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人的潜意识 978750086244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发表于2025-01-11
探索中国人的潜意识 978750086244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基本信息
书名:探索中国人的潜意识
定价:36.0元
作者:王宏铭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00862444
字数:276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通过阅读此书,您将对中国人特有的一些行为方式和生活语言从何而来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知。
读完此书,您将更加了解自己,了解中国人……
内容提要
为什么一到春节,中国人不管在哪,不管多难,都要回家过年?为什么中国人见面爱问“吃了吗”?为什么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为什么中国人提倡“家和万事兴”?为什么中国人常把“忠义”挂在嘴边?中国人有着怎样的性爱观、家庭观和生死观?中国人受到了哪些外来思想的影响?
这些看起来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本书以探索中国人行为的潜意识为切入点,按照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中国人的求实神、中国人的求新精神、中国人的求变思想、中国人的和谐观、中国人的忠义观、中国人的性爱观、中国人的家庭观、中国人的生死观及外来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这十个角度,用儒、释、道等思想来解析这些现象后面本质的原因。这些解读对一些常见的现象进行了全新角度的剖析,让人读完以后有一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
目录
作者介绍
王宏铭,北京通州人,高级编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留校任教,后从事新闻工作,历任工人日报社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和《新闻三昧》杂志主编。曾出版《社会转型期的记录与思考》一书。
文摘
章 论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节 两股人潮说明了什么?
研究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人民的潜意识,应该研究他们的风俗和集体无意识行为。
在这里先讲两股人潮。
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风雪冰冻灾害,而这时正临近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成千上万回家过年的人群滞留在各大车站。是年2月5日的《参考消息》转载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篇文章《风雪挡不住回家过年的路》,其中这样描述:“在中国大地上,每年农历腊月底的短短十几天时间里,读书的、打工的、从政的、经商的人们,不顾交通运输涨价带来的成本提高,不顾人多可能造成的人身财产风险,不顾旅途的劳累和麻烦,都为一个目的而涌动——回家过年。”文中这样评论:“似乎很奇怪,绝大多数无宗教信仰的中国人,就是要回家过年,就像宗教信徒一样执着。”
同日的《参考消息》还转载了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春运”何时成记忆?》,其中说道:“2008年,接近地球上人口总量三分之一的人次将在火车、汽车、飞机、轮船上,参加每年一次的地球上大的人口徙移。根据中国交通部公路司副司长徐亚华透露的数字,今年春运期间,客运总运输量将达到215亿人次……”
这种“执着”,与拉萨街头磕长头的信徒有什么两样?与那些在教堂里诵经、唱诗、顶礼膜拜的信众有什么不同?
当然,有同,也有不同。后面将进行深入探讨。
至于“春运”何时成记忆?我认为,也许将来交通发达了,经济发展布局合理了,“春运”的压力会减轻一些,但中国人回家过年的情结永远不会成为记忆。因为从我刚记事的时候起,父辈就说,年三十晚上不管在哪儿,不管在外干什么,都要赶回家吃一顿“团圆饺子”。我的童年时代就享受过许多这种团圆的快乐。然而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年轻人依旧像宗教信徒一样执着地回家过年。
这股人潮难道是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吗?
中国还有另一种自发的人潮令人深思,那就是每年清明节前后扫墓的人潮。据2008年4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报道,清明节当日全国有500万人扫墓。
两股人潮:一股朝向家,一股朝向墓地,也可以说一股向生,一股向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可以说,两股人潮都源于一种心理动因:祖先崇拜。
也许有人要问:去墓地祭祖、怀念先人,可以说是祖先崇拜,那么回家过年又怎么是祖先崇拜呢?其实这是祖先崇拜的一种曲折的反映。要知道,在过去,过年也是要祭祖的,一般在年三十晚上就将族谱挂出来供奉,到正月初五或正月十五才送走祖宗。也就是说,让过世的祖先和全家一起“过年”。有钱的人家还要修建祠堂,逢年过节都要祭祀。一百多年前,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中国乡村生活》中这样描述:除夕之夜,全家聚集于家庙,没有家庙的话就聚集于住所,祭拜祖先的牌位。在中国的某些地区,祖宗牌位在劳动者阶层中相对少见,于是,作为除夕之夜的祀典,人们不是布置牌位而是摆上家谱,然后焚香膜拜。明恩溥说,“缺少这些仪式的春节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美]明恩溥(阿瑟.史密斯),《中国乡村生活》,时事出版社,1998年1月,第200页)他明确地将这种祭祖活动归结为中国人的宗教活动。
