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哲学大辞典-(修订本)
定价:198元
作者:张岱年主编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5月
ISBN:9787532641048
字数:2575000
页码:105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内容提要
本辞典是目前规模*、收词多、内容丰富的一本*中国哲学辞典。由张岱年先生任主编,全国数*位中国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撰稿,举凡这一领域中的知名专家,基本上都是本书的作者。全书共收词6700条,270*字,分类编排,收入中国哲学学科中的名词术语、学说范畴、学派组织、活动争论、人物、著作刊物等。其内容覆盖中国哲学各个阶段:从中国哲学的起源、萌芽一直到近现代及当代哲学;各个分支学科:从先秦儒家哲学、道家哲学等一直到中国佛教哲学、道教哲学,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历史哲学、军事哲学、科学哲学;各个领域:从天道观、认识论、辩证法、人生观一直到近现代各种哲学思潮。其释文充分吸收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的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与国学的今天,《中国哲学大辞典》是相关读者学习与研究这方面内容的必备工具。此次修订,更新资料,丰富内容,并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使全书质量进一步提高。
目录
凡例分类词目表正文附录中国哲学大事年表词目汉语拼音索引词目笔画索引
作者介绍
张岱年(1909-2004年),曾用名宇同,别名季同,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于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后任私立中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0年后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
·····
《中国哲学大辞典》(修订本)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是一部“懂我”的书。我并非哲学专业的科班出身,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准确地把握读者的困惑点,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释。例如,在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它会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生动的例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典籍的解读,它能够帮助我理解这些古籍的深层含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同时,辞典中对一些学派之间争论的梳理,也让我对中国哲学史上思想的碰撞与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种“抽丝剥茧”的解释方式,让我能够逐步理解中国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翻开厚重的《中国哲学大辞典》(修订本),我首先被其系统性和权威性所折服。作为一名对中国哲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常常在阅读古籍时感到力不从心,很多概念、典故、人物关系都显得晦涩难懂,迫切需要一本能够系统梳理、清晰解释的工具书。而这本书,正是为解决这一痛点而生。它不仅收录了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学派、概念、著作,更在条目编排上力求科学合理,按照音序、笔画或逻辑关系进行组织,使得读者在查找资料时能够事半功倍。例如,当我遇到某个不太熟悉的哲学概念时,可以迅速定位到相应的条目,通过简洁明了的定义、深入浅出的阐释,以及相关思想家和著作的关联,迅速构建起对该概念的认知框架。这种“授人以渔”的编纂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即使是哲学初学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同时,书中对大量历史文献的引证和考据,也展现了编纂者的严谨态度和深厚功底,为读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这种兼具学术深度和普及广度的特点,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专家学者案头的必备参考,更是普通读者探索中国哲学奥秘的绝佳向导。它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等待着每一个渴望了解中华智慧的读者前来挖掘。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一本厚重的工具书,如果印刷模糊、纸张泛黄,会极大地影响阅读体验。而《中国哲学大辞典》(修订本)则采用了优质的纸张,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封面设计也大气、沉稳,符合其作为一本学术辞典的定位。我尤其欣赏的是其版式设计,充分考虑了页面的留白和文字的疏密,使得即使是长时间的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翻阅目录,看到密密麻麻的条目,已经预感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对于我这样希望系统学习中国哲学的人来说,一本内容权威、排版精良、印刷质量过关的辞典,是保证学习效率和阅读愉悦度的重要因素。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可以说是内外兼修,用料和设计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
评分这本书的检索功能设计,也体现了编纂者的周到之处。一本辞典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检索的便捷性。我注意到,《中国哲学大辞典》(修订本)提供了多种检索方式,包括音序、笔画,甚至可能还有主题索引。这对于不同习惯、不同需求的读者都非常友好。我可以通过拼音或汉字笔画快速找到想要查询的条目,大大节省了时间。同时,我也注意到书中许多条目都相互关联,通过交叉引用,我可以在阅读一个条目时,很方便地跳转到与之相关的其他条目,从而进一步拓展我的知识边界。这种“网状”的学习方式,比传统的线性阅读更能激发我的探索欲,也更容易让我建立起对中国哲学整体的认知。它鼓励我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
评分购买这本书,我非常看重其内容的“正版”性质。对于一本涉及大量知识产权和学术成果的工具书来说,盗版或者质量参差不齐的版本,不仅可能存在内容错误,更可能对原创者的辛勤付出造成损害。而“正版”的标识,让我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有了基本的保障。张岱年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其名字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这本书拥有深厚的学术底蕴。上海辞书出版社作为国内知名的辞书出版机构,其专业性和严谨性也毋庸置疑。ISBN号9787532641048,更是让我能够在众多版本中准确地找到这本书。这种对正版和权威出版机构的坚持,是我在购买学术类书籍时一贯的原则,也是对知识的尊重。我深信,只有在权威、严谨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
