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是心理学

原来这是心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克茨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科普
  • 大众心理学
  • 行为心理学
  • 思维方式
  • 自我认知
  • 情绪管理
  • 人际关系
  • 生活智慧
  • 实用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95778
商品编码:2951394143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原来这是心理学
作者 (德)克茨
定价 35.00元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1195778
出版日期 2015-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我自己,以及其他所有人的思维,是如何运转的?如果有了思维的“产品说明书”,我们身边的人就能比没有说明书时容易相处得多。要是有一天,我们能够理解自己,那可就太好了。克茨和图诗不仅用幽默的文字讲解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还研究了很多人类内心规则的有趣根源。其实你每天都能用得上这些日常心理学小窍门,而且通过阅读此书,你也能找到许多生命中永恒问题的答案。

   作者简介
福尔克·克茨在科隆和纽约学习了法律和心理学,之后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比如科研人员、电视台记者、剧作家、政治家、律师,等等。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成了畅销书作家。以前他以为脑子有毛病的都是别人;现在他想通了,有时候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于是,他回归心理学领域,研究大家脑子里的问题。他目前在慕尼黑租房子住。

马努埃尔·图诗在科隆和阿姆斯特丹学习了心理学和成人教育。他在科隆有一家心理咨询诊所,同时还是一个应用心理学学院的负责人,在多所大学授课。他在心理学领域的工作重点是心理治疗、调解、督导和谈话治疗。自从开始研究自己的神经官能症之后,他就没有在生活方面遇到太多麻烦了。

张晏,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在教学科研之余勤于翻译,已出版多部译作。

   目录
1 在倒霉的一天如何让心情变好
2 为什么在享受美好事物时需要经常被打断
3 当好的朋友缺席你的生日派对时,你会怎么想
4 如何让同事和老板对你有更多的好感
5 到底拥有几百万才能使人快乐
6 如何感受真正的自我
7 如何控制面部表情让自己拥有快乐的一天
8 如何用你的想法来控制世界上发生的事
9 如何提高你的性爱质量
10 大多数的婚姻关系为什么失败
11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美化世界
12 如何才能在空难中逃生
13 该如何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
14 为什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有优势
15 看见有人掉进井里,你会跳下去救他吗
16 为什么不要轻易给别人提建议
17 如何在加薪谈判中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18 为什么乘坐飞机很少发生死亡事故,但却常常使人害怕
19 只有早起的鸟儿才能捉到虫子吗
20 如何让你在社交活动中更讨人喜欢
21 如何应对工作压力
22 养一盆绿色植物就能让你更幸福吗
23 为什么我们应该感谢困难
24 怎么做才能延长寿命
25 我们如何为自己找借口
26 “剩女”如何更好地推销自己
27 为什么经常见面的人更容易相恋
28 “相似原则”或“互补原则”
29 为什么家庭聚会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是轻松愉快的
30 如何找到和自己趣味不投的朋友
31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北极熊
32 如何有效地调解矛盾
33 如何选择正确的时机?我们怎样做才更容易获得帮助
34 怎样做才能奖惩分明
35 如何让自己的心理低谷为我们服务而不是与我们为敌
36 为什么我们选择做“老好人”
37 在地铁遇到抢劫时该如何求救
38 为什么我们从来得不到想要得到的东西
39 为什么你的废纸比邻居的汽车更有价值
40 想不起一个熟人的名字时该怎么做
41 为什么金钱不是的
42 为什么你对变化视而不见
43 为什么我们的记忆会出错
44 如何避免受到偏见的影响
45 为什么男人和女人无法沟通
46 为什么在婚姻问题中性爱是个关键问题
47 为什么乘坐电梯时大家动作一致
48 你真的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尴尬吗
49 “冲动控制”对你的生活有何影响
50 女人真的能一心多用吗
51 好的留在后:说说我们的潜意识

   编辑推荐
心理学*本质的一个问题是:我的思维是如何运转的?有了这个"使用说明",我们能够更容易、更舒适地生活。作者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找到了自我认知,自我审视和自我治疗的方法,这些知识和方法定会帮助读者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

