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有病早求医:中老年常见症状诊疗指南 | 作者 | 孟威宏,周景春,幸建华 |
| 定价 | 45.00元 | 出版社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8155532 | 出版日期 | 2008-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558Kg |
| 内容简介 | |
| 《有病早求医——中老年常见症状诊疗指南》是一部面向大众、面向家庭、面向社会、贴近中老年读者的医学科普著作。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更魂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关注生命、关爱健康、健康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但是疾病的发生不能以每个人的意愿而定,身患疾病,不仅自己,而且家人也会感到痛苦。因此,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是拥有良好生活质量的基础。人生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中、晚年的生活方式更是取决于自己的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愿望,也有条件保持更健康的身体,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健康是人类的财富,是生命的基石,是幸福的本钱,失去了才知道它的珍贵。 预防疾病是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健康水平的主要手段。人们要预防疾病,不仅要有医生和专业人员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让自己了解防病治疗知识,主动地有意识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那些可以避免的疾病发生;当身体出现不适时,自己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早就医,使疾病尽快治愈。为向广大中老年朋友普及医学常识和常用医学救治技术,我们编著这部《有病早求医——中老年常见症状诊疗指南》为您的健康提供服务,或许能成为您真诚可靠的家庭医生。 《有病早求医——中老年常见症状诊疗指南》部分会告诉您身体形态结构是什么样子,它如何发挥功能作用。当身体出现一些症状或疾病时,可从第二部分“常见症状自我判断与医生建议”的图表中找到帮助和指导。第三部分“常见多发疾病的危害及处理治疗”,既是医学常识,又是防病治病的老师。编著者运用他们的经验和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为您分析病情原因与转变,究其危害提出处理意见和治疗方法。该书也涵盖了常规检验、医疗设备检查以及部分人体正常数值,这也是您到医院诊治时想了解的问题。家庭药箱、中毒抢救、急救知识,体温、血压、呼吸和脉搏等家庭医学常识也被列入本书之中。本书还用了不少篇幅把家庭护理、临终关怀以及为医学奉献一一做了介绍。为使该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全书插入线条简图近160幅,尤其一些检查项目的插图既帮助您了解医院一些主要仪器设备的外观,又了解到这些检查的操作程序及简单的检查原理。综上所述,《有病早求医——中老年常见症状诊疗指南》可以作为家庭的医学小百科。编著者历经15个月的辛勤劳动,在经验总结介绍的同时,还查阅了大量的外相关资料,力求内容完整、语言精练、概念清晰、诊断明确、分析透彻、知识丰富、做到实用性、科学性、通俗性的统一。 |
| 作者简介 | |
| 孟威宏,男,l959年11月出生,汉族。大校军衔、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戎25年,一直工作在军队医院,历任军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院长、院长,现任沈阳军区总医院院长之职。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沈阳市医学会理事,《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 目录 | |
| 章 了解人体自身结构 一、人体形态结构图 二、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常见症状自我判断与医生建议 一、眼科 二、耳鼻喉科 三、口腔科 四、皮肤科 五、全身症状 六、运动系统 七、呼吸系统 八、消化系统 九、泌尿生殖系统 十、循环系统 十一、神经系统 第三章 常见多发疾病的危害及处理治疗 一、眼 二、耳 三、鼻 四、咽、喉 五、口腔 六、皮肤 七、全身性疾病 八、运动系统 九、呼吸系统 十、消化系统 十一、泌尿系统 十二、生殖系统 十三、循环系统 十四、神经系统 十五、代谢性疾病 十六、血液系统疾病 第四章 临床检查 第五章 医疗仪器检查 第六章 预防接种 第七章 家庭急救与护理 第八章 中老年如何合理用药 第九章 老年人相关问题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有心思,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配色,让人一拿起来就觉得很专业,很值得信赖。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印刷字迹清晰,排版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很累。作为一本面向中老年读者的实用指南,这点细节上的用心真的非常重要,毕竟咱们眼睛不如年轻人了,看得清楚比什么都重要。而且,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既保证了内容的详实,又不会过于笨重,方便放在床头或者随身携带,随时可以翻阅查阅。我特别喜欢它封底的那句引言,很有温度,一下子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感觉作者是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如果能再多设计几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口袋版本,那就更完美了,方便随时带去体检或者复诊的时候参考。整体来说,这本书从外到内都散发着一种严谨而又亲切的气息,光是拿到手上就已经觉得值回票价了。
评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参考价值也远超一般的科普读物。我注意到,在介绍每一种常见病症的诊疗路径时,作者都会非常审慎地标明“哪些是可以在家观察的”、“哪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并且对“就医时应该准备的材料和提出的关键问题”也有详细的指导。这不仅仅是教会我们“看病”,更是教会我们如何“有效地看病”。比如,它会提醒我们,去看心内科医生前,最好能记录下发作的时间点、持续时长以及伴随的任何其他感觉,这对于医生快速判断至关重要。这种对就医流程的深度解析,让我对整个医疗系统的运转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极大地缓解了面对复杂诊疗过程时的焦虑感。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是扎实且具有操作性的,是家庭健康储备库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我认为在于它对“症状”的分类和处理逻辑设计得极其科学和实用。它不是简单地按照疾病名称来罗列,而是紧紧围绕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那些“不舒服”的感觉来展开,比如“不明原因的疲劳”、“夜间偶发的胸闷”或者“持续性的关节疼痛”。这种以“症状”为入口的检索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查找效率。当我早上醒来感觉胃部隐隐作痛时,我能立刻翻到对应的章节,里面详细列出了可能的原因、需要警惕的红旗信号,以及我当下可以自己做哪些初步的观察和记录,准备下一次看医生时提供更有效的信息。这种“自救”与“求医”相结合的结构,让我感到自己对健康多了一份掌控感,而不是只能被动地等待生病去看医生。它教会了我如何更智慧地去观察和记录身体发出的信号。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讲解一些复杂的医学概念时,采用了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和比喻,这一点简直是太棒了!我以前看的很多健康书籍,术语多得让人望而却步,读几页就得查好几个字典。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就像是邻居家的老医生在跟你娓娓道来,把那些听起来玄乎的病理变化,用大家都能理解的大白话解释得明明白白。比如,它讲到高血压的机制时,不是干巴巴地堆砌专业名词,而是用了“水管堵塞”和“水压过大”这样的例子,瞬间就明白了问题所在。这种循序渐进、不厌其烦的解释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即便是对医学知识一窍不通的人也能很快掌握核心信息。我甚至带着它给我的老父亲看,他平时对看书提不起兴趣,但这本书他居然能静下心来看完好几个章节,这足以证明它的文字魅力有多大。
评分关于生活方式的建议部分,这本书的处理也相当到位,它没有搞“一刀切”的健康教条,而是非常注重个体化和渐进性。很多健康书籍会要求你立刻开始剧烈运动、彻底戒掉所有“口腹之欲”,结果往往是读者坚持不下来,产生挫败感。但这本书在谈到饮食调整或运动建议时,总是强调“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地增加强度”。比如,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读者,它不是要求立刻停止吃甜食,而是建议用粗粮逐步替代精米,并推荐了几种对中老年友好的简单烹饪方法。这种贴合实际、尊重个体差异的建议,才真正是能落地执行的“指南”,而不是空喊口号的“说教”。这让我感觉作者对中老年群体的生活节奏和生理特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理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