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中國書法史(元明捲) |
| 作者/主編: | 黃惇 |
| 齣版社: | 江蘇教育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534391552 |
| 齣版年份: | 2009年 |
| 版次: | 第1版 |
| 總頁數: | 550頁 |
| 開本: | 1/16 |
| 圖書定價: | 46.30元 |
| 實際重量: | 780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中國書法史:清代捲》榮獲第六屆國傢圖書奬。
黃悖,彆署風齋,齋號風來堂。祖籍江蘇揚州,1947年3月生於江蘇太倉。漢族。1982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係,導師為陳大羽教授。研究生期間曾三獲劉海粟奬學金。1985年獲文學碩士學位。著有《中國書法全集·董其昌捲》、《中國書法全集·金農鄭燮捲》(與周積寅閤作)、《董其昌書論注》、《中國古代印論史》,主編《中國曆代印風係列》叢書二十一捲等,並發錶有關中國書法史、篆刻史、古代印論研究論文七十餘篇。現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法傢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傢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及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美術館藝術鑒定顧問、西泠印社社員、滄浪書社社員、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
概述
章 元代的書壇——趙孟頫
節 趙孟頫生平及思想
第二節 趙孟頫的書法藝術
第三節 趙孟頫書法對東鄰高麗的影響
第二章 復古思潮影響下的元代書法
節 元代前期復興晉代書風的中堅
第二節 奎章閣的代錶書傢
第三節 趙派書傢群
第三章 元代的少數民族書法傢
節 元代前期的少數民族書傢
第二節 元代中期的少數民族書傢
第三節 康裏巙巙及其對元代後期書法的影響
第四節 元代後期的少數民族書傢
第四章 元代的篆、隸書傢
節 吾衍及其弟子
第二節 元代不同階段的篆、隸書傢
附錄元代篆、隸書傢一覽錶
第五章 元代後期隱士的書法
節 隱士書法的典型:吳、楊、陸、倪
第二節 受趙孟頫影響的隱士書傢
第六章 元代的書法理論
節 郝經的道技論
第二節 趙孟頫的“用筆韆古不易”說
第三節 鄭杓《衍極》與其程、硃理學立場
第四節 元代的書法教科書及其以復古為宗旨的教學思想
第七章 元代的公私收藏與刻帖
節 元代內府的鑒藏
第二節 元文宗時期的奎章閣及其收藏
第三節 宣文閣與端本堂的鑒藏
第四節 元代的私傢鑒藏
第五節 元代的刻帖
下篇 明代書法
概述
章 明代前期的書法傢
節 三宋與陳璧
第二節 二瀋、解縉與明代的颱閣體
附錄 明洪武至成化年間主要颱閣書傢一覽錶
第三節 張弼、陳獻章
第四節 李東陽、徐霖及金陵書傢
第二章 明代中期吳門書派的崛起
節 吳門書派齣現的曆史條件
第二節 吳門書派的先導
第三章 吳門四傢
節 祝允明
第二節 文徵明
第三節 陳淳
第四節 王寵
第四章 吳門書派的後緒
節 文徵明的子孫及其弟子
第二節 吳門書派影響下的三吳地區書傢
第五章 明代中期的其他書傢
節 唐寅
第二節 王守仁
第三節 豐坊
第四節 王問
第六章 雲間書派與董其昌
節 霎間書派
第二節 董其昌
第七章 晚明的書法變革潮流
節 徐渭
第二節 張瑞圖
第三節 黃道周
第四節 倪元璐
第五節 王鐸
第八章 晚明的其他書法傢
節 詹景鳳
第二節 邢侗兄妹
第三節 米萬锺
第四節 黃輝
第五節 趙宦光、宋玨
第六節 陳洪綬
第九章 明代的書法理論
節 明代前期的書論
第二節 明代中期吳門書派的書法美學觀
第三節 明中期前後七子的書法美學觀
第四節 晚明徐渭書論中的“活精神”與公安派
第五節 晚明董其昌的“以禪喻書”論及其書法史觀
第六節 晚明書法美學思想種種
第十章 明代的刻帖
節 明代官帖
第二節 明代私帖之一——曆代法書匯刻叢帖
第三節 明代私帖之二——當代法書匯刻叢帖
第四節 明代私帖之三——書傢的個人刻帖
第十一章 明代的公私收藏
節 明代內府收藏概述
第二節 明代的私傢收藏與鑒藏著錄
附錄
元明書法史大事年錶
主要參考文獻
我曾以為元明時期的書法研究已經非常成熟,對相關資料的瞭解也算得上是比較全麵瞭,但直到我翻開這本《中國書史元明捲》,纔意識到自己對這個時期的理解還存在著不少盲點。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羅列瞭曆史事實和代錶人物,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瞭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政治變遷以及文人思想對書法藝術産生的具體影響。例如,書中對元代士人階層在社會轉型期內的書法創作心態的分析,讓我對那個時期書法的“遺民”情結有瞭更深的認識。再比如,明代中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對江南地區書法風貌的塑造,也得到瞭細緻的闡述。我之前看過的很多資料,往往是側重於書體、風格的介紹,而這本書則將書法藝術置於更廣闊的曆史語境中去考察,這使得我對元明書法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理解。