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有趣的心理学:心理学这样解读世界 |
| 作者 | 覃壁清 |
| 定价 | 32.00元 |
| 出版社 | 时事出版社 |
| ISBN | 9787802329003 |
| 出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一提到心理学,很多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的词——阴暗、扭曲、复杂、深奥……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一些心理学名词,比如“蝴蝶效应”、“狮羊效应”、“热手效应”、“热炉效应”、“食盐效应”等等,往往看得人眼花缭乱。心理学,似乎真的很难懂。 但是,心理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显露出心理学的“马脚”。比如,大家坐电梯时都会不约而同地仰着头盯着不断变化的楼层数字,这是“心理距离效应”;排队的时候往往右边的人比较多,显示出典型的“排队心理学”;演唱会上平日里羞于在人前讲话的人也会疯狂地跟着唱,这是心理学上“没个性化”的举动…… 心理学现象与现实生活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要你有心观察,随时随地都能发现现象背后的心理因素。书中用浅显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故事,帮你拨开现象背后隐藏的心理学知识,带你进入心理学的趣味世界中,感受心理学不一样的魅力。 |
| 作者简介 | |
| 覃壁清,研究生,因旁听一门心理学课程由此对心理学产生浓厚兴趣,博览心理学著述,挖掘身边的心理学现象已然成为一种特殊的爱好。 |
| 目录 | |
| 章 心理学这样解读自己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003 据说,人类有四种体液004 大脑的“神话”是你的006 意识不到才是错觉007 心理学不讨厌衰老009 耳听为虚,眼见更不“靠谱”011 你真的是“说话不过脑子”吗012 从小到大,心理怎么“成长”014 天人合一,这才是心理学之高境界015 我思故我在的至理名言017 等人物为哲学家019 为什么痛苦的感觉会被放大020 第六感,无需感觉器官的预感022 让我们瞧瞧你的潜意识023 现在的我与原本的我025 是什么影响着你的自我认识026 你的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028 第二章 心理学这样解读性格 印象与神奇的“首因效应”033 谁说多数派就是乌合之众034 主义者到底怎么了036 双胞胎的“心电感应”037 那些光干活不说话的人039 有智慧的人爱观察、爱思考041 不要轻视听话的老实人042 话唠们可能患有躁狂症043 他为什么喜欢挑战极限045 搞艺术的人你永远不懂046 治一治贪玩任性的毛病047 臆想症不是什么大问题048 身体语言也有地域差异050 肢体语言比嘴巴诚实得多051 心理测试真的那么准吗053 心理学才是危险的专业054 第三章 心理学这样解读色彩 先给心理颜色的视觉感做个定位059 冷色调为什么冷,暖色调为什么暖060 浓墨重彩是如何吸引你的062 为什么我们对颜色有不同的偏好063 先天色彩嗜好与后天色彩嗜好064 颜色也是你性格的一部分066 别让色彩偷偷控制你的情绪068 让颜色悄悄试探你的食欲069 颜色搭配让你更讨人喜欢070 瞧一瞧装修中的颜色心理学072 化妆品的色彩光环074 你的孩子喜欢什么颜色075 色彩与时间之间的小秘密077 第四章 心理学这样解读梦境 梦境,到达真实内心的钥匙081 庄周梦蝶,它到底梦见了谁082 “黄粱一梦”的顿悟084 《盗梦空间》的神奇想象086 关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088 所谓的周公解梦089 梦话和心声有多远的距离091 那些梦游的人是怎么回事092 来,用科学给你解个梦094 做梦真的很累吗096 你又失眠了吗097 催眠术到底是真是假099 第五章 心理学这样解读职场 用“鲶鱼效应”激发你的活力103 职场中也有“马太效应”104 办公室情绪也会相互传染106 身处职场要避免“温水煮青蛙”108 为什么我们都怕星期三109 面试官拉家常到底是要探听什么111 为什么越成功的人越容易郁闷112 职场中的“名片效应”114 记住所有员工名字的唐骏115 如何让人心服口服117 男女搭配为什么效率高118 手势里面也能暗藏玄机120 走路蕴含的性格密码121 电梯间的尴尬与谎言123 第六章 心理学这样解读经济 当经济学遇到心理学127 理财师为什么这么抢手128 牛市到熊市的一步之遥129 经营股票,怕输的不会赢131 冒牌LV为什么那么贵132 你看得出谁是商务内奸吗134 所谓的“低价”真的便宜吗135 卖场人员为什么要拍掌喊口号137 企业家喜欢情感投资138 家具配套出售的秘密140 给“天价商品”一个正解141 饭局上那个抢着买单的人143 慈善家们的菩萨心肠源自哪儿144 网络炫富,炫的只是财富吗145 第七章 心理学这样解读爱情 一见钟情时大脑里发生了什么149 丑女在情人眼里怎么变西施150 约会地点能助爱情升温152 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153 初恋到底牵动了你的哪根神经155 红颜知己与蓝颜知己156 闪婚并非一见钟情那么简单158 有趣的恋爱吸引法则159 为何人人只说两段恋爱史161 你相信“心电感应”吗162 试婚族到底在试验些什么163 甜言蜜语说给左耳听165 遗忘,并不是真的忘记166 越相爱越容易吵架吗167 如何拒绝不该来的爱168 走不出的网恋情节169 喜新厌旧,不过如此171 拿得起放得下的“刚柔定律”172 示弱有时也是一种选择174 你得了相思病吗176 眉目到底是如何传情的177 