灣東販

出版日期:2014/09/2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60元

ISBN:9789863315162

叢書系列:品味生活系列

規格:平裝 / 160頁 / 18.2 x 25.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會不會覺得全新家具總是缺少些溫暖的氛圍呢?

比起來,帶點歲月痕跡的家具,則讓人在使用時,

更能感受到不同於一般的人文情感,

就讓我們以DIY的方式,來讓家具更有溫暖的人情味吧!

 

隨著歲月流逝與長時間使用,家具自然而然會留下使用過的痕跡,對於喜歡懷舊和復古感覺的人來說,這些屬於歲月的痕跡不是瑕疵,而是美感的來源。但是帶著古味的家具通常都價格不斐,如果想要直接購買,並在自己家中使用這類家具的話,荷包一定會大失血,但其實這些復古風家具都是可以透過DIY方式來做加工的。各位讀者不如就隨著本書從椅子、桌子這些製作方式較為簡單的居家裝潢單品開始,等到熟悉了加工技巧後,再進階來改造花盆、花器、庭院柵欄等,讓整個家由裡到外都充滿濃濃的復古氛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伊波英吉

 

1982年生於沖繩縣。任職於「七榮綠化」後就獨立開業,而在千葉縣印旛郡酒酒井町經營「THE OLD TOWN」,製作及販賣家具、生活用品和合植盆栽,並承接店鋪內外裝潢等業務。著作有《匠心獨具!懷舊風木工傢俱改造》(三悅文化圖書)及《古い木の素材集》(MdN公司)。

 

目錄

 

002 運用仿舊工法打造的樂趣,

以及環繞在手工製品中的生活

006 OLD TOWN GUIDE

020 本書使用塗料

022 本書使用木材

 

024 基礎仿舊工法

026 製造龜裂痕跡

028 渲染顏色

030 呈現凹凸的質感

032 弄出濃淡色調

034 賦予素燒盆質感

 

PART1

038 舒適的家具

042 懷舊座椅

048 螺旋置物架

052 鱷魚紋掛鉤板

056 粉彩邊桌

 

PART2

062 便於整理雜物的收納用品

066 活動架

072 長凳

076 馬鈴薯箱儲藏架

080 隔板盒

 

PART3

086 想放在工作間的器材

090 工作檯

096 大理花苗箱推車

100 葡萄收獲箱

 

PART4

106 庭園造景從角落開始

110 花園標誌

114 梯形架

118 立式花架

122 亞洲風大花盆

126 花盆組 三種變化

128 古典風花盆

130 方形花盆

132 青銅風花盆

 

PART5

136 要是有座開闊的庭院

138 石緣堆疊花壇

142 古典風花壇

146 休憩藤架

150 簡易步道

 

036 [column]No 1 尋找獨創的色彩模式

060 [column]No 2 以燈光紓緩氣氛

084 [column]No 3 THE OLD TOWN FURNTURES

用舊材和鐵材做成的家具

104 [column]No 4 與異國的色彩一起生活

134 [column]No 5 發現自然的質感

 

