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说不尽的大槐树: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 | 作者 | 赵世瑜 |
| 定价 | 39.00元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3229147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数 | 75000 | 页码 | 172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问题,是个真正雅俗共赏、妇孺皆知的话题。即使是在历史上,它也是个士绅和民众都非常关注,并且为之付出许多努力的问题。对于理解历史上文化之共享与互动,了解山西以至华北历史,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更值得探讨的是,大槐树移民传说和广东的南雄珠玑巷移民传说、客家的石壁村移民传说等等传说,所反映的地方历史变迁的过程。这个问题牵扯到历史时期区域开发的问题、宗族的问题、信仰的问题、士绅的问题、族群的问题,特别是军事制度的问题。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或者比较准确地理解这类传说的产生和流布。这一步步深入的过程,也正体现了作者关于区域社会史或者历史人类学的方法论意义的思考和阐述。 |
| 作者简介 | |
| 赵世瑜,1959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1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历史人类学、民俗学史,代表作有《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狂欢与日常:明清时期的庙会与民间文化》、《吏与中国传统社会》等。另有译著《欧洲史学新方向》、《欧洲家庭史》等。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2005)《华北移民传说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教育部十五重点教材项目(2002-2005)《社会史研究导论》,国家清史编纂工程三级项目(2005-2010)《清史·通纪第2卷》,香港大学人文与社会研究所项目(2004-2005)《民间文献搜集与整理·蔚县碑刻》,香港大学人文与社会研究所项目(2005-2006)《国家与社会视野下的山西乡村研究》,台湾中研院项目(2007-2008)《从长城到黄河:山西三县的区域社会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2006-2009)《10世纪以来华北村社、移民与宗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等。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历史人类学学术共同体锻造的“小”书为你呈现“大一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不尽的大槐树》这本书,是一次让我震撼于“根”的力量的阅读体验。作者在“祖先记忆”的挖掘上,如同一个细致入微的侦探,从看似琐碎的史料和口述中,抽丝剥茧,还原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我能感受到,一棵大树,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家族而言,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庇护,更是生生不息的希望。而“家园象征”的论述,更是将这种象征意义推向了极致。大槐树,它成为了无数离乡背井的人们心中永远的灯塔,是他们漂泊不定生活中的精神支柱。这种无形的情感纽带,是多么的强大和持久!作者在“族群历史”的梳理上,更是展现了其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识。他能够将一个家族的命运,置于整个民族历史的大潮中进行考察,既有宏观的分析,又不乏生动的细节描绘。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也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对自己的祖先、对这片土地、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敬畏。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里就爱不释手。《说不尽的大槐树》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家族、一个族群,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的。书中对“祖先记忆”的挖掘,让我惊叹于作者的耐心和细致。他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无论是口述史、还是文献资料,都成为了他构建家族历史的砖石。我能想象到,那些先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如何将这棵大树视为生命的希望,如何将它与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连。而“家园象征”的阐述,更是让我看到了大槐树超越自然意义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标志,更是无数离乡背井的人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是他们对故土最深沉的眷恋。我仿佛也跟着那些先辈们,在思念着那棵熟悉的大槐树。作者在“族群历史”的梳理上,更是展现了其宏大的格局和深厚的学识。他能够将一个家族的兴衰,置于整个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既有宏观的分析,又不乏微观的描绘。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祖先和民族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说不尽的大槐树》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洗礼。作者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对待着每一份“祖先记忆”。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先辈们,在粗糙的纸张上,用沾满汗水的手,写下他们的生活点滴,他们的悲欢离合。这些零散的记忆,在作者的笔下,被精心编织成了一幅生动的家族史画卷。我尤其被“家园象征”的这一部分所打动。大槐树,它不仅仅是一棵树,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一个流浪者的归宿。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只要心中还有那棵大槐树,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这种情感的羁绊,是多么的深刻而持久!作者在“族群历史”的梳理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他能够将历史事件与家族的命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冰冷的历史数据变得有血有肉,充满感染力。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些波澜壮阔的年代。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加敬畏祖先的辛勤付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读物,更是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
评分这本书,我不得不说,简直是历史爱好者们的福音。《说不尽的大槐树》以一种极其生动而富有张力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族群的迁徙、发展与记忆。作者在“祖先记忆”的搜集和梳理上,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才华。他仿佛是一位心灵捕手,捕捉着那些流传在民间、隐藏在史料中的点点滴滴,并将它们串联成一部感人至深的家族史诗。我常常在阅读时,仿佛能听到先辈们在树下诉说的故事,感受到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而“家园象征”的章节,更是将大槐树升华为一种精神的符号。它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承载了无数人的情感、信仰和身份认同。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得这本书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作者在“族群历史”的展现上,更是游刃有余。他能够将宏大的历史事件,与家族的命运巧妙地融合,既有史实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魅力。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见识,更在精神上得到了升华,对自己的根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自豪感。
