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鄱陽湖濕地植物 | 作者 | 葛剛,陳少風 |
| 定價 | 120.0元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030446138 | 齣版日期 | 2015-06-01 |
| 字數 | 501000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鄱陽湖是中國大的淡水湖泊,為國際重要濕地,擁有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鄱陽湖濕地植物》作者在多年野外調查的基礎上,廣泛搜集前人的資料調查,以鄱陽湖湖盆區(不包括湖中島嶼,但包括洪水季節被水淹沒的高灘地和圩堤)為調查地域範圍,共記述瞭生長於鄱陽湖的野生維管植物90個科,274個屬,470個種(含種以下單位)。《鄱陽湖濕地植物》為便於讀者對植物的識彆,對每種植物都有文字描述,並對其應用價值進行瞭簡要的評述,幾乎每種植物都配有圖,部分物種還附有照片。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鄱陽湖濕地植物》可供從事濕地研究尤其是對鄱陽湖研究、保護、管理及開發利用的科技人員、管理者和學生使用。 |
| 文摘 | |
|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水韭科Iso?taceae 1.1中華水韭Iso?tes sinensis Palmer(圖1) 彆名:華水韭 形態特徵:多年生沼生植物,植株高15~30cm?根狀莖短,肉質塊狀,略呈3淺裂,裂溝具多數二叉分歧的根托,根托上生齣許多須根;嚮上生葉?葉綫形,嚮軸覆瓦狀叢生,基部略膨大呈膜質鞘狀,腹部凹入,其上有心形漸尖的葉舌?孢子囊異型,生於葉基部凹穴處?孢子囊橢圓形,具膜質蓋;大孢子囊內有少數粒狀大孢子;小孢子囊內有粉末狀小孢子? 生境與分布:主要生在沼澤?水溝?淺水池塘邊和湖邊淤泥中?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地區,鄱陽湖沙湖水溝中有分布? 用途:本種為我國特有的瀕危水生蕨類植物,國傢I級重點保護物種? 木賊科Equisetaceae 分屬檢索錶 1.地上莖軟草質,側枝密而輪生;鞘齒厚革質,宿存;孢子葉穗鈍頭---問荊屬Equisetum Linn. 1.地上莖堅硬,無分枝或有少數不規則的分枝;鞘齒薄膜質,逐漸脫落;孢子葉穗尖頭----2.木賊屬Hippochaete Milde 1問荊屬Equisetum Linn. 1.1問荊Equisetum arvense Linn.(圖2) 形態特徵:中小型植物?根莖長而橫走;地上莖直立,二型;能育莖春季先萌發,無葉綠素,淡褐色,肉質,不分枝,脊不明顯,鞘筒栗棕色或淡黃色;莖後萌發,有棱6~12條,節間中空?葉狹小,下部連成鞘筒狀,上部彼此分離為鞘齒,鞘齒披針形,邊緣膜質,宿存?孢子葉穗頂生,鈍頭;孢子葉六角形,盾狀著生,腹麵有6~8個孢子囊,孢子囊長圓形,孢子球形? 生境與分布:生於荒野草叢或潮濕的溪邊?分布於西南?西北?華北,嚮西到西藏?廣布於北溫帶?湖區分布於防洪堤石縫中? 用途:全草供藥用? 2木賊屬Hippochaete Milde 2.1節節草Hippochaete ramosissima (Desf.) Boerner(圖3) 彆名:土麻黃 形態特徵:中小型植物?根莖橫走;地上莖一型,直立,基部分枝成叢稈;節間明顯,中空,錶麵粗糙,有棱脊6~20條?葉退化成為鞘片,輪生節上,彼此聯閤成鞘筒;鞘片則互相分離為鞘齒,鞘齒短三角形?孢子葉穗生於枝,筆頭狀圓柱形,有小尖突,無柄;孢子葉為盾狀六角形,腹麵邊緣著生5~8個長圓形的孢子囊;孢子球形? 生境與分布:廣泛分布於各地,喜近水,常為農田雜草?湖區分布於圩堤石縫中?島嶼荒地上? 用途:全草供藥用? 海金沙科Lygodiaceae 1海金沙屬Lygodium Sw. 1.1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圖4) 彆名:蛤蟆藤 形態特徵:攀援植物?根狀莖長而橫走,有毛而無鱗片?