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策略研究
定价:88.00元
作者:王立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096334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王立编著的《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策略研究》针对 美国国债利率走势预测和投资时机的选择,扩大了考 察期限 并设定了科学的样本筛选标准,从美国国债不同到期 期限收益率时间序列 角度出发,应用EViews5.0计算软件对短期、中期和 长期美国国债利率时 间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如何改进对不同到 期期限的美国国债收 益率走势的预测。通过对利差变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研究,依据美国国债 市场收益率特点选择了引入风险价值约束的马柯维茨 均值一方差模型来对 美国国债的购买策略进行了具体研究。鉴于我国已购 买大量美国国债这一 现实问题和面临的外汇储备风险,本书综合分析了美 国国债风险产生的原 因,结合中美经贸关系的具体特点,借鉴日本的历史 经验和教训,利用以 上计量经济学模型,提出优化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对 策和措施,为完善我 国购买美国国债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王立。1975年8月生。现就职于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美洲与大洋洲研究部,副研究员。于2007年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博士学位,2008~2010年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获201 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四十五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曾主持*课题1项,参与部级课题研究4项,参与本单位课题研究6项,参与外单位课题研究6项,参与图书编写5部,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研究领域为中美经贸关系、美国经济、贸易摩擦、反倾销反补贴、TPP、国际汇率等。
文摘
序言
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被书名“二手芊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策略研究”所吸引。这个书名带有一点文学性的色彩,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历史的回溯和经验的传承。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作者王立先生并非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更侧重于一种“经验主义”的梳理。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试图还原当时中国在购买美国国债过程中所经历的决策过程,包括那些不为人知的考量和挣扎。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和“预期管理”的章节。作者详细描述了在信息并非完全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如何利用有限的信息进行判断,以及如何在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中管理外界对中国购买国债行为的预期。这种“幕后故事”式的叙述,让原本枯燥的经济分析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策略的动态性”的强调,他指出,过去的策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种“应变”能力是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立足的关键。这本书没有提供简单的“买入”或“卖出”的结论,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决策是如何在现实的约束下不断演进的。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二手芊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策略研究”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是在对过去的一段重要经济实践进行一次深入的“复盘”。作者王立先生并没有采用生硬的理论说教,而是以一种“历史侦探”的姿态,带领读者去探究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策略的演变轨迹。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时机选择”的分析,作者详细梳理了在不同国际经济周期和地缘政治节点下,我国央行在增持或减持美国国债时的考量。他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解读,展现了决策者们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最优解”的智慧。书中关于“金融安全”的章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阐述了如何通过持有美国国债来对冲部分风险,以及这种策略在维护国家金融稳定方面的作用。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讨论“国债收益率曲线”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将其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汇率稳定等更宏观的目标联系起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份策略研究报告,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如何运用智慧和耐心,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生动叙事。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被其“策略研究”的定位所吸引。原本以为会是充斥着枯燥数据和理论模型的一本书,但王立先生的行文风格却出乎意料地流畅。他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深奥的金融理论上,而是通过对我国购买美国国债这一具体行为的“解剖”,来展现宏观经济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对“战略考量”的细致解读。他不仅仅分析了经济上的得失,更深入探讨了在购买美国国债背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政治与地缘经济的考量。例如,关于“美元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的讨论,作者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国际金融体系和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让我看到了国家行为背后多维度的决策逻辑。此外,书中还涉及了“风险管理”的多个层面,包括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这些都是在日常的财经新闻中可能被忽略的细节,但对于理解国家层面的投资策略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去理解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角色和行为逻辑,以及这些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战略意图。
评分拿起这本书,我首先被其标题中“研究”二字所吸引,以为会是一本非常学术化、专业性很强的著作。然而,王立老师的写作风格却意外地平易近人,他以一种“故事讲述”的口吻,将我国购买美国国债这一复杂议题娓娓道来。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应该如何做”的答案,而是更侧重于“为什么会这样做”的解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资金流向与国家利益”时所展现的深度。他不仅仅关注了短期内的经济效益,更深入挖掘了长期来看,巨额资金配置于美国国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乃至国际地位的潜在影响。书中关于“战略储备”的论述,让我对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和用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理解了为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国债成为了一个相对安全且方便的选择。作者还对“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与中国的影响力”进行了探讨,这部分内容让我联想到,我国的金融策略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全球金融体系的演变紧密相连。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宏观经济决策的窗户,让我能以更全局的视角去看待国家经济行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并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这倒也符合其书名所传达的严肃学术风格。书名中的“二手”二字,一开始让我有些好奇,以为是关于二手书交易市场的研究,但深入阅读后才明白,这里的“二手”更多地指向了“复盘”和“回顾”的意味,是对过去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策略的一种深入分析和总结。王立老师的视角非常独到,他并非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试图去解析策略背后的逻辑和考量,比如在不同国际经济环境下,我国央行在调整外汇储备和投资组合时所面临的权衡与取舍。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机会成本”的讨论,作者很细致地分析了将巨额资金配置于美国国债,相较于其他潜在投资渠道,可能错失的收益。这一点非常有启发性,让我对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决策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书中也探讨了“风险分散”的必要性,以及为何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美国国债成为了我国“无奈的优选”。整本书的文字严谨,逻辑清晰,虽然有些地方涉及到金融术语,但作者都做了比较充分的解释,即使是金融背景不那么深厚的读者,也能有所收获。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宏观经济决策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决策者们在复杂国际局势下的智慧与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