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導論:平麵構成與平麵構成教學
(一)平麵構成與構成教學
(二)構成與圖案
(三)構成與設計
一、平麵構成的形態要素
(一)形態要素之一——點
1.點的特點
2.點的視覺特徵
3.點的構成
4.點的錯視
(二)形態要素之二——綫
1.綫的分類
2.綫的視覺特徵
3.綫的構成
4.綫的錯視
(三)形態要素之三——麵
1.麵的分類
2.麵的性質
3.麵的構成
4.麵的錯視
(四)構成的形式法則
1.對稱
2.均衡
3.變化
4.統一
5.點、綫、麵綜閤構成
二、平麵構成的錶現形式(上)
(一)重復構成
1.重復構成的特徵
2.基本形與近似形
3.重復構成的形式
4.骨格的類型
5.重復構成的要點
(二)特異構成
1.特異構成的特徵
2.特異構成的形式
3.特異的分類
4.特異構成的要點
(三)漸變構成
1.漸變構成的特徵
2.漸變構成的形式
3.漸變的類型
4.漸變構成的要點
三、平麵構成的錶現形式(下)
(一)發射構成
1.發射構成的特徵
2.發射構成的因素
3.發射構成的形式
4.發射構成的要點
(二)空間構成
1.空間構成的特徵
2,空間構成的形式
3.矛盾空間的構成
4.空間構成的要點
(三)對比構成
1.對比構成的特徵
2.對比構成的形式
3.對比構成的要點
(四)肌理構成
1.肌理構成的特徵
2.肌理構成的形式
3.肌理構成的方法
4.肌理構成的要點
四、形態感覺與情感錶現
(一)形態感覺錶現
1.形態感覺
2.感覺錶現
3.感覺錶現構成的要點
(二)自我情感錶現
1.自我情感
2.情感錶現
3.情感錶現構成的要點
參考文獻
後記
內容介紹
這本關於視覺傳達基礎的書籍,實在是把我從對色彩的模糊感知中徹底拉瞭齣來,帶進瞭一個結構化、係統化的世界。我一直以為色彩搭配就是憑感覺,看著哪個順眼就用哪個,但這本書的講解方式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色卡和色值,而是深入剖析瞭色彩的物理屬性、心理感受以及如何在二維平麵上通過色彩關係來構建視覺秩序。特彆是關於“冷暖對比”和“明度梯度”的論述,簡直是醍醐灌頂。作者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學術術語,而是通過大量經典的、易於理解的圖例,將抽象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比如,書中對“鄰近色”與“互補色”在不同飽和度下的應用場景做瞭詳盡的對比分析,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設計看起來和諧寜靜,而有些則充滿瞭張力與動感。學習完這部分內容後,我開始重新審視我過去做的所有設計,發現很多時候隻是因為對色彩的底層邏輯缺乏理解,纔導緻作品的“氣質”不對。這本書為我打下瞭一個非常堅實的設計基礎,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有章可循地去駕馭色彩這門“語言”。
評分作為一名在職的設計師,我購買這本書更多是抱著“查漏補缺”和“提升審美下限”的目的。說實話,工作久瞭,很容易陷入自己固有的舒適區,設計語言趨於僵化。這本書的第三部分,專門討論瞭“形態的張力與動態平衡”,這部分內容給瞭我很大的啓發。它不像很多理論書那樣隻講靜態的構圖,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細微的形態變化來暗示運動、方嚮和情感。比如,書中用一組對比圖形解釋瞭“傾斜的穩定性”與“垂直的權威性”之間的微妙關係,這對於我們做品牌視覺識彆(VI)係統設計時,如何準確傳達品牌的性格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設計流派中對“構圖”的偏愛也有所涉及,這讓我能將自己的實踐與更廣闊的設計史聯係起來,跳齣純粹的商業需求,進行更有深度的思考。這本書讀起來像是在跟一位經驗豐富、但又充滿現代感的導師對話,它既提供瞭工具,也激發瞭更高階的審美判斷力。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是第一眼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對於一本專注於講解視覺原理的書籍來說,紙張的質感和色彩的還原度直接決定瞭學習體驗。清華社的版本確實在細節上看得齣是用心瞭的,色彩的過渡非常平滑,即便是最微妙的灰度變化也能清晰分辨,這對於學習“明度”和“彩度”的變化是極其友好的。內容上,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構成要素”時,采用的模塊化講解方式。它沒有把所有內容一股腦地塞給你,而是將基礎的“點、綫、麵”拆解成無數個可獨立分析的小單元,每一個單元都有對應的練習方嚮和評估標準。這種“小步快跑”的學習節奏,使得我這個設計新手也能輕鬆跟上。我不是科班齣身,常常在學習初期就因為知識點太密集而感到挫敗,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照顧初學者,它保證瞭你在進入下一階段學習之前,對前一階段的基礎概念已經有瞭紮實的理解,而不是靠死記硬背混過去的。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其實是想找一本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有些設計就是比彆的好看”的工具書。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怎麼做”的步驟,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這麼做”的哲學思考。其中關於“設計的意圖性”的討論尤其引人深思。作者強調,任何一個設計元素的放置都不是偶然的,它必須服務於最終想要傳達的信息和情緒。書中對“版麵的呼吸感”的講解,讓我意識到瞭“留白”不僅僅是空白區域,而是一種主動的、具有構成作用的元素。通過對比那些擁擠不堪的版麵和疏密有緻的作品,我深刻體會到瞭呼吸感如何影響讀者的閱讀速度和心境。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介於嚴謹的學術論述和輕鬆的交流之間,它既有理論的支撐,又不乏生活化的比喻,讀起來不纍。它更像是一本“設計思維的修煉手冊”,而不是一本簡單的“技能速成指南”。對我而言,它成功地提高瞭我的“設計敏感度”。
評分我是一位準備考研的視覺設計專業的學生,坦白說,市麵上關於設計原理的書籍汗牛充棟,但真正能兼顧理論深度和實操指導的卻鳳毛麟角。這本教材的價值恰恰在於它的“體係感”。它沒有將平麵構成拆解成零散的知識點,而是像搭積木一樣,層層遞進地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空間認知框架。從最初的點、綫、麵的基礎形態處理,到中期的節奏韻律的組織,再到最後如何利用負形和平衡感來完成一個成熟的版麵,每一步都有清晰的邏輯鏈條支撐。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軸綫與網格係統”的章節。過去我總覺得網格是束縛創意的枷鎖,但書裏通過動態的案例展示瞭如何在既定的結構內實現最大的視覺效率和美感,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自由。對於我們這些需要通過考試來檢驗學習成果的人來說,這種結構化的訓練至關重要,它訓練的不是你“畫什麼”,而是你“怎麼思考一個版麵應該被組織起來”。讀完後,感覺自己的設計思維被徹底地“格式化”瞭一遍,變得更加嚴謹和高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