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全程看这本就够

孕产妇全程看这本就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孕期指南
  • 产后恢复
  • 母婴健康
  • 孕妇营养
  • 胎儿发育
  • 育儿知识
  • 备孕
  • 孕期保健
  • 新手妈妈
  • 产科常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正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91137
商品编码:2828148949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页数:36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30多年的产科工作中,我感觉现在的准妈妈们素质越来越高,了解的医学常识越来越多,与他们的沟通也越来越顺畅,但是,这些年轻女性们,他们在孕期的各种焦虑与不安,也越来越明显。其实,怀孕生子对于绝大多数适龄女性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在整个过程中,只需要深呼吸,放轻松,有一定的常识能判断出真正危险的状况(几率真的很小,你没那么倒霉),剩下的就是静静等待天使降临的那一刻。如果这本书,能帮助你安心备孕,就非常好了!
————范玲,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
在我怀孕32周,常规产检时,大夫写了一个“疑似臀位”,就让我纠结了好长时间,担心是因为孩子的什么不健康而出现的非正常胎位,为此还痛哭了一场(或许是孕期抑郁症吧);在产后第6天我就出现了急性炎,其实也是因为孕期对乳房护理不到位以及产后的不重视(生完就开始猛吃各种下奶食品)。通过亲身经历,感觉无论是缓解孕期焦虑,还是为坐月子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做知识储备,在孕期都非常有必要熟悉一些基本的孕产期知识。非常荣幸,我们邀请到了妈妈喜爱的范玲教授作为本书的主编,我们无意为准父母们提供多少精深的医学知识,更多的是想帮助准爸妈们在真正理解新生命诞生的常识后真正放松心情,以好的状态迎接自己的。
————杨骏翼,本书责任编辑,36岁

作者简介

范 玲
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产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委员会委员
北京优生优育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孕产期技术专家指导组专家
中华医学会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高危孕妇的管理、危重孕产妇急救。曾在瑞典、奥地利、新加坡进行短期学习及参观访问。多年来一直在电视台、电台、网站及各种杂志上参与孕产期的宣传节目。主编过多部图书,在“好大夫在线”被网友评为“网友心中好大夫”。

内页插图

新浪亲子频道、《孕妈咪》杂志联合

这本书,书如其名,孕期的方方面面都介绍得很详细,每次遇到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解释和应对方法,非常方便,也很。书中介绍了孕期各种知识、孕期食谱,还有详细贴心的胎教方案……真的很实用。
——怀孕4个月的淼淼
怀孕后,我选了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好几次都有幸是范主任做产检,她态度和蔼,水平也很高,讲解很详细,找她产检我心里很踏实。这本书是范主任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她写的书很,有这本书做指导,我的孕期顺顺利利。加油!
——怀孕7个月的小炜

目录

孕前
知识早知道 24
揭开受精卵的神秘面纱 24
怎样找准排卵期 24
如何养育肥肥壮壮的卵子 25
如何培育生命力的精子 25
遗传优生多关注 26
这些时候请别急着怀孕 26
你担心的遗传病 27
导致流产的常见原因 28
生男生女谁来定 29
把握“好孕”佳时机 29
孕前营养 30
孕前饮食合理安排 30
先,再怀孕 31
需要特别关注的营养素 32
小小叶酸不容忽视 32
不宜多吃的食物 33
助孕营养食谱 34
孕前生活 36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36
营造健康的家居环境 37
部分女性需调换工作岗位 37
做好家庭支出预算 38
怀孕前体重超标怎么减 39
太瘦对怀孕有无影响 39
孕前心理 40
好心情才有“好孕” 40
消除对怀孕的各种疑虑 40
怀孕能带来的诸多好处 40
孕前运动 41
运动有哪些好处 41
孕前适合做的运动 41
疾病须早查早治 42
孕前检查不可省 42
前应彻底治疗的疾病 43
别让盆腔炎影响了你的孕气 44
孕前轻微不可忽视 44
准爸妈服药前多多掂量 45
孕前TORCH检查很重要 45

孕妈妈
孕妈妈要知道的数字 48
胎儿器官发育与所需营养素 49
孕1月(0~4周)
先把自己当孕妇 50
胎宝宝天天长 50
胎宝宝在成长——子宫内的“新居民” 50
孕妈妈的身体变化——无明显不适 51
孕1月重点 51
孕妈妈营养 52
坚持4点保证营养均衡 52
孕1月需补充的营养素 53
孕妈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3
补锌,确保胎儿正常发育 54
补碘,提高胎儿的智商 54
有助于补充矿物质的食物 55
孕早期要坚持补充叶酸 56
含叶酸较丰富的食物 56
孕早期饮食宜忌 57
孕1月营养食谱 58
生活从点滴做起 60
了解怀孕征兆 60
确定怀孕的方法 60
给你的居家健康把把关 61
衣食住行都需注意 61
个人护理细心安排 62
电脑使用要控制 62
孕早期应暂停性生活 63
了解法律赋予的权利 63
怀孕后工作如何安排 64
学会写妊娠日记 64
孕妈妈心理 65
当前你的心态良好吗 65
准爸爸要抚慰妻子的紧张和不安 65
值得收藏的音乐曲目 65
让心情更好的呼吸法 66
关于母亲的诗歌 66
孕期不适细节 67
出血原因早知道 67
有流产征兆需要保胎吗 68
服药期间怀孕要不要终止妊娠 68
产检——给胎宝宝做 69
次产前检查 69

