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 教你识别、摆脱身边的操纵者
定价:35.00元
作者:伊莎贝尔·那扎尔-阿卡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146101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今天开始,对TA说不。无论TA是谁 告别被挟持、被控制、被绑架的人生 行为心理学家伊莎贝尔为你揭露操纵者真实面孔 一本让你惊出冷汗、做回自己的心理学力作 他们无处不在,他们如影随形……也许TA是你的至亲好友,也许TA看起来温文尔雅,也许TA总是一片至诚,也许TA说一切都是为你好,……但结果是,TA让你失去了自己的人生。TA就是你人生的操纵者。想赎回自己的人生,从开始说不做起。产品特色图:
内容提要
做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经常不自觉地活在某个人的影响之下,并因此受到心理上的伤害。
操纵者就在我们中间,他们各种各样,有的很善意,有的有魅力,有的表现低调,有的盛气凌人。他们的态度迥异,不过都会为达到目的采取一系列心理计谋。他们举止彬彬有礼,会讲好听的话让你着迷。这些人可能是父母、配偶、普通朋友或者同事。他们能成功地让你感到内疚,或者把你放倒,或者播下怀疑的种子,或者把你置于难为情的处境。
那么,这些操纵者就是怎样的人?他们是如何成功掌握你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受害者是否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面对操纵者该如何保护自己?这本书能帮你找到答案。让你再次面对操纵者时,不再处于被动的地位。
目录
上篇 操纵者的面具——一起来识别操纵者章 潜伏在你身边的操纵者——6种戴着不同面具的操纵者 热情友善的操纵者 充满吸引力的操纵者 利他主义的操纵者 有学识的操纵者 羞怯型操纵者 型操纵者第二章 歪曲事实,掩盖真相——不可不知操纵者身份特征 30个特点锁定操纵者 我们自己是操纵者吗 是什么让人成为了操纵者 我们周围有操纵者吗 操纵者是否认为自己是操纵者 操纵者自己并不受道德谴责 操纵者的非语言行为第三章 珍惜生命,远离操纵者——操纵者带来的身体、心理双重伤害 他抽走了我所有的能量 感觉快要崩溃,就直接去看心理医生吧 纵者也要负的责任吗第四章 你真的错了吗——操纵者利用他人的罪恶感达到目的 被预设的双重困境第五章 好事全占,坏事绕行——操纵者只要利益,不要责任 逃避责任 独占利益 嫁“祸”于人 不做决定 利用中间人第六章 大家是怎么被绕进去的——操纵者的交流陷阱 利用信息的不透明性 话只说半句,让人联想 拐弯抹角地请求 用虚假信息取真相 含糊不清的答案 择机转移话题第七章 如果你和身边的人有了嫌隙——操纵者的挑拨离间 散播猜忌的手段 操纵者对友谊的冲击 操纵者对爱情的冲击第八章 让你觉得自己真不行——操纵者贬低他人的手法 直接的批评 的假象 利用大道理来评价他人 嘲讽他人 嘲笑他人的无知第九章 谁能比我更惨——装可怜是操纵者的拿手好戏 一场“无助”的表演 晒“虚弱”的本领第十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操纵者往往视利弊善变、无常 篡改事实 言而无信第十一章 其实,他的心里只有自己——操纵者不会考虑他人的需求 选择性失聪 后时刻下篇 如何提防操纵者——对付操纵者要干脆、坚决第十二章 擦亮你善良的眼睛——识别操纵者第十三章 刷新你们之间的关系——停止与操纵者正常的交流方式第十四章 全面反击——对付各个领域里的操纵者 生活类反操纵者的案例 工作类反操纵者的案例 夫妻生活类反操纵者的案例 家庭生活类反操纵者的案例 反操纵的原则 反操纵强化训练第十五章 相信自己的道德与智慧——学会抛开操纵者的评价肯定自我 让自己更理性,而不是那么情绪化 操纵者是如何利用传统道德观念的 拒绝是一种技术活 利用重复法化繁为简第十六章 远离操纵者的好习惯——其他一些可取的行为 紧急停止一切和操纵者之间的捆绑关系 不要再讲述你生活中的细节 不要答应那些表意不清的请求 记录下一切 拒绝让自己成为中间人 团结一致 谨慎地应对奉承话附录1 希尔维特的姐姐附录2 一个奇怪的朋友
作者介绍
(加)那扎尔-阿卡(Nazare-Aga,I.):心理医生、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加拿大籍,1986年在法国的硝石医院获得精神运动学*。
从1990年开始在巴黎开设私人诊所,主要从事认知行为方面的治疗和培训。
她的研究和工作实践侧重与个人尊严、个人价值观、人际沟通和压力管理。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像是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一直以来模糊不清的内心世界。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理智的人,直到读了这本书,才幡然醒悟,原来我身边充斥着一些善于伪装的“好意”,那些话语听起来滴水不漏,却不知不觉将我推向了某种预设的轨道。我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感到莫名其妙的内疚,或者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总觉得别人说得更有道理。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我被“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它没有直接指责任何人,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剖析了那些操纵者惯用的伎俩:模糊是非、利用情感、制造紧迫感等等。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某些朋友、同事甚至是家人的互动方式,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和不适的时刻,现在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辨别那些看似无害的言语背后隐藏的意图,如何在这种“善意”的迷雾中找到一条清晰的道路,不再被无端的情绪裹挟,也不再因为别人的期望而牺牲自己的感受。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觉醒,让我明白了,听从内心的声音,远比迎合他人的需求来得更重要。