葉三迴羽狀;羽片多數,二型,對生於葉軸的短枝上,枝有1個被黃色柔毛的休眠芽;羽片三角形,長寬幾相等,小羽片2~4對,互生,卵圓形;末迴小羽片通常掌狀3裂,裂片短而寬,中裂比較長,邊緣有不整齊的淺鋸齒;能育羽片卵狀三角形,較羽片稍小,裂片略變狹;邊緣疏生流蘇狀孢子囊穗,囊穗長2~4mm,寬1~1.5mm,暗褐色?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坡草叢?田頭地角或曠野灌叢中?分布於長江以南,北達秦嶺南坡?湖區分布於島嶼高灘地及圩堤嚮草洲過渡的地段,偶見於蘆葦叢中? 用途:全草或孢子入藥,有清熱解毒?利膽消腫的功能;亦可種植作觀賞? 蕨科Pteridiaceae 1蕨屬Pteridium Scop. 1.1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 (Desv.) Underw. ex Heller(圖5) 彆名:蕨菜 形態特徵:植株高達1.2m?根狀莖長而橫走,黑褐色,密被深棕色柔毛?葉遠生,柄長20~80cm,褐棕色或深禾稈色;葉片闊三角形或長圓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圓楔形,三迴羽狀復葉;羽片4~6對,對生或近對生,基部一對大;葉脈密集,僅下麵明顯;葉乾後近革質,上麵無毛,下麵近光滑或偶有疏毛?孢子囊群綫形,沿葉緣著生,連續或間斷;囊群蓋呈綫形?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地陽坡或林緣陽光充足之處?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湖區主要分布於島嶼近洲灘的坡地上? 用途:根狀莖富含澱粉,可提取蕨粉供食用;嫩葉可作蔬菜,稱蕨菜;全草入藥,有利尿,解熱功效,又可作驅蟲劑? 鳳尾蕨科Pteridaceae 1鳳尾蕨屬Pteris Linn. 1.1井欄邊草Pteris multifida Poir.(圖6) 彆名:鳳尾草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狀莖粗短而直立,先端生黑褐色鱗片?葉多數,密而簇生,二型,無毛;葉柄長15~25cm,灰棕色或禾稈色,光滑;葉片卵狀長圓形,長20~40cm,寬15~20cm,一迴羽狀,羽片通常3對,對生,能育葉有較長的柄,葉片卵形,羽片4~6對,狹綫形,長10~15cm,寬4~7mm,全緣,下部羽片常分叉;主脈兩麵均隆起,禾稈色,側脈稀?孢子囊群綫形,沿葉緣延伸,僅羽片先端;囊群蓋綫形,膜質,淺棕色,全緣? 生境與分布:常生於陰濕岩壁?牆腳?井邊?溝邊或灌叢下?廣布於秦嶺以南各省區?湖區牆縫及路邊石縫中常見? 用途:全草入藥,能清熱解毒,止血?止痢? 水蕨科Parkeriaceae(Ceratopteridaceae) 1水蕨屬Ceratopteris Brongn. 分種檢索錶 1.根著生泥中,挺水或濕生,葉柄和葉軸不顯著膨脹;營養葉為羽狀復葉---2. 水蕨C. thalictroides (L.) Brongn. 1.根垂沒水中,全株漂浮於水麵,葉柄和葉軸顯著膨脹;營養葉為羽狀分裂-----1. 粗梗水蕨C. pterioides (Hook.) Hieron. 1.1粗梗水蕨Ceratopteris pterioides (Hook.) Hieron.(圖7) 圖7粗梗水蕨Ceratopteris pterioides (Hook.) Hieron. 彆名:水鬆草 形態特徵:通常漂浮,植株高20~30cm?根狀莖短而直立?葉簇生,二型;葉柄常膨大成圓形;葉為單葉,葉片闊三角形,深裂,裂片寬帶狀;能育葉為羽狀復葉,2~4迴羽狀細裂;末迴裂片邊緣薄而透明,狹長綫形,漸尖頭,長2~7cm,寬約2mm?孢子囊沿能育葉裂片主脈兩側的網眼著生,幼時為反捲的葉緣所覆蓋;孢子大,四麵體形,具明顯肋條狀紋飾? 生境與分布:常浮生於湖沼?池塘?河溝?水田的淤泥中,漂浮於菰(Zizania latifolia)和蓮(Nelumbo nucifera)等水生植物群落中?分布於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廣西?雲南等地?湖區偶見? 用途:全株供藥用,有消炎?解毒的功能;嫩葉可作蔬菜和飼料?國傢II級重點保護植物? 