孕2月(5~8周)
远离危险源 70
胎宝宝天天长 70
胎宝宝在成长——蚕豆大的胎宝宝 70
孕妈妈的身体变化——早孕反应很难受 71
孕2月重点 71
孕妈妈营养 72
孕早期的关键营养素 72
孕妈妈饮食细节安排 72
孕妈妈工作餐怎样搭配有营养 76
缓解早孕反应食谱 77
生活从点滴做起 78
本月要事提醒 78
孕妈妈居家细节 79
孕妈妈个人护理 83
职场孕妈妈生活细节安排 86
孕妈妈心理 88
怀孕后为何爱发脾气 88
孕妈妈快乐,宝宝未来性格开朗 88
学学感受幸福的小妙招 88
种花养草换换心情 89
静心冥想保持好心境 89
孕妈妈运动 90
孕2月运动宜忌 90
散步——孕早期好的运动 90
做一做舒缓的孕妇瑜伽 91
孕期不适细节 92
异常妊娠要及早发现 92
不小心了怎么办 92
孕早期没有孕吐正常吗 93
孕吐会不会影响胎宝宝发育 93
孕吐该怎么缓解 93
高龄孕妇要注意什么 94
产检——给胎宝宝做 95
孕2月要做这些检查 95
做足准备,让产检得到佳效果 95
B超对胎宝宝是否有影响 96
读懂B超检查报告单 96
产检项目备忘便笺 97

孕3月(9~12周)
小心谨慎不会错 98
胎宝宝天天长 98
胎宝宝在成长——小人开始有模有样 98
孕妈妈的身体变化——渐渐丰满 99
孕3月重点 99
孕妈妈营养 100
测测你的营养水平 100
找找营养缺乏的原因 100
孕妈妈饮食细节安排 101
酸味食品好处多 103
素食孕妈妈的营养提醒 103
尽量减少茶和咖啡的摄入量 104
孕妇喝水有讲究 104
孕早期食材及营养食谱 105
生活从点滴做起 107
孕妈妈居家细节 107
孕妈妈个人护理 109
职场孕妈妈生活细节安排 110
孕妈妈心理 111
测测自己是否有抑郁征兆 111
教你几招击退抑郁情绪 111
爱看恐怖片的孕妈妈需要暂时放弃
这一爱好 112
适合在孕期观赏的电影 112
选一张漂亮宝宝的图片贴在床头 112
孕期情绪变化大,准爸爸来帮忙 112
孕妈妈运动 113
孕3月运动宜忌 113
练好孕妇瑜伽重在正确呼吸 113
孕早期不宜做运动的孕妈妈 113
蝶式、猫式——孕期可常做的瑜伽
体式 114
孕期不适细节 116
孕妈妈缓解胃灼热有办法 116
呕吐,孕妈妈这么做 116
孕妈妈发热不能大意 116
如何面对恼人的尿频 116
腰痛时该怎么办 117
产检——给胎宝宝做 117
孕3月要做这些检查 117

孕4月(13~16周)
早孕反应消失,开始“好孕”了 118
胎宝宝天天长 118
胎宝宝在成长——初识性别 118
孕妈妈的身体变化——喜悦的胎动 119
孕4月重点 119
孕妈妈营养 120
孕中期的关键营养素 120
孕中期饮食结构金字塔 120
孕妈妈饮食细节安排 121
吃工作餐要“挑三拣四” 124
上班族孕妈妈如何挑选办公室零食 124
孕中期饮食宜忌 125
孕4月营养食谱 126
生活从点滴做起 128
孕妈妈居家细节 128
孕妈妈个人护理 130
夫妻一起参加孕期知识培训 132
关于生育保险你知道多少 132
孕妈妈心理 133
转移注意力,消灭“致畸”幻想 133
巧妙利用色彩调节孕期情绪 133
选一首儿歌常常朗读 133
孕妈妈运动 134
孕4月运动宜忌 134
运动量要慢慢增加 134
做做孕妇操:每天5分钟,孕期更轻松 134
孕期不适细节 136
孕中期身体疼痛是怎么回事 136
炎要不要治疗 136
腹泻该怎么办 136
产检——给胎宝宝做 137
从现在开始每月做一次产检 137
什么情况要做羊膜腔穿刺 137