書中對於一些爭議性問題的探討,例如“尚意”與“尚德”的辯證關係,以及不同流派之間的聯係與區彆,都非常有啓發性。它並非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辨析,這正是學術著作的魅力所在。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從事書法創作的實踐者,我深知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重要性。這本《中國書法史元明捲》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書中在介紹書法理論和曆史演變的同時,也穿插瞭大量的作品分析,這對於我們理解書法作品的創作意圖、技法特點以及藝術價值至關重要。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具體作品的解讀,例如對明代瀋周的行書,不僅分析瞭其筆法的特點,還結閤瀋周的繪畫風格,闡述瞭其書畫相通的藝術理念。又如對王鐸的行草,書中對其縱橫跌宕、恣肆汪洋的風格進行瞭詳細的剖析,並指齣瞭其對後世書法的深遠影響。這種深入細緻的作品解讀,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那些經典作品的內在邏輯和審美追求。書中還收錄瞭一些鮮為人知的碑刻和手跡,這對於我們拓寬視野,瞭解更廣泛的書法實踐非常有幫助。它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參照係,讓我在自己的創作中,能夠藉鑒古人的經驗,汲取營養,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
評分這本《中國書法史元明捲》簡直是打開瞭我對那個時代書法理解的大門。我一直對元代書法的粗獷與自由,以及明代書法傢們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感到好奇。這本書係統地梳理瞭這一時期的書法發展脈絡,從元初的文人雅士書法,到明代中期以後齣現的“吳門書派”和“鬆江派”等重要流派,都做瞭詳盡的介紹。特彆是對於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略微忽視但又具有獨特風格的書法傢,作者也給予瞭足夠的關注,讓我瞭解到原來元明時期的書法呈現齣如此豐富多彩的麵貌。書中對每位重要書法傢的生平、藝術特點、代錶作品以及其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都進行瞭深入剖析,配以高清的拓片和圖片,讓我能夠近距離欣賞到那些傳世名作的風采。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元代趙孟頫在書法上的“尚古”主張及其對後世的影響,以及明代文徵明、祝允明等人的行草書,那份灑脫與靈動至今仍讓我心神蕩漾。這本書不僅是考研備考的寶貴資料,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中國書法藝術的愛好者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它讓我從宏觀上把握瞭元明書法的整體走嚮,又從微觀上感受到瞭每一位書法傢獨特的藝術魅力。
評分這本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翔實的史料考證。作為一本教材,它在內容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方麵做得無可挑剔。書中對元明時期書法傢生平事跡的梳理,對作品真僞的辨析,以及對書法史料的引用,都經過瞭嚴格的核實。我注意到書中在引用一些古籍時,不僅注明瞭齣處,還對一些重要的文獻進行瞭簡要的解讀,這對於我們深入研究相關課題非常有幫助。此外,書中在介紹書法史事件時,也盡量做到多角度、多側麵地呈現,避免瞭單一的敘述方式。例如,在討論“二王”一脈在元明時期的傳承時,書中不僅講述瞭繼承者們的努力,也分析瞭不同地域、不同學派對“二王”書法的理解和發展差異。這種嚴謹細緻的研究方法,讓我對書中內容的可靠性深信不疑。對於考研的學生來說,一本內容紮實、考證嚴謹的教材是成功備考的基礎,而這本《中國書法史元明捲》無疑就是這樣一本令人放心的選擇。
評分坦白講,我之前對元明時期的書法並沒有特彆強烈的個人偏好,總覺得它似乎夾在唐宋的輝煌和清代的復興之間,顯得有些“承上啓下”的意味。然而,閱讀完這本《中國書法史元明捲》後,我對元明書法的認識發生瞭顛覆性的改變。書中對於那個時代書法藝術的描繪,充滿瞭生命力和時代感。我驚嘆於元代書法的“文人化”傾嚮,以及書法如何成為士人抒發情懷、寄托理想的重要載體。明代書法更是讓我看到瞭中國書法藝術的多樣性與創造力,那些看似“狂放不羈”的筆墨背後,是藝術傢們對生命、對藝術的深刻理解與探索。書中對不同流派的書法傢,比如“浙派”、“吳門”、“鬆江”等,都給予瞭充分的關注,並詳細分析瞭它們各自的藝術特點和曆史貢獻。這讓我意識到,元明時期並非簡單的過渡,而是孕育瞭諸多重要的書法變革和創新。書中生動的敘述方式,配閤精美的插圖,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書法藝術的魅力。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元明書法獨有的價值和光輝,也因此對中國書法史的整體理解更加完整和深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