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
定价:45.00元
作者:马克·沃林恩(Mark Wolynn)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115709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在其20余年的研究中发现,过去的创伤在我们身上发挥作用时,总会留下一些线索。这些线索可能以情绪化的语句或词语表现出来,它表达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连接着我们没有处理好的创伤。这些语言就是“核心语言”:
“我永远都会是独自一人。”
“我会伤害别人,这都是我的错。我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
“她会背叛我,我会受到伤害。”
“我只是在苟且偷生。我只能勉强维持着生计。”
“我不配拥有我所得到的。”
“他们会排斥我,我无法融入。”
海灵格知名弟子,家庭代际创伤领域的先驱马克·沃林恩拥有20余年的临床经验。希望每一位读者在作者的引导下,都能在这场探索之旅中,找到自己的核心语言,与隐藏的创伤对话,解决当下的问题。
目录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译者序
前 言
部分 家庭创伤的脉络
章 找寻创伤002
010// 不曾预想的代际遗传
013第2章 跨越三代的生命:家庭之躯
母亲传递给孩子的细胞记忆 //015
表观遗传学 //017
表观遗传学视角下的创伤传递 //024
第3章 家庭的记忆 030
035// 存留于家庭里的创伤印记
040// 意象疗愈与大脑的关系
043// 意象疗愈与基因的关系
045 第4章 核心语言疗法
无意识记忆 //046
未能开口的话:遗失的语言 //048
核心语言与记忆修复 //049
怎样识别你的核心语言 //050
核心语言地图 //051
第5章 阻碍生命流动的四项无意识主题 053
054// 生命的流动
056// 四种阻断生命流动的无意识主题
077// 如何着手处理这四个主题
080// 探索核心语言地图的四种工具
第二部分 核心语言地图
第6章 核心怨言 084
096// 核心语言就像指南针
098// 将抱怨与症状当作线索
100 第7章 核心叙词
对你的母亲进行描述 //101
对你的父亲进行描述 //101
核心叙词通常来自早期的分离 //106
核心叙词中的情感色彩 //107
第8章 核心语句 111
112// 寻找你的核心语句
116// 找到核心语句的其他方法
117// 从新的经历中找到你家庭中的经历
118// 诞生于战争中的核心语句
121// 沉默的家庭之痛
122// 囚禁于恐惧之中
124// 探索核心语句的根源
130// 你的核心语句:改变恐惧的方法
133 第9章 核心创伤
过渡问题 //134
家谱图 //137
卡萝的核心语言地图 //143
第三部分 重建连接之路
0章 由洞悉走向整合 148
149// 整合核心语言地图
151// 创造属于自己的疗愈语言
154// 从疗愈语言到疗愈意象
158// 疗愈语言和身体之间的关系
160// 疗愈我们和父母的关系
170 1章 关于分离的
核心语言
分离的类型 //173
关于分离的核心语言 //174
孤独的万达 //177
早期分离下的焦虑 //178
拔毛癖:“与根的断离” //180
分离:内在冲突的根源 //183
生命流动的中断 //185
2章 关于关系的核心语言188
190// 丹与南希的故事
203// 你与伴侣本身
206// 盲目的爱
212 3章 关于成功的
核心语言
弥补家庭中曾犯过的错 //213
与母亲之分离,与他人之疏远 //216
对成功有影响的家庭动力 //220
4章 疗愈之核心语言 230
231// 下一步:继续完成转变
233// 抵达核心语言之旅的后一站
234 附录A 追溯家庭历史的问题清单
235 附录B 关于早期创伤的问题清单
236 术语表
237 致谢
240 注释
作者介绍
马克·沃林恩(Mark Wolynn)
海灵格弟子,家庭代际创伤领域的全球专家。旧金山家庭系统排列研究所主任,北加州海灵格研究所主任,纽约海灵格学习中心副主任。他训练过上千名临床医生,帮助人们治疗沮丧、焦虑、恐慌症、强迫症、自我伤害、慢性疼痛和生理疾病。 他还是一位热忱的讲师,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诊所、会议和教学中心组织并领导研讨会。 他曾在匹兹堡大学、西方精神病学研究所、Kripalu瑜伽中心、欧米茄研究所、纽约开放中心和加利福尼亚综合研究所任教。
本书获得2016年全球健康类图书高荣誉“鹦鹉螺图书奖”(Nautilus Book Awards)银奖。
文摘
序言
这本《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对我而言,简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独立坚强的个体,所有的困境都能靠自己解决。然而,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我渐渐发现,很多根深蒂固的模式和困扰,并非由我一手造成,它们可能源自更久远的家庭系统。我记得在一次家庭聚会中,父母之间一句无心的对话,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让我整个人陷入了莫名的悲伤和无助。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为什么我会对某些情境反应如此强烈,为什么我总是会在相似的关系中重复受伤。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我才开始意识到,那些看似偶然的情绪波动,那些难以摆脱的负面思维,往往是家庭系统内在动力在个体身上的投射。书中所描绘的“家庭系统排列”的概念,让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场景:父母的父母,祖父母的祖父母……一条看不见的线,将我与他们的经历、情感、甚至未竟的遗憾紧密相连。我开始反思,我身上的某些特质,是否是继承自某个长辈,而我对此浑然不觉?我的人际关系模式,是否在有意无意地复制着家族中的某些悲剧?这本书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你应该怎么做”,而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看待自己、看待家庭、看待生命的方式。它让我明白,那些所谓的“错”,很多时候并非个体的错误,而是系统传递的能量。这种领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释然,也让我看到了疗愈的可能。