评分这本《说不尽的大槐树》真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书。从拿到它开始,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浓郁的人文气息所吸引。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的,不仅仅是关于一棵树的故事,更是关于一个家族、一个民族的迁徙、扎根与繁衍的宏大叙事。作者在梳理那些看似零散的祖先记忆时,展现了非凡的功力。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家园象征”的探讨,大槐树不再是简单的植物,而是承载着无数代人的情感寄托,是乡愁的凝聚点,是身份认同的根源。每当我读到关于老一辈人讲述大槐树的片段,仿佛就能听到他们的低语,感受到那份对故土深深的眷恋。这种情感的连接,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让我这个身处异乡的读者也为之动容。书中对于族群历史的挖掘,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并非枯燥的年代记述,而是将历史事件巧妙地融入到家族故事中,使得冰冷的史料变得鲜活起来。通过对大槐树的追溯,作者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牺牲,都汇聚成了这棵参天大树的年轮。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灵魂就在哪里,而大槐树,就是许多人心中那永恒的根。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历史的好奇,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了我深刻的启迪。它让我反思,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丢失了那些珍贵的传统和情感纽带。
评分《说不尽的大槐树》这本书,让我仿佛走进了一个时空的隧道,穿越了漫长的岁月,去感受那份属于祖先的记忆,去理解那份家园的象征。作者在“祖先记忆”的描绘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去搜集整理,那些口述的、文献的资料,都成为了他构建家族历史的基石。我能想象到,那些先辈们在艰苦的岁月里,如何将这棵大树视为生命的希望,如何将它与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连。而“家园象征”的阐述,更是让我看到了大槐树超越自然意义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标志,更是无数离乡背井的人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是他们对故土最深沉的眷恋。我仿佛也跟着那些先辈们,在思念着那棵熟悉的大槐树。作者在“族群历史”的梳理上,更是展现了其宏大的格局和深厚的学识。他能够将一个家族的兴衰,置于整个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既有宏观的分析,又不乏微观的描绘。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祖先和民族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说不尽的大槐树》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历史著作,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充满人情味的方式,描绘了一幅关于家族传承和文化根脉的壮丽画卷。书中的“祖先记忆”部分,作者仿佛是一位考古学家,又像是一位深情的叙述者,一点点地挖掘出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往事。那些关于先辈们如何在艰辛的条件下,将一棵小小的树苗培育成参天大树的细节,读来感人至深。我能够想象到,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棵大树对于一个家族而言,意味着什么?它是遮阳避雨的庇护所,是集会叙旧的场所,更是精神上的寄托。而“家园象征”的章节,更是将这份情感升华。大槐树成为了无数迁徙者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是他们漂泊不定生活中的定海神针。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想起这棵大槐树,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呼唤。这种象征意义,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比拟的。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和口述,生动地还原了族群的历史变迁,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民族如何在风雨中不断前行,又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住自己的独特印记。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也成为了那个大家族的一员,感受着血脉相连的力量,也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我一直对家族史和地方志类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说不尽的大槐树》这本书,简直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珍宝。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某棵具体大槐树的记载,而是通过这棵树,串联起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族群的命运。作者的笔触极其老练,将“祖先记忆”的挖掘梳理得井井有条,既有宏观的历史脉络,又不乏微观的人物细节。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口述史料的运用,那些来自最朴实的老人口中的回忆,虽然朴素,却充满了历史的温度和真实的力量。仿佛能听到那些古老的声音在耳边回响,诉说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家园象征”的论述,更是直击人心。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棵大树承载了多少人的希望与绝望?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标记,更是精神上的归宿,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作者深刻地剖析了这种象征意义的形成过程,以及它对于维系族群认同感的重要性。让我不禁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也需要这样一些能够凝聚人心的“大槐树”?书中所展现的“族群历史”,更是让我惊叹于作者的学识和视野。从一个家族的繁衍,到整个民族的迁徙融合,作者都能够信手拈来,将复杂的历史事件讲得清晰明了,引人入胜。这让我对自己的祖先和民族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自豪感。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说不尽的大槐树》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一棵象征性的古树,变成了承载整个族群记忆的载体。作者在“祖先记忆”的挖掘和整理上,功力深厚。他仿佛是一位耐心的寻宝者,从故纸堆中、从老人的口中,一点点地搜集着那些珍贵的碎片,然后用细腻的笔触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能感受到那些先辈们在艰辛岁月里的奋斗与坚持,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希望与绝望,都仿佛近在眼前。而“家园象征”的论述,更是让我深有感触。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年代,一棵大树对于离乡背井的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是一个地标,更是一个精神的慰藉,是联系家乡和亲人的纽带。这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力量,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作者在“族群历史”的梳理上,更是展现了其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学识。他能够将一个家族的兴衰,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历史进程紧密结合,既有宏观的叙事,又不失细节的描绘。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也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旅行,对自己的根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我们这个民族的韧性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说不尽的大槐树》这本书,如同一个沉睡了千年的故事,被作者温柔地唤醒。我从书中读到的,不仅仅是关于一棵树的历史,更是关于人类迁徙、扎根、繁衍的伟大史诗。作者在“祖先记忆”的描绘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整理,那些口述的历史,那些泛黄的家谱,都成了他笔下鲜活的素材。我能体会到,在那个年代,一棵大树对于一个家庭、一个村落的意义非凡。它是遮风挡雨的依靠,是邻里乡亲集会的地方,更是生生不息的象征。而“家园象征”的章节,更是让我看到了大槐树超越物质层面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无数漂泊者心中的“故乡”,是他们情感的寄托,是他们身份的认同。这种象征,是无形的,却又无比强大。作者在“族群历史”的呈现上,更是展现了其深厚的功底。他将历史事件与家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仿佛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棵大槐树下,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这本书,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根,也更加理解了“乡愁”的含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