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通信核心网
定价:78.00元
作者:庞韶敏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212985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所介绍内容,不仅是网页前端技术的核心与关键技术,而且也是从事网页设计工作的技能。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网页前端技术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比较清楚学生及业内人士的需求,本书是其多年来教学实践的提炼与总结。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3G UMTS和4G LTE核心网,以及IMS的技术原理及应用,描述了网络架构、协议、安全、各种信令流程和业务提供等内容。3G核心网包括电路交换(CS)域技术和分组交换(PS)域技术;4G LTE核心网为演进的分组核心(EPC);IP多媒体子系统(IMS)在分组域上提供VoIP业务,以及呈现、组管理和多媒体会议等业务。
目录
作者介绍
庞韶敏:硕士,长期在网通集团研究院、摩托罗拉公司、大唐联诚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从事通信核心网方面的技术工作,参与了摩托罗拉TD-LTE系统核心网培训教程编制他和摩托罗拉IMS方面标准工作,以及网通企业标准制定工作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工作;出版相关技术专访著3部,发表论文若干。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说,《移动通信核心网》这本书在技术细节的呈现上,做到了极致的严谨和细致。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书籍,而是深入到每一个技术细节,并且将其背后的原理和考量解释得清清楚楚。例如,关于用户面和控制面的分离,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这个概念,而是详细分析了分离带来的好处,如提高灵活性、降低成本等等,并且通过具体的网元设计和信令交互来说明这种分离是如何实现的。书中对IP承载网络特性的详述,也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现代核心网都建立在IP网络之上,以及IP网络在支持各种丰富业务方面所展现出的强大能力。对于一些关键的信令流程,如Attach流程、Paging流程等,作者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图示和文字说明,让我能够一步步地跟踪信令的传递,理解每一个字段的含义和作用。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对于想要深入理解核心网工作机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让我真正明白,在庞大的移动通信网络背后,是无数精巧的设计和严谨的协议在支撑,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能关乎到整个网络的稳定运行。
评分作为一名在通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不得不说,《移动通信核心网》这本书的出现,绝对是一股清流。它没有落入“写技术就必须枯燥”的窠臼,而是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移动通信核心网那宏大而精密的蓝图。书中对信令协议的讲解,与其说是技术阐述,不如说是对信息传递艺术的解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Diameter协议的介绍,作者没有简单地列举其报文格式和参数,而是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其在AAA(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场景下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如何保证了核心网的安全和用户身份的可靠性。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对未来技术趋势的展望,比如5G核心网的演进方向,以及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和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如何改变核心网的部署模式,这些内容让我对未来的通信网络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各种网元之间互联互通的描述,就像一个精密的交响乐团,每一个乐器(网元)都有自己的职责,但当它们合奏时,就能奏出震撼人心的乐章。这种将抽象技术具象化的能力,是这本书最难能可贵之处。它让我不仅仅是“知道”这些网元是什么,更是“理解”它们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支撑起整个移动通信的骨架。
评分读完《移动通信核心网》,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思维训练。这本书并非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逻辑,将我带入到核心网的“心脏”地带。作者在解释诸如IP多媒体子系统(IMS)等复杂概念时,非常善于运用类比,将抽象的信令交互比作一场精妙的戏剧表演,每个角色(网元)都有其特定的台词(信令)和动作(协议),共同推动剧情(业务流程)的发展。书中对承载网络的讨论,也让我对网络传输的底层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了为何我们需要诸如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这样的技术来保证数据的高效和可靠传输。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计费和策略控制的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这些机制如何影响用户体验,以及运营商如何通过这些手段来管理网络资源和实现商业目标。这让我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对整个产业的商业逻辑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整本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每向前推进一章,都感觉对核心网的认识更深了一层。它不仅是一本技术参考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深度思考的启发式读物,让我对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有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评分这本《移动通信核心网》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莫过于它对那些看似枯燥的网络架构和协议,赋予了生动的生命力。我一直以为,像核心网这样深邃的技术领域,读起来必然是晦涩难懂的。然而,作者却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层层剥离,又丝丝入扣地连接起来。例如,书中对核心网中的EPC(Evolved Packet Core)架构的讲解,不仅仅是罗列S-GW、P-GW、MME等网元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例,让我明白了这些网元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如何共同承载海量数据流的。特别是对信令流程的梳理,让我犹如置身于一场精彩的“数据马拉松”现场,清晰地看到了用户数据从接入网如何穿越核心网,最终抵达互联网的整个过程。书中还大量引入了实际的网络部署场景和故障排除案例,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纸上谈兵,而是真正接触到了真实世界的移动通信网络。那些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和疑惑,在这本书的引领下,逐渐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尤其是关于QoS(Quality of Service)的章节,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不同业务场景下QoS策略的制定和实现,这对于我理解如何保障用户体验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培养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让我能够从更高的维度去审视和理解移动通信核心网的运作机制。
评分《移动通信核心网》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它所展现出的技术前瞻性和全局观。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现有技术,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核心网如何适应这些趋势。书中对于5G核心网的架构演进,特别是云原生设计理念的应用,让我看到了移动通信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作者对于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阐述,也让我对其在未来网络中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现有技术与未来趋势融会贯通的能力,是这本书最突出的优点。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感觉到作者的思路如同穿过迷雾的灯塔,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书中的图表清晰易懂,文字表述精准到位,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性概念的解释,更是做到了深入浅出,让我能够轻松理解。它不仅是一本介绍核心网的书,更是一本引导我们思考通信技术未来发展的思想启迪之作,让我对移动通信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