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饶富趣味的旅程,带领我们穿越时间经验的迷宫,从无聊到永恒的时间……萨弗兰斯基展现他惯用的精湛技艺和敏锐洞察力,交替运用幽默诙谐的嘲弄和妙语如珠的箴言来为时间下脚注。”──《明镜周刊》
“这本书具有魔力,远胜近期所有讨论时间的著作。”──德国《焦点》杂志
“本书精采之处在于,萨弗兰斯基巧妙地从文学、文学史和哲学的角度来爬梳时间,从无聊的时间、开端的时间、操心的时间,一直到其他许多别出心裁的时间。”──德意志广播电台
“萨弗兰斯基如同思想家与诗人的宝库,让他们穿越时间长河,来到有着各种疑难杂症的现代。”──《每日镜报》
“萨弗兰斯基让文学传记变得平易近人,并将哲学的奥义公之于众。”──《南德意志报》
“萨弗兰斯基天赋异禀,能将繁复的思想分门别类,更是才华横溢的风格大师。”──《法兰克福汇报》
“萨弗兰斯基是德国举足轻重的思想史作家……他的作品精彩绝伦,带领读者体验知识的无尽奥妙。”──《每日镜报》
“时间,这是个特别的东西。倘若就这么胡乱活着,它纯粹什么都不是。但猛然间人们发觉,除了时间,别无其他:它围绕我们而在,而且还在我们心中”
——霍夫曼斯塔尔《玫瑰骑士》
为什么无聊的时候总是度日如年,
快乐的时候时间却又倏忽即逝?
时钟呈现的是真实的时间,
还是时间的衡量标准?
是我们改变了时间,
还是时间改变了我们对它的认识?
《时间:它对我们做什么和我们用它做什么》一书从人类对时间的初始体验——“无聊”感觉的出现,到开始感知时间,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到对时间进行社会化,学习管理时间,寻求时间的价值,再到人类对时间的物理学意义上的发现(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终到宗教意义上的不朽和复活。全图景、多角度地研究时间在人类进化史上的角色变化和意义变化,涉及哲学、文学、宗教学、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但作者萨弗兰斯基并没有过多地纠缠于“时间”的概念定义。他专注于探讨 “它(时间)对我们做什么和我们用它做什么”;有条不紊地阐释人类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时间问题,并多角度地描绘流逝和坚持之间的张力,提醒我们:“注意对待这个宝贵的财富,以便不仅时间对我们做什么,而且我们也用它做什么”。
作者简介: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Rüdiger Safranski),1945年出生,曾学习日耳曼学,哲学,历史和艺术史。1984年以关于E.T.A.霍夫曼的书建立自己作为传记作家的声誉,接着出版了关于海德格尔、尼采、席勒和歌德等人的多部作品。他同时还推出关于真理、恶、德国浪漫主义以及讨论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多种著述。他的著作已被译成约30种语言。
译者简介:
卫茂平,1982年本科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1986年赴德留学,1989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4至1996年为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德语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已翻译出版德语文学、哲学著作三十多部。
萨弗兰斯基论生命中的时间问题(代译序)
前言
第一章 无聊的时 间
论能够无聊的好处 / 事件流逝,时间来到 / 线性时间的难以容忍 / 等待 / 戈多 / 文化作为消磨时间 / 一幅薄薄的事件帷幕让人窥见时间的虚无 / 形而上学的耳鸣 / 对无聊的浪漫主义探究 / 无聊之剧的三幕 / 倘若什么都不行,得自己上路 / 自由和开端 / 到其时 /
第二章 开端的时间
开端的兴趣 /文学中的著名开创者,从卡夫卡到弗里施和兰波 / 施韦特、 施奈德事件 / 开端、自由和限定 / 访奥古斯丁:程序化的歌曲 / 开放和闭锁的时间 / 现代繁殖业中的困难的开端 /从自身开始和过度操劳 / 汉娜·阿伦特出生率的哲学 / 对于大有希望的开端的机会 /
第三章 操心的时间
操心——可体验时间的执勤器官 /操心渡河 / 海德格尔的操心:坠入世界和躲避死亡 / 操心作为可能性意识 / 问题:在操心中保持原样/再次发现一个“最幸福的民族” /缺乏将来意识,无操心 / 风险社会中现代化的操心 / 古老的操心的回归 /
第四章 社会化的时间
钟表测量什么 / 有规律的运动过程测量无规律的运动过程 / 钟表作为社会的机构 / 金钱的时间节奏 / 时间学科 / 奇妙的准时性 / 鲁滨孙的日历 / 同时性 / 实时交际 / 普鲁斯特的电话和来自亡灵之国的声音 / 扩展的同时性带来的问题 / 对当下的重新估值和保存下的以往。
第五章 管理的时间
受制于时间计划 / 倘若时间紧迫,救世史的、历史的和资本主义的 /负债和信贷 / 金融经济的时间 /加速 / 不同的速度 / 极速的静止 / 铁路 / 当下对剩余时间的攻击 / 浪漫主义的批评:飞速的时间转轮 /
第六章 生命时间和世界时间
有限的生命时间,无限的世界时间 /循环的时间纾解张力 / 基督教的针对世界时间的进攻 / 时间的虚无性 / 第二次拜访奥古斯丁 / 时间张力,而非时间点 /时间体验的一个小小的现象学 / 缺乏当下的以往 / 真实的和想象的时间 / 荒谬和世界时间的实现:唯物主义的,基督教的,进步的和进化的 /
第七章 宇宙时间
时间开端 / 开端的独特性 / 物理学的转世论 / 贝特朗·罗素的文化筏子和伟大的宇宙之夜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并非一切都是相对的,但我们并非都生活在同一时间里 / 同时性的谜团 /空间时间 / 克服人和时间之间的二元论 /爱因斯坦的宇宙虔诚 / 崇高 /
第八章 原时
身体的原时和身体节奏 / 捍卫原时作为政治任务 / 在原时的迷宫里 / 现实在其中消失 /原时分解身份 / 每个人都是最后一个证人 / “那片云彩仅绽放几分钟。”鸟学的上帝证明 / 萨特的虚无和时间 / 时间体验的第二个小小的现象学 / 我们为何显然迟到 / 突如其来 /
