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敏、罗小平、王小玲主编的《钢琴基础(上 下老年大学统编教材)》共分四部分,每部分共有12 课。内容涵盖10个大小调与五声音阶调式的音阶、和 弦、分解和弦、琶音的基础练习和练习曲,以及乐曲 与每一首曲子的演奏提示,与之相关的乐理和作曲家 介绍。**部分是专门为从零开始的学员构思的启蒙 教材,**钢琴教育家以丰富的经验,从*基本的坐 姿、手型、触键到五线谱的音高、节奏,断奏、连奏 的基本弹奏方法都有具体的介绍和有效的实践练习。
第二部分是以C大调、a小调、G大调为基础编写的, 每个调的基础练习与乐曲都有系统的训练,作曲系教 授在此册中,作曲技法与和声运用上的独到之处尤其 值得关注。第三部分是以e小调、F大调、d小调为基 础的教材,每一个调有4课,较全面的介绍其基础练 习的难点、音阶、和弦、琶音,从练习曲到乐曲都有 较详尽生动的演奏提示和作曲家介绍,并有4首四手 联弹供学员练习。*后的6首参考曲目同样附有演奏 提示,可供学习能力突出的学员多些选择。第四部分 *鲜明的特色是在汉族调式和声研究上成果卓著的专 家,编写的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的练习与乐 曲,以及D大调、b小调、降B大调、g小调的基础训练 和乐曲,具体的指导有利于学员演奏技术的提升和音 乐形象的表达。
钢琴基础教程(一)
第一课 认识键盘
第二课 乐理知识:五线谱记谱常识(一)
第三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二)
第四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三)
第五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四)
第六课 钢琴弹奏常用指法
第七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五)
第八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六)
第九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七)
第十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八)
第十一课 五线谱记谱常识(九)
第十二课 常用速度术语
钢琴基础教程(二)
第一课 C大调音阶(一)
第二课 C大调分解和弦
第三课 C大调和弦
第四课 C大调音阶(二)
第五课 a小调音阶(一)
第六课 a小调分解和弦
第七课 a小调音阶(二)
第八课 a小调和弦
第九课 G大调音阶(一)
第十课 G大调分解和弦
第十一课 G大调和弦
第十二课 G大调音阶(二)
钢琴基础教程(三)
第一课 e小调音阶
第二课 e小调和弦
第三课 e小调和弦转位
第四课 e小调琶音
第五课 F大调音阶
第六课 F大调和弦
第七课 F大调和弦转位
第八课 F大调琶音
第九课 d小调音阶
第十课 d小调和弦
第十一课 d小调和弦转位
第十二课 d小调琶音
参考曲目
钢琴基础教程(四)
第一课 宫调式
第二课 徵调式
第三课 商调式
第四课 羽调式
第五课 角调式
第六课 D大调音阶
第七课 D大调和弦
第八课 b小调音阶
第九课 b小调和弦
第十课 bB大调音阶
第十一课 bB大调和弦
第十二课 g小调音阶、和弦、琶音
补充教材
一、甜蜜的相会(主题)
二、窑洞里
三、四手联弹(四首)
参考文献
我得说,这套教材在曲目选择上展现了极高的品味和教育智慧。很多老年钢琴教材为了所谓的“简单易学”,选的曲子要么是改编得过于幼稚的儿歌,要么就是旋律枯燥、缺乏音乐性的练习曲。但《钢琴基础》完全避开了这些陷阱。它从最基础的C大调音阶开始,每引入一个新的技巧或和弦,都能立刻对应到一首耳熟能详但又经过巧妙改编的经典小品。我惊喜地发现,许多我们年轻时听过的、但自己从未奢望能弹奏的外国民谣或简单的古典乐片段,都被拆解成了我们可以逐步攻克的模块。这种“熟悉感”带来的动力是巨大的。比如,学完一个简单的琶音练习后,下一页可能就是一首巴赫初级作品中那个优美琶音的简化版。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机械地“练习”,而是在“重现”音乐,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对音乐本身的热爱,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键盘的敲击上。这种将技巧训练与审美培养完美融合的编排,才是真正高质量的教材所应有的面貌。
