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怡著的这本《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较(彩色插图版)》将陶瓷茶器的演化与流变的饮茶方式联系在一起,试图在大的文化视野中,对中日陶瓷茶器文化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探讨,通过“深描”的过程,探寻中日陶瓷茶器的造型特征、审美风格及其文化内涵,并通过比较,形象地看到中日陶瓷茶器在文化上的同与异;结合文献典籍、文学和绘画作品等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对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的交流及其嬗变进行细致深入的挖掘,探寻文化交流的意义;通过中日陶瓷茶器对传统手工艺的畈依和发展,为当代生活化艺术和艺术化生活的创造提供可行性思路——对于人口众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中国社会,倡导手工艺的振兴、发展工艺之姜*具有现实意义。
王子怡著的这本《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较(彩色 插图版)》以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的发展为线索,以史料 为依托,对两国陶瓷茶器存在的渊源关系、形态特色 、艺术风格进行了较为翔实和深入的分析,并力求揭 示其与人们的生活行为、饮茶方式、审美趣味、时代 精神的关系。与一般宏观性著述惯常采用的大而全、 面面俱到的推断不同,本书*加着力于对历史文化情 境和具体细节的挖掘和考证,希望以侧重个案的方式 ,阐明一些常常被人忽视的问题。从中国寺院茶的“ 茶寮”,到日本茶道的“茶室”;从百丈禅师的《百 丈清规》,到千利休茶道的“和、敬、清、寂”;从 浙江德清窑的黑釉钵和福建建阳窑的茶盏,到日本的 “利休陶”、“织部陶”……诸如此类的比较研究, 使得兴盛于中国唐宋时期的禅茶文化,以及相应发展 起来的茶用陶瓷艺术,如何传入邻邦日本,并得到保 存,以至演化成日本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
引言
第一章 茶饮·茶器
第一节 茶之饮
第二节 茶之器
第三节 “茶器”解
第二章 专用陶瓷茶器的产生及其文化内涵
第一节 煮茶法与唐代的陶瓷茶器文化
第二节 中国“禅茶一味”的寺院茶及其影响
第三节 唐风东渐——日本平安时代的陶瓷茶器文化
第三章 陶瓷茶器文化的兴盛
第一节 点茶法与宋元陶瓷茶器文化的兴盛与演变
第二节 移植与摹制——日本镰仓、室町时代前期的饮茶与陶瓷茶器的生产
第三节 室町时代后期茶道文化的确立与民族化陶瓷茶器的创造
第四章 陶瓷茶器文化的成熟
第一节 撮泡法与中国明清时期的陶瓷茶器文化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紫砂茶壶
第三节 日本桃山时代陶瓷茶器文化的成熟
第四节 江户时代陶瓷茶器文化的演变
第五章 陶瓷茶器文化的现状与启示
第一节 日本近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和民艺运动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陶瓷业的发展状况
第三节 宜人宜民,与时俱进——陶瓷茶器文化的启示
第六章 发展陶瓷茶器文化的意义
第一节 茶——健康之饮与文化之饮
第二节 茶器——生活化的艺术
第三节 当活化艺术的发展与艺术化生活的创造
第四节 发展手工艺文化,共创“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坦白说,起初我购买这本书是因为被“彩色插图版”所吸引,期待能够一饱眼福。拿到手后,果然不负所望。书中呈现的每一张图片都堪称艺术品,色彩还原度极高,细节清晰可见,仿佛我正置身于一个博物馆的展柜前,近距离地欣赏这些珍贵的藏品。除了精美的视觉呈现,书中对于两国陶瓷茶器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在各自文化中的地位,都有着鞭辟入里的分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代表性茶器的介绍,从唐代的越窑青瓷,到明清的青花瓷,再到日本的唐津烧、有田烧,每一个章节都如同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书中不仅仅是罗列器物,更是在讲述器物背后的故事,那些历史的变迁、匠人的心血,都通过文字和图片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封面采用了一种温润的米白色,点缀着精致的烫金字体,低调中透着一股雅致。当我翻开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彩色插图,每一张都仿佛将我带入了古朴的茶室,近距离欣赏那些穿越时空的器皿。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日本南部铁器部分,那粗犷而细腻的纹理,以及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的迷人色泽,让人忍不住想亲手触碰。书中对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的陶瓷器皿都有详尽的介绍,从胎质、釉色,到器型、纹饰,都解读得非常透彻。即使我之前对陶瓷领域涉猎不多,也能通过这些生动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感受到每一件器物的独特韵味和历史沉淀。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视觉与文化的盛宴,让我对中国陶瓷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在看似迥异的文化背景下,中日两国在茶器的发展上,既有各自的独特路径,又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共通之处。书中在比较两国茶器时,不仅仅是列举器物,更是深入挖掘了不同文化对器物审美、功能、乃至使用习惯的影响。例如,在介绍中国青瓷的温润与日本乐烧的粗犷时,作者巧妙地将之与两国哲学思想、生活方式相结合,让我茅塞顿开。那些精美的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是理解文字叙述的绝佳辅助,它们真实地展现了器物的质感与神韵,让我得以从视觉上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这种跨文化的比较视角,让我对“器以载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我一直认为,对于艺术品类的书籍,尤其是涉及器物鉴赏的,单纯的文字描述往往是苍白无力的,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页都充满了高质量的彩色插图,从器物的整体造型,到细节的纹饰、釉面的光泽,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景德镇瓷器和日本伊万里烧的对比部分,那些精美的图例,生动地展现了两者在色彩运用、绘画风格上的差异与融合,让我叹为观止。而且,作者在文字叙述上也花了心思,语言流畅,讲解清晰,将复杂的陶瓷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日陶瓷文化都充满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日本的茶道文化都充满了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份求知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日本茶器的种类,而是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茶器在日本茶道中的地位与意义。从利休茶碗的禅意美学,到各种精美的茶釜、水指,书中都做了细致的描述,并配以大量高清图片,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真实的茶会之中。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侘寂”美学在茶器设计中的体现,那种不完美、不张扬却能触动人心的韵味,通过文字和图片的结合,得到了极好的传达。此外,书中还穿点了日本茶道的历史演变,以及不同流派对茶器选择的偏好,这使得整个茶器介绍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融入了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更具深度和启发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