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女性缺失与社会安全
定价:49.00元
作者:姜全保,李树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09711637
字数:302000
页码:2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6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的女性缺失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光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后果,女性缺失对社会安全的影响引起了学界和的广泛关注。本书主要从历史、现状、机制和未来四个方面研究女性缺失对社会安全的影响。历史部分分析了历史上女性缺失的原因,以及光棍形成的原因、特征和他们的性、流动和聚集等:现状部分分析了目前的女性失踪和过剩男性,研究了他们对个体、家庭、社区、性产业、拐卖女性及犯罪的影响;机制部分分析了彩礼变迁、女性婚姻迁移及光棍村的形成等:未来部分预测了未来几十年过剩男性的规模,并分析了老年光棍的养老困境。本书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当前的一些争议性问题给予回答,进而为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提供支持和依据。
目录
作者介绍
姜全保,西北工业大学工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主要从事性别歧视、数理人口学方面的研究。著有《性别歧视与人口发展》(合著)。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解构”和“重塑”的体验。我一直以来对于社会安全的认知,多少都带着一些“理想化”的色彩,认为只要政策得当,经济发展顺利,社会就会自然而然地安全稳定。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不容辩驳的现实逻辑,将“女性缺失”这一潜在的危机摆在了我面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社会抚养成本、家庭结构稳定性和代际传承的分析感到震撼。当女性在生育、养育、照料等方面的负担过重,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充分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时,这些本应由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就可能变成沉重的社会包袱。书中对老龄化社会中女性作为“被看护者”和“看护者”双重角色的分析,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保障压力,让我看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隐忧。这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更是社会“软实力”的侵蚀。这本书让我明白,社会安全并非空中楼阁,它建立在个体价值得以实现、家庭功能得以维系、社会结构得以平衡的基础之上。而女性的缺失,恰恰是动摇这些基础的“隐形杀手”。
评分坦白讲,我抱持着一种相对审慎的态度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毕竟“社会安全”和“女性缺失”这两个概念的结合,在我看来,似乎并非天然的等号。我原以为会读到一些偏颇的观点,或者过于情绪化的论述。但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刻性,让我立刻改变了看法。作者并没有将女性缺失简单地等同于人口数量的减少,而是从更广阔的视角,探讨了女性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层面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缺席”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例如,书中对女性在科技创新、创业精神以及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的论述,让我耳目一新。过去,我们更多地将这些归功于整体的经济政策或技术进步,却忽略了女性作为重要驱动力的独特作用。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性别红利”的探讨,以及当这种“红利”消失或被忽视时,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这不仅仅是统计数字上的问题,更是关乎社会活力、创新能力乃至长远发展潜力的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立体化的社会安全观,让我认识到,真正的社会安全,离不开每一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女性,的充分参与和价值实现。
评分这本书我看了有一段时间了,虽然还没完全读透,但它给我的冲击是实实在在的。我之前对社会安全这个概念,总觉得是那种宏观的、国家层面的东西,比如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等等。但这本书却从一个我未曾深入思考过的角度切入,探讨了“女性缺失”是如何悄无声息地侵蚀着社会的基石,让原本以为牢不可破的安全感变得摇摇欲坠。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具体案例的剖析,比如那些因为女性劳动力供给不足而导致的服务业萎缩,或者因为家庭结构失衡而引发的社会老龄化危机和养老负担加剧。这些都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生活场景,让我切身体会到“缺失”二字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更让我警醒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问题归咎于某个群体或某个政策,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比如文化观念的滞后、生育政策的调整滞后、以及女性在社会发展中角色定位的模糊等等。这些讨论让我开始反思,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社会安全”是否遗漏了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它是否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却因为缺少了某个关键的齿轮,正在缓慢地失灵?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迫使我去重新审视我所处的世界,以及那些我习以为常的现象。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在我的认知光谱中投下了一道耀眼的光芒。在此之前,我对“社会安全”的理解,更多地集中在经济稳定、公共卫生、犯罪率控制等方面,可以说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偏向“硬性”的框架。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近乎“软性”却又极其有力的方式,将“女性缺失”这一概念引入了社会安全的核心讨论之中。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女性参与公共决策对社会治理效率的影响的分析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表明在女性声音被充分听取和参与的领域,决策往往更加全面、人性化,也更能有效地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是否在很多时候,因为忽略了女性的独特视角和经验,而导致了某些社会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比如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书中也提到了,当社会中女性的比例失衡,例如性别比例严重倒挂,会对社会稳定造成怎样的冲击,例如婚配难题、社会性别关系的紧张等等,这些都是非常现实且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社会安全,让我意识到,一个真正安全的社会,必然是男女都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共同构建的。
评分我不得不说,读这本书的过程,简直就像经历了一场思想的“地震”。起初,我以为会读到一些关于女性权益保障的陈词滥调,或者是一些关于社会统计数据的堆砌。然而,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以一种极其犀利且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揭示了“女性缺失”这一概念背后所隐藏的巨大社会风险。我一直认为,社会安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本书却独辟蹊径,将女性在社会中的“缺席”视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比如,书中详细论述了女性教育水平的提升与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之间的正相关性,以及女性参与经济活动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积极作用。这些论述都非常有说服力,让我意识到,女性的价值和贡献远不止于家庭层面,她们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当我看到书中关于低生育率导致人口结构失衡,进而影响到国防、科技发展等战略层面的分析时,我更是感到一阵寒意。原来,女性的“缺失”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减少,更是社会发展潜力和国家安全基石的动摇。这本书的论证过程非常严谨,数据翔实,逻辑清晰,让我不得不信服其观点。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但绝对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