评分我是一个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自诩阅人无数,看人下菜碟的能力不在话下。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我曾经以为,只有那些张牙舞爪、明显带有威胁性的人才算得上是“操纵者”,殊不知,有些人用一种更加隐蔽、更加“温情脉脉”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掌控着周围的人。比如,那些总是“为你着想”而不断给你“建议”的同事,或者那些总是在你犯错时,看似“宽容”实则让你更加自责的上司。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生动的案例,让我能够立刻联想到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场景。它让我意识到,原来那些让你感到“压力山大”,却又说不出具体原因的事情,很可能就是操纵者在幕后“精心策划”的结果。最让我醍醐灌顶的是,它教我如何建立健康的心理边界,如何用坚定而礼貌的方式拒绝不合理的要求,而不是因为害怕得罪人而委曲求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职场上仿佛拥有了一层“防护罩”,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疲惫不堪的“政治斗争”,现在我能更从容地应对,甚至能主动掌握一些主动权。
评分作为一个曾经非常容易被他人情绪影响的人,这本书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很容易因为别人的焦虑而感到焦虑,因为别人的失望而感到失落,好像别人的情绪就能轻易地传染给我,让我无法保持自己的平静。我总是在试图“修复”别人的情绪,或者满足别人的期待,以至于常常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本书就像一个强大的心理疗愈师,它帮助我认识到,那些试图让你承担他人情绪责任的人,很可能就是在操纵你。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情感绑架”的各种表现形式,比如无声的抗议、过度扮演受害者、或者利用内疚感来控制你。我开始学会区分什么是真正关心,什么是情感勒索。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识别那些“吸血鬼式”的关系,如何保护自己的能量不被过度消耗。现在,我不再轻易被别人的负面情绪所裹挟,我能更清晰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知道什么对我来说是重要的。我不再需要为了取悦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幸福,我学会了如何优雅地“自私”一点,如何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关爱自己和真正爱我的人身上。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晦涩的心理学名词,读起来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聊天。它让我明白,原来那些让你觉得“不对劲”,但又说不上具体哪里不对劲的情况,是有普遍性的规律可循的。我常常会因为过度思考别人的想法而让自己陷入巨大的压力,担心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会引起别人的不满,甚至会为了避免这种不满而做出违背自己本意的决定。这本书就像一个“解药”,它帮助我摆脱了这种“讨好型人格”的束缚。它教我如何识别那些利用你的好心,或者你的善良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我开始意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会为别人考虑那么多,有些人只是单纯地利用别人的弱点。它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更直接、更坦诚的方式来沟通,不再绕弯子,不再含糊其辞。我不再需要费尽心思去揣测别人的心思,而是能够更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也能更有效地拒绝那些不合理的要求。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强大、更清晰了,不再像一个易碎的玻璃娃娃,而是变成了一个能够坚定站立、保护自己的人。
评分对于我来说,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如何识别操纵者”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找回自我”的书。我曾经在一段关系中,几乎完全失去了自我,被对方的意见和期望所定义。我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失去了对自己的判断。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迷失的方向。它没有指责我曾经的“软弱”,而是用一种充满理解和鼓励的方式,告诉我如何一步步地从被操控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它让我明白,那些让你感到窒息、让你失去自信的关系,是不健康的。它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去质疑那些让你产生怀疑的声音,如何去肯定自己的价值,以及如何去建立一个健康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模式。我开始重新拾起那些被遗忘的爱好,重新审视自己的梦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从一场漫长的噩梦中醒来,看到了清晰的蓝天。我不再害怕独处,不再害怕与他人保持距离,因为我知道,真正的连接是建立在真实和尊重之上的,而不是被操纵和控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