孕5月(17~20 周)
少吃高糖食品,妊娠糖尿病 138
胎宝宝天天长 138
胎宝宝在成长——表情丰富 138
孕妈妈的身体变化——腹部隆起 139
孕5月重点 139
孕妈妈营养 140
孕5月需要摄入的营养 140
注意补铁,缺铁性贫血 140
孕中期要不要继续补叶酸 140
孕妈妈饮食细节安排 141
孕5月营养食谱 144
生活从点滴做起 146
孕妈妈居家细节 146
职场孕妈妈生活细节安排 148
孕妈妈心理 149
失眠心烦,都是惹的祸 149
和胎宝宝聊聊天 149
和胎宝宝做游戏,让心情放松 149
孕妈妈运动 150
孕5月运动宜忌 150
准爸爸给孕妈妈按摩应注意 150
孕5~7月,游泳是佳运动 150
增加产道肌肉弹性的运动 151
加强踝关节和腹背肌运动 151
孕期不适细节 152
摆脱头晕的困扰 152
烦躁不安有方法 152
胎动异常 153
肚子小是胎宝宝发育不好吗 153
眼睛干涩怎么办 153
是不是怀孕让我变得健忘 154
摆脱失眠的困扰 154
与孕期腹胀说拜拜 154
乳头内陷早纠正 155
鼻子出血有办法 155
产检——给胎宝宝做 156
孕5月别忘做产检 156
唐氏筛查到底能筛查什么 156
是否需要做唐氏筛查 156
看懂唐氏筛查报告单 156
孕妈妈莫忘定期查宫高 157
孕期测腹围的方法 157

孕6月(21~24周)
控制饮食,小心妊娠糖尿病 158
胎宝宝天天长 158
胎宝宝在成长——浓缩版的小婴儿 158
孕妈妈的身体变化——容易出汗 159
孕6月重点 159
孕妈妈营养 160
孕6月需要重点补充的营养素 160
孕妈妈饮食细节安排 161
职场孕妈妈营养细节安排 164
补铁补钙的食谱 165
生活从点滴做起 166
孕妈妈居家细节 166
孕妈妈个人护理 169
职场孕妈妈生活细节安排 170
孕妈妈心理 171
忽好忽坏的情绪对宝宝发育有影响 171
家庭插花,让生活更有情趣 171
从现在起,做好顺产的心理准备 171
准爸妈一起做做动脑游戏 172
孕妈妈运动 174
孕6月运动宜忌 174
做一做放松伸展运动 174
坚持做孕妇操 175
孕期不适细节 176
缓解频繁来袭的 176
不可忽视的妊娠瘙痒症 176
别让腰酸背痛影响孕期生活 176
产检——给胎宝宝做 177
孕6月别忘了做产检 177
孕妈妈自己可以监测的项目 177
妊娠糖尿病筛查具体怎么做 177

孕7月(25~28 周)
累了要及时休息 178
胎宝宝天天长 178
胎宝宝在成长——作息规律 178
孕妈妈的身体变化——不断变形 179
孕7月重点 179
孕妈妈营养 180
对抗孕期不适,孕妈妈怎么吃 180
孕妈妈饮食细节安排 182
孕7月营养食谱 186
生活从点滴做起 188
孕妈妈居家细节 188
职场孕妈妈生活细节安排 191
孕妈妈心理 192
做不到的事不要勉强 192
摆脱身材走样的担忧 192
孕妈妈聚会好处多 192
生气时用得到的好方法 193
给自己找点乐子 193
孕妈妈运动 194
孕7月运动宜忌 194
继续练习简单的孕妇操 194
孕期体操——侧卧抬腿 194
孕期瑜伽——肩转动练习 195
孕期不适细节 196
发生假性宫缩不必紧张 196
别把早产征兆当假性宫缩 196
了解胎宝宝的生命线——脐带 196
早产的几个细节 197
孕妈妈心悸巧应对 197
缓解疼痛不适 197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自我 198
孕期贫血要及时治疗 198
尴尬的小便失禁 199
有色白带不容忽视 199
别让静脉曲张侵害美腿 200
莫为减轻水肿而擅自服用利尿药 200
需要卧床的准妈妈要遵医嘱 200
产检——给胎宝宝做 201
孕7月别忘做产检 201
孕妈妈孕期莫忘查血型 201
新生儿溶血症的产前诊断 201