第八章 心理学这样解读生活 为什么我排的队伍总是慢的181 妈妈为什么爱唠叨182 一点点添糖的售货员184 你有多少张VIP会员卡185 让熊孩子乖乖听话的“奖励递减法”186 胎儿也有自己的想法吗188 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189 超市摆放的商业心思190 乘车位置的小心思192 排队长的面包不好吃193 拥挤的环境为什么会让你抓狂195 后悔购物,可一直都在购物196 看优惠促销如何掏空你的钱包198 为什么说谎时容易断片儿199 第九章 心理学这样解读困惑 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发生203 说曹操,曹操到204 你是不是也跟着旁人打了哈205 不吃却饱着,狂吃却饿着207 邻居老太太的烂苹果208 小心就能驶得万年船吗209 当怒气找到出气筒211 超市“捏捏族”的小心思212 疯狂的咬耳朵之战214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215 隐藏在网络背后的怀旧病217 网上网下的双重人格218 为什么咬着笔让你更快乐220 微博的跟风为什么那么多221 “御宅族”的神奇世界223 第十章 心理学这样解读恐惧 密集恐惧症到底在怕什么227 多腿动物和无腿动物可怕在哪儿228 蜘蛛有那么可怕吗230 征服恐高症的秘诀231 他就是不肯坐飞机232 密闭空间恐惧症是怎么来的234 晕血晕针是不是装的236 对雷电的恐惧来自哪儿237 好吧,我们都有老板恐惧症238 那些年,一听就害怕的“别人家的孩子”240 疯狂的洁癖症242 她为什么要逃婚243 为什么每次考试前都生病245 第十一章 心理学这样解读思维 “人多力量大”未必正确249 选择多带来的困扰251 越,越容易出现问题252 能力越低越自信吗254 孩子越早上幼儿园,问题越多255 为什么越奖励越懒惰257 铜牌得主比银牌得主更高兴258 那个热心人指的路是错的260 重要的事情也会忘记262 结婚越早,婚姻质量越高263 谁说玩电子游戏让人变胖265 粗话让疼痛“放肆”266 偷懒不叠被子的健康268 喝碳酸饮料也不是一无是处269 保守秘密是一种重要能力271 哭吧哭吧,不是罪272 愤怒的拳头需要合理的存在,愤怒需要合理的发泄274 压力在敲打着记忆的心窗275 暂时放下的“酝酿效应”277 秘密花园真的能够减压吗278 第十二章 心理学这样解读心病 赢得起,输不起,你我都一样283 谁夺走了平凡人的快乐284 为什么看久的字就不认识了286 爱的女人们和爱肌肉的男人们288 美女整容的心理秘密289 我们的情绪都有“低潮期”291 不自信的心理定势292 越是不想,越是想294 关键的时候掉链子295 你的计划半途而废了吗297 丢三落四的坏毛病298 一发不可收拾的拖延症300 别让惯性左右着你301 |
| 编辑推荐 | |
| 1、生活中处处有哲学,也常会透露出心理学的魅力。我们把心理学放在*日常的生活里,放在*揪心的工作上,放在飘忽不定的梦里,放在色彩斑斓的颜色中……就会惊奇地发现,心理学似乎很“平易近人”,也可以很好玩。 2、心理学如何解读自己、解读性格、解读色彩、解读梦境、解读职场、解读经济、解读爱情、解读生活、解读困惑、解读恐惧、解读思维、解读心病……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并没有太明确的目标,更像是一种随性的选择,被它陈列在书架上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所吸引。当时我只是在书店里随意翻阅,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觉得它的装帧风格比较素雅,给人一种沉静而内敛的感觉,这与我当时的心情颇为契合。我并没有去细看它具体的介绍,只是觉得它的外观设计符合我的审美,于是就把它带回了家。回家后,我并没有立刻打开阅读,而是把它放在书桌上,看着它,慢慢地去感受它所散发出的某种气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老朋友一样,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一些慰藉和启迪,而不是强行灌输某种知识。我喜欢那种在不经意间获得收获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偶然发现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我期待它能够带给我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的人生多一抹亮色,或者多一些思考的维度。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面上那种流动的色彩和抽象的图案,让我在书店里第一眼就被它抓住了。虽然我还不确定它具体讲了什么,但光看封面,我就觉得这一定是一本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书。我尤其喜欢封面那种深邃而又明亮的色调搭配,感觉就像是打开了通往未知世界的入口。书的纸质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很有分量,那种温润的触感,让人忍不住想翻开它,细细品味里面的文字。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有洞察力的人,能够将一些看似复杂的东西用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之前也读过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学术化,读起来有些枯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这种沉闷,用一种更加轻松、生动的方式来解读心理学的世界。