第九章 与时间的游戏
借助语言和文字的游戏空间 / 时间段的发现和叙述的诞生 /《卡施的灭亡》,一则非洲神话/叙述作为存活手段 / 文学的时间模式的一个小小的类型学,从奥德赛到巴尔扎克,从俄狄浦斯到侦探小说 / 生命谎言的母题 / 哈姆雷特的行动障碍 / 叙事的和戏剧的时间处理 / 图像的时间 / 拉奥孔为何不喊叫?突然性 / 照相术和真理 / 一个女人渡河 / 齐眉高的雪橇 / 芝诺的悖论 / 普鲁斯特不由自主的回忆图像 / 永恒的瞬间 / 音乐 /
第十章 被充实的时间 和永恒
柏拉图的永恒和对于持留之当下的日常体验 / 忘却时间的投入 / 宗教和世俗的神秘 / 审美的伟大瞬间 / 尼采 / 霍夫曼斯塔尔,普鲁斯特和阿多诺 / 追求不朽 / 延长生命期限/灵魂不死?苏格拉底之死的原始场景 / 无法不想思想/基督教的复活信仰 / 更高级的自私自利?放手及其问题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智识的舞蹈”。作者的叙述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准,他似乎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然后用一段极富洞察力的论述来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我特别欣赏那种穿插其中的历史引证,他并不只是空泛地谈论抽象的概念,而是将那些晦涩的哲学思辨,巧妙地融入到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条条清晰的脉络之中,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反而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的向导,在思想的迷宫中探险。有好几处,我甚至需要停下来,反复阅读他构建的一个复杂句式,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那种结构本身就蕴含着一种逻辑上的美感,让人忍不住去体味其间的精妙。
评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那些宏大叙事时的那种冷静而又饱含人文关怀的笔触。他似乎总能站在一个极高的维度去俯瞰人类在时间洪流中的挣扎与超越,但他的分析却又充满了对个体经验的尊重。当讨论到人类如何试图用艺术、宗教或科学去对抗时间的消逝性时,那种复杂的情感张力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是一本冰冷的学术专著,而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在向你袒露关于生命本质的深刻见解,既有哲学的深度,又不失文学的温度,阅读体验非常充实,让人感觉脑子里的许多碎片信息被重新组织起来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却又充满力量感的字体,立刻就让人产生了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我记得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它时,就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住了,那种感觉很奇妙,说不清道不明,但就是觉得这本书里一定藏着某种关于我们自身存在的重要线索。装帧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觉得这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书脊的设计也很有心思,即便是摆在书架上,它也能散发出一种低调而高级的知识气息。总而言之,在翻开内容之前,这本书的外在就已经成功地为它接下来的哲学之旅定下了一个充满期待的基调,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坐下来,在某个安静的午后,与作者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不低,它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因为它探讨的主题太过根本和复杂。我甚至需要备着一支笔,随时在页边空白处记下自己的疑问或联想,否则很容易在下一页的论述中迷失方向。但正是这种需要付出努力去消化的过程,才使得最终领悟到的那些“瞬间”显得尤为珍贵。当某个原本晦涩的概念豁然开朗时,那种击节赞叹的满足感,是其他轻松读物所无法给予的。它真正做到了将读者从日常的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去参与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建构。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对自我时间观的彻底“校准”。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在某个段落前停笔冥想,因为它触及的并非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琐碎的时间管理技巧,而是直指“时间”这个概念本身是如何形塑了我们的意识、记忆乃至我们对“存在”的理解。那种被时间推着走,或者试图抓住时间的徒劳感,在作者的笔下被剥离得一干二净,露出了其下更深层次的本体论困境。它迫使我重新审视那些我习以为常的假设——比如“现在”的实在性,比如记忆的可靠性——这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拓展,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人对日常生活的感知都变得更加敏锐和审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