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体育文化史 9787564414429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发表于2025-01-19
先秦体育文化史 9787564414429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先秦体育文化史 | 作者 | 王俊奇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64414429 | 出版日期 | 2013-09-01 |
字数 | 页码 | 197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内容简介 | |
《中国体育文化史丛书:先秦体育文化史》主要内容包括:神话传说中的狩猎活动、神话故事中的跑与射、中国原始人的跑、跳、攀爬技巧、原始人的投掷及其动作发明、从石器时代的考古看人类体质的发展、原始岩画身体动作与体育成因的关系、原始岩画中娱乐性舞蹈等。 |
作者简介 | |
王俊奇,男,1956年4月生,江西婺源人,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现任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体育学科带头人,全国体育史学会委员,南昌航空大学、江西师大、江西交通大学、赣南师院硕士生导师,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骨干。长期从事体育史与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多次参加外学术会议。主要成果有《近现代二十家体育思想论稿》、《中国唐宋体育史》、《中西方民俗体育文化》、《江西民俗体育文化》、《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宋代体育文化史》《唐代体育文化史》、《辽夏金元体育文化史》、《魏晋南北朝体育文化史》、《秦汉三国体育文化史》等专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子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3项,其中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子课题1项。2001年荣获“江西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中青年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荣获“江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2011年荣获“江西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
目录 | |
章 神话传说 节 神话传说中的狩猎活动 第二节 神话故事中的跑与射 第二章 原始时代的跑、跳、攀、爬与投掷 节 中国原始人的跑、跳 第二节 攀爬技巧 第三节 原始人的投掷及其动作发明 第三章 人类起源考古与体育成因推论 节 从石器时代的考古看人类体质的发展 第二节 原始岩画身体动作与体育成因的关系 第三节 原始岩画中娱乐性舞蹈 第四节 结语 第四章 先秦时期的乐舞 节 原始舞蹈与体育 第二节 夏商周时期的舞蹈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舞蹈 第五章 夏、商、周三代文化与体育 节 文字与体育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与体育 第三节 周春秋战国的文献与体育 第六章 先秦“弓箭”的文化蕴涵 节 生产劳动中的弓箭 第二节 岩画上的弓箭 第三节 文献记载中的先泰弓箭 第四节 先秦时期射礼的文化蕴涵 第五节 先秦射之礼以及与性的关系 第六节 结语 第七章 青铜器时代武术文化的特征 节 青铜器时代及其战争特点 第二节 象征权力的杀武器“铖” 第三节 弓箭与射礼 第四节 其他兵器的等级观念 第八章 先秦体育与经济 节 从先秦手工业看先秦体育经济 第二节 先秦诸家消费观与体育 第三节 先秦体育经济的人文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九章 先秦宗教活动中的体育 节 原始社会的宗教与体育 第二节 夏商周三代宗教与体育 第三节 春秋战国宗教与体育 第十章 先秦体育与政治 节 巫与体育起源的关系 第二节 “敬德保民”下的体育及其特征 第三节 “政、艺体”结合的投壶 第十一章 先秦时期的体育思想 节 养生思想的发端 …… 第十二章 先秦体育与艺术 第十三章 先秦体育与战争 第十四章 夏、商、周三代帝王“射御” 第十五章 先秦体育活动中的服饰 |
编辑推荐 | |
文摘 | |
《中国体育文化史丛书:先秦体育文化史》: 夏、商、周三代,乐舞已经相当发达,这时期的舞蹈大多已从狩猎、生产中脱离出来,有的为祭祀而舞,有的为丰收而舞,有的为战争而舞,有的为教育而舞蹈,形式多样,舞姿丰富,从宫廷到民间都有专门的舞蹈,有的雅,有的俗,是我国乐舞发展的个高峰。 周代时出现了一种驱鬼逐疫的舞蹈,名为“傩”。也有人认为,傩,本来是上古时代一种迎神来驱逐鬼的习俗,据《后汉书·礼仪志》注引《汉旧仪》日:“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是为虐鬼;一居若水,是为罔两蜮鬼;一居人官宅区隅,善惊人小儿。”“方相帅百隶及童子,以挑弧、棘矢、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若此说渊源确切,那么傩这种驱鬼仪式,便早在颛琐氏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从驱鬼的具体做法来看,傩舞的队伍是庞大的,足足有百余人,这些人手里拿着武器,主要是桃木做的弓和棘削成的箭,大家在方相氏的带领下,以土鼓为号令,当鼓声咚咚响起,百隶和童子就用弓箭发射,为了动作整齐能射中目标,这样多人的舞蹈,显然是要训练的。 到西周后,傩舞开始兴盛,而且这种驱鬼逐疫的活动得到朝廷的支持。相传周代有“方相反”一职,职司:“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驱疫。”(《周礼·方相氏》)周时方相氏的打扮,从外表看像熊,浑身长满毛,但这只假熊却“黄金四目”:有4只眼睛,不知何故,有一种对“黄金四目”的解释,清代孙诒让认为:方相氏的面具,不是装在熊皮的头部,而是将黄金铸成的4只眼睛用索串连起来,然后两端挂在耳朵上,4只金眼布置在鼻子的两边。这种说法有合理的成分,现今江西乐安的“鸡嘴”和“猪嘴”面具,就类似此法。周代傩上下全身红色,方相氏不仅假扮的动物熊,力大无比,而且方相氏还配备戈、盾两种武器,戈是周代作战的主兵器,而盾则是防御性兵器,可见西周的傩,在兵器上不同于原始时代傩兵器,不仅兵器长而大,而且还要注意防御,这种变化应该说是与兵器的实用性变迁有关。颛顼氏时代弓箭是重要兵器,而周代时,因车战的兴起,戈成了主打兵器,驱鬼选兵器当然是选常用或者有杀伤性的武器。一般认为,傩是民间乐舞与宗教信仰相结合的一种舞蹈,与巫术比较,傩祭具有综合性、系列性、规范性和艺术性的长处。它的傩堂布置和法事活动之庄严,增强着人们的神秘感;它的活动仪式,程序之复杂,使人们对于能够迎神驱鬼的法师倍加依赖;它所敬奉和仰仗的对象,似手真是无比神通的祖先和可以扫除五方邪魔神的存在;它的规格之大,提高和强化着人们心目中神祗的地位和档次。这一切,都是巫术所不可比拟的。正因为如此,到春秋战国时期,连孔子这样的儒家也敬傩,并且在民间普及开来,规模很大,观众也很多,春秋时期很可能已经发展为从贵族到普通民众都可以观看的一种傩舞。相传孔子就喜欢观看傩舞。“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所谓“乡人”,其包括了普通民众在内,“乡人之傩”应当有民间舞蹈的性质。当傩舞行列来到的时候,孔子就穿着朝服恭敬地站在东面的台阶上观看,以示对于傩舞的敬重。这种傩舞源远流长,其影响是很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