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重点、难点和考点三位一体闯关一本通 中腾建华教育 正版图书

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重点、难点和考点三位一体闯关一本通 中腾建华教育 正版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腾建华教育 著
图书标签:
  • 注册消防工程师
  • 消防工程
  • 考试用书
  • 复习资料
  • 重点难点
  • 考点精讲
  • 中腾建华
  • 一本通
  • 消防安全
  • 工程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义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
ISBN:9787111601760
商品编码:29243890645
包装:平装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   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重点、难点和考点三位一体闯关一本通
作者:   中腾建华教育
市场价:   99.00
ISBN号:   9787111601760
版次:   2-1
出版日期:    
页数:   385
字数:   549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编写本书的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突破重点、难点,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并顺利通过考试。本书壹篇讲解消防基础知识,二篇讲解建筑防火设计与检查,三篇讲解其他建筑、场所防火,四篇讲解消防安全评估,五篇讲解消防设施设备,六篇讲解消防法律、法规与管理。本书针对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中考生们普遍遇到的典型问题,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在“三位一体模块化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对每一模块的考点内容进行了提炼,对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2015~2017年相应的考试真题进行了解析。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难点问题,每篇(章)还安排了有针对性的综合练习题,使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前言
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1
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1
二章 火灾基础知识 5
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 8
四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10
二篇 建筑防火设计与检查 14
一章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14
二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18
三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23
四章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 32
五章 安全疏散 43
六章 建筑防爆 57
七章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 61
八章 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 65
九章 灭火救援设施 75
十章 建筑防火检查 80
三篇 其他建筑、场所防火 88
一章 石油化工防火 88
二章 地铁防火 94
三章 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97
四章 加油加气站防火 101
五章 发电厂防火 108
六章 飞机库防火 111
七章 汽车库、修车库防火 115
八章 洁净厂房防火 121
九章 信息机房防火 124
十章 古建筑防火 127
十一章 人民防空工程防火 130
四篇 消防安全评估 137
一章 火灾风险管理 137
二章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141
三章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 146
四章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原理 150
五章 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化设计与评估 153
六章 建筑结构耐火性能化设计与评估 159
五篇 消防设备设施 162
一章 灭火器 162
二章 水灭火设施 173
三章 其他灭火设施 259
四章 防烟排烟系统 284
五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97
六章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333
七章 消防供配电与电气防火 339
八章 消防设施管理 344
六篇 消防法律、法规与管理 352
一章 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352
二章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360
三章 社会单位消防宣传与教育培训 371
四章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 373
五章 施工消防安全管理 376
六章 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管理 382
七章 注册消防工程师职业道德 385



探索安全之基石:消防工程技术与管理精华指南 本书并非一本专注于特定考试的书籍,而是旨在为广大消防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对消防安全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深入的消防工程技术与管理知识体系。我们致力于将消防安全的核心理念、关键技术、最新法规以及实际应用场景有机结合,帮助您在复杂的消防安全环境中,构建坚实的安全防线。 一、 消防科学与技术基础:筑牢安全根基 本书的首要部分将带领您深入理解消防工程的基础理论。这不仅仅是对枯燥概念的罗列,更是对消防科学原理的生动解读。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进行阐述: 燃烧与灭火科学: 深入剖析燃烧的四大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和燃烧的链式反应。通过详细的图解和案例分析,解释不同类型可燃物的燃烧特性,以及温度、压力、氧含量等关键因素如何影响燃烧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系统介绍各种灭火介质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包括水、泡沫、干粉、气体灭火剂等,并探讨它们在不同火灾类型中的最佳应用策略。