孕8月(29~32周)
生活起居要小心 202
胎宝宝天天长 202
胎宝宝在成长——体重迅速增加 202
孕妈妈的身体变化——经常疲劳 203
孕8月重点 203
孕妈妈营养 204
孕8月需要重点补充的营养素 204
孕妈妈饮食细节安排 205
上班族孕妈妈的美味营养便当 209
孕8月营养食谱 210
生活从点滴做起 212
本月要事提醒 212
孕妈妈居家细节 214
孕妈妈个人护理 217
职场孕妈妈生活细节安排 218
孕妈妈心理 219
产前抑郁请走开 219
趣味DIY,让你和胎宝宝都有好心情 219
准爸爸让孕妈妈放松的小窍门 220
学唱欢快的英语小儿歌 220
孕妈妈运动 221
孕8月运动宜忌 221
练习膝胸卧式,纠正异常胎位 221
让孕妈妈一生受益的凯格尔运动 221
让分娩更顺利的拉梅兹呼吸法 222
孕期不适细节 223
是否剖宫产由医生决定 223
肚子痛不要慌 223
胎宝宝偏小是营养不良吗 223
坚持数胎动,监测胎宝宝健康 223
了解关乎顺产的重要因素——胎位 224
什么原因会造成难产 224
产检——给胎宝宝做 225
从本月开始每两周进行一次产检 225
测量骨盆,看看自己能否顺产 225

孕9月(33~36周)
保持淡定,准备待产 226
胎宝宝天天长 226
胎宝宝在成长——身体器官全部长成 226
孕妈妈的身体变化——初乳试生产 227
孕9月重点 227
孕妈妈营养 228
孕晚期是加强营养的关键期 228
孕妈妈饮食细节安排 230
为分娩储备能量的食谱 232
生活从点滴做起 234
本月要事提醒 234
孕妈妈居家细节 236
孕妈妈个人护理 238
孕妈妈心理 238
战胜分娩恐惧 238
做好应对疼痛的心理准备 239
经常跟胎宝宝说说外面的世界 239
多与其他孕妈妈交流经验 239
别忽视了准爸爸的产前焦虑 240
孕妈妈运动 240
孕9月运动宜忌 240
做做助产运动 240
会阴按摩,减少分娩损伤 241
孕期不适细节 242
孕晚期可能出现的异常状况 242
天热,宝宝也会“提前报到” 242
脐带绕颈到底要不要紧 243
羊水过多过少都不好 243
羊水早破的护理方案 243
羊水早破的注意事项 243
产检——给胎宝宝做 244
别忘了本月的两次产检 244
胎心监护是本期产检的重点 244
测量腹围、宫高、体重,检测孕晚期
健康 245
如何推算腹中宝宝的体重 245
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 245

孕10月(37~40周)
分娩时刻马上到来 246
胎宝宝天天长 246
胎宝宝在成长——马上变婴儿 246
孕妈妈的身体变化——临近分娩 247
孕10月重点 247
孕妈妈营养 248
孕妈妈饮食细节安排 248
助产营养食谱 250
生活从点滴做起 252
了解分娩知识 252
分娩前需关注的细节 254
孕妈妈要做好分娩前的准备 257
分娩前后准爸爸的准备 258
孕妈妈心理 259
放松紧张情绪可加速产程 259
准爸爸助产放松法,帮孕妈妈减压 259
可以减轻分娩疼痛的音乐疗法 260
临产时应克服恐惧 260
孕妈妈运动 261
孕10月运动宜忌 261
接近预产期应控制运动强度 261
产前不妨练习盘腿坐 261
待产时可以做的运动 261
孕期不适细节 262
临近预产期注意防宫内感染 262
警惕来袭 262
加重怎么办 262
再次尿频不要怕 263
宝宝迟迟没动静,请医生帮忙 263
怀孕时间过长对胎儿不利 264
什么情况下算是难产 264
矮小的孕妇一定难产吗 264
产检——给胎宝宝做 265
从现在开始,每周做1次产检 265
每周做1次胎心监护 265
孕晚期产检注意事项 265

新妈妈

顺利分娩,母子平安 268
自然分娩——理想 268
自然分娩的四大条件 268
自然分娩好处多 268
有关自然分娩的疑问 269
自然分娩,怎样做更顺利 269
如何减轻分娩痛 272
剖宫产——需谨慎 273
什么情况下需要剖宫产 273
剖宫产前的准备 273
剖宫产后24小时的照护 274
剖宫产后饮食禁忌 274
秋后算账——剖宫产之痛 274
怎样护理剖宫产刀口 275
剖宫产新妈妈回家后的护理 275
剖宫产孩子的训练 275
产后住院期间新妈妈的护理 276
产后要在医院住几天 276
小心产后出血 276
产后何时可以下地 277
会阴侧切伤口如何护理 277
出汗多有没有关系 278
产后头三天吃什么 278
次大小便 279
产后为何还会出现阵阵腹痛 279
产后恶露处理方法 280
产后怎么办 280
产后怎么办 280
小心产褥热 281
产后如何肛裂 281
小心盆腔瘀血综合征 282
怎样调节产后失眠 283
多活动防静脉栓塞 283