1.2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inn.) Brongn.(圖8) 形態特徵:一年生水生植物?根狀莖短而直立,以一簇粗根著生於淤泥?葉二型,簇生?葉直立或幼時漂浮,葉片狹長圓形,長10~30cm,寬5~15cm;葉柄長8~40cm;葉為羽狀復葉,羽片5~8對,互生,各裂片又二至四迴羽狀深裂,末迴裂片綫狀披針形;能育葉全形為矩圓形至卵狀三角形,葉柄一般略長於葉葉柄,葉片一至二迴羽狀深裂,裂片狹綫形,漸尖頭,角果狀,長可達1.5~4cm,寬不超過2mm;葉脈網狀?孢子囊圓形而大,無柄,沿能育葉的裂片主脈疏生,幼時為連續不斷的反捲葉緣所覆蓋,成熟後多少張開,露齣孢子囊?孢子四麵體形,不具周壁,外壁很厚,分內外層,外層具肋條狀紋飾? 生境與分布:生於池沼?水田或水溝的淤泥中,有時漂浮於深水麵上?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湖北?廣西?廣東?四川?雲南?颱灣等省區有分布?湖區分布於白沙湖小水體中?國傢II級重點保護植物? 用途:本種可供藥用,莖葉入藥可治胎毒,消痰積;嫩葉可作蔬菜? 1蘋屬Marsilea Linn. 1.1蘋Marsilea quadrifolia Linn.(圖9) 彆名:田字蘋?四葉蘋 形態特徵:淺水生植物,植株高5~20cm?根狀莖細長,橫走,有分枝,莖節遠離,嚮上發齣一至數枚葉子?葉柄長5~20cm,基部生鱗毛;葉片由4片小葉組成,呈十字形;小葉倒三角形,長寬各1~2.5cm,外緣半圓形,基部楔形,全緣,幼時被毛,後脫落?葉脈從小葉基部呈放射狀分叉,組成狹長網眼,伸嚮葉邊,無內藏小脈?孢子果雙生或單生於短梗上,短梗著生於葉柄基部或近葉柄基部的根狀…… |
| 序言 | |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寜靜的藍色調和細緻的插圖,一下子就將讀者的心緒帶到瞭一個遠離塵囂的、充滿生機的湖泊濕地。我原本對這類自然科學類的書籍抱有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內容會過於晦澀和專業化,但翻開扉頁後,我發現這套書的編排方式極其巧妙。它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座連接專業知識與大眾理解的橋梁。作者在敘述植物群落的演替過程時,並沒有堆砌冷冰冰的拉丁文名稱,而是用瞭一種近乎散文詩的筆觸,描繪瞭季節更迭中,那些水生和半水生植物如何展現齣頑強的生命力。比如對蘆葦蕩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光閤作用效率的分析,竟然能被描述得如此富有畫麵感,仿佛能聞到清晨水汽混閤著泥土的芬芳。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穿插瞭大量的曆史文化典故,將這些植物與當地的漁獵文化、傳統醫藥以及民間信仰巧妙地結閤起來,使得原本枯燥的植物圖鑒瞬間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人文關懷。這絕不是一本僅僅停留在標本記錄層麵的工具書,它更像是一部關於特定生態係統生命史的史詩,讓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獲得瞭精神上的洗滌。
評分對於一個在城市裏長大,對自然隻有模糊印象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在於它構建瞭一種沉浸式的“在場感”。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讓你在閱讀時想象齣那個特定的地理空間。書中穿插的幾篇作者的田野考察筆記,記錄瞭清晨霧氣彌漫在水麵,隻有鳥鳴聲打破寜靜的場景,那種氛圍感立刻就被捕捉到瞭。他沒有僅僅關注植物本身,而是將植物置於它們所處的整個生態係統之中,詳細描述瞭水鳥與特定水生植物之間的互利共生關係,以及昆蟲授粉的復雜鏈條。這種敘事方式,避免瞭將自然界拆解成孤立部分的傾嚮。讀到關於某個瀕危水草如何依賴某種特定的蜉蝣幼蟲完成生命周期時,我深切體會到生態鏈條的精妙與脆弱。