   文摘

   序言

《人性的迷宫:探索行为背后的奥秘》 在这本《人性的迷宫》中,我们将踏上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深入探索人类行为的复杂根源,揭示那些潜藏在意识和潜意识之下的驱动力。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带领读者穿越错综复杂的心理学景观。我们将从最基础的人类感知和记忆开始,逐步深入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动机、思维模式以及人际互动。 第一部分:感知与记忆的基石 我们的世界是如何被我们感知到的?感官信息的加工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们将探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是如何将外部世界的信号转化为大脑中的体验。本书会深入研究“感知定势”(Perceptual Set),即我们过去的经验、期望和情绪如何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解读。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却因为某种心境而注意到一些之前从未发现过的细节?这就是感知定势在起作用。我们还将了解“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为什么我们在嘈杂的环境中却能捕捉到自己名字的出现,而忽略其他许多声音?这背后隐藏着大脑精妙的过滤机制。 记忆,则是我们构建个人历史,理解世界的基础。本书将分解记忆的几个关键环节:编码(Encoding)、储存(Storage)和提取(Retrieval)。我们会讨论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与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的区别,以及“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在执行复杂任务中的作用。你是否曾为遗忘而烦恼?我们将揭示遗忘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消失”,而是可能因为储存的衰退、干扰(Proactive and Retroactive Interference)或者提取的困难。本书还会探讨“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和“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这几种不同类型的长时记忆,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了我们对过去和世界的认知。最后,我们将介绍一些有助于改善记忆的方法,让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 第二部分:情感的潮汐与动机的引擎 情感,如同人生的潮汐,时而澎湃,时而平静,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书将深入剖析基本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惊讶)的生理基础和心理机制。我们将探讨情感的起源,是先有生理反应还是先有情绪体验?“詹姆斯-兰格理论”(James-Lange Theory)、“坎农-巴德理论”(Cannon-Bard Theory)以及“沙赫特-辛格情绪唤醒理论”(Schachter-Singer Two-Factor Theory)等经典理论将一一为您解读。 情绪的表达,也并非全然的本能。文化和社会规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情绪表达规则”(Display Rules)会影响我们在不同场合下如何展现自己的情感。本书还将探讨“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更是理解、管理和有效运用这些情绪的能力。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身边的喜怒哀乐,并作出恰当的回应? 驱动我们行为的,除了情感,更有强大的内在或外在动机。本书将详细阐述各种动机理论,从最基本的生理动机(如饥饿、口渴、睡眠)到更复杂的心理动机(如成就动机、归属动机、权力动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将为您勾勒出人类需求的完整图景,从生理的温饱到自我实现的追求。 我们将深入探究“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与“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的微妙关系。为什么有时候做一件热爱的事情,即使没有奖励,也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而过度依赖外在奖励,又可能削弱我们的内在热情?本书还会探讨“目标设定理论”(Goal-Setting Theory)如何指导我们有效地设定和实现目标,以及“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在激发和维持动机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思维的奥秘与决策的艺术 思维,是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本书将带您领略思维的不同维度,包括“思维定势”(Mental Set)、“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等可能阻碍我们创新的思维障碍,以及“发散性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和“聚合性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我们将探讨“启发式”(Heuristics)和“偏差”(Biases)在我们的日常决策中扮演的角色。在信息不完全或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常常依赖直觉和经验法则来快速做出判断。然而,这些“捷径”也可能导致系统性的错误。例如,“代表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让我们容易根据刻板印象来判断事物,而“可得性启发”(Availability Heuristic)则让我们倾向于高估那些容易想到的事件的发生概率。本书将通过生动案例,揭示这些思维偏差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并提供一些识别和克服这些偏差的策略。 “决策”(Decision-Making)是人类普遍面临的挑战。本书将介绍“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等理性决策模型,并探讨“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等认知偏差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我们如何才能做出更明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本书将引导您反思自己的决策过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提升决策质量。 第四部分:人性的连接:社会互动与关系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人和群体的影响。本书将深入探讨“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的各个方面,包括“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即我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以及“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等常见的归因偏差。 我们将解析“态度”(Attitudes)的形成和改变。是什么因素让我们对某件事情产生积极或消极的看法?“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将解释我们在持有矛盾信念时,内心会产生怎样的不适,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改变态度或行为来缓解这种不适。 “从众”(Conformity)和“服从”(Obedience)是社会心理学中两个经典的研究领域。我们将回顾“阿希从众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s)和“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Milgram Obedibility Experiments)等标志性研究,探讨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可能表现出的行为变化。了解这些社会影响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群体动力,以及如何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思考。 “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的秘密也将被揭开。是什么让我们对某些人产生好感?是相似性、互补性,还是仅仅因为“熟悉”?本书将探讨“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和“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如何解释关系中的投入与回报,以及“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如何影响我们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模式。 最后,我们将审视“偏见”(Prejudice)和“歧视”(Discrimination)的根源,以及如何促进“刻板印象”(Stereotypes)的消减。理解这些负面的社会现象,是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公正社会的重要一步。 《人性的迷宫》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扇窗,透过它,您将能更清晰地看见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它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操纵他人的指南,而是引导您理解人性、洞察真相、与世界建立更深层连接的智慧之书。无论您是初次接触心理学,还是希望深化理解,本书都将陪伴您,在探索人性的迷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地图和方向。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对生活充满好奇的普通人,总想着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个愿望。它并没有像教科书那样,上来就堆砌一堆专业术语,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将心理学的各种奥秘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章节。我一直以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和缘分,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书中解释了“非暴力沟通”的技巧,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间的误会,并不是因为对方故意为难,而是我们沟通的方式出了问题。我尝试着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发现效果竟然出奇地好。以前觉得很棘手的家庭关系,现在似乎也变得融洽了许多。它教会我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如何理解彼此的感受。这本书让我感觉,原来经营一段健康的人际关系,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巧,只需要一些真诚和对他人感受的尊重。这是一种非常实在的收获,让我的生活因为这本书而变得更加温馨。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箱,每次翻开都让我收获新的惊喜。我一直觉得心理学高深莫测,但作者用极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那些复杂的理论掰开了、揉碎了,摆在我眼前,让我能轻松地理解。比如,书中关于“认知偏差”的部分,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以前总是纳闷,为什么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依然固执己见?看完这一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有很多“捷径”,这些捷径有时候会让我们做出不理性的判断。作者还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我们为什么会轻易相信网上的谣言,为什么在购物时会冲动消费,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贴切。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情绪和想法牵着鼻子走,而是多了一双能看透自己内心的小眼睛。它不仅让我认识了自己,也让我更能理解身边的人,很多时候,别人行为背后的原因,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线索。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自我探索的奇妙旅程。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情绪的书。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它用非常细腻的笔触,剖析了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我一直以为,悲伤、焦虑、愤怒这些负面情绪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读完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它们都有其产生的原因,而且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管理和疏导它们。书中关于“情绪的起伏”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情绪比作潮汐,有时涨潮,有时退潮,而我们要做的是学会驾驭这些潮汐,而不是被它们淹没。我还特别喜欢书中提到的“正念”练习,它教我如何在当下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感受,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和烦恼。这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每天都会花一点时间进行正念练习,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平静,也更能专注于眼前的生活。这本书让我不再害怕面对自己的情绪,而是学会了与之共处,甚至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力量。

