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做父母的17堂必修课
定价:32.00元
作者:叶剑锋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153406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做父母你准备好了吗?这是一本育儿经验与科普知识相结合的图书,一本写给初为父母和希望全面深入了解育儿知识的父母的书,也是从事家庭教育工作者的书。我们要在孩子婴幼年时学习做父母,不要在孩子青春期时才去求帮助,更不要在孩子成年不幸福时去懊悔。
内容提要
《做父母的17堂必修课》是作者把自修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书中涉及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和国学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解答了1-10岁孩子的教养问题。比如,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学习动力,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重要的是,每一堂课都结合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和关键点,不仅让父母们明白育儿的科学依据,还提供了实用的解决方案和技巧。
目录
作者介绍
叶剑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硕士,人社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培训项目讲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和心途网“儿童心理资本提升”合作讲师,北京师范大学边博士直播间家长问题合作咨询。12年的心理学理论学习与研究积累,9年的育儿及家长讲座咨询,累计为800多个家庭提供服务。CETTIC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家庭教育指导师师资,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正面管教家长讲师。
文摘
序言
这本《做父母的17堂必修课》真是一剂良药,对于像我这样初为人父母,面对孩子的一切都手足无措的新手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记得第一次读完第一章的时候,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书中对亲子关系中一些微妙的心理变化描述得入木三分,让我意识到自己过去的一些“好心办坏事”的背后,其实是对孩子需求理解的偏差。特别是关于“倾听”的章节,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案例告诉我,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在听,其实只是在等待反驳的机会,而不是真正去理解孩子想表达的情绪。这不仅仅是育儿技巧的书籍,它更像是一本深度剖析人性的指南,让你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看待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它引导我放下那些僵硬的教育条条框框,转而关注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学会用更温和、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去引导和沟通。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育儿焦虑裹挟的父母,而是有了一套清晰的、可持续实践的育儿哲学,这带来的安全感,是任何碎片化的育儿“小窍门”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育儿书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觉得市面上太多夸大宣传的“育儿圣经”了。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贩卖焦虑,反而提供了一种非常务实的、可操作的框架。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规矩”与“自由”之间的平衡点。过去,我总是在“放任”和“严苛”之间摇摆不定,搞得孩子也无所适从。书中对设立界限的论述,不是一味地强调“必须服从”,而是将规则的建立过程描绘成一场双方共同协商、互相尊重的旅程。它教会我如何清晰、坚定但又不带指责地表达期望,并真正让孩子体会到规则背后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权力压制。我试着运用书中提到的几种沟通技巧,比如“我信息”的表达方式,效果立竿见影。原本容易升级的争吵,现在更多地以理解和妥协收场。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教育不是控制,而是赋能,让孩子学会在规则内探索世界。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读过一些非常注重“成功学”的育儿指南,读完后总感觉压力山大,生怕孩子在哪个环节掉队就会万劫不复。但《做父母的17堂必修课》的基调是极其积极和宽容的。它反复强调“不完美是常态”,鼓励父母接纳自己的局限性,也允许孩子犯错。这种建立在爱与接纳基础上的教育观,极大地缓解了我内心的焦虑。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韧性”(Resilience)的讨论,对我启发很大。它不是教我们如何替孩子扫清所有障碍,而是如何培养孩子在面对挫折时自我修复的能力。读完后,我的心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不再把自己定位为孩子的“救火队员”,而是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和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轻松、和谐,真正体会到了育儿的乐趣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吸引人,它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辈在娓娓道来,亲切又带着毋庸置疑的专业度。我最受触动的是其中关于父母“自我成长”的部分。它大胆地指出了一个常常被忽视的事实:我们对孩子的许多反应,其实是我们童年未解决的情结投射。当我开始审视自己被父母对待的方式,并意识到自己如何不自觉地将那些模式复制到我的孩子身上时,那种震撼是巨大的。这本书迫使我停下来,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黑洞”,然后再去面对孩子的问题。这种“向内看”的深度剖析,远超出了普通育儿书的范畴,它实际上提供了一套自我疗愈的路径。它让我意识到,做一个“好父母”的前提,是先成为一个“好的自己”。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堪称一绝,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仿佛是精心设计过的学习路线图。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问题和答案,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发展特点的细致解读,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预判孩子在特定阶段可能出现的“挑战行为”,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策略。比如,在处理青春期前期孩子开始出现的“反叛”倾向时,书中提供的“保持连接而非控制”的策略,非常具有前瞻性。它不仅告诉我“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有效”,这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让我对未来的育儿之路充满了信心。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找到新的对应点,感觉它就像一本可以伴随孩子成长的工具书,随着孩子的成长,解读的角度和收获也会随之深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