会坐月子,母婴健康 284
新妈妈营养 284
新妈妈月子里的饮食原则 284
新妈妈月子饮食细节 284
新妈妈月子营养食谱 290
生活从点滴做起 298
坐月子新知旧识大碰撞 298
新妈妈生活起居细节 299
新妈妈个人护理 302
哺乳妈妈细节 304
新妈妈问题一箩筐 312
新妈妈运动 315
产后天开始做产褥体操 315
产后每天5分钟的柔软体操 316
哪些新妈妈不宜做体操 316
产后锻炼注意事项 316
恢复孕前身材的方法 317
不利于健康的方法 317
剖宫产妈妈该如何运动 317
剖宫产妈妈的复原操 318
新妈妈心理 320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 320
产后抑郁症自测 321
新妈妈为何容易患产后抑郁症 322
积极应对产后抑郁症 322
产后小病小痛如何 323
小心产后并发症 323
产后发热事出有因 324
注意护理产后会阴伤口 324
注意伤口发炎 324
出汗多小心 325
产后小便失禁怎么调理 325
产后头几天为何起床会头晕 325
产后风湿怎么 325
重视产褥感染 326
生化汤怎么喝才有效 326
新妈妈慎用的西药 327
这些中药不宜滥用 327
手脚、项背、腰腿、关节疼痛巧 328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新妈妈产后注意事项 329
妊娠高血压的新妈妈产后注意事项 329

新生宝宝

新生宝宝科学护理 332
育儿新知旧识大碰撞 332
婴儿要不要经常洗澡 332
婴儿睡不睡枕头 332
要不要和宝宝分开睡 332
冬天穿多少衣服 332
不同季节出生的宝宝护理要点 333
春季宝宝的护理要点 333
夏季宝宝的护理要点 333
秋季宝宝的护理要点 333
冬季宝宝的护理要点 333
宝宝全身上下巧护理 334
能给宝宝剃头吗 334
鼻屎如何清理 334
宝宝为啥眼屎多 334
别忽视宝宝的耳朵 334
能给宝宝剪指甲吗 335
正常的脐带护理 335
宝宝皮肤上的胎脂 336
宝宝为什么爱出汗 336
新生儿臀红的护理方法 336
给宝宝洗澡有讲究 337
女宝宝的特殊护理 337
宝宝睡眠细心照顾 338
婴儿床的选购与摆放 338
新生宝宝不需要枕头 338
宝宝能睡凉席吗 339
宝宝睡反觉应该及时纠正 339
宝宝睡多久才算正常 339
宝宝该穿什么 340
轻松看出宝宝是冷还是热 340
不要给宝宝捂太厚 340
给宝宝穿衣服的方法 340
婴儿背袋可派上大用场 340
照护宝宝的排便 341
宝宝24小时内排胎便 341
用尿布还是尿不湿 341
给宝宝换纸尿裤的方法 341
如何给宝宝擦屁股、换尿布 341
宝宝运动时间 342
宝宝,做操咯 342
爸爸给宝宝按摩按摩 343
宝宝小病小痛如何 344
怎样给宝宝测量体温 344
宝宝头围过大或过小 344
宝宝囟门反映出的健康问题 344
手足抖动是怎么回事 344
宝宝老打喷嚏、鼻塞是吗 345
宝宝发热不要慌 345
宝宝为何不停揉眼睛 345
宝宝身上的斑斑点点 346
识别正常与异常的大便 347
宝宝睡觉时“呼噜”是怎么回事 348
读懂宝宝的哭闹 349
新生宝宝免疫接种 349
新生儿常见病对症治疗 350
新生宝宝安全喂养 354
母乳喂养细节 354
宝宝知道饱饿吗 354
宝宝每天需要喝多少奶 354
适当减少夜间哺乳 354
前奶和后奶营养重点不同 355
宝宝不会吸乳头怎么办 355
母乳喂养要添加 355
母乳较少时不要急着加奶粉 355
人工喂养细节 356
人工喂养要讲方法 356
人工喂养,要给宝宝多喝水 356
冲奶粉的要领和方法 357
掌握奶温 357
给橡皮奶嘴开孔有讲究 357
莫忘给宝宝奶具消毒 357

