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譚延闓楷書賀君傢傳 |
| 定價 | 33.00 |
| ISBN | 9787801869357 |
| 齣版社 | 東方齣版中心 |
| 作者 | 譚延闓 |
| 編號 | 10525934 |
| 齣版日期 | 2009-02-01 |
| 印刷日期 | 2009-01-01 |
| 版次 | 無 |
| 字數 | 無 |
| 頁數 | 無 |
| 前言 作品 釋義 原作文欣賞 其他作品欣賞 後記 |
| 譚延-1880-1930 湖南茶陵人 字組庵 又字組安 號長咕。清光緒進士。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組織湖南憲政公會 主張君主立憲。1909年被推為湖南諮議局議長。辛亥革命時任湖南都督。1912年加入國民黨。1922年後曾任湖南省長兼督軍。1924年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D1二軍軍長。1927年後曾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等職。譚延是民國政界高層文人中四位傑齣書法傢-瀋尹默、於右任、潘伯鷹、譚延之一。譚延自幼習書 臨習不少古代名傢法帖 貫穿其一生的書法風格主要是唐顔真卿的書體 渾厚、遒勁 充滿威武雄壯的將軍氣概。著有'組庵詩集'、'慈衛室詩草'等。 |
| 譚延闖-一八八○-一九三○字組安、組庵 號無畏、切齋。湖南茶陵人-生於杭州。父譚鍾麟-清進士 官至陝甘、閔浙、兩廣總督。 五歲起讀書寫字。十一歲時遇翁同 被稱為“奇纔”。一八九三年-十四歲考中秀纔 一九○四年參加清政府很後一次科考 中試會元 賜進士齣身。 一九○九年任湖南諮議局議長 湖南省長兼督軍。一九二二年投奔孫中山 加入國民黨後曆任全湘討賦軍總司令、湖南省省長兼湘軍總司令。一九二六年任中央政治委員會 代國民黨中央黨部。一九二八年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 一九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因腦溢血去世。民國政府下令國葬於南京中山陵東側。 弟澤 書法追步兄。女譚祥 適陳誠。 著有:'庵詩稿'、'組庵詩集'、'慈衛室詩草'等。 譚延是民國政界高層文人中四位傑齣書法傢之一-瀋尹默、於右任、潘伯鷹。 譚延的書法自小受到翁同的影響 雖然學習過不少古代名傢法帖 但貫穿他一生的是唐顔真卿的書體 如今一般書法愛好者們隻要一說起譚延 就會在腦海中齣現他臨寫的'大字麻姑仙壇記' 他一生共臨寫此碑達二百二十通。民國時齣版過珂羅版大冊。'書法大成'上曾刊載他的臨本。一九九一年上海書店有單行本印行。因此影響深遠。 近年來文物、藝術品市場日趨活躍 譚延閻的作品也常齣現 他的行書作品同樣以顔真卿、錢南園、翁同的風貌為依歸。所以人們一般情況下似乎已經形成瞭譚字即顔字的概念 譚是儒將 他帶過兵當過不錯將領 在他的顔體書中 確實能透齣渾厚、遒勁的廟堂氣 如金剛、如將軍 他的藝術成就不在錢南園、翁同之下。 |
坦率地說,當我拿到這本譚延闓楷書選本時,最初的期待值是打一個問號的。市麵上關於名傢字帖的齣版物良莠不齊,很多都是粗製濫造,隻是為瞭搶占市場。然而,這本《賀君傢傳》的呈現方式,著實讓我感到驚喜。它沒有采用那種過度現代化的設計,而是保留瞭傳統碑帖原有的古樸韻味,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瞭現代印刷技術對書法精髓的“過度曝光”和“失真”。我將它與我收藏的幾本老影印本放在一起對比,發現這本新齣版的,在墨色的還原上做得非常到位,尤其是一些細微的漲墨和飛白處理,依然能清晰可辨。觀其結字,譚老的楷書有一種“中正平和”的特點,這與他深厚的政治傢身份是相輔相成的。他的筆畫,尤其是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極高的控筆能力。這不是那種炫技的書法,而是“為文而書”的典範。這本書的編輯思路顯然是站在學習者的角度齣發的,排版留白適度,既不擁擠,也不空泛,給予瞭觀者足夠的呼吸空間去品味每一筆的精妙。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完全對得起譚老的藝術地位。我過去買過不少地方齣版社的字帖,往往在裝幀上偷工減料,要麼是膠裝後不久就散頁,要麼是油墨滲透到紙張縴維裏,時間一長字跡就模糊不清。這本東方齣版中心齣品的冊子,給我的感覺是紮實耐用,仿佛是為長期研習而準備的。我特彆關注瞭其中幾頁展示的連貫性很強的段落,很多書法作品在臨摹過程中,最難把握的就是氣息的連貫。譚老的楷書,即便是最工整的小楷,其行氣也如流水般自然,絕無滯澀之感。這本書在放大細節時,處理得非常專業,很多原本在小尺寸作品中難以辨認的筆鋒轉嚮和藏鋒起筆的細節,在這本高質量的印刷品中得以清晰呈現。這對於我們理解他如何將行書的靈動融入到楷書的規範之中,提供瞭寶貴的視覺參考。它不是簡單的字跡堆砌,而是一次對書法語言的深度梳理。
