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格林文化:曾国藩全集--秦稿(全3册) |
| 作者 | 曾国藩 |
| 定价 | 146.00元 |
| 出版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02111857 |
| 出版日期 | 2016-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曾国藩的奏稿分为三卷,其内容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的“遵义大礼疏”起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的“楚岸盐引淮川分界行销折”止,将其一生的奏折进行重新筛选编撰,将所有重要奏稿收录在内。 据现有可见的奏折,其中绝大部分和太平军有关。从奏稿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曾国藩是如何由一个无足轻重的在籍侍郎,逐步成为清军主将,并进而平定太平天国的。除此之外,奏折叙述*多的便是剿捻和自强运动的各项建议。 |
| 作者简介 | |
|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县),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高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高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
| 目录 | |
| 卷一 遵议大礼疏 应诏陈言疏 条陈日讲事宜疏 议汰兵疏 议复李纲从祀文庙疏 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 备陈民间疾苦疏 平银价疏 请宽胜保处分 敬陈团练查匪大概规模折 附陈办团稍有头绪即乞守制折 巻二 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 特参副将清德折 拿匪正法并现在帮办防堵折 保参将塔齐布千总诸殿元折 请将副将清德交刑部治罪 移驻衡州折 暂缓赴部并请筹备战船折 请截留粤向筹备炮船 筹备水陆各勇赴皖会剿俟粤省解炮到楚乃可成行折 沥陈现办情形折 衡永一带剿匪未毕折 厘正衡清=县保甲片 报东征起程日期折 请派大员办捐济响折 留胡林翼黔勇会剿片 贼退出南省现驻岳州折 请恤储玫躬等折 岳州战败自请治罪折 探明前路成病宗片 报崇通:剿匪胜仗折 会奏湘潭靖港水陆胜负情形折 靖港败演自请治罪折 保水陆统领各员片 恭谢天恩折 卷三 水师克复岳州南省已无成踪折 调浙江龚振麟 来楚造炮片 请催广东续解洋炮片 水师迭获大胜将犯岳 更茂 船歼灭折 请领捐照折 .......... |
| 编辑推荐 | |
| *正文辅以旁注:采用了书口旁注的形式,将奏稿的正文提要,奏稿中的警句格言摘抄作为旁注,以助阅读 *内容精心筛选,这些重要的奏稿既是珍贵的史料,又是曾国藩军事思想的主要体现 *收录曾国藩所有的重要奏稿,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曾国藩的仕途轨迹。 *内文排版古典雅致,简约清晰,增强阅读舒适感 |
| 文摘 | |
| 序言 | |
初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便是其叙事风格的细腻与克制,完全不同于市面上那些过度渲染或戏剧化的历史传记。作者在铺陈宏大历史背景的同时,对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总是恰到好处地收住,留下了大量的空间供读者自行体悟。比如对于某个重要决策前夕的心理描写,不是直白的剖析,而是通过场景调度和人物间的对话细节来侧面烘托出那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和抉择的艰难性。这种叙事上的“留白”,使得历史人物不再是扁平化的符号,而是跃然纸上的、有着复杂人性的鲜活个体。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意的段落,仿佛能透过文字的迷雾,窥见那个时代士人所背负的沉重道德与现实困境。这种内敛而有力的笔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回味空间,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近代史的业余爱好者,我深知很多历史材料的解读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局限性。然而,这本书在处理争议性事件时,展现出了一种令人赞叹的平衡感和审慎态度。它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尽可能地呈现了多方史料的原始面貌,并辅以审慎的考证和批判性的分析。这种“存异”的学术精神,在当今快餐式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鼓励读者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判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观点。书中对于某些传统观念的重新审视,尤其令人耳目一新,它让我们意识到,历史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真理。这种严谨的态度,让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读物,更像是一堂关于如何对待历史真相的生动课程。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那便是“结构之精妙”。它并非简单的年代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叙事网络。作者似乎对如何组织庞大的史料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线的交叉对比和主题的穿插重组,让读者在宏观把握历史脉络的同时,也能深入到微观的事件细节中去。特别欣赏它在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常常是前一章的某个伏笔,在三章之后才以一种令人恍然大悟的方式被揭开,这种精妙的布局,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甚至发现,有些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在作者的巧妙编排下,竟揭示了某种深刻的因果联系,这充分展现了编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高超的整合能力。这种精心雕琢的结构,使得整套书的阅读体验一气呵成,逻辑链条清晰而坚韧。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展现出的那种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虽然所记述的是过去时期的风云变幻与人物命运,但其中所折射出的关于责任、担当、坚韧与自我克制的探讨,对于现代人依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真实的历史场景和人物的实际行动,将这些抽象的美德具象化了。我尤其对书中对于“内省”这一主题的反复强调印象深刻,那种在重压之下仍能保持内心秩序与道德定力的追求,在充斥着浮躁与喧嚣的今天,显得格外有力量。每当我在工作或生活中感到迷茫时,翻开其中任何一页,都能从中汲取到一种沉静的力量,激励我去面对眼前的挑战,坚守内心的准则。这套书的价值,绝非仅在于其史料价值,更在于其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滋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初拿到手里就被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封面选用了那种略带纹理的哑光纸,摸上去既有书卷气,又不失现代的简约。特别是字体排版,那种古朴又不失清晰的宋体,在黑色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历史厚重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米白色调,既保护了视力,也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舒适。装订工艺更是无可挑剔,即使是作为全集,每一册的腰封和书脊设计也都考虑到了整体的美学统一性,拿在手里就像是一件艺术品。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个可以长久珍藏的物件。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内容应有的尊重与敬意。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那种精心打磨后的仪式感,让阅读本身成了一种享受,而非仅仅是信息获取的过程。这套书的物理呈现,无疑为内容增添了极高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