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在現代社會理論中,資本主義論是1個經典課題。捨勒著眼於資本主義精神氣質的品質及其體驗結構,審視現代資本主義精神的形成以及對現代價值觀的影響。在把握資本主義精神的問題時,捨勒*齣瞭自己的視角:資本主義世界的現代性不能僅從社會的政治—經濟結構來把握,還必須通過分析人的體驗結構來把握,隱含著他重建被資本主義精神氣質顛覆瞭的人心秩序的意嚮。
關聯推薦
★探究資本主義精神之沉屙
★建構歐洲文明的精神氣質
★重塑現時代的人與社會
目錄
編者前言/ 1 所謂社會保險金神經癥的心理學和針對不幸的 閤*鬥爭/ 1 資産者/ 24 資産者與宗教力量/ 55 資本主義的未來/ 88 先知社會主義還是馬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 110 論三種可能的社會原理/ 132 引 言/132 講座的計劃安排/137 *1部分 所謂的個體原則/138 *二部分 普遍主義(社會主義、組織主義、集體主義等)/150 第三部分 我們的看*/154 基督教的愛理念與*今世界/ 165編者前言/ 1
所謂社會保險金神經癥的心理學和針對不幸的
閤*鬥爭/ 1
資産者/ 24
資産者與宗教力量/ 55
資本主義的未來/ 88
先知社會主義還是馬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 110
論三種可能的社會原理/ 132
引 言/132
講座的計劃安排/137
*1部分 所謂的個體原則/138
*二部分 普遍主義(社會主義、組織主義、集體主義等)/150
第三部分 我們的看*/154
基督教的愛理念與*今世界/ 165
1、愛的律令與博愛主義/177
二、基督教的集體理念/187
三、基督教的集體理念與*今時代的關係/198
附 錄/ 238
捨勒生平和主要論著年錶/238
捨勒著作目錄全編/242
顯示全部信息
在綫試讀
“主義”之爭——尤其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爭,曾世紀性地長期支配西方學界乃到我國學界,而且迄今仍然沒有得齣結論。 自馬剋思*齣**名的資本主義批判以來,如何理解資本主義1直是20世紀社會理論的熱點課題:從世紀之初的韋伯、特洛爾奇、齊美爾、桑巴特,到世紀中葉的熊彼特、塔尼(R.H.Tawney)、博蘭尼(Karl Polanyi),再到世紀下半葉的布羅代爾、貝爾、瓦倫斯坦,有關資本主義的論述顯得從未過時。與馬剋思對資本主義的經濟學-道德哲學的批判不同,韋伯*齣瞭理解“資本主義精神”的社會學命題:資本主義精神要素是理性化、脫魅化、世俗化,反映瞭西方文明傳統的1些本質特徵……作為韋伯的同時代人,捨勒從價值情感現象學立場齣發,進1步推進瞭韋伯的資本主義精神論。對於捨勒來說,資本主義生活方式是人的實存的“zong體轉變”(Gesamtwandel),既TI現為外在的生活製度(國傢組織、*律製度、經濟體製)的轉變,也TI現為內在的精神氣質(心性秩序)的轉變。要把握資本主義生活世界的本質,還必須理解資産者的心性氣質。然而,要認識這種“精神氣質”,僅僅憑靠社會理論顯然遠遠不夠,還必須憑靠哲學的分析立場。如所周知,馬剋思的哲學立場是曆史*物主義,韋伯的哲學立場是新康德主義,捨勒的哲學立場則是帶有基督教色彩的現象學哲學。因此,在關於資産者的性質、資本主義與宗教的關係及資産主義的未來前景等問題上,捨勒有關資本主義的論述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所謂社會保險金神經癥的心理學和針對不幸的閤*鬥爭》初次發錶於1913年,可見,在早年從事現象學研究的同時,捨勒就關注*時的社會現實問題。從而,與其他現象學哲學的代錶人物不同,捨勒在1kai始就是社會思想傢,而非單純的哲學傢。《資産者》、《資産者與宗教力量》、《資本主義的未來》(1914)三文是題為“資本主義精神論”的1組論文,前兩篇具體討論桑巴特的資本主義理論,在後1篇文章中,捨勒*齣瞭自己對資本主義未來的看*。與桑巴特和韋伯的資本主義論不同,反倒與馬剋思的資本主義論相近,捨勒的資本主義精神論明顯帶有道德批判性質。在捨勒看來,資本主義精神積聚的是1種毒害人心的毒素,*1次世界大戰正是“這種逐漸積蓄起來的心靈毒害巨大而猛力的爆發”。對於捨勒來說,探究資本主義精神為的是剋服這種毒害人心的精神。捨勒並不認為,社會主義精神足以剋服資本主義精神。畢@,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1根藤上的兩個瓜,盡管捨勒對基督教社會主義論述給予瞭有限度的支持——從《先知社會主義還是馬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1文,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有限度的支持的理由。“主義”之爭——尤其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爭,曾世紀性地長期支配西方學界乃到我國學界,而且迄今仍然沒有得齣結論。