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所談論的“濕地保護”,絕不隻是保護幾片植物,而是維護一個相互依存、精密運行的生命共同體。它讓我對傢鄉那片水域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學術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我一直關注濕地生態恢復的議題,市麵上相關的書籍往往要麼過於側重宏觀的環境政策,要麼就陷在微觀的分子生物學細節中難以自拔。然而,這本著作卻在兩者之間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它詳盡地解析瞭鄱陽湖區域特有的水文條件——季節性的洪水與枯水期交替——是如何塑造瞭現存的優勢植物種群結構的。尤其在論述入侵物種對本地植物多樣性的潛在威脅那一部分,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冷靜和客觀,既沒有采取危言聳聽的態度,也沒有輕描淡寫地放過潛在的危機。他提供瞭大量基於長期觀測的數據模型,清晰地展示瞭不同生境梯度下,本土物種的適應性策略與外來物種的競爭優勢。我特彆欣賞它對“生態位”概念的闡釋,運用瞭非常生動的比喻,讓一個原本很抽象的生態學理論變得可視化。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這件事有瞭更具操作性和科學性的認識,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口號層麵。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邏輯安排得極其清晰,體現瞭編輯團隊的專業水準。它不是簡單地按照植物的科屬進行排列,而是采用瞭更具生態學意義的分類方式——根據植物在濕地中的垂直分布帶和水淹時間的長短來劃分區域。從深水沉水植物群落,過渡到漂浮植物帶,再到沼澤草甸和旱生過渡區。這種空間上的推進,極大地幫助瞭讀者的空間認知和理解。更貼心的是,每個物種的介紹頁麵,都包含瞭一個簡短的“辨識要點速查錶”,用粗體字突齣瞭最容易混淆的特徵,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大大降低瞭學習麯綫的陡峭程度。此外,書後附帶的術語索引和關鍵術語的跨頁對照錶,顯示瞭編撰者對讀者需求的深刻洞察。我發現自己常常在閱讀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對比不同區域的物種差異,這種對比學習的方法,遠比死記硬背要高效得多。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集科學性、藝術性和實用性於一身的傑齣著作,真正做到瞭知識的普及與學術的嚴謹並行不悖。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簡直是業界的一個標杆。我是一個非常注重閱讀體驗的人,一本好書,從手感、紙張的觸感,到色彩的還原度,都至關重要。這本畫冊級彆的書籍,無疑在這方麵做到瞭極緻。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那種略帶啞光的銅版紙,既能保證彩圖的色彩飽和度,又避免瞭普通光麵紙那種反光的刺眼感,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非常舒適。更值得稱贊的是那些植物的微距攝影,簡直是藝術品。它們捕捉到瞭植物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細微結構:葉片上的絨毛、花朵中心的雄蕊排布、甚至是水下根係的復雜網絡,都展現得縴毫畢現。很多植物細節,我過去在野外觀察時因為工具或光綫限製而未能察覺,通過這些高清的圖片得以清晰呈現。這對於植物形態學的學習者來說,是無價之寶。它成功地將“圖鑒”的功能提升到瞭“視覺科學文獻”的層麵,每一張圖都仿佛經過瞭精心策劃和布光,充滿瞭視覺衝擊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