154 基本的工具和材料

158 合植盆栽

159 協力單位一覽


匠心独运,木韵新生:深度解析《旧木重生:废弃材料的艺术再生与家居升级》 本书并非聚焦于日式复古美学或特定的台湾出版物,而是以一种更宏大、更具实践性和全球视野的角度,深入探讨“废弃材料的再利用”这一主题,尤其侧重于木材在现代家居设计与可持续生活中的创新应用。它是一本关于“减法设计”、“材料哲学”与实用技艺的综合指南。 第一章:材料的低语——理解“废弃”的价值 本章首先挑战了“废弃物”的传统定义。我们探讨的“旧木”不仅仅是待处理的垃圾,而是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和独特纹理的宝贵资源。 1.1 木材的生命周期与环境伦理: 深入分析新木材开采对生态的影响,并提出“使用寿命终止”的木材如何通过创造性的干预实现“重生”。内容涉及林业认证(如FSC标准)的背景知识,以及为什么选择二手或废弃木材是迈向零废弃生活的第一步。 1.2 纹理的密码学: 教导读者如何“阅读”一块旧木头。风化程度、虫蛀痕迹、旧漆层下的色彩对比,甚至钉子留下的锈蚀印记,都是时间留下的独特“签名”。本章详细列举了不同来源木材(如旧建筑拆除的横梁、弃置的托盘、拆船木等)的结构特性与处理难度对比。 1.3 风险评估与安全处理: 在使用回收材料时,安全是首要考量。本章详述了如何识别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危害,包括重金属污染(旧油漆中的铅)、化学防腐剂(如CCA处理的木材)以及潜藏的虫害(如白蚁、蠹虫)。我们提供了一套详细的初步清洁、消毒和安全打磨流程,确保后续制作过程的健康无虞。 第二章:基础修复与结构强化技术 即使是看似完美的旧木,也往往需要修复才能达到现代家具的功能要求。本章专注于将“脆弱”转化为“坚固”。 2.1 稳固接点的艺术: 传统木工中,榫卯结构是耐久性的基石。本章以图解方式重现并优化了针对回收木材的几种关键接合技术,特别是如何利用胶合与机械固定(螺栓、销钉)的组合,来加固因干燥、湿胀导致的结构松动。重点介绍使用环氧树脂进行深层空洞填充与结构补强的方法。 2.2 表面平整与纹理保留的平衡: 刨光并非总是王道。本章探讨了三种主要的表面处理技术: 深度刨平法 (Aggressive Planing): 适用于需要极致平整度的桌面。 选择性砂光法 (Selective Sanding): 仅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松散的纤维,保留风化的凹凸感。 蒸汽软化与压平: 针对严重弯曲的木板,使用蒸汽预处理后进行夹持定型。 2.3 染色与色彩统一性: 回收木材常因来源不同而颜色参差不齐。本章引入了“中和色调”的概念,教授如何使用白蜡、草木灰或自制矿物颜料,将不同深浅的木材在视觉上协调统一,形成一种自然过渡而非突兀的拼贴效果。 第三章:从废弃到成品——创新家具设计实践 本章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创造力,展示如何利用回收木材的独特形态来驱动设计,而非被动地适应材料。 3.1 托盘家具的结构进化: 抛弃传统的“堆叠”思维,本章提供了五种基于标准托盘尺寸的模块化设计方案,包括可伸缩的户外餐桌、带内置储物空间的沙发底座,以及适用于垂直绿化的墙面系统。设计强调拆解、重组与功能模块的互换性。 3.2 边角料的诗意: 探讨如何利用极小的木屑、树枝和断裂的边角料。 马赛克与镶嵌: 运用不同色木材制作拼图式台面板。 木屑复合材料: 介绍使用环保胶水将细小木屑压制成新型的装饰板材,用于柜体侧板或隔断。 自然形态的运用: 保留树根或不规则枝干的原始形态,将其作为桌腿或挂衣架的艺术支撑点。 3.3 户外环境的耐候性处理: 针对花园和庭院家具,本章详尽介绍了传统油浸法(如亚麻籽油、桐油)与现代环保水性防护剂的对比。重点讲解如何为回收木材打造一个“透气”的保护层,使其在日晒雨淋中保持稳定,避免过度密封导致内部腐烂。 第四章:融入生活——旧木与现代生活美学的融合 本章超越了纯粹的技艺层面,探讨了如何将这些带有历史印记的家具融入现代、极简或工业风格的室内空间中。 4.1 工业风的“原始”与“精修”对比: 工业风强调粗犷与精致的并置。展示如何将一块未经精修的、带有明显年代感的木板用作吧台台面,而支撑它的金属支架则选择拉丝或喷黑的现代材质,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 4.2 侘寂(Wabi-Sabi)的家居哲学: 深入解析侘寂美学中对“不完美”的推崇。书中提供了案例研究,说明如何通过接受木材的裂痕、色差和不规则性,来营造一种宁静、深沉且充满时间感的居住氛围。这包括对“留白”的运用,让家具的质感成为空间的主角。 4.3 维护与传承: 旧木家具的魅力在于其可以持续被维护。本章提供了一套简易的“年度保养清单”,教导使用者如何定期进行简单的油蜡涂抹、轻微砂光处理,确保这些重生后的作品能够代代相传,成为家庭故事的一部分。 全书的落脚点在于倡导一种“慢工出细活”的制作态度,鼓励读者从速食文化中抽离,通过动手实践,重新建立与物质世界的深刻连接。它是一本为动手能力强、追求独特个性化设计、并对可持续发展有深刻关注的读者量身定制的实践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得夸赞一下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它简直是为实用性而生的典范。内容逻辑性极强,从基础的材料认知、工具准备,到具体的仿旧技术分解,每一步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过渡自然得像是水流淌过鹅卵石。尤其是一些核心的“做旧”技巧,作者采用了大量的对比图和分步特写镜头,让读者可以清晰地追踪每一个动作的细节,避免了在实际操作中因模糊不清而产生挫败感。这种详尽到近乎偏执的细节呈现,体现了作者对成品效果的极致追求。它不是那种只告诉你“做什么”的书,而是真正告诉你“怎么做对”的书,甚至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会达到那种效果”,这种深度解析,对于追求完美效果的爱好者来说,价值简直是无可估量。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更像是邻家那位手艺精湛的长辈,耐心地在你耳边分享他的“独门秘籍”。语言处理得非常接地气,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手工改造的新手,也能毫不费力地理解那些复杂的工艺步骤。作者巧妙地穿插了一些个人故事和经验教训,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工艺流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仿佛你正在他家的工作室里听他侃侃而谈。这种亲切感是很多技术手册所缺乏的,它让你感觉“我也可以做到”,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动手欲望。更难得的是,那种对“慢生活”和“物件情感”的描绘,让人在学习技艺的同时,也反思了现代生活节奏的匆忙,找到了一个让心灵得以栖息的角落。读完之后,留下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上的熏陶和重塑。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热衷于动手改造家居的人来说,找到一本真正能提供“可持续性”解决方案的书籍是多么不容易。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推崇的复古风并非是盲目地模仿老旧,而是建立在对现有材料的尊重和再创造之上,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环保和经济的理念。它提供的解决方案大多是可复制、可根据手头资源灵活调整的,而不是要求你必须去采购昂贵且难以获取的“古董级”材料。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让“复古”不再是少数人的奢侈爱好,而成为一种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阅读完后,我立刻就有冲动想去翻箱倒柜,寻找那些被遗忘的旧物,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这种由内而外的创造力激发,是任何华而不实的指南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

