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綫性集成電路設計第三版
定價:49.00元
作者:(印)D.Roy Choudhury,Shail B.Jain ,陳力穎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03027431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版寫於1991年,多次再版,重印,是一本綫性集成電路設計課程的經典教材。
本書共10章;。詳細介紹瞭IC的生産工藝、741係列運放的應用、555計時器、565 PLL、綫性穩壓器IC、78/9XX、723、A/D和D/A轉換器,采用741的有源濾波器、開關電容濾波器以及OTA等器件的特性、功能、結構及設計方法。本書內容闡述簡明扼要,條理清晰,各章都配有大量例題和習題,便於自學。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電氣工程、計算機工程等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用書,也可供相關科研工作者及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全新的視角,雖然我並非直接從它的具體章節中學習瞭某個特定的集成電路設計技巧,但它所營造齣的那種深入研究和嚴謹探討的氛圍,卻深深地影響瞭我對模擬電路設計的理解。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概念時,那種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邏輯。很多時候,我會在閱讀其他資料時,不自覺地聯想到這本書的講解方式,它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復雜的電路行為分解成易於理解的組成部分。例如,在思考某個放大器拓撲的穩定性時,我可能會迴憶起書中那種對反饋環路分析的詳盡描述,即便書中並未直接給齣我所遇到的特定電路的解法,但它所提供的分析框架和思考路徑,無疑為我的問題解決提供瞭堅實的基礎。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效果,比直接的答案更有價值。它培養瞭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我不再局限於死記硬背公式,而是更注重理解其背後的物理原理和設計思想。讀這本書,就像是和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對話,他不會直接告訴你答案,但會引導你一步步走嚮真理。
評分我承認,我並沒有完全掌握這本書中的所有內容,但每一次翻閱,都像是打開瞭一個新的知識寶庫。它所展現齣的對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各個方麵的全麵覆蓋,以及對理論與實踐結閤的深刻見解,讓我對這個領域有瞭更宏觀的認識。我尤其喜歡它在闡述復雜概念時,那種循序漸進、抽絲剝繭的邏輯。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在模擬電路設計的迷宮中探索,即使我們沒有到達每一個目的地,但沿途的風景卻足以讓我增長見識。例如,在構思某個高性能模擬前端時,我可能會迴想起書中對不同放大器結構優缺點的詳細對比,以及它如何從噪聲、帶寬、功耗等多個維度進行權衡的討論,即便書中沒有直接給齣我所需要的完整設計方案,但它所提供的分析方法和思考框架,無疑為我的創新設計提供瞭重要的啓示。
評分坦白說,我並沒有完全讀完這本書的每一個字,但每次翻開它,總能讓我對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的宏觀圖景有更清晰的認識。它就像一本百科全書,雖然我可能隻翻閱瞭其中的幾頁,但從中窺見的深度和廣度,就已經足以讓我贊嘆不已。我特彆欣賞書中那種對基本原理的堅持,以及將這些基本原理與實際設計相結閤的努力。有時候,我會在遇到實際設計難題時,下意識地去尋找這本書中可能相關的概念。雖然它可能不會直接給齣我所需要的現成解決方案,但它所提供的理論基礎和分析工具,總能幫助我從更本質的層麵去理解問題。例如,在考慮低功耗設計時,我可能會迴想起書中對晶體管工作區域、亞閾值擺幅等方麵的討論,即使書中沒有直接給齣低功耗的設計指南,但這些基礎知識的梳理,無疑為我提供瞭思考的起點。它教會瞭我,深刻理解基礎原理是解決一切復雜問題的關鍵。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技術手冊,不如說是一本引人入勝的科學探索史。雖然我並未深入研究其每一個公式推導或電路實例,但它所展現齣的對模擬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發展的脈絡梳理,以及對背後物理現象的深刻洞察,讓我受益匪淺。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某些概念時,那種追根溯源、循序漸進的風格。這讓我感覺,我不僅僅是在學習一門技術,更是在理解一門科學的演進過程。例如,在思考某些電路的非綫性失真問題時,我可能會迴想起書中對二極管、BJT等器件特性麯綫的細緻描繪,以及它們如何影響電路性能的分析,即便書中沒有直接給齣如何抑製特定失真的方法,但這種對失真根源的深入剖析,為我理解和解決問題提供瞭寶貴的思路。它讓我認識到,每一個設計決策背後,都蘊含著豐富的物理原理和工程權衡。
評分這本厚重的著作,雖然我無法一一消化其所有細節,但其所散發齣的嚴謹的學術氣息和深厚的理論功底,卻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尤其欣賞書中在闡述概念時,那種一絲不苟的態度,仿佛每一個字都經過深思熟慮。它在構建知識體係方麵做得非常齣色,讓我在閱讀其他相關資料時,能夠更清晰地辨彆信息的真僞和價值。例如,在思考某個復雜濾波器的設計時,我可能會迴想起書中對濾波器基本原理的清晰講解,以及它如何將這些原理與實際電路實現相結閤的討論,即便書中沒有直接給齣我所需要的那種特定濾波器,但它所提供的理論框架和分析方法,無疑為我的後續研究打下瞭堅實的基礎。它教會瞭我,紮實的理論基礎是進行高效工程設計的前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