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OLED显示技术导论
定价:69.00元
作者:于军胜,钟建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030567604
字数:
页码:211
版次: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近年来,全球OLED技术和产业布局发展迅猛,柔性高世代OLED生产线陆续建设、投产,OLED产业无疑成为电子信息领域的产业蓝海。然而与之不相匹配的是OLED专业人员和相关书籍的严重不足。《OLED显示技术导论》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设计的基础理论着手,逐步拓展到当前实际工程应用到的各种发光器件的设计和应用原理。涉及的内容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同时又保证了足够的理论深度,充分做到了理论结合实际。
目录
目录
章 绪论 1
1.1 OLED的特点 6
1.2 OLED的应用 9
参考文献 13
第2章 OLED基本理论 14
2.1 半导体能级 14
2.2 基态与激发态 16
2.3 荧光辐射与磷光辐射 19
2.4 激基复合物与激基缔合物 21
2.5 激发态能量转移机理 27
参考文献 30
第3章 OLED基础知识 32
3.1 OLED的分类 32
3.2 OLED的结构 36
3.3 OLED工作原理 38
3.4 OLED性能参数 42
3.5 OLED的制备工艺 45
参考文献 50
第4章 载流子注入与传输材料 52
4.1 电极材料 52
4.2 空穴注入材料 53
4.3 空穴传输材料 55
4.4 电子注入材料 57
4.5 电子传输材料 58
参考文献 62
第5章 发光层材料 65
5.1 荧光发光材料 65
5.2 磷光发光材料 72
5.3 延迟荧光材料 80
5.4 主体材料 82
参考文献 89
第6章 OLED显示与TFT技术 95
6.1 TFT技术 95
6.2 OLED显示技术 111
6.3 TFT-LCD与AMOLED显示技术 121
参考文献 139
第7章 OLED照明技术 141
7.1 白光OLED技术 144
7.2 OLED照明的特点 150
7.3 OLED与现有照明技术的对比 154
参考文献 158
第8章 OLED封装技术 161
8.1 盖板封装 162
8.2 薄膜封装 165
8.3 铟封接 169
8.4 熔块熔接密封 170
参考文献 173
第9章 OLED其他技术 174
9.1 柔性OLED 174
9.2 透明OLED 178
9.3 颜色可调OLED 181
9.4 一体化器件 185
9.5 量子点发光技术 187
9.6 钙钛矿发光技术 190
参考文献 195
0章 OLED相关产业化技术 199
10.1 Roll to roll process技术 199
10.2 喷墨打印 202
10.3 丝网印刷技术 207
10.4 激光热转印 209
参考文献 211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项技术的最佳方式,就是从它的基础原理开始。正因如此,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OLED显示技术导论》。我一直对现代科技的发展感到着迷,尤其是那些能够直接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技术,而显示屏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并不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更像是一次对OLED技术探索的旅程。我喜欢书中对OLED材料的分类和介绍,比如OLED的有机发光层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化学结构实现不同颜色的发光,这让我对“有机”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OLED屏幕的制造过程,从最初的基板处理到最后的封装,每一步都充满了精密的工艺,我希望能够从中窥探到一丝现代工业的魅力。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OLED”这个词的理解仅限于“听起来很高大上”,感觉它就是高端屏幕的代名词。但拿到这本《OLED显示技术导论》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对它的认知是多么的片面。我之所以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最近购买了一台OLED电视,想了解一下这个“新玩意儿”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书中对OLED发光机制的详细阐述深深吸引。那些关于有机材料、电激发、光子发射的描述,虽然带着些许专业术语,但作者通过丰富的图解和生动的类比,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领会其中的精髓。我尤其对书中关于OLED屏幕的“烧屏”现象的讨论感到好奇,这是否是OLED技术固有的缺陷,又有哪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避免,是我非常想从接下来的内容中找到答案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约的黑色背景配上那标志性的OLED发光像素点,瞬间就勾起了我对显示技术的兴趣。我一直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那色彩鲜艳、对比度极高的屏幕感到好奇,总觉得它们和家里的老电视屏幕有着本质的区别。翻开第一页,就被那清晰的排版和流畅的语言所吸引。作者似乎有着非常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又懂得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我尤其喜欢书中对OLED原理的初步介绍,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但那种“自发光”的概念,听起来就充满了未来感。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将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觉世界,让我对眼前所见的每一个像素,背后隐藏的科技奥秘,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期待着接下来的章节,能更深入地了解OLED是如何实现如此惊艳的显示效果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电子产品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经常会在购买电子产品时纠结于屏幕的类型。市面上的OLED手机、电视层出不穷,但究竟它们好在哪里,又有哪些潜在的劣势,我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开篇就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梳理显示技术的演变史,从最早的CRT到LCD,再到现在的OLED,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脉络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我能感觉到作者在叙述历史时,并非简单的罗列事实,而是巧妙地将技术的进步与当时的市场需求、用户体验的变化联系起来,使得整个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对OLED相比于LCD的优势进行更深入的剖析,比如在色彩还原、响应速度、功耗以及可视角度等方面,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提升。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物理和工程类的书籍都抱有一种敬畏感,总觉得里面充斥着复杂的公式和晦涩的理论。然而,当我翻开《OLED显示技术导论》时,这种刻板印象被彻底打破了。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身边有很多从事显示技术相关工作的朋友,他们常常会提到OLED的优越性,让我心生向往。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作者善于将复杂的物理概念用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例如,在描述OLED的色彩表现时,作者可能会拿调色板上的颜料来类比,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不同颜料混合能产生多少种色彩,进而理解OLED像素能够精细调控颜色的能力。我期待书中能够进一步探讨OLED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比如在暗光环境下观看电影时,OLED的黑色表现会带来怎样的沉浸感,以及在户外强光下,OLED屏幕的可见度是否会受到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