评分

我一直认为,知识的海洋浩瀚无垠,而这本书就像是一张精美的地图,指引着我探索心理学的奇妙世界。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智慧和趣味。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学习和记忆”的探讨。我曾经以为,记忆力好坏是天生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记忆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记忆技巧,比如联想记忆、间隔重复等等,这些方法我都尝试过,发现效果真的非常显著。以前背诵一些东西总是费力又低效,现在我感觉自己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了。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记”,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懂”。它让我理解了学习的本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吸收和运用知识。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技巧,更是一种学习方法的革新,让我对学习这件事本身充满了信心和热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与一位智慧的长者对话,不断地被启发和点醒。

评分

作为一名对自我成长有着强烈渴望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启发我思考人生意义的书籍。这本书虽然不是哲学著作,但它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动机和目标”的章节所吸引。我以前总是在追逐一些外在的东西,比如名誉、金钱,但常常感到内心空虚。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幸福感,往往来自于内在的满足。它引导我思考,我的真正目标是什么?我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些问题,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开始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它让我明白,设定清晰的目标,并且为之付出努力,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延迟满足”的重要性,这一点对我来说尤其重要。我开始学着克制眼前的诱惑,着眼于长远的成长。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心理学,它更是关于如何活出精彩人生的指南。它让我不再迷茫,而是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坚定的步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