我们将重点解析灭火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机理,帮助读者理解为何某种灭火方法对某种火灾有效。 建筑防火基础: 深入讲解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A1、A2、B1、B2、B3等),以及不同等级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求。我们将详细阐述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分析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构件的作用机理和安装要求,以及它们在阻断火势蔓延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我们将介绍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标准,以及如何通过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防火能力。 火灾动力学与烟气控制: 探讨火灾过程中热量、烟气、火焰的产生、发展和蔓延规律。我们将介绍火灾探测器(感温、感烟、复合型)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火灾早期预警中的重要性。重点解析烟气在建筑内部的流动路径和扩散规律,以及排烟系统(机械排烟、自然排烟)的设计原则、系统组成、风量计算和气流组织方式。我们将通过模拟计算和案例分析,展示有效的烟气控制措施如何为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赢得宝贵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消防给水与灭火系统: 详细介绍消防给水系统的组成、设计要求和运行原理,包括消防水源、消防水池、增压水泵、稳压装置、管道系统等。我们将深入讲解室内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湿式、干式、预作用式、雨淋式)、水炮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件、流量和压力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系统在不同场所的适用性。例如,我们将分析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仓储物流中心等场所对喷淋系统的具体要求和设计难点。 二、 消防安全管理实践:构建全方位保障 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基础,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建立科学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则是守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聚焦消防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 消防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系统梳理国家和地方关于消防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我们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等核心性文件。我们将分析这些法规和标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重点讲解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标准,如何进行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等关键环节,确保工程项目的消防安全合规性。 消防监督与行政审批: 详细介绍消防监督部门的职责、工作流程和管理要点。我们将解析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等行政审批环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对于企业而言,我们将阐述消防安全责任制的确立、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消防宣传教育等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火灾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 引入现代风险管理理念,教授如何对潜在的火灾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控制。我们将介绍火灾风险评估的方法论,包括风险源识别、风险分析(定性与定量)、风险评价(风险矩阵)、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详细阐述消防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疏散引导、灭火救援、医疗救护等内容,并强调定期组织消防演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效率。 消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强调消防设施的“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原则。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类消防设施(消防水系统、报警系统、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测试调试要求,以及常见的故障排除方法。我们将解析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维护保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档案管理制度。 消防信息化与智能化应用: 探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消防安全领域的应用。我们将介绍智慧消防管理平台的功能,如远程监控、数据分析、隐患预警、应急联动等,展示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消防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三、 消防工程技术前沿与案例分析:拓展视野,深化理解 为了帮助读者紧跟消防工程技术发展的步伐,本书的第三部分将为您呈现消防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动态和经典案例分析: 特殊场所的消防设计与管理: 针对不同使用性质和规模的建筑,如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建筑、甲乙类厂房、化工企业、石油库、商场、剧院、医院、学校、养老院等,进行深入的消防设计要点分析。我们将探讨这些场所特有的火灾风险,以及相应的消防设计和管理对策。例如,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地下建筑的防潮、排烟和疏散设计,易燃易爆场所的防爆措施等。 