附录
孕期胎教方案一览表 359

精彩书摘

● 宝宝还小,进补重质不重量
这时候的胎宝宝还小,生长也比较缓慢,所需的热能及营养素基本上与孕前相同。
孕早期,大多数孕妈妈会有孕吐,可以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菜以清淡为主,切忌吃过油过咸的食物。在有胃口的情况下,要保证牛奶、鸡蛋等高营养、易消化吸收食物的摄入。千万不要因为孕吐而拒绝进食。
● 当心营养超标带来的不便
很多孕妈妈在确定自己怀孕后,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和营养素来者不拒,又是蛋白粉又是孕妇营养素,使体重增长过快。在孕早期,过多地补充营养会给孕妈妈带来诸多不便。
1.无所顾忌地想吃啥就吃啥,尤其甜食吃得过多,会造成血糖高,有引发妊娠糖尿病的危险。
2.体重增长过快会给孕妈妈的行动带来不便,表现为懒得活动,运动后气喘吁吁,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孕期缺乏运动不利于顺利分娩。
3.肚子太大的话,会压迫下肢血管,影响血液循环,使下肢水肿加重,形成静脉曲张。
4.孕期体重超重会影响产后身材恢复。研究发现,如果孕期体重增长不超过16千克,产后能较顺利地恢复身材,即使产后增重,一般也会控制在2千克左右;而孕期体重增长超过16千克的孕妈妈,产后继续肥胖的可能性要翻一番。
● 是否需要吃燕窝、海参等营养补品
虽然有说法认为吃燕窝可以让孕妈妈皮肤白皙,不长妊娠斑,并且生出来的孩子皮肤也好,但是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燕窝有这样的功效。有研究表明,燕窝的营养价值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高,其蛋白质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只有一种,维生素的含量也并不比其他水果更高。所以,没有充分的证据说孕妈妈一定要吃燕窝。如果要吃的话,就把它作为一般食物偶尔吃一下即可。
海参作为海产品,蛋白质质量较优,脂肪含量低,但好不要把它的功效想得太神奇。
孕妈妈对宣传中的营养品好抱有一颗平常心,一种食物营养价值再高,都比不上多种食物搭配的营养价值。所以,还是适当搭配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牛奶、坚果为好,只要丰富了食物种类,营养不是问题。
● 呕吐难受就吃点清淡的
出现早孕反应时,孕妈妈往往会出现厌食、食欲缺乏、厌油腻、恶心、呕吐等症状,为避免导致营养不良,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少食多餐,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汤类以及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羹、稀饭、烤面包片、馒头片、凉拌菜等,同时要注意保证充分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多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紧张,由此可减轻早孕反应的症状。
孕吐时水分丢失很严重,如果孕吐严重容易脱水,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否则将影响胎宝宝的发育。如果喝水都吐,且小便次数明显减少,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输液补充水分了。孕妈妈在孕吐期注意多喝水,并适当吃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补充水分。
● 正确吃鱼促进胎宝宝大脑发育
鱼肉含有较多的DHA,吃鱼对胎宝宝大脑发育有益,但并不是只要吃就有益处,不正确的吃法可能不仅对孕妈妈没有好处,还会有害。
不要吃生鱼片。因为生鱼片没有经过高温处理,会有寄生虫和细菌残留,孕妈妈食用以后,不但起不到补脑的作用,还有可能危害胎宝宝的健康和安全。
不要吃被汞污染的鱼类。鲈鱼、剑鱼、鲨鱼、方头鱼、金枪鱼、鳟鱼、梭子鱼等,每周食用不要超过1 次。食用过多会使体内汞含量超标,影响胎宝宝神经发育。而且食用鱼的种类好经常更换,不要经常吃一种鱼。
烹调鱼时,搭配豆腐可以让营养价值得到更大发挥,提高蛋白质和钙的吸收率。另外,加些蒜和醋,可以杀灭鱼身上的嗜盐菌,同时可以析出鱼体内更多的钙和磷,有利营养吸收。
鱼身上含DHA 多的部分是鱼眼周围和鱼油,所以吃鱼补脑的时候,这两个地方不要错过。
● 学会看标签确保食品安全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如何才能选购正确的食品?建议孕妈妈在购买包装食品时,首先要养成一个习惯,即仔细看产品的食品标签。
食品包装上的标签,按国家规定都有标准的格式和标识内容,格式和内容都符合规定的当然更安全一些,孕妈妈可以了解一下作为选购食品的参考。一般食品的标签都应该标有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等,且不能有错字,也不能有错的拼音或外文或民族文字;如果连标签都连连、不合标准,其产品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另外,还要检查标签是否完整、清晰,是否与产品分离等,标签不完整、不清晰的、已经分离的好不购买。
除食品标签清晰、准确之外,主要的还是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接近保质期的好不要买,如果想买,要先估计一下是否能在保质期内吃完。
另外,国家新规定,所有食品都要准确、真实地标明添加剂,给了公众选择权和知情权,孕妈妈要利用好,购买食物不要糊里糊涂,好选择那些添加剂种类少、含量小的产品。