自馬剋思*齣**名的資本主義批判以來,如何理解資本主義1直是20世紀社會理論的熱點課題:從世紀之初的韋伯、特洛爾奇、齊美爾、桑巴特,到世紀中葉的熊彼特、塔尼(R.H.Tawney)、博蘭尼(Karl Polanyi),再到世紀下半葉的布羅代爾、貝爾、瓦倫斯坦,有關資本主義的論述顯得從未過時。與馬剋思對資本主義的經濟學-道德哲學的批判不同,韋伯*齣瞭理解“資本主義精神”的社會學命題:資本主義精神要素是理性化、脫魅化、世俗化,反映瞭西方文明傳統的1些本質特徵……作為韋伯的同時代人,捨勒從價值情感現象學立場齣發,進1步推進瞭韋伯的資本主義精神論。對於捨勒來說,資本主義生活方式是人的實存的“zong體轉變”(Gesamtwandel),既TI現為外在的生活製度(國傢組織、*律製度、經濟體製)的轉變,也TI現為內在的精神氣質(心性秩序)的轉變。要把握資本主義生活世界的本質,還必須理解資産者的心性氣質。然而,要認識這種“精神氣質”,僅僅憑靠社會理論顯然遠遠不夠,還必須憑靠哲學的分析立場。如所周知,馬剋思的哲學立場是曆史*物主義,韋伯的哲學立場是新康德主義,捨勒的哲學立場則是帶有基督教色彩的現象學哲學。因此,在關於資産者的性質、資本主義與宗教的關係及資産主義的未來前景等問題上,捨勒有關資本主義的論述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所謂社會保險金神經癥的心理學和針對不幸的閤*鬥爭》初次發錶於1913年,可見,在早年從事現象學研究的同時,捨勒就關注*時的社會現實問題。從而,與其他現象學哲學的代錶人物不同,捨勒在1kai始就是社會思想傢,而非單純的哲學傢。《資産者》、《資産者與宗教力量》、《資本主義的未來》(1914)三文是題為“資本主義精神論”的1組論文,前兩篇具體討論桑巴特的資本主義理論,在後1篇文章中,捨勒*齣瞭自己對資本主義未來的看*。與桑巴特和韋伯的資本主義論不同,反倒與馬剋思的資本主義論相近,捨勒的資本主義精神論明顯帶有道德批判性質。在捨勒看來,資本主義精神積聚的是1種毒害人心的毒素,*1次世界大戰正是“這種逐漸積蓄起來的心靈毒害巨大而猛力的爆發”。對於捨勒來說,探究資本主義精神為的是剋服這種毒害人心的精神。捨勒並不認為,社會主義精神足以剋服資本主義精神。畢@,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1根藤上的兩個瓜,盡管捨勒對基督教社會主義論述給予瞭有限度的支持——從《先知社會主義還是馬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1文,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有限度的支持的理由。
在世紀性的“主義”論爭中,捨勒力圖建構的是他所謂的共契主義。在《論三種可能的社會原理》1文中,捨勒對三種“主義”的哲學原理作瞭現象學哲學的比較透視。捨勒的共契主義論基於他對基督教的愛感優先論及其愛的共同體理念的現象學論證。從《基督教的愛理念與*今世界》這篇寫於*1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年(1919)的長文中可以看到,捨勒把這1現象學論證應用到社會思想*域,既批判古典自由主義的社會契約論,也批判其對立麵——社會主義的國傢學說,指望憑靠基督教的共同體理念來修復因資本主義而破損的歐洲文明的人心秩序,重建社會秩序的正*性基礎。捨勒在文中*齣的“上帝的社會學證明”既是對傳統的本體論證明的補充,也TI現瞭他力圖憑靠歐洲文明自身的精神傳統醫治資本主義痼疾的努力。
社會共契的破碎是現代性問題的基本癥候之1。20世紀晚期,泰勒的社群主義論以及麥金泰爾對西方近代倫理思想的尖銳批判曾1度讓人覺得耳目1新,由此可見,捨勒的共契主義論所涉及的問題沒有過時。尤其重要的是,無論麥金泰爾的近代倫理學批判還是泰勒的社群主義論,醉終都力圖迴到西方思想史上的過去,從中尋找解決西方現代性問題的思想資源——麥金泰爾迴到亞裏士多德和sheng托馬斯?阿奎那,泰勒迴到德意誌浪漫派。既然如此,捨勒的共契主義*案憑靠奧古斯丁神學,訴諸基督教的心學傳統,就不能被看作是1種迂腐。捨勒的共契主義論基於其價值情感現象學論證,這意味著,“主義”之爭背後的哲學之爭更為關鍵——如果缺乏哲學的地基,無論“主義”之爭還是倫理學的曆史批判,都難免過於漂浮。
劉小楓
1998年5月於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2013年8月重訂於
中國人民大學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顯示全部信息
資本主義的未來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資本主義的未來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