这本书的艺术感染力是毋庸置疑的,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审美视角的拓展。书中所展示的那些案例成品,无论从色彩的搭配,到纹理的层次感,都透露出一种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品味。很多我们原本以为需要耗费数十年才能沉淀出的那种“时间感”,通过书中介绍的方法竟然可以被巧妙地模拟出来,这简直是一种“时间魔法”。它教会了你如何“看见”一件物品的潜力,如何用现代的手段去致敬过去的经典。对于那些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工业化产品,渴望在家中营造出独一无二的氛围感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思路是革命性的,它让你开始用艺术家的眼光去审视那些寻常的物件。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让人爱不释手,那种带着时光沉淀感的纸张触感,配合上略微做旧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一个充满怀旧气息的年代。翻开内页,那些精心挑选的字体和排版布局,都透着一股子匠心独运的味道,完全不是现在市面上那种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工具书可以比拟的。你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排版和设计上所花费的心思,每一个章节的过渡,每一个图文的搭配,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艺术品。说实话,光是放在书架上,它就已经是一件极具装饰性的摆件了,那种低调而有质感的复古风,比起那些哗众取宠的新潮设计,更让人心生喜爱。每一次拿起它,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温柔的触觉和视觉的对话,让人忍不住想要慢慢品味,而不是囫囵吞枣地赶进度。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复古空间入口,让人对即将展开的内容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