前言/序言



《中华儿科临床实践指南(第4版)》导读 聚焦儿童健康,全面覆盖儿科常见病与疑难病症的权威参考书 本书是中华医学会组织国内顶尖儿科专家编写的、面向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最新、最权威的儿科疾病诊疗指南汇编。它旨在规范我国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危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提高我国儿科医疗服务的同质化水平和整体质量。 本书的时代价值与核心定位: 在全球儿科医疗领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儿童的生理特点、疾病谱以及治疗手段都在不断更新。本指南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儿科医学的最新进展和我国的国情,力求提供一套科学、严谨、实用的临床工作标准。它不是一本基础教科书,而是一部“即用型”的决策支持工具,帮助临床医生在复杂的患儿病情面前,快速、准确地做出最佳的医疗决策。 内容组织与结构特色: 本书严格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所有推荐均基于高级别证据的系统评价和临床专家共识。全书内容覆盖了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儿童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与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与遗传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急诊与危重症等所有重要的儿科分支学科。 一、 基础与预防医学的深化: 新生儿医学的精细化管理: 详细阐述了早产儿复苏、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综合管理、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识别与抗生素使用策略、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与干预等。特别关注了围产期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神经保护方案。 儿童生长发育的动态评估: 提供了不同月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体格发育、运动、语言、认知及心理发育的最新参考标准(参照国家卫生标准),并详细指导如何识别和干预发育迟缓。 免疫规划与疫苗接种: 严格依据国家最新版《儿童免疫规划程序》,对常规免疫、非免疫规划疫苗(如轮状病毒、肺炎球菌、流感、Hib等)的接种指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处理进行了详尽说明,强调了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监测。 二、 常见与高发疾病的规范化诊疗: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针对儿童哮喘(GINA最新版原则的本土化应用)、支气管炎、肺炎(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学诊断和阶梯式治疗方案给出了明确指引。对儿童急性喉炎、百日咳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处置流程进行了细化。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涵盖了婴幼儿腹泻(不同病因的鉴别与液体疗法)、功能性胃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标准、内镜下表现与生物制剂的应用时机。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挑战: 针对近年来新发或重现的传染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布鲁氏菌病、人型支原体感染等,提供了病原学诊断流程和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选择。对手足口病、猩红热等常见传染病的并发症预防给予高度重视。 三、 复杂与危重症的应急处理: 儿童急诊医学的“黄金时间”: 重点阐述了儿童休克(感染性、心源性、失血性)的液体复苏容量与速度、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与滴定。详细规范了严重过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的肾上腺素使用指征和气道管理流程。 危重症的器官支持: 对于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模式选择(如容量控制、压力支持),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脑炎)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和颅内压管理,均提供了量化指标和操作要点。 儿童肿瘤与血液病: 纳入了当前最前沿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危险度分层和诱导化疗方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ITP等常见血液病的诊疗路径进行了标准化。 四、 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早期筛查与干预: 本书强调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普及和后续的精准诊断。对于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等“一大批”的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的早期识别、饮食管理、替代疗法和长期随访,提供了国家级专科建议。 本书的读者群体: 本书是儿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进行临床决策的首选参考书。同时,它也是儿科进修医生、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医生提升诊疗规范性和专业水平的必备工具书。对于从事儿科科研和教学的学者而言,本书也是了解我国儿科临床现状和指南标准的权威资料。 总结: 《中华儿科临床实践指南(第4版)》代表了我国儿科医学在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上的最高成就。它不仅仅是一套流程手册,更是对每一位患儿生命质量的庄严承诺,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石。阅读和遵循本书的指导,是每一位儿科工作者恪守职业规范、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核心体现。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对“全程”二字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坚持,但这种坚持带来的后果就是内容的极度膨胀和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它试图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结果就是每一项都只谈到皮毛。比如,在讲到营养补充剂时,它列出了一个长长的清单,从维生素到矿物质,恨不得把药店里所有针对孕妇的产品都罗列一遍,但对于这些补充剂的实际吸收率、与其他食物的相互作用,或者说个体差异如何影响补充需求,书里完全没有给出深入的分析。它更像是一个被强行灌输知识的集合体,而不是一个经过提炼和筛选的、真正有价值的指南。我尤其反感它在处理一些突发状况时的态度。当涉及到“见红”或“羊水破裂”这类紧急情况时,这本书的措辞非常保守,它反复强调“请立即联系您的医生”,虽然这没错,但对于一个在凌晨两点独自面对这种情况的孕妇来说,她需要的是一份清晰的“首要行动指南”,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转述。这种在关键时刻的“无力感”,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它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医疗系统,自己却不愿意承担起提供即时、明确指导的责任。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掌握了很多零碎的知识点,但当我试图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应对复杂局面的策略时,却发现这本书根本无法提供任何支持。

