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青藤白阳——陈淳、徐渭书画艺术
定价:360.00元
作者:南京博物院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447700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南京博物院与数家博物馆倾力合作,推出青藤白阳大展
★ 陈淳、徐渭两位“书画狂人”聚首
★ 梳理中国美术史上精彩篇章
★ 一览两位大师珍稀传世之作
内容提要
“青藤白阳”的书画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崇高的地位,对后世中国花鸟画甚至整个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自明代中后期直至今日,中国写意花鸟画始终沿着他们的足迹发展前行。
“青藤白阳”的传世作品数量不多,一向被视为民族瑰宝、艺术经典。此次特展由南京博物院主办,联合天津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精挑细选了七十余件(套)徐渭、陈淳的书画精品,全面展示“青藤白阳”书画艺术的完整面貌与发展源流,并推及二人的师承取法,为观众提供直面书画珍品、领略大师风采的机缘。
目录
上篇:活水来
中篇:浩汤汤
下篇:天际流
作者介绍
“青藤白阳”指的是明代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徐渭、陈淳。
文摘
序言
《青藤白阳——陈淳、徐渭书画艺术》这本书,在呈现这两位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的同时,也着力于挖掘他们艺术创作背后的思想渊源和时代背景。书中对明代中期至晚期的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的梳理,为理解陈淳和徐渭的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宏观视角。我了解到,那个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以及早期启蒙思想的萌芽,都对传统士大夫阶层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冲击。陈淳和徐伪,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他们的艺术创作,或多或少都受到这些时代变迁的影响。书中对“文人画”这一概念的探讨,也让我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文人画,不仅仅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一种艺术精神和生活态度的体现。它强调画家的个人情感表达、主观意趣的抒发,以及笔墨技法的自由运用。
评分总而言之,《青藤白阳——陈淳、徐渭书画艺术》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它不仅是一本关于书画艺术的普及读物,更是一本能够触动心灵、引发思考的文化读物。通过这本书,我不仅欣赏到了陈淳和徐渭的杰出作品,更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蕴含的文人情怀、艺术精神以及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贡献。它让我对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意,也让我对艺术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广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而谈及徐渭,字文长,号青藤老人,他的艺术成就更是难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他不仅是杰出的画家,还是卓越的文学家、书法家,真可谓是“全才”。书中对徐渭的生平,尤其是他坎坷的人生经历,读来令人唏嘘。然而,正是这样一位饱经风霜、屡遭挫折的艺术家,却以其更为炽热、更为狂放的笔墨,留下了令人震撼的艺术遗产。他画的葡萄,硕果累累,汁水淋漓,仿佛能闻到那股清甜的香气;他画的兰竹,更是别具一格,既有传统文人画的清雅,又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张力。书中对于徐渭画作中“泼墨写意”技法的分析,让我对其艺术表现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大胆地运用浓墨、淡墨、焦墨,通过泼洒、点染、擦染等多种手法,创造出丰富多变的画面效果。这种技法,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水墨的表现空间,也使得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命的活力。更让我着迷的是,徐渭的艺术,是与他的性情紧密相连的。他的画,就像他的诗文一样,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独特的艺术个性。
评分在仔细研读书中关于陈淳和徐渭的生平章节时,我被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气质所吸引。陈淳的艺术,似乎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与从容,即使在困顿之中,也能保持一份艺术上的纯粹。而徐渭的艺术,则充满了生命的不屈与呐喊,他的画作,往往是他内心激烈情感的宣泄。这种不同的气质,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书中对他们各自的人生选择和性格特点的阐述,让我更加理解了他们艺术风格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其人生经历和内在精神的必然结果。
评分翻开《青藤白阳——陈淳、徐渭书画艺术》这本书,仿佛瞬间置身于明代文人画的繁盛时代,与两位艺术巨匠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虽然我并非艺术史的专业人士,但对于中国传统书画的独特魅力,却有着一份发自内心的喜爱。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去深入了解这两位被誉为“文人画”代表的艺术家。 陈淳,字道复,号青藤道人,他的画作以其奔放洒脱、不拘一格而著称。翻阅书中对青藤道人作品的细致解读,我看到了他笔下花鸟的生机勃勃,山水的意境悠远,以及人物的传神写照。尤其是一些水墨写意之作,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无限的意趣。那些看似随意的笔触,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功力与超然的艺术追求。书中对陈淳的生平、思想的梳理,也让我对这位艺术家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他生活在明代中后期,那个时代社会动荡,思想解放,他的艺术创作也充满了对自由精神的张扬和对传统束缚的反抗。这种反抗并非激进的呐喊,而是体现在他独特的艺术语言中,以一种“我手写我心”的方式,表达着对自然、对生命、对自我真实的体悟。读到书中关于青藤道人画作中“野逸”之气的描述,我深有同感。他的画,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过度的渲染,而是顺应笔墨的自然流动,捕捉物象的瞬间神态,将内心的感受融入笔端。这种“真”和“气”的表达,正是打动人心之处。
评分在阅读《青藤白阳——陈淳、徐渭书画艺术》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书中对画作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仿佛能看到陈淳笔下的翠竹摇曳生姿,徐渭画的葡萄垂挂欲滴。这种细腻的描述,让我对他们的创作过程和艺术追求有了更直观的感受。那些看似随意的笔触,背后却蕴含着艺术家对自然万物的深刻观察和对艺术表现的精妙构思。例如,书中对于徐渭画葡萄时,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葡萄的晶莹剔透,以及如何通过线条的疾速勾勒来展现葡萄的生命力,这些细节的解读,让我对水墨写意的表现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我最喜欢的一点是,《青藤白阳——陈淳、徐渭书画艺术》并没有将这两位艺术家简单地并列,而是细致地探讨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他们同属于明代,同为写意画大家,但他们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以及艺术追求却各有千秋。书中通过对比分析,让我看到了陈淳的“雅逸”与徐渭的“狂放”之间的微妙张力,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共同构成了明代文人画的辉煌篇章。这种细致的比较,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两位大师的艺术特点,以及他们在中国艺术史上的独特贡献。
评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陈淳和徐渭在书法艺术上的论述。他们的书法,同样是他们艺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淳的书法,行云流水,飘逸洒脱,与他的画风相得益彰。而徐渭的书法,则更为狂放不羁,极具个性和力量感,常常被形容为“狂草”。书中对他们书法作品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在笔墨线条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情感和精神的抒发。两位大师的书法,都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即线条的生命力、墨色的变化以及章法的布局。这种对线条的极致追求,以及对墨韵的精妙把握,使得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视觉的艺术享受,一种精神的共鸣。
评分这本书还有一个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就是它不仅仅停留在对作品的展示和分析,更深入地探讨了陈淳和徐渭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书中提到,他们二人是中国文人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的书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开创的写意画风,为后来的水墨画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艺术家都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学习技法。这种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正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体现。读到书中关于青藤道人“不落俗套”的评价,我深以为然。他的艺术,确实突破了当时许多约定俗成的规范,展现了一种更为自由和创新的精神。而徐渭的“颠逸”风格,更是将这种自由与创新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意境”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陈淳的画,常常能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让人心生平和;而徐渭的画,则充满了激情与张力,引人深思。书中对他们作品意境的分析,让我明白了为何这些画作能够跨越时空,打动人心。意境,并非简单的景物描绘,而是画家通过笔墨,将自己的情感、思想、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融入画面,从而营造出一种超越视觉的审美体验。它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一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境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