现在,也许没有这些仪式了,多数回家过年者是为了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然而,祖先崇拜正是在家族观念和家庭观念这一“温床”上扎根和成长的。
据《辞海》解释,祖先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宗教信仰,约发生于氏族公社母权制时期。初,表现为对同族死者的模糊的关怀与追念。随着父权制的确立,逐渐萌生了父性家长的灵魂似可庇佑本族成员的观念,并形成各种崇拜仪式。
现在讲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基于这样三个前提:一是就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里当然不排除某些个案;二是就历史传统而言,中国人,尤其是汉民族,过去从皇族贵戚到平民百姓,都有厚葬(在封建社会)和以多种形式祭祖等传统,此事至少可追溯到周朝;三是与其他民族或国家人们的信仰相比较而言,以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为主的国家,人们心中都有一个“神”,而大多数中国人心中却只有自己的祖先,有的可以追溯到上百代(比如孔孟的后代),而且中华民族每年还要祭祀、怀念距今五千年的共同祖先“黄帝”。
当然,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不像宗教信徒那样对“神”“佛”崇拜得那么坚实、深刻,不会过多地影响日常行为和生活。“神”“佛”摈弃了现实中人的许多缺点,因而显得完美无缺。与对“神”“佛”的崇拜相比,祖先崇拜具有一种亲近感、真实感,当然,不可避免也会有某些缺憾。因为我们的祖先在世的时候都是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活生生的人,他们身上是不可能没有缺点的。但我们在怀念祭祀他们的时候,会把这些缺点过滤掉,只剩下“他们是我的根”这样一种理念,而这种理念会变成一种信心和力量,许多时候还具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
第二节 祖先崇拜的表现形式
祖先崇拜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化的(外在的);二是心理的(内在的)。
先说社会化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祭祀祖先有很复杂的形式,这些形式初是在西周正式建立的。周以前的夏、商都是信奉鬼神的,这恐怕与当时的图腾崇拜有关,现存商代的甲骨文就多是占卜的记录。周人改信奉鬼神为崇拜祖先,建立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这套制度,是以人为根本,以血缘为纽带,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政治制度。孙筱在《两汉经学与社会》中说:“宗法制是一种祭祀制度。”“同祖共祭是宗族的重要特征。祭祀必须有一套规则,这就是宗法。”(孙筱,《两汉经学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23页)易中天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详细地论述了“五服”的含义与规则。“五服”是一种“丧服制度”,“就是家里死了人,怎么穿衣服”。按照与死者的亲疏关系分为五等:等(斩衰)——生麻布,粗,刀,不缝边;第二等(齐衰)——熟麻布,次粗,剪裁,缝边;第三等(大功)——熟麻布,较粗,剪裁,缝边;第四等(小功)——熟麻布,较细,剪裁,缝边;第五等(缌麻)——熟麻布,细,裁剪,缝边。等级越高,穿得越差,与死者越亲近,服丧的时间越长。(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第38页)出了“五服”,血缘关系就相对较远了。当然,这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形式,其中含有一种怀念、感恩之情。唐代大文豪韩愈在《原道》中说:“……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古文观止》下册,中华书局,1959年9月,第312页)
大体来说,社会化的祖先崇拜有如下几种表现:
一是祭祀。这是祖先崇拜的主要表现形式。过去,一般人家都建祠堂,祭祀祖先用。即使穷人家不建祠堂,一般也在房间里辟出一块地方,逢年过节供家人祭祀。就以笔者家族为例,过去每逢清明节,同姓同祖各家轮流办清明会,上百口人,有的还是外村的,都聚在一起吃顿饭,祭祀共同的祖先。记得小时候,我还参加过在一个长辈家举办的清明会。那是我们家族后一次举办清明会。在我的印象中,那个族谱(其实就是家谱,不过它不是书,而像一个画轴,有先人的名字,并无他们的生平事迹)有一面墙那么大,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已经逝去的祖先的名字。1959年以后,移风易俗,我们家族就再也没办过清明会了。不过,每逢春节,在我们小家族里也要挂出我们这一分支的族谱来祭祀。后来,换成了其他形式的祭祀方式,比如在村里建骨灰堂,一方面存放死者的骨灰,另一方面供村民祭祀。现在许多地方还建立了公墓,给村民提供祭祖和怀念亲人的场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人们又发明了网上祭祀的新方式。
二是建族谱(或曰家谱)。这应该是有中国特色的崇拜方式。过去的一般中国家族都有这个东西。有的装订成书,除了叙述各代祖先的关系之外,还记载重要人物的事迹。比较简单的,就像我上面讲的我家的“族谱”,只记录各代祖先的名字及传承关系,并看不出他们的生平事迹。即使这样,我觉得也是有意义的:一是起码使每个人可以知道自己及父辈、祖辈在整个“家族”遗传谱系中的位置;二是借此可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论语·学而》);三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人的“自信心”;四是说不定将来在基因学与遗传学的研究中还有些许作用。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再加上过去一个阶段中把这些东西作为“封、资、修”进行批判,多数都已不存在了。现在,我们应有意识地征集还存于民间的各种族谱,以作为民俗学研究之对象。
