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 金融与投资 书籍 |
| 作者: | 胡滨 尹振涛 郑联盛 |
| 定价: | 98.0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ISBN: | 9787520124034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总报告”对2017年度中国金融监管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论,并对2018年中国金融监管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分报告”为分行业监管年度报告,具体剖析了2017年度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以及外汇领域监管的进展,呈现给读者一幅中国金融监管全景路线图;“专题研究”深度分析了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领域的重大问题,主要涉及网络互助计划、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区块链金融、资管产品增值税、系统性风险度量等。 |
| 目录 | |
| Ⅰ 总报告 1 我国金融风险的类型、程度、比较与化解之策【胡 滨 郑联盛】/001 2 2017年中国金融监管重大事件述评【尹振涛 魏鸣昕】/046 Ⅱ 分报告 3 银行业监管年度报告【巴劲松 李育峰 白啸威】/067 4 证券业监管年度报告【星 焱 吴 亮】/100 5 保险业监管年度报告【孙才华 张 坤】/119 6 信托业监管年度报告【袁增霆】/141 7 外汇管理年度报告【林 楠】/155 Ⅲ 专题研究 8 资管产品增值税研究【王 刚 王斐然 胡予喆】/179 9 美国现金贷市场监管政策及经验借鉴【尹振涛 李 欢】/202 10 区块链金融及其监管【刘 亮 何 昕】/214 11 融资融券业务担保物法律性质的界定——以账户体系为视角【杨 光】/227 12 论网络互助计划的保险属性及完善监管建议【曹顺明】/251 13 更加主动、全面、深度参与金融监管标准的制定【王 刚 程梦凡 马羽思】/264 14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风险点探析【陈 旭 朱 鹤】/270 15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与度量——基于风险仪表盘方法【王一涵】/288 16 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监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肖 节 尹振涛】/305 17 金融科技监管政策分析与比较【杜晓宇 巴洁如】/322 18 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的经验及启示【夏诗园】/350 19 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模式的新挑战【李泽广 钱若晨 马 楠】/362 20 保险偿二代的风险管控效果及制度完善【王向楠 周华林】/385 21 高频交易的市场影响——以中国为例【吴 亮】/400 22 私募投资基金的风险特征及其监管研究【杨 楷】/414 Ⅳ 附录 23 2017年度金融监管大事记【吕志成】/429 Abstract/446 Contents/447? ? |
阅读《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 金融与投资》,我感觉到一种思想的碰撞和视野的拓展。书中对于2018年中国金融监管的梳理,不仅仅是简单的回顾,更蕴含着对金融市场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我被书中对于金融风险的系统性分析所吸引,它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机构或单一市场的风险,而是着眼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韧性。书中对金融创新与监管之间关系的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在鼓励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有效防范其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这始终是金融监管的核心课题。2018年,中国在这一方面无疑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而这本书正是对这些探索和实践的系统性总结与思考。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金融市场演进和监管逻辑的独特视角,让我认识到金融监管的复杂性、前瞻性以及其在维护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评分对于《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 金融与投资》这本书,我将其看作是一面镜子,映照出2018年中国金融监管的深刻变革与前瞻思考。书中对于宏观审慎监管的论述,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监管手段来维护金融稳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注意到,书中对于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探讨,与当时中国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导向相呼应,分析了开放过程中可能伴随的风险以及监管的应对之道。这种双向的思考,既看到了机遇,也明确了挑战。此外,书中对金融科技监管的阐述,更是紧扣时代脉搏,探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所带来的监管难题,以及监管机构如何在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我尤其欣赏书中那种对市场规律的尊重,以及对金融机构行为的规范,力求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健康的金融生态。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包含了大量对现实案例的分析,使得内容更具说服力,也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金融监管的实践意义。
评分《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 金融与投资》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更为细致和微观的观察视角,让我得以窥探2018年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运作细节。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不同金融机构监管的章节,例如银行、证券、保险等,每一部分都力求揭示其在当年所面临的具体挑战和监管的调整方向。例如,对于当时备受关注的资产管理新规的解读,书中对其出台背景、核心要义以及对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帮助我理解了监管政策是如何精细化地引导市场行为的。同时,书中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化解机制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监管者在应对复杂局面时的审慎与决心。它不仅仅是宏观层面的政策宣示,更包含了对具体监管工具、监管方式的介绍,以及对监管有效性的评估。这本书让我认识到,金融监管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动态调整的过程,其背后凝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评分读完《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 金融与投资》,我感觉这本书虽然标题上点明了是2018年的报告,但它所探讨的金融监管逻辑和中国金融市场的演进脉络,在很大程度上依旧具有深刻的参考价值。2018年,无疑是中国金融市场经历深刻变革和挑战的一年,去杠杆、防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贯穿始终。这本书深入剖析了当时金融监管面临的复杂局面,例如影子银行的风险如何被审视和规范,P2P网贷行业如何走向合规与出清,以及各类金融创新在监管框架下的定位与挑战。我尤其对其中关于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与监管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们试图在鼓励金融创新和防范潜在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这种审慎而又积极的态度,对于理解中国金融监管的“中国特色”提供了重要视角。书中对于监管机构的职能划分、政策出台的逻辑以及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影响,都有细致的描绘。虽然有些具体的政策细节可能随着时间有所调整,但其背后的金融风险意识、系统性风险防范的理念,以及对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追求,至今仍是理解和把握中国金融监管走向的重要基石。这本书不仅仅是当年金融监管的记录,更是一份关于如何理解和应对金融市场变化,如何构建有效监管体系的深度思考。
评分翻开《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 金融与投资》,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宏大叙事的展开,它如同一个精密的罗盘,指引着我深入理解2018年中国金融监管的宏观图景。作者们以一种沉稳而专业的笔触,勾勒出当时中国金融体系在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关于金融风险防范的章节,它不仅仅罗列风险,而是尝试解析风险的根源、传导机制以及监管的应对策略,这种深入的分析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金融监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2018年,正是中国金融市场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传统金融业态的挑战与新兴金融业态的涌现并存,这本书正是捕捉了这一历史节点。书中对资本市场、银行体系、保险业等各个细分领域监管政策的梳理,也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认识框架。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当时决策者的视角,去理解他们在权衡发展与安全、创新与稳定时的考量。虽然它是一份“报告”,但其所蕴含的分析逻辑、问题意识以及对未来方向的探讨,都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政策记录,提供了一种观察中国金融市场运行的独特维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