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神經質的實質與治療 精神生活的康復
定價:10.50元
作者:(日)森田正馬 ,臧修智
齣版社:人民衛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11701744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森田心理療法是日本特有的一種療法。主要用於神經質的治療和心理衛生指導。本書是森田理論的經典著作之一,它從理論到實踐係統闡述瞭森田心理療法的原理與治療實施方案。現初次引薦給我國讀者。
本書不僅可作醫務人員研究使用森田療法的專業工具書,也是被神經質苦惱著的人們自我治療的參考書,還可作為廣大社會讀者搞好精神健康,促進生活協調與幸福的自學讀物。
目錄
部 神經質的實質
緒言
我的疑病素質學說
對神經質生理學的各種觀點
對神經質心理學的各種觀點
精神上的傾嚮性
什麼叫疑病素質
強迫觀念的發生
神經質癥狀來自主觀世界
我的精神交互作用學說
什麼叫精神交互作用
我所說的精神性心髒癥
關於潛意識學說
恐怖的感受
痛苦情感的固著
我對意識和注意的看法
精神現象——聯閤作用
刺激和意識的關係
意識與目的相對性
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暗示作用
注意的指嚮與固著
神經質的分數
神經質的三種類型
普通神經質
對所謂神經衰弱癥的否定
發作性神經癥
強迫觀念癥
神經質的有關原因
關於先天性素質
神經質和體型
機遇性原因
後天性的境遇
神經質的疾病位置與異常性格的分類
對神經質的傳統觀念
我對神經質的見解
什麼叫異常人格
對人格的判定
我對異常人格的分類
類 精神發育遲緩者(量的)
第二類 人格的異常(質的)
第二部 神經質的治療
緒言
本療法的原理
心理矛盾
主觀和客觀
情感和知識
體會與理解
信念和判斷
邏輯上的錯誤
自然與人為、目的和手段
觀念的客觀投影
……
我對一般神經質的特殊療法
本療法取得的效果
發作性神經癥的療法
強迫觀念癥的療法
勸導說服療法
從神經質療法的療效中得到的體驗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我的神經質療法的成功曆程
催眠術的治療價值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在閱讀《神經質的實質與治療 精神生活的康復》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對於人類心靈的細膩體察。他沒有用冰冷的學術術語來堆砌,而是用一種溫和而充滿智慧的語言,揭示瞭神經質背後那顆渴望安寜和幸福的心。書中對“神經質”的定義,並非是簡單的病理學描述,而是將其置於個體成長和生活經曆的宏大敘事中去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將神經質患者描述成“弱者”或“異類”,而是將他們視為在成長過程中,因為某些特殊的經曆或思維模式,而産生瞭與周圍環境的“錯位”。因此,所謂的“治療”,也並非是“矯正”他們,而是幫助他們重新找到與自身、與外界的和諧連接。書中關於“對生活的熱情”和“剋服膽怯,勇於行動”的論述,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強調,精神生活的康復,最終體現在個體能夠重新點燃對生活的熱情,敢於麵對挑戰,並積極地去體驗生命中的美好。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通過調整認知和行為,來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從而活齣更有意義、更有活力的生命。
評分拿到這本《神經質的實質與治療 精神生活的康復》後,最讓我觸動的便是它對於“神經質”這個概念的深入剖析。書中並沒有簡單地將其定義為一種病癥,而是將其視為一種獨特的心理狀態,一種個體在應對生活壓力時産生的復雜反應模式。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動地描繪瞭神經質可能錶現齣的各種情緒、思維和行為特徵,比如過度的擔憂、持續的焦慮、強迫性的想法,以及由此帶來的身體不適和社交睏擾。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精神生活的康復”這一部分的論述。它並非提供一蹴而就的“治愈”方法,而是強調通過對自身心理機製的深刻理解,以及循序漸進的自我調適,來重建健康的心智模式。這種“康復”的過程,更像是一種自我發現和自我賦能的旅程,讓讀者意識到自己並非被動的受害者,而是可以通過積極的努力來改變現狀。書中對於“順應自然,為所當為”的理念的闡述,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鼓勵我們接受身體和情緒的自然反應,而不是與之對抗,這在很多時候反而會加劇痛苦。整本書的語言樸實而富有哲理,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人文的關懷,讀起來引人入勝,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在與你進行一場真誠的對話。
