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03-1~2 建筑放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 (2007合订本)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K103-1~2 建筑放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 (2007合订本)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建筑设计
  • 放烟排烟
  • 通风系统
  • 暖通空调
  • 设计图集
  • 建筑标准
  • 设备选用
  • 安装规范
  • 2007年版
  • K103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建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801778635
商品编码:28166326248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  K103-1~2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2007合订本) 含07k103-1与07k103-2
ISBN:  9787801778635
出版社: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出版时间:  2008年1月
 装帧:  平装
 页字:  125页/33千字
作者: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组编  
定价:  49.00

07K103—1~2《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2007年合订本)国家建筑标准图集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物:
1.建筑高度低于250m的民用建筑及其附属建筑、地下室(含地下停车库或独立地F停车库)、人防地下室(常5、常6、核5、核6、核68级)的防排烟;
2.丙、丁、戊类单层、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及其地下室的防排烟;
3.采暖、通风、空调系统防火设计。
本图集主要编制内容为:
07K103—1主要编制了典型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及压差控制方式:典型区域的排烟口设置以及防排烟系统的电气控制。
07K103—2主要编制了建筑防排烟系统设备——加压风机、排烟风机、各类防火阀、防火风管及相关附件的选用与安装。
本图集主要特点为:①适用范围广,除建筑高度超过250m的超高层民用建筑、核4及核48级人防地下室、甲乙类工业厂(库)房以外的建筑工程均适用;②对易出现问题的防排烟系统设计进行归纳,为设计人员提供指导;③归纳总结了建筑防排烟与建筑防火设备典型应用场所的施工安装大样,简化工程设计并为施工安装提供指导;④提供了建筑防排烟与防火设备技术数据,可供使用者直接引用。

目录
编制说明
图例
机械防烟
防烟楼梯间地上与地下部分合用送风道
防烟楼梯间地上与地下部分分别设置送风道
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加压送风道
剪刀楼梯间分设两个加压送风道
超过32层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
超过32层高层建筑消防前室的加压送风
电梯井直灌式加压送风
目录
编制说明
图例
机械防烟
防烟楼梯间地上与地下部分合用送风道
防烟楼梯间地上与地下部分分别设置送风道
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加压送风道
剪刀楼梯间分设两个加压送风道
超过32层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
超过32层高层建筑消防前室的加压送风
电梯井直灌式加压送风
走道排烟口与疏散口的位置
内走道排烟系统图
多层建筑地上房间排烟
高层建筑地上房间排烟
普通单层车库排风排烟
普通双层车库排风排烟
设置诱导风机的车库排风排烟
五六级人防掩蔽所排风排烟
六级人防(物资库)车库排烟(排风)
普通汽车库排烟口典型设置
六级人防(物资库)平时汽车库排烟口设置
电气联动及防火设计
电气联动说明
排烟及正压送风控制框图
常用防火阀,排烟阀控制关系一览表
消防控制逻辑关系表
设置风管式电加热器的防火做法
一般风管设置防火阀的部位


