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观 身份与意义: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仪式研究
定价:65.00元
作者:王丹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161879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王丹*的这本《人观身份与意义--清江流域土 家族打喜仪式研究》以清江流域土家族为庆生祈福而 举办的诞生礼——“打喜”仪式为研究对象,描述和 分析仪式过程的展演、时间空间的择定以及行为与语 言的艺术,立足于“人观”的立场,将“打喜”仪式 还原到清江土家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考察和理解,探 究“打喜”仪式中社会关系建构和成员身份确立的动 力机制和运行状态,探求“打喜”仪式艺术表达的意 义和在清江流域土家族生命礼仪中的特殊功能,解析 “打喜”仪式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中包含的生命 观念和文化象征,探讨“打喜”仪式与土家族其他人 生仪式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内部的“文化语法”,阐 释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仪式关于人观、身份、生 命观的表述,以及之于家庭和谐、族群团结和社会发 展的意义。
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论 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范围 第二节 诞生礼仪式研究学术史 第三节 研究的问题及其可行性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章 “打喜”仪式的文化生境 节 “打喜”仪式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打喜”仪式的人文环境 第三节 清江流域土家族妇女“坐月子” 小结第二章 “打喜”仪式的展演过程 节 仪式的序曲:报喜择期接嘎嘎 第二节 仪式的开端:帮忙的进门朝祖 第三节 仪式的发展:迎嘎嘎交盒 第四节 仪式的高潮:坐席醮亡人打发送子娘娘 第五节 高潮的延续:宵夜打花鼓子送嘎嘎 小结第三章 “打喜”仪式与秩序建构 节 打喜打嘎嘎:以嘎嘎为纽带的村落共同体事件 第二节 人到人情到:以礼物为媒介的社群关系构建 第三节 香火接到哒:以新生儿为中心的成员身份确立 小结第四章 “打喜”仪式的艺术法则 节 花鼓子好打口难开:歌的文化向度 第二节 脚踏“之”字拐:舞的艺术形态 第三节 无形之中有规范:程式与张力 小结第五章 “打喜”仪式的生命观念 节 喜事都打花鼓子:生命的原真传统 第二节 红事请白事戳:生命仪式的规则 第三节 丑歌搞哒丑得很:生命之歌的真谛 小结第六章 “打喜”仪式的历史记忆 节 前传后教:仪式的生活土壤 第二节 时兴与否:传承的变迁图景 小结结语 “打喜”仪式:人观身份与意义 节 “爱”的时空建构 第二节 “人”的关系结构 第三节 “人”的和谐生活 第四节 “人”的观念变迁附录 一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地图 二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地图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王丹,女,湖北浠水人,法学(人类学)博士,文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承担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师,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出版《刘德方故事讲述研究》、《解释民俗学》(第二作者),主编《中国民间游戏总汇·语言文字卷》、《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土家族民间故事》等学术*作,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是一个对那些能够深入到具体文化现象、并对其进行细腻解读的学术著作情有独钟的读者。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了。“人观”,这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它指向了对人类存在本质的思考;“身份与意义”,这又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而“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仪式研究”,则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落地到了一个具体而生动的文化实践中。我非常好奇,这个“打喜”仪式究竟是怎样的?它在土家族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如何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对自身身份的认知?又如何构建了他们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仪式的表层描述,而是能够深入到其背后的文化逻辑、社会功能和历史演变,为我们呈现一个立体、丰富的土家族文化图景。这种研究方式,能够让我们在理解一个具体文化的同时,也能触及到更广泛的人类学和社会学议题,引发我们对自身文化和社会的反思。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没有华丽的插图,也没有醒目的宣传语,只有沉静的字体和书名,却透露出一种扎实的学术底蕴。我一直认为,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往往是潜心于细微之处,于毫厘之中见真章。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打喜”仪式,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研究对象。我很好奇,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传统的仪式是如何被保留、被解读、被赋予新的生命力的?“打喜”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行为?它在土家族的社会结构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又如何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对于身份的理解和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详实的田野调查和严谨的学术分析,为我们展现一个生动、鲜活的“打喜”仪式,让我们能够从中窥见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精神世界以及他们的文化传承之道。这种对地方性知识的挖掘和整理,本身就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贡献,也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人”的丰富内涵。
评分我一直相信,最深刻的理解往往源于对最具体、最细微事物的洞察。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这一点。“人观”,听起来是一种关于人类整体的宏大哲学思考,但紧接着的“身份与意义”又将它拉回到了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个社群的生存体验中。而“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仪式研究”这个副标题,更是将这种宏大的思考具体化,指向了一个鲜活的文化实践。我迫切地想知道,“打喜”这个仪式究竟是什么?它在土家族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又如何承载着土家族人民对于身份的认同和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清江流域,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去理解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哲学。我想象着,通过对这个仪式的深入研究,我或许能够看到,在一个看似微小的文化片段中,隐藏着怎样关于人类共性与特殊性的深刻答案,以及文化如何塑造个体,又如何回应个体对意义的追寻。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我便被它独特书名所吸引。“人观”二字,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深邃人类学世界的门,而“身份与意义”则直击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迷思。我一直对人类社会中那些看似朴素却蕴含深厚文化肌理的仪式活动充满好奇,尤其关注那些在特定地域、特定族群中流传下来的独特习俗。清江流域,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几分古朴与神秘,而土家族,这个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坚韧生存的民族,他们的文化又是如何被世代传承,又如何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打喜”这个词,更是充满了生活气息,似乎能闻到烟火味,感受到人情味,又带着一丝宗教或祭祀的意味,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这本书让我对人类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学术的探讨,更是一种对生命、对文化、对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反思。我期待着它能为我揭示一个隐藏在寻常生活之下的,关于身份认同和社会价值构建的宏大叙事。
评分我通常会选择那些能够触及内心深处、引发思考的书籍,而“人观 身份与意义”这个书名,恰恰击中了我的阅读兴趣点。现代社会,身份认同的危机普遍存在,意义感的缺失也让许多人感到迷茫。而这本书试图从清江流域土家族的“打喜”仪式这一具体案例出发,来探讨“人”的观念、身份的构建以及意义的追寻,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研究视角。我期待着作者能够深入剖析“打喜”仪式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符号,每一个动作,去解读它们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密码。例如,在这个仪式中,个体如何确立自己的身份?家庭、宗族、社区又是如何参与到这个身份构建的过程中?又或者,“打喜”仪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对于理解土家族人民如何看待生命、死亡、繁衍以及社群关系,会带来怎样的启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种全新的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方式,让我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自身和我们所处的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