評分《神經質的實質與治療 精神生活的康復》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驚喜是它那種深刻的洞察力,以及由此衍生齣的充滿智慧的治療思路。作者並非將神經質僅僅看作是心理疾病的“標簽”,而是將其視為一種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的偏移。書中詳細闡述瞭神經質患者常常陷入的“憂慮的循環”,他們如何過度放大負麵可能性,如何將無傷大雅的身體感受解讀為嚴重的疾病,以及這種持續的內心衝突如何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我尤其贊賞書中關於“不應該”的觀念的批判。很多神經質的産生,源於個體對自己、對他人、對生活有著不切實際的“應該”的期待,當現實與之相悖時,便産生瞭巨大的心理落差和痛苦。而“精神生活的康復”,恰恰在於打破這些僵化的“應該”,擁抱現實的“是”,並從中找到行動的動力。書中關於“接受痛苦,但不要與之纏鬥”的原則,以及“培養積極的心態,而非單純的壓抑負麵情緒”的指導,都讓我受益匪淺。它教會我,與其費力地對抗內心的不安,不如學習如何與之共存,並將這份能量轉化為積極的行動。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活得更“真實”、更“健康”的生活哲學指南。
評分《神經質的實質與治療 精神生活的康復》這本書,仿佛是一盞照亮內心迷霧的燈塔,指引著我在理解自身心理狀態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作者對“神經質”的闡釋,並非停留於錶麵的癥狀,而是深入挖掘其深層的心理機製。我被書中對於“自我意識的扭麯”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過分恐懼”的分析所吸引。神經質患者常常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他們過於關注自己的內心體驗,並將這些體驗放大,從而導緻瞭持續的焦慮和不安。而“精神生活的康復”,正是在於打破這種自我封閉的循環,將注意力重新導嚮外部世界。書中關於“培養一種積極的生活哲學”的建議,讓我耳目一新。它並非要求我們時刻保持樂觀,而是強調要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意義,培養對事物的興趣,並積極參與到有價值的活動中去。這種“為所當為”的積極姿態,對於驅散內心的陰霾,重塑健康的心智模式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整本書,我都感受到瞭一種強大的生命力量,一種鼓勵我們積極麵對生活,並在挑戰中不斷成長的力量。
評分翻開《神經質的實質與治療 精神生活的康復》,仿佛走進瞭一個由思緒、情緒和行為交織而成的迷宮,而作者則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指引我們穿梭其中。我一直對心理學領域中那些看似難以捉摸的“神經質”現象感到好奇,書中對此的解讀,讓我眼前一亮。它沒有迴避神經質帶來的痛苦和睏擾,反而深入挖掘其産生的根源,比如過度的自我關注、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過度恐懼,以及對自身內在感受的誤讀。我特彆被書中對於“現實生活”的強調所吸引。作者認為,神經質的睏擾很大程度上源於個體脫離瞭現實的客觀存在,沉溺於虛幻的擔憂和想象之中。因此,“精神生活的康復”並非是擺脫現實,而是學會如何更有效地、更積極地參與到現實生活中來。這種觀點非常具有啓發性,它將治療的焦點從“癥狀的消除”轉嚮瞭“生活的重建”。書中關於如何培養“生活興趣”和“勞動興趣”的建議,也十分具體實用,它提供瞭一種將注意力從內心睏擾轉移到外部世界,從而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的途徑。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神經質”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也對如何通過積極的生活態度來改善自身心理狀態有瞭更清晰的方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