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英汉典藏20--园丁集
:21.8元
作者:(印度)泰戈尔(Tagore,R.) 著,杜静斐,艾梅 译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
出版日期:2008-10-1
ISBN:9787806993897
字数:300000
页码:201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推荐购买 : 《泰戈尔英汉典藏全集》(全三册《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与光明绽放的花朵·生命与爱恋孕育的果实。 我的灵魂在渴望中出走,去触摸那遥远黯淡的裙沿; 啊,伟大的来生,啊,你笛声中热切的呼唤!我忘记了,我总是忘记,我没有翅膀,不能飞,我始终被束缚在这个地方。 闪耀的星辰,为爱而唱的赞歌中午,宫殿门口响起了锣鼓声。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放下手中的工作,徘徊在我的篱笆附近。他们头上的花苍白了,凋零了。细浪腾跃,轻轻拍打着渡头台阶上的铜罐。我回想着微风轻拂的三月天,不知道为什么,暗影加重,牛羊回栏,草地上日色苍茫。花朵啊,可怜这小虫吧,它不是蜜蜂,它的爱只是一种过错和 累赘。孩子们用可怕的胜利废墟为他们的洋娃娃盖房子。
内容提要
本书包括《园丁集》《流萤集》和《情人的礼物》,代表了泰戈尔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用英文所写的作品。
《园丁集》是一部“生命之歌”,更多地融进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细腻地描述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诗人在回首往事时吟唱出这些恋歌,在回味青春心灵的悸动时,又与自己的青春保有一定距离,并进行了理性的审视与思考,使这部诗集不时闪烁出哲理的光彩。
自20年代起,泰戈尔的作品便由冰心、郑振择等译成中文,深受众多读者的喜爱,至今仍传诵不息。他的作品之所以流行,能引起全世界人的兴趣,一半在于他思想中高超的理想主义,一半在于他作品中文学的庄严与美丽。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阅读泰戈尔,会使你的心灵变得纯净,会让你的精神寻到一片休憩的家园。要知道,这个头缠白布,身穿白袍,留长胡须的老头儿,早在百年前,就曾问道:
你是谁,读者,百年后读着我的诗?
目录
园丁集
流萤集
情人的礼物
来我的花园散步吧
她贴近我的心
我将会要求更多
我的夜晚是孤独的
昨夜在花园中
书上写道
传来了消息
垂死的,你留在身后
天堂在哪里
路
我梦见
有一个旁观者
还有你的空间
你的时光
文摘
我别无所求,只是站在树林边的大树后面。黎明的眼睛上还留着倦意,空气中还带着露的痕迹。
地面上的薄雾中,悬挂着潮湿的青草慵懒的香气。
榕树下,你正用双手挤着牛奶,双手如凝脂一般柔滑鲜嫩。
我一动不动地站立着。
我一言不发,那是藏在密叶丛中的鸟儿在歌唱。
芒果树摇落一树的繁花,洒在乡间的小路上,一只只蜜蜂,嗡嗡地唱着,接踵而来。
池塘边,湿婆庙的大门敞开了,朝拜者们已经开始诵经。
你正在挤着牛奶,膝头放着容器。
我拿着自己空空的罐子站立着。
我没有靠近你。
天空和寺庙的钟声一同醒来。
被驱赶的牛群的蹄子扬起了路上的灰尘。
女人们的腰问带着叮咚作响的水罐,从河边走来。
你的手镯叮叮,泡沫从你的坛中溢出。
清晨过去了,我沿有靠近你。
作者介绍
作者:(印度)泰戈尔 译者:杜静斐 艾梅
泰戈尔(Tagore,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出身加尔各答市的望族,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在父兄的教导下,掌握了丰富的历史、文学知识。十四岁时就有诗作发表。1878年赴英留学,学习英国文学和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后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此后出访了欧洲很多国家及中国、日本等。他在诗歌方面的主要作品有抒情诗集《暮歌》、《晨歌》、《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和哲理短诗集《故事诗集》等。在小说方面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中篇小说《两姊妹》、《四个人》,短篇小说《河边的台阶》、《饥饿的石头》等。另外,还有戏剧《国王》、《邮局》等。泰戈尔的创作融合了印度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学的有益成分,对印度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初读这册书,我被其引人入胜的叙事节奏所深深吸引。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看似寻常的场景描绘得波澜壮阔,充满了哲思的暗流。它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每一章的过渡都如同水到渠成,既保持了独立的完整性,又与整体的主题紧密相连,推动着故事不断向前深入。特别是其中关于人性的探讨部分,那些精辟的论断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让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意味。语言风格时而如清泉般婉转细腻,时而又如利剑般直指人心,这种张弛有度的文字驾驭能力,在当下的阅读市场中实属难得。它不试图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最凝练、最精准的表达,构建出一个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情感画面,读来令人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对这类题材的书籍抱持着一丝保留,总觉得可能过于沉重或过于学术化。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仿佛是站在一个多维度的空间里俯瞰众生百态,既有宏大的历史观照,又不乏对个体命运的细腻关怀。它成功地在严肃性与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让那些原本可能显得高冷的议题,变得触手可及,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共鸣。我发现自己不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娓娓道来,不强迫接受,只是提供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这种开放式的引导,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主动思考,读完之后,世界似乎都蒙上了一层新的滤镜,看待人与事物的角度都变得更加立体和包容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典雅的墨绿色,配上手绘的植物插图,透露出一种沉静而富有生命力的气息。拿到手中,就能感受到纸张的厚实与细腻,油墨的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即便是细小的文字也清晰锐利,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翻阅的典藏类书籍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加分项。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书脊的烫金工艺,在光线下闪烁着低调而奢华的光泽,让人忍不住想要把它供奉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那种精心打磨的感觉,仿佛制作者对内容的尊重已经溢出到了实体呈现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对“物”的重视,往往预示着内容的深度和价值,让人在翻开扉页之前,就已经对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从触感到视觉,都在默默诉说着一种对经典的致敬。
评分从文学性角度审视,这本书的语言运用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高度。它没有陷入当代文学中常见的矫揉造作或故作高深,而是保持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纯粹感。那些句子像精心打磨的宝石,每一面都折射出不同的光芒,光影流转间,细节毕现。作者对意象的捕捉尤其精准,比如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绝非简单的堆砌色彩词汇,而是将景物与人物的心境完美融合,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因为某一句描摹得太过贴切而拍案叫绝,甚至忍不住想把它们抄录下来,以便日后细细品味。这种对语言本身美学的追求,使得这本书超越了普通的故事载体,升华为一种文学享受,让人在跟随情节起伏的同时,也能沉浸在文字编织的美妙梦境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简直令人咋舌,但令人称奇的是,它丝毫没有让人感到晦涩难懂。作者显然下了巨大的功夫,将那些深奥的理论或者复杂的背景知识,通过生动的事例和精妙的比喻巧妙地“软化”了。我尤其欣赏它在论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的逻辑链条,每一步推导都有据可依,让人在吸收新知的同时,也学会了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对于我这样一直渴望拓展知识边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异于一座宝藏,它不仅提供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提问。每次合上书本,总感觉自己的思维又被拓宽了一圈,那种醍醐灌顶的畅快感,是其他娱乐性读物无法给予的。它需要的不是快速翻阅,而是慢下来,去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知识重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