评分

我最大的不满在于,这本书在对“全程”概念的理解上,严重偏科。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细致描述从受精卵到分娩前一天的所有生理变化,仿佛孕妇只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生物培养皿。然而,一旦进入到分娩和产后阶段,书的内容质量就断崖式下跌。它对分娩疼痛管理(比如硬膜外麻醉的利弊分析、非药物镇痛方法的有效性对比)的讨论,简直是草率得让人难以置信,更像是附带的脚注而不是核心内容。而对于产后恢复期,特别是盆底肌修复和性生活恢复的指导,更是寥寥无几,用词含糊不清,生怕触及到敏感话题。对于很多新手父母来说,产后四到六周的恢复期,才是真正充满挑战和迷茫的阶段,但这本“全程”书却在这个关键时刻掉链子了。它似乎认为,只要孩子顺利出生,任务就完成了。这种对产后母亲身心健康的系统性忽视,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全程”称号名不副实。它更像是一本详尽的“孕期生理手册”,而不是一本真正陪伴女性度过整个生命周期中这一重要阶段的综合指南。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寻求全面的支持,结果发现,它只陪你走完了最容易被标准化的那段路。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晦涩,充满了专业术语的堆砌,读起来简直像是在啃一本难懂的学术论文集,而不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孕产妇全程”指南。很多关键概念,比如胎盘植入的风险评估,或者无创DNA检测的最新进展,作者都没有用哪怕一句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解释。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拿出手机去查阅这些术语的含义,这极大地破坏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沉浸感。更令人头疼的是,这本书的论述方式常常显得非常绝对化,仿佛存在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流程”。例如,它在谈论孕期体重增加的标准范围时,给出了一个非常严格的区间,但对于那些本身基数偏大或者有特殊代谢情况的孕妇,它丝毫没有提供任何调整性的建议。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让那些情况略微特殊的准妈妈们感到巨大的压力,生怕自己稍微超标一点,就代表着“失败”。这种缺乏同理心和个体化考量的文字,只会徒增焦虑。如果一本声称是“全程”指导的书籍,不能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给予读者足够的精神慰藉和个性化指导,那么它的价值就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真正融入到孕产妇真实、复杂的生活场景中去。

评分

天哪,我最近终于读完了一本号称能覆盖“孕产妇全程”的育儿百科,说实话,期望值本来挺高的,毕竟书名听起来就挺有雄心的。结果呢,读完之后感觉像经历了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但终点却是一片迷雾。这本书在孕早期的一些基础知识上确实做得还算扎实,比如晨吐的处理、叶酸的重要性等等,内容组织得也比较清晰,像一本标准的教科书,你可以按部就班地查阅。但是,一旦进入到孕中后期,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更复杂或者说更个性化的问题时,这本书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比如,我特别关注的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管理部分,它给出的建议非常笼统,无非就是“少吃甜食,多吃粗粮”,对于如何科学地计算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或者在不同阶段如何调整胰岛素剂量(针对需要药物干预的孕妈),它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实操性的指导。更让我抓狂的是,它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比如剖腹产和顺产的详细对比分析,简直是蜻蜓点水。它罗列了一些优缺点,但对于不同骨盆条件下的成功率预估,或者产后恢复期的差异化护理方案,这本书完全没有深入探讨,仿佛只要我们顺利生产,后面的事情就自然而然会解决一样。这种浅尝辄止的态度,对于我们这些真正面临人生重大转折的准父母来说,简直是不负责任。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那种能真正深入到“实战演练”层面的指导手册,而不是这种大而化之的科普读物。这本书就像一个宏伟的框架,但里面却没有填充足够的血肉,让人读完后,依然需要抱着手机去搜索引擎上继续“补课”。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风格简直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我拿到手的时候差点以为自己买错了。封面那种深沉的蓝色配上那种老派的宋体字,就已经预示着里面的内容不会有什么惊喜了。内容组织上,它似乎是按照时间线严格划分的,从备孕到产后恢复,每一阶段都分配了一定的章节篇幅。但问题在于,它对“全程”的定义未免也太狭隘了。它在讨论胎儿发育时,似乎完全忽略了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比如高分辨B超)能提供的丰富信息,几乎所有的描述都停留在文字的想象层面。举个例子,它谈到胎儿体位变化时,用的词汇非常古老,读起来晦涩难懂,对于一个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人来说,理解起来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猜测作者的真实意图。更别提它对“产后情绪管理”这部分的处理,简直是令人发指地敷衍。它只用了不到五页纸的篇幅,轻描淡写地提了一下“产后抑郁”,然后就建议大家“多晒太阳,保持乐观”。难道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就只有这些吗?面对一个可能面临巨大生理和心理挑战的新手妈妈,如此简单粗暴的建议,简直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作者的“不走心”。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生育指导手册,即便信息量大,也完全没有考虑到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实际需求。它缺少与时俱进的视角,也缺乏对新手父母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会遇到的那些“小麻烦”的关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