评分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其“修订本”的信心。我深知,哲学思想的理解和阐释,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的研究成果的涌现而不断深化。一本优秀的哲学辞典,必须紧跟学术前沿,不断吸纳新的见解,修正旧的谬误。而“修订本”的标志,预示着编纂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翻阅过程中的确证实了这一点,我注意到一些条目在内容深度和信息时效性上,相较于我曾经接触过的旧版或类似的工具书,有了显著的提升。例如,在对一些现代新儒家学者的介绍中,修订本能够包含更晚近的研究成果和更全面的观点分析。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对于保持辞典的权威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同时,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品牌也给予了我极大的信任。他们出版的各类工具书,向来以严谨、准确、权威而著称。拿到这本《中国哲学大辞典》(修订本),我仿佛就能感受到它背后严谨的学术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匠人态度。这种对于品质的追求,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信息载体,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学术珍品。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年轻人,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离不开对中国哲学的深入学习。《中国哲学大辞典》(修订本)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种需求。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即使我没有受过系统的哲学训练,也能在其中找到清晰的路径。例如,我可以通过查找某个朝代或时期,来了解那个时代的哲学主流;也可以通过查找某个具体的哲学概念,来追溯其源头和演变。书中对概念的解释,往往从最基本的定义出发,循序渐进地引申到其复杂的内涵,并且会附带大量的例证和引文,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思想家思想体系的概括,它们通常用简练的语言点明了该思想家的核心贡献,并将其置于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让我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思想家之间的传承与批判关系。这种梳理方式,极大地减少了我独立阅读大量原文文献所带来的信息过载和理解困难。
评分从一名对中国哲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角度来看,这本书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我曾尝试阅读一些哲学专著,但往往因为语言的晦涩和概念的陌生而望而却步。而《中国哲学大辞典》(修订本)则以其清晰的语言和条目化的结构,将复杂的哲学思想变得易于理解。每个条目都像一个小小的知识点,我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阅读一两个条目,逐渐积累知识。而且,辞典中对重要人物的介绍,往往会包含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精华,这让我觉得这些伟大的哲学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有着真实生命轨迹的个体。我能够通过了解他们的经历,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想。这种“温度”与“深度”并存的特点,使得中国哲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问,而是触手可及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能够填补我在知识体系上的许多空白。在日常阅读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引用中国哲学典故或理论的场景,比如在文学作品、历史评论,甚至是一些现代社会思潮的讨论中。但往往由于对这些哲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只能浅尝辄止。而《中国哲学大辞典》(修订本)就像一位渊博的导师,为我一一解答了这些疑惑。它不仅提供了概念的定义,更重要的是阐释了这些概念的哲学背景、历史渊源以及在不同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例如,当我读到关于“天人合一”的论述时,我能从辞典中了解到这一思想在道家、儒家等不同流派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其背后深厚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这种知识的串联和整合能力,对于我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中国哲学认知体系至关重要。它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其内容的详实与广博。作为一个在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我对中国哲学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这份亲近感往往伴随着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许多流传千年的思想,其背后的逻辑、演变以及与其他思想的联系,往往隐藏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难以一窥全貌。而《中国哲学大辞典》(修订本)则以其百科全书式的梳理,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清晰的中国哲学发展图景。每一个条目,无论篇幅长短,都力求精炼而准确,涵盖了该思想家、学派或概念的起源、发展、核心思想、主要观点、历史影响等多个维度。这对于我理解某个学派的形成,比如儒家思想内部的不同流派,或者道家思想的演变,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不再只是零散地接触到“仁”、“礼”、“道”、“无为”等词汇,而是能够深入理解它们在不同时代、不同思想家那里被赋予的含义,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实际作用。书中对每一位哲学家的生平、思想演变以及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的介绍,也让我对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