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我生活中能够用得上的见解,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这本书的厚度也刚刚好,既不会显得过于单薄,也不会让人觉得负担太重,感觉是为了让读者能够在一个下午或者一个周末就能够轻松地读完,并且有所收获。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总的来说,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它在众多书籍中显得格外醒目,色彩运用大胆而富有层次感,构图也别具匠心,似乎蕴含着某种深邃的寓意,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对于这种能够引发思考的封面设计,一向情有独钟,因为它往往预示着书的内容也同样具有深度和独特性。在拿到书之后,我仔细地摩挲了一下它的纸张,触感非常细腻,印刷质量也相当出色,字迹清晰,排版舒适,这些细节上的用心,都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和严谨,也为阅读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书中的具体内容,但仅仅从这些外部的呈现来看,我已经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其可能带来的知识和启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够打开我认知世界的新视角,让我对周遭的人事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或许还能在某些方面,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
评分老实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它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同类题材的书籍太多了,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然而,当我翻开它的时候,就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感所包裹。书中的文字仿佛带着生命力,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在诉说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心理现象时所采用的比喻,它们生动形象,而且非常贴切,让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瞬间变得清晰明了。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在娓娓道来,他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着人类内心最深处的奥秘。这本书让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也让我对身边的人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发现,原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模式,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心理学根源。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触动我、启发我的书,而我似乎已经找到了。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的书,一本关于如何与自己、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好书。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书名深深吸引了,‘有趣’这个词,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兴趣点。心理学这个领域,在我看来,一直以来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充满了各种各样难以捉摸的理论和概念。我总觉得,要真正理解它,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啃那些枯燥的学术著作。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眼前一亮,心想,终于有一本书愿意用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来和我们探讨这个话题了。我非常期待它能够颠覆我之前对心理学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一个更加鲜活、更加贴近生活的心理学。我希望它里面不仅仅是理论的介绍,更会有一些生动的案例分析,能够让我感同身受,并且从中找到一些共鸣。我一直相信,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寓教于乐,而这本书的标题,恰恰传递了这样的理念。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那些复杂的心理学原理,变成一场场引人入胜的智力冒险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