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的教育亲子成长书系 做儿子的好伙伴:创建良好父子关系的60条建议
定价:22.00元
作者:陆丽晨
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56202706
字数: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爱的教育亲子成长书系·做儿子的好伙伴:创建良好父子关系的60条建议》很好,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应该学习一下,会受益很多。对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困惑,家长会不知所措,或心生焦虑,然而在学习了陆老师的家庭教育理念之后,会让你明白怎么做才更合理,才不会误导孩子,才能让孩子更快乐地成长。
内容提要
《爱的教育亲子成长书系·做儿子的好伙伴:创建良好父子关系的60条建议》运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按照教育心理学的科学规律,从中国家庭中父子关系常出现的问题出发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目录
一、父亲的品行是一盏灯
1.儿子的从父亲开始
2.人生规划要趁早
3.营造互敬互爱的正气家风
4.让儿子的兴趣扎根于快乐的土壤
5.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6.塑造儿子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7.良好的教养需要培育
8.礼仪课从家庭开始
9.懂得感恩的人幸福
10.大气的男孩令人欣赏
11.树大不会自然直
12.男人需要健壮的体魄
13.不能让儿子在享乐中虚度时光
14.不妨跟儿子一起追追“星”
15.甘做儿子的竞争对手
二、父子关系像一条船
16.发现儿子的20个优点
17.不做“白脸”,做朋友
18.沟通可以更顺畅
19.多年父子可以成兄弟
20.不妨给儿子更多的自由
21.父亲不能过于强势
22.儿子需要父亲的关注
23.父亲也不能太懦弱
24.父爱也需要表达
25.要做儿子的忠诚听众
26.送给儿子十四岁生目的握手礼
27.晚餐,美妙的家庭时光
28.给儿子做一顿健康餐
29.告诉儿子,每个生命都起源于爱
30.青春期可以没有父子战争
三、父亲的智慧如一支梭
31.儿子可以更有主见
32.如何解决儿子学习的烦恼
33.掌握管理时间的学问
34.在压岁钱管理中培育儿子的财商
35.给儿子谋划“大事”的机会
36.培养儿子的创造力
37.让儿子在同侪中享受鱼水之乐
38.让益友为儿子的成长增力
39.家务劳动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
40.帮助儿子把握合理拒绝的策略
41.让儿子在公益活动中收获成长
42.创伤也可以变成财富
43.遇险自救需要本领
44.长大的男孩也需要拥抱
45.在儿子心中挖一眼快乐之泉
四、父亲的理性像一把锁
46.不让恶劣情绪成为家庭的灾难
47.帮助儿子走出网络的羁绊
48.父亲要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
49.让儿子以男人的方式去交往
50.做儿子的“情感侦探”
51.儿子犯错了怎么办
52.把握好“惩戒”的分寸
53.宽容面对儿子的不
54.当儿子被愤怒的情绪控制时
55.告诉儿子“吃苦是福”
56.对儿子的性教育,父亲应是主角
57.儿子“恋爱”了怎么办
58.告诉儿子,死亡是一种客观存在
59.责任感,儿子的必修课
60.单亲家庭,同样温馨
作者介绍
陆丽晨,河北唐山人。教育学硕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学习和成长等方面的研究与指导,曾对数以百计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曾兼任《燕赵都市报·菁菁校园》专栏作者,参与编著《快乐成长丛书·成长的烦恼》,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多篇论文在省、报刊发表并获奖。
文摘
《爱的教育亲子成长书系·做儿子的好伙伴:创建良好父子关系的60条建议》:
可以传承,可以培育。
这里的不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显赫,或者学术成就的斐然,而是指一个个体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乐善好施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勤奋自勉、志存高远的理,博学善思兴趣广泛的心智、心象。
这样的像一粒种子,随着思想和言行的柔风细雨,无声无形地潜入别人的心底,然后生根发芽。
这样的,也像一个适宜的环境,呼吸着清润的空气,身心会随之舒展,焕发出无限生机。
的父亲是儿子的福气,因为这样的父亲令儿子敬仰,儿子的社会化是通过对所敬仰目标的模仿实现的。父亲的就是通过一言一行的示范,潜移默化之中传递给了下一代。
《三字经》中一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民间流传的“五子登科”的典故,说的都是五代时期的窦燕山,五个儿子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都考中进士,入朝为官,成为国家栋梁。
窦燕山教子以“义方”,他的义方就是行善济世。
这一点他在年轻的时候并不明白,虽然家境富裕,但他是一个奸猾的商人,不懂得接济穷人。据说到了三十岁,梦中聆听了先祖的教训,从此改过,广行善事。
窦家有一个仆人,盗用了主人的钱。这个仆人担心被罚,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女儿逃走了。窦燕山可怜这个孤苦无依的孩子,收养她做了女儿,并嘱咐妻子善待,等女孩长成后,窦燕山备了妆奁,为她选了一位贤德的夫君。
窦燕山一生做了很多好事。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钱资助其婚嫁;对于贫困得无法生活的人,他借钱给他们做生意。他为了救苦济人,自己的生活很俭朴,丝毫不肯浪费,每年衡量一年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的必要生活费用外,都作救苦济急之用。他还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无钱而有志求学的贫苦子弟,不管认不认识,只要来书院学习,他都代缴学费和生活费。
窦燕山治家非常严格,并能以身作则。窦氏家规上说:“家庭之礼,俨如君臣;内外之礼,俨如宫禁。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务耕读,女勤织纺,和睦雍熙,孝顺满门。”“五子登科”不是出于偶然,更不是神佑,而是父亲的和严格的家教培养出“五子”杰出的品德和才能。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下一代的生命是对上一命的延续,下一代人的品行是对上一代人的沿袭。儿子的往往是从父亲开始的。
与此相反,儿子的懒散、自私的习惯也会从父亲开始。
美国学者曾经对一个叫爱德华的家族进行过八代跟踪研究。老爱德华是美国的哲学家,他博学多才,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几乎每一个人都很杰出。