三是行事。各种宗教崇拜,都在行事上有所体现。总的来说,宗教体系可分为虚实两部分:虚的部分属于某一宗教的世界观,也就是理论基础。那些比较成熟的宗教体系一般都有它的经典著作,比如,基督教的《》、佛教的《大藏经》、伊斯兰教的《》等。可以这样说,一切宗教的世界观都是唯神的,他们的指向就是物质世界的“神”,换句话说,创造并正在指导宇宙世界的是全能的“神”,不管这个“神”是叫“主”叫“佛”,还是叫“安拉”。实的部分是某一宗教的礼仪、教规等,是规范教徒及信众行为的。如果没有实的部分,虚的部分就得不到巩固,同时也失去了社会意义。比如,产生于南亚次大陆的耆那教就有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戒私财。而且这一宗教要求教徒及信众苦行,苦行方式有几十种,比如一天或几天吃一顿饭,躺在牛粪上等。它甚至“对教徒的食、宿、衣、行都有苛刻的规定,他们认为只有实行苦行才能灭罪,才能涤除细微的物质(业)对灵魂的沾染。”(黄心川,《世界十大宗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第88页)可以说,对于一般教徒来说,领会他所信奉的宗教教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他的行事。
其实,祖先崇拜也在行事上有所表现,比如我们常说的“做事要对得起祖宗”,就是祖先崇拜在人们行为上的一种折射。它的言外之意就是“做事要对得起良心”。现在许多人头脑中还存在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等观念,这也是祖先崇拜的一种反映。为什么这样说呢?佛教徒向善,是他对佛的崇拜、愿意按佛的意志行事,以使自己的灵魂更接近佛;基督教徒被别人打了左脸,还要把右脸让给别人,表明他遵行基督的旨意,宽容自己的敌人,他心理并不是对打他的人多么好,而是对基督虔诚;那么,普通中国人凭良心做事,努力拼搏,光宗耀祖,不也含有对祖先的尊敬吗?基督教徒讲“荣神益人”,与我们所说的光宗耀祖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他“荣”的是“神”,我们“耀”的是“祖”。总的来说,在行事方面,祖先崇拜要求人尽力做好事、做实事、做大事,有益社会和他人。
再说心理的表现形式,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
其一,从历史的角度观察,祖先崇拜是一种心理沉淀。应该说,祖先崇拜是一种古老的崇拜。有的学者把它看作是某种宗教的起源,是原始部落时期的崇拜,与某些部落的图腾崇拜是同等的。这里说的祖先崇拜有这种因素,但绝不等同于原始的崇拜。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早已脱离了原始氏族部落的那种崇拜,而是一种有着深刻历史文化内涵的心理沉淀,中国人甚至已经把祖先崇拜的理念哲学化、理论化、政治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政治中,家族或者说宗族的色彩非常浓厚。孔子有句名言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把政治关系和家庭关系结合得特别紧密。这也许与孙筱在《两汉经学与社会》中说的先秦两汉时期“土坯型”政治结构(以氏族、宗族和家族为单元,依照一定形式的约定所组建的政体)有关。直到晚清,这种政治结构的影响还非常明显。正像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说的:“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每一个官吏也都在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2页)《大学》的开篇也说:“……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已经把“齐家”看成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可见,在崇尚儒家学说的历史时期,家跟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祖先地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祖先崇拜已经在中国人的心理上沉淀得非常深厚。
其二,从现实来看,祖先崇拜是一种心理慰藉。台湾演员林青霞在台湾佛教高僧圣严法师圆寂后写了一篇悼文,说自己曾因为太计较而很不开心,所以决定去修行。经过3天的修行(念经、打坐、行经等),她的心情变好了。她说:“我觉得这3天里学到的比3年甚至10年还要多,难得的是我找到了内心深层的宁静。”(参见2009年2月10日《参考消息》,转载台湾《联合报》2月4日文章《好美好美……那袈裟飞起像浪花》)应该说,一般宗教都有心灵慰藉的作用,祖先崇拜也有这种作用。比如,许多人在清明节祭祖时,向自己的祖先祈求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发财、好运等。祈祷人心里也清楚,这不过是个愿望而已,能不能实现还有许多主客观条件,但他们却能从中得到某种精神上或心理上的慰藉。2011年11月,宁夏电视台“财经”节目举办了“股市天天向上”选拔赛。参赛者都是以几万元入市炒到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高手。有个选手叫陈升,是个“80后”小伙子。他是操盘手出身,后来退出机构做了散户,挣了上千万元。他在谈炒股经验时,没有谈什么K线、波浪之类,而是讲了两条:一是茶道;二是孝道。所谓茶道,是讲他喜欢喝茶和研究茶道,从茶道中他体会到许多炒股的道理,比如选茶如选股等。讲到孝道,他只是给观众亮出了他小时候与母亲的合影。照片是黑白的,看上去很旧了。他对主持人说,他总是把与母亲的合影揣在怀里,关键时刻,比如情绪出现波动或需要下决心时,就想想母亲,摸摸照片,这样就能情绪镇定并作出正确的决定。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慰藉。
序言
探索中国人的潜意识 9787500862444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探索中国人的潜意识 978750086244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探索中国人的潜意识 978750086244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