評分翻開這本楷書選集,我最大的感受是“寜靜緻遠”。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極快的時代,能靜下心來欣賞這樣一種恪守法度的藝術,本身就是一種奢侈的享受。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剋製,沒有用花哨的封麵來吸引眼球,而是選擇瞭低調且富有質感的材料,這使得注意力能夠完全集中到書頁上的內容本身。譚延闓的楷書,在我看來,是集大成的一種體現,它既有顔真卿的雄強之勢,又有歐陽詢的險勁之美,但最終都被他自身的儒雅氣質所調和,形成瞭一種“中和之美”。特彆是他處理篇章的整體布局,疏密得當,行氣貫通,讓人在閱讀文字內容的同時,也享受著視覺上的和諧統一。這本書的字體清晰度極高,即使是那些筆畫非常細微的轉摺處,也處理得淋灕盡緻,這對於鑽研筆法細節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福音。它不僅僅是一本字帖,更像是一堂關於古典審美教育的入門課。
評分這本關於譚延闓楷書的冊子,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我一直對近代書法大傢頗有研究,尤其是那些在時代洪流中堅守傳統文脈的文人,譚延闓無疑是其中一位。從書的裝幀來看,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對原作的尊重,紙張的質地細膩,油墨的印刷也十分清晰,這對於欣賞楷書的筆法細節至關重要。翻開扉頁,撲麵而來的是一股沉靜而內斂的書捲氣。我尤其欣賞他楷書那種“顔筋柳骨”之外的溫潤,似乎每一個捺畫、每一處提鈎,都蘊含著一種與人協商、不激不亢的君子風範。很多現代書法作品追求的張揚和誇張,在這本冊子裏是找不到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入古齣新的平衡美感。對於初學者而言,這本作品集提供瞭一個極佳的範本,它不僅僅是字帖,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士大夫的審美情趣和人格魅力是如何通過筆墨得以展現的。裝幀上的小細節,比如護封的處理方式,都體現瞭對傳統文化載體的敬意,讓人在翻閱時,心情也隨之沉靜下來,仿佛與古人對談一般。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的書法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靜下心來、每日摩挲的範本。許多當代書法傢的作品,雖然技巧高超,但總感覺少瞭一份對曆史傳統的敬畏感。譚延闓的楷書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他的作品就像是清末民初文人精神氣質的一種物化體現——既有對晉唐風骨的深厚承襲,又融入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特有的溫潤與圓融。這本書的選本非常精妙,沒有過多收錄他早期的青澀之作,而是集中展示瞭其成熟期的佳作,那些結構嚴謹、氣韻生動的篇章。我試著對著其中一段長文進行臨摹,發現光是體會他“蠶頭燕尾”的處理方式,就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展示瞭譚老的書法,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研究近代碑學和帖學融閤的絕佳案例。從裝幀的厚重感來看,我甚至願意把它當作一本嚴肅的學術參考資料來對待,而不是泛泛的字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