他们还跟踪研究了珠克家族。珠克也是一位美国人,但却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天亡,60多人犯过和盗窃罪,7个人是犯。
……
序言
这本书在提供具体行动指南方面,展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我之前读过很多育儿书,它们大多倾向于给出“应该做什么”的清单,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则更倾向于引导我们去“如何思考”和“如何感受”。它没有用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而是非常尊重读者的个体差异。举个例子,它在谈论如何倾听孩子时,并没有直接告诉我应该怎么回应,而是深入剖析了“倾听背后的需求”,让我们去反思自己过去在沟通中的盲点和预设。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远比机械地模仿几句对话技巧要有效得多。我发现,自从开始尝试以书中的视角去审视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情境时,我自己的焦虑感明显减轻了,因为我开始关注的焦点从“我是否做对了”转移到了“我们是否都在这段关系中感到安全和被理解”。这种视角上的根本性转移,才是这本书最宝贵的馈赠。
评分我花了很长时间来品读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发现它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感。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既有学者般的严谨逻辑,又不失亲身经历的真挚情感,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某些核心理念时,会巧妙地引用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比如心理学、社会学,甚至是哲学上的观点,但绝不会让人感到枯燥或晦涩难懂。相反,这些引用像是为他的观点搭建了坚实的理论基石,让每一条建议都显得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一个句子,因为它可能用一种我从未想过的方式,精准地概括了我过去在亲子关系中遇到的困惑。这种文字的密度和深度,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操作手册”,它更像是一本陪伴人成长的思想启蒙读物,需要慢慢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层次和深远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看得出设计者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建议,而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成长脉络。它似乎是根据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循序渐进地展开,从最基础的依恋建立,到青春期的边界确立,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但又留有足够的灵活空间。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反思性练习”环节,这些练习不是让你写日记,而是引导你进行情景模拟,让你在脑海中预演和优化那些高压时刻的处理方式。这种预先的心智训练,在实际遇到突发状况时,极大地帮助我保持了冷静和清晰的判断。我感觉这本书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他不仅指出了方向,还教会了你如何辨认地图上的地形和标志,确保你在任何岔路口都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盲目地跟随既定的路线。这种系统性和前瞻性,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踏实,让人感到自己真的在系统地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次视觉的盛宴,那种温暖的色调和细腻的插画,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我特别喜欢它用那种非常柔和的笔触描绘的父子间的互动场景,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一种宁静而深刻的爱意。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让我惊喜,纸张的触感非常舒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作者和出版方对这本书的用心。我记得当时在书店看到它,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安宁的气质吸引住了,和其他那些色彩斑斓、主打“速成”的育儿书完全不同,它更像一本可以珍藏的艺术品,随手翻开哪一页,都能感受到那种沉淀下来的智慧。尤其是书脊的设计,简约中透露着力量,放在书架上辨识度极高,每次看到它,都觉得家里多了一份安定的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它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体验,从打开它的那一刻起,就仿佛被拉入了一个充满理解和尊重的亲密世界,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阅读,去探寻其中蕴含的那些关于爱与成长的秘密。
评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家庭教育中那种隐形的“权威壁垒”。它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单向度的“教育”与“被教育”,而是一个双向奔赴的“陪伴”与“学习”过程。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看见”的重要性,这里的“看见”不仅仅是看到孩子的行为,更是看到行为背后的情绪、需求,以及我们自身作为父母的局限和投射。这种深层次的自我觉察,是很多强调技巧的书籍所欠缺的。每当我读到那些关于“放下评判”和“接纳不完美”的章节时,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仿佛书中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没关系,你和孩子都是在成长的路上,允许彼此犯错,才是爱的真正表达。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学习育儿知识,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疗愈,它让我学会用更宽容、更富有人性的目光来对待我和我孩子的每一次互动,这才是让我愿意反复重读的核心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