消防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涵盖消防工程从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我们将分析项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如设计变更的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隐患的及时整改、验收资料的准备等,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典型火灾事故的教训与反思: 选取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火灾事故,深入分析事故原因(工程设计缺陷、施工质量问题、管理疏忽、违法违规行为等),总结事故教训,并提出预防类似事故发生的建议。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学习,能够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提升风险意识。 绿色消防与可持续发展: 探讨节能环保型消防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如高效灭火剂、低能耗消防设备、智能化消防管理系统等,以及这些技术如何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同时,实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本书旨在成为您消防安全领域知识探索之旅的可靠伙伴。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希望深化专业知识的从业者,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实用的技能。我们相信,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您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消防安全挑战,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试图用这本书构建我的学习框架,结果深感被误导。它在理论深度上的把握非常肤浅,很多概念的解释停留在中学物理的层面,远远达不到注册消防工程师对专业知识的深度要求。例如,在讲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逻辑时,它只是简单罗列了几个条件和动作,对于不同场所、不同级别报警系统的具体要求、系统冗余设计、以及如何进行风险评估,书中几乎是一笔带过。这对于实务操作和案例分析部分是极为不利的。消防考试,尤其是注册级别的,考的恰恰是这种在复杂场景下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给初级学员快速扫盲的工具书,而非一本助人“闯关”直达高等级考试的利器。更令人气恼的是,它对一些关键规范条文的引用非常不严谨,有些是过时的版本,有些则是对原条文进行了断章取义的简化,这在强调精准性的考试中是绝对不能容忍的错误。我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随时查阅最新的国家标准,这极大地分散了我的复习精力。

评分

从“考点”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覆盖面确实广得令人咋舌,但这种广度是以牺牲精确度和有效性为代价的。它试图将所有可能出现的考点都囊括进来,结果导致了知识点的碎片化和松散化。你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感觉信息量巨大,但真正能内化吸收的又有多少呢?它没有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而是堆砌了一堆孤立的知识点。比如,在讲到排烟系统的设计时,它可能同时提到了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但是对两者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适用边界、风机选型和风口布置的差异,描述得含糊不清,只是浅尝辄止。我个人更偏爱那种将知识点按逻辑线索串联起来的书籍,能让我看到“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仅仅记住“是什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本巨大的“知识点清单”,你需要自己去费力地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而购买一本优秀的辅导书,我们期待的正是这本书已经为你准备好了那根坚韧的线。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闯关”过程更像是一场单人徒步,而不是有专业向导带领的攀登。它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考生学习难点的同理心和针对性引导。一个真正好的教辅书,应该能预判到学生在哪里会绊倒,然后提前设置好辅助设施——比如用图示、对比表格或特别提示来标注这些“陷阱区”。然而,这本书在处理复杂或易混淆的概念时,往往只是简单地重复叙述,并没有提供行之有效的记忆技巧或思维转换工具。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纠结一些边边角角的定义,而对于那些贯穿始终的核心原理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反而因为讲解得过于平面化而没有建立起牢固的认识。如果把备考比作一场战役,这本书提供的是一大堆零散的武器装备,但没有提供任何有效的作战地图和战术指导。最终,我不得不放弃使用它作为主干教材,转而将它作为一本厚厚的、需要不断筛选和质疑的“参考资料集”来对待,这实在不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习题设计也暴露出了其“应试”的功利性,却缺乏高水平的“训练”价值。选择题部分,很多干扰项设置得非常拙劣,一眼就能看出是错误的,对于提高判断的细微差别能力帮助不大。更严重的是,案例分析题的篇幅严重不足,而且提供的解析过于模板化和口号式,完全没有深入分析解题思路的转变过程。注册消防工程师的考试,尤其是综合能力和专业实务的案例分析,考察的是考生对图纸的阅读、规范的交叉引用以及多因素综合决策的能力。这本书的习题似乎更倾向于考察对某个特定知识点(比如某一个数值或某一个公式)的记忆准确性,而对实际的工程思维训练几乎是空白的。我做完一套模拟题后,感觉自己只是在做记忆力测试,而不是在进行思维能力的磨砺。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大量高质量的实战模拟来提升自己应试水平的考生来说,这本书的练习价值非常有限,更像是一种徒劳的自我安慰。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一场灾难,拿到手就感觉不妙。那些所谓的“重点”和“难点”混杂在一起,根本看不出哪个是真正需要下功夫啃的硬骨头,哪个只是辅助理解的背景知识。章节之间的逻辑跳跃性极大,有时候读着读着,前一页还在讲电气防火,下一页突然就蹦到了疏散设计,中间完全没有平滑的过渡,让人脑子一片浆糊。更别提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和粗糙的图表了,很多关键的公式和示意图,印得模糊不清,线条都快断了,根本没法看清细节。感觉编纂者就是把历年的真题、参考资料一股脑地塞进去,然后用一个非常敷衍的标题包装了一下,完全没有体现出“三位一体闯关”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结果却是给自己增加了一堆需要二次整理和消化的负担。如果说它有什么“通”的地方,那可能就是通往混乱的道路吧。这对于需要依靠教材建立系统知识框架的考生来说,简直是致命的缺陷。我不得不拿出我以前的笔记本来对照着看,试图梳理出它试图表达的脉络,这完全违背了购买一本高质量教辅的初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