评分从结构严谨性来看,这套教材无疑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过去零散地学过一些乐理知识,但总是感觉支离破碎,很多知识点之间缺乏逻辑上的强力连接。这套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渐进性”设计,几乎是无懈可击的。它不会让你在还未完全掌握三拍子的情况下,就被突然推入复杂的大小调转换练习中。每一个章节的衔接都像是搭建一座拱桥,上一节的知识点是稳固的地基,下一节的难度提升则像是向上延伸的一级拱券。尤其是在和声学的引入上,它处理得非常高明,没有采用枯燥的和弦表,而是通过特定的练习曲让你在“弹奏”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和声的变化和色彩。这种“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的教学路径,非常符合我们这类需要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学习者。我甚至觉得,即使脱离了课堂老师的指导,我也可以凭借这套书的内在逻辑,自行摸索前进很长一段路,这本身就是教材价值的最高体现。
评分这本乐谱集简直是为我这种退休后才拾起钢琴的“乐龄学子”量身定做的!首先,它的排版设计就让人感到非常贴心。字体够大,间距也拉得恰到好处,即便是视力稍有衰退,也能轻松辨认那些密密麻麻的五线谱和指法标记。我以前买过一些成人教材,不是内容太浅显,让人觉得幼稚,就是印刷得像火柴盒一样拥挤,学起来完全没有乐趣。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带着一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感觉,每一页都像是精心布置的课堂,让人愿意沉下心去钻研。而且,它对于基础概念的讲解,比如音高的认识、节奏的划分,都采用了非常形象和生活化的比喻,而不是生硬的术语堆砌。我记得第一课讲到“时值”,老师用“呼吸”来类比,我一下子就抓住了那个感觉。这套书的编者显然非常懂得如何与初学者沟通,他们知道我们的难点在哪里,并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把知识点“喂”给我们。这种处处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真的让我的学习过程充满了肯定感和成就感,而不是挫败感。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套教材所蕴含的“文化温度”。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经验丰富的导师陪伴在侧。在一些乐曲的介绍部分,作者会穿插一些关于作曲家生平的小故事,或是对该曲目风格的简要赏析。比如,在练习一首肖邦的圆舞曲时,它会提醒我们去想象舞会的场景,感受那种优雅和略带忧伤的氛围。这种人文情怀的注入,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学习体验。我不再只是一个在键盘上移动手指的“操作员”,而是一个试图去理解和表达音乐内涵的“诠释者”。这使得枯燥的指法练习变得有意义,每一次弹奏都承载了一份情感和历史的重量。很多市面上的教材过于功利化,只讲“怎么弹”,却忘了教“为什么要弹”。这套《钢琴基础》则成功地弥补了这一点,它让我从心底里爱上了音乐,而非仅仅是爱上了“会弹钢琴”这件事本身,这对于我日后的持续学习,是最好的精神燃料。
评分关于这套教材的实用性,我想重点提一下它对于“指法”的细致指导。对于我们成年学习者来说,手指的柔韧性和记忆力可能不如青少年时期,很多不规范的指法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这本书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不仅仅是在谱子上标注了数字,更重要的是,它在旁边的图示区,用清晰的示意图展示了手型——手腕的高度、手指的弯曲弧度、触键的角度,都讲解得非常直观。我记得有一课专门讲解如何处理跨越,教材里特别强调了手掌的“放松”和“转移”,而不是生硬的“拉伸”。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编者对钢琴演奏的深刻理解。以前我总觉得自己的音色不够圆润,现在对照教材的指法要求调整后,发出的声音明显变得更饱满、更有“歌唱性”了。这套书让我明白,钢琴学习并非靠蛮力,而是靠精巧的身体控制,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想在老年阶段提升生活品质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