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英漢對照)
作 者: 李濟 定 價: 75 齣?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12-11-01 頁 數: 485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13525633 ●序言 ●自序 ●壹 甲骨文:X初的發現及學術界的初步接觸 ●貳 探索階段:甲骨文的搜集、考釋和古文字學研究 ●叁 20世紀初期在中國的西方地質學傢、古生物學傢和考古學傢演示的田野方法 ●肆 安陽有計劃發掘的初期 ●伍 王墓群的發現及係統發掘 ●陸 二戰前小屯的X後三次田野發掘 ●柒 戰時繼續安陽研究 ●捌 戰後的學術工作情況及安陽發現物的研究 ●玖 史前遺物和有關古代中國的傳說 ●拾 建築:建築遺跡和地上建築物復原之設想 ●拾壹 經濟:農業和製造業 ●拾貳 殷商的裝飾藝術 ●拾叁 譜係、貞人和族關係 ●拾肆 祖先及神靈崇拜 ●拾伍 關於殷商人的體質人類學評述 ●注釋 ●附錄:專有名詞及術語對應的中文 ●參考文獻內容簡介
《安陽》(英漢對照版)是對1928年至1937年安陽殷墟十五次發掘的緣起、經過、收獲和研究成果的迴顧和總結,是一部極具學術價值又通俗易懂的“大傢小書”,論述和史料兼備。
李濟
李濟(1896—1979)人類學傢,中國考古學之父。字濟之,湖北鍾祥人。李濟對西陰村、安陽和城子崖考古發掘的領導影響瞭20世紀下半葉中國考古學的發展。他在考古發掘工作中招募、培養的學者幾乎囊括瞭隨後幾十年內活躍在中國考古界的所有重要人物。他撰寫的《西陰村史前遺存》、《安陽》、《中國文明的開始》,主編的考古學專集、報告集和期刊,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的推薦閱讀之作。
我對這本書的結構布局感到非常滿意,它顯然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而非簡單地將介紹性文字拼湊起來。它似乎遵循著一種邏輯遞進的脈絡:從宏觀的地理區位和行政變遷入手,逐步深入到核心的曆史文化闆塊——如文字的源頭、宗教的傳播,最後落腳於當代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這種結構安排,非常適閤初次接觸安陽文化的讀者,可以建立起一個清晰的知識框架,然後在其上填充更細緻的瞭解。我個人對書中關於“文脈傳承”的部分尤為關注,作者沒有將安陽僅僅視為一個“齣土文物”的寶庫,而是著重強調瞭其文化生命力的延續性。書中對現代文博機構的介紹和民間手工藝的記錄,展現齣這座城市對自身曆史的珍視和努力保護。這種動態的曆史觀,讓我對安陽的印象不再是停留在博物館的陳列櫃中,而是鮮活地存在於今天的市井生活裏。這種深層次的文化挖掘和呈現方式,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普通的旅遊參考書的範疇,更像是一部小型的地方文化研究專著。
評分翻開這本《安陽(英漢對照)》,立刻就被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和現代氣息交織的獨特氛圍所吸引。作為一名熱衷於深度文化探索的旅行者,我一直對那些在曆史長河中扮演過關鍵角色的城市抱有特殊的感情,而安陽,無疑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故事的所在。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非常考究,左頁是精煉的英文介紹,右頁則是準確流暢的中文翻譯,這種對照式的編排,極大地便利瞭我們這些希望深入瞭解特定地域文化的讀者。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導覽手冊,更像是一扇通往安陽靈魂深處的窗戶。讀著關於殷墟的文字,那些關於甲骨文的發現、商代文明的輝煌,仿佛就在眼前徐徐展開,文字間的張力讓人不禁想象當年青銅器鑄造時的熱火朝天。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現代安陽的描繪也絲毫不遜色,從工業發展的脈絡到城市規劃的理念,都體現齣一種紮實的調查研究基礎,讓人看到瞭這座古老城市如何在時代洪流中堅守與蛻變。這種古今對話的敘事手法,使得閱讀體驗極其豐富和立體,絕非走馬觀花的旅遊指南所能比擬。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那些曆史遺跡時,所流露齣的那種對文明的敬畏,讀完之後,我立刻計劃著下一次的安陽之行,渴望親眼去觸摸那些文字中描繪的磚石與土地。
評分坦白說,市麵上很多雙語書籍在翻譯質量上都有瑕疵,要麼是中文過於僵硬,要麼是英文晦澀難懂,但《安陽(英漢對照)》在這方麵的平衡做得非常齣色,幾乎達到瞭專業譯本的水準。我特地對比瞭幾處關鍵的曆史名詞的翻譯,發現作者選擇瞭最權威、最被學術界認可的譯法,這對於需要引用或進行更深層次研究的讀者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品質保證。而且,全書的語言風格統一而流暢,沒有齣現明顯的“翻譯腔”。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配圖的選擇也極具匠心,它們不僅是對文字內容的視覺補充,很多圖片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信息量和藝術價值,比如那些高清的壁畫局部或建築細節特寫,即使不看文字,也能感受到其背後蘊含的文化信息。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體現瞭對讀者的尊重,紙張的質感很好,文字清晰,閱讀體驗舒適。總的來說,它成功地架設瞭一座高效、美觀的文化橋梁,讓不同語言背景的讀者都能以一種愉悅的方式,共享安陽的文化遺産。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內斂而富有韻味,尤其是英文部分的敘述,那種遣詞造句的精準度,讓人感覺到作者對中西方文化都有著深刻的理解和駕馭能力。作為長期關注區域曆史變遷的非專業研究者,我發現它在處理那些略顯枯燥的史料時,展現齣瞭高超的敘事技巧。它沒有堆砌晦澀的學術術語,而是巧妙地將曆史事件、人物事跡與安陽獨特的地理人文背景融為一體。比如,關於曹操與鄴城的曆史關聯描述,那種對曆史人物復雜心性的刻畫,遠超一般地方誌的簡單羅列,讀起來有一種引人入勝的代入感。另外,英漢對照的設置,對我理解一些特定文化詞匯的精準翻譯提供瞭絕佳的參照。很多時候,直譯會丟失原文的文化意境,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例如對某些地方戲麯術語或傳統工藝名稱的翻譯處理,既保留瞭原味,又確保瞭外文讀者的理解無礙。整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跟隨一位學識淵博、又不失幽默感的本地嚮導在城市中穿行,每轉過一個街角,都有新的知識點被溫和地植入腦海。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細緻入微的關懷”。這不單單指內容上的詳盡,更體現在它如何預設讀者的需求並提供解決方案。例如,書中在介紹一些較為偏遠的文化遺址時,不僅提供瞭詳細的背景介紹,似乎還考慮到瞭實際的路綫問題,雖然沒有直接給齣地圖,但其描述的方位感和相對位置關係,對於計劃實地探訪的人來說是極大的幫助。此外,作者似乎對“讀者是誰”有著清晰的認知,因此在介紹一些復雜的曆史概念時,采用瞭層層遞進的方式,使得即便是對中國古代史不太熟悉的外國讀者,也能逐步理解安陽在中華文明史上的獨特地位。我尤其喜歡它在談論那些曆經滄桑的古跡時,流露齣的一種剋製的情感錶達,沒有過度渲染或煽情,而是用紮實的事實和恰當的措辭,引導讀者自己去體會曆史的滄桑。這種成熟的寫作態度,使得這本書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大大提升,它不是在“推銷”安陽,而是在“展示”安陽,這纔是真正優秀的文化讀物應有的姿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