评分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家庭创伤疗愈的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我曾经以为,我的很多不如意,都源于我的性格缺陷,或者是我不够努力。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我的很多负面情绪和行为模式,可能并不是我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从家族系统中继承来的“遗产”。书中所提到的“幽灵”和“替身”的概念,让我感到既害怕又着迷。我开始反思,我身上是否存在着某些不属于我的情绪?我是否在无意识中,扮演着某个家族成员的角色?这种思考,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发现,我总是会陷入某些特定的关系模式,总是会经历相似的挫折,而之前我从未意识到,这些模式可能与家族的某些未解决的创伤有关。这本书并没有提供快速解决问题的“秘方”,而是引导我去探索,去理解,去接纳。它让我明白,疗愈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它让我看到了,原来我并不孤单,我的困境也并非不可逾越。这种来自系统的支持和理解,让我感到一种深刻的安慰,也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力量。
评分在我人生的某个阶段,我陷入了极度的迷茫和焦虑,感觉自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束缚着,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挣脱。我对未来感到恐惧,对过去充满遗憾,整个人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偶然间,我在书店看到了《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被它的标题深深吸引。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下了这本书。刚开始阅读时,我有些不适应,书中所描述的家庭系统以及其中隐含的潜意识运作,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概念。我常常会问自己,这真的和我有关吗?我真的能从这些看似遥远的故事中找到答案吗?然而,随着我深入阅读,书中的案例和理论一点点地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开始看到,我身上那些令人困扰的特质,我那些不愉快的经历,似乎都与我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我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总觉得自己应该为一切负责,这让我活得很累。读到书中关于“隐藏的负罪感”的章节时,我才明白,这种过度的责任感,可能是我在无意识中替父母或祖辈承担了某种未竟的愿望或痛苦。这种认识,如同拨云见日,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轻松。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疗愈的希望,它告诉我,我并非孤军奋战,我的困境也并非无解。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逻辑和实证的人,对于一些比较“虚幻”的概念,我通常持怀疑态度。《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并非它的疗愈功效,而是它所提出的“系统动力学”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我对“家庭系统”这个概念充满了好奇,想了解它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和情感状态。书中的许多论述,都以一种非常清晰、有条理的方式展开,让我能够理解这些复杂的家庭动力学是如何运作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能量流动”和“限制性信念”的分析。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重复犯错,并非因为我们不愿意改变,而是因为我们被某种负面的能量所阻碍,或者固守着一些限制性的信念,而这些能量和信念,可能源自我们家族的代际传承。我通过书中提供的案例,看到了很多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引入新的系统视角后,竟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化解。这本书让我对“因果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单一的“我做了什么,然后发生了什么”,而是更复杂的、多层次的、代际传递的因果链条。它激发了我对心理学更深层次的探索兴趣,让我看到了理解人类行为的更多可能性。
评分我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在多年的从业经历中,我接触过无数破碎的灵魂,也见证了许多令人心痛的故事。我一直致力于帮助来访者走出困境,但总感觉有些深层的问题,难以触及。直到我读到《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很多个体层面的问题,其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家庭系统。书中所阐述的“爱的序位”和“疗愈的语言”,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我曾认为,爱是无条件的付出,是无私的奉献。但这本书告诉我,爱在家庭系统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秩序。当这个序位被扰乱时,爱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一种无形的伤害。例如,孩子承担了父母的责任,或者父母将自己的情感需求强加给孩子,这些看似“有爱”的行为,实际上都在破坏家庭的健康运转。我对书中关于“替他人承担”的论述尤为印象深刻,这让我联想到许多来访者,他们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家族情结”,无法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和方法论,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来访者的困境,并探索更有效的疗愈路径。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智慧应用于我的实践中,帮助更多家庭重拾和谐与平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