图集内容概述:K103-1~2 建筑放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 (2007合订本) 本图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注于建筑工程中的消防安全——特别是建筑物的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系统的设计、设备选用、安装及相关构造节点。其核心内容围绕保障人员疏散安全和控制火灾烟气蔓延展开。 第一部分:设计依据与系统概述 本图集首先会详细阐述设计该类系统的基本依据和规范要求。这包括但不限于现行的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如GB 50016)、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如适用情况)、以及相关的机械通风与空调设计标准。 1. 设计原则与功能定位: 明确排烟系统的设计目标——在火灾初期,快速、有效地将烟气从起火房间或相关区域排出,降低室内烟气温度和浓度,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图集会区分自然排烟(依靠建筑结构和风压、热压作用)和机械排烟(依靠动力设备)的设计要求和适用条件。 2. 系统组成及原理: 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构成: 排烟口/自然排烟窗: 包括固定窗扇、活动扇(可开启的排烟窗)的构造详图及开启面积计算示例。 排烟风机与风道: 针对机械排烟系统,图集会涉及不同防火分区所需的风机选型参数(风量、风压)以及风道的材料、连接、支吊架、穿越墙体和楼板的处理方式。 补风系统: 强调排烟必须配套补风的原则。图集会给出自然补风口(如常闭式进风口)和机械补风系统的设计要点,以防止负压过大影响疏散和排烟效率。 控制系统: 涉及排烟系统的启动、停止、连锁动作的电气控制原理和接线图示,特别是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GAS)的联动要求。 第二部分:设备附件的选用与性能要求 图集中的重要篇幅聚焦于确保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组件的选型规范。 1. 排烟风机选型与安装: 性能参数: 明确不同应用场景(如楼梯间、中庭、走道)对排烟风机的耐高温性能(如300℃/1小时或400℃/1小时)及基本风量要求。 安装节点: 详述风机安装的基础处理、减振降噪措施(如柔性接头、隔振垫)以及风机房的防火隔断要求。 2. 排烟口与风阀: 电动/手动排烟窗的驱动装置: 给出适用于不同开启方式的执行器选型要求,包括防护等级和控制电压。 防火排烟阀/风阀: 详细说明不同防火分区的阀门构造、安装位置(如风道穿越防火分区处)以及如何与排烟系统联动实现同步开启/关闭。对于无动力排烟口,会详述其机械开启装置的结构和操作要求。 3. 管道系统深化设计: 风管制作与安装: 针对高温排烟风管,详细规定其板材厚度、焊缝要求、加强筋设置、接口的密封处理。 支吊架设计: 强调高温风管支架的材料选择和间距,确保在高温工作状态下结构稳定,并给出符合规范的支架构造详图。 穿越结构的处理: 重点展示风管穿越楼板、墙体时的阻火、隔热和密封处理节点,防止火灾沿竖井或管道蔓延。 第三部分:构造详图与安装节点 本图集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样板”图例,指导施工现场的精确实施。 1. 楼梯间、前室排烟构造: 针对不同类型的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普通楼梯间)和前室,图集会提供标准化的排烟口设置位置(如侧墙或顶部)、与门窗洞口的构造关系,以及自然排烟口的开启扇尺寸和上缘离地高度要求。 2. 走道、中庭排烟构造: 走道顶棚排烟口: 给出嵌入式、凸出式排烟口(防火门/阀)的详细安装剖面图,包括与吊顶龙骨的连接方式和饰面收口。 中庭(大空间)排烟: 针对不同高度的中庭,图集会说明区域划分、排烟口布置的水平和垂直间距,以及必要的补风口位置。 3. 设备安装通用节点: 提供风机房、进风竖井、排烟竖井的平面布置示意图,以及风管、电缆桥架在竖井内的排列规范,确保系统检修和运行空间的合理性。 4. 电气控制与接地: 包含排烟系统专用的控制箱(柜)的平面布置和接线端子图,以及风机、阀门执行器的可靠接地和接线保护措施的图示。 总而言之,本图集是建筑设计、暖通(HVAC)设计及消防施工人员进行建筑排烟系统深化设计和现场施工的必备技术参考资料,确保系统设计能够全面满足国家现行的防火与安全标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建筑工程中的电气系统设计和安装也颇有研究,而消防系统的电气连接和控制,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这本《建筑放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图集,虽然主要讲的是通风部分,但我相信,放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可靠的电气动力和控制系统。我特别想了解,图集中对于放排烟风机的电源要求、控制方式、以及与消防联动信号的接口设计等方面,是否有相关的说明和图示。例如,风机的启动和停止逻辑,如何与火灾报警系统进行联动,以及在断电情况下的备用电源考虑等。如果图集能够提供一些标准的电气控制回路图,或者说明不同类型风机的控制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控制设备(如变频器、软启动器等)的选用和安装要点,那将非常有帮助。毕竟,一个高效的放排烟系统,不仅仅是风管和风机的问题,其背后的电气支撑和控制策略同样至关重要。

评分

最近在负责一个老旧建筑的改造项目,其中涉及到一些消防设施的升级。对于放排烟系统的改造,我感到有些头疼。老建筑的结构和管线布局与新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高效地完成放排烟系统的布置和安装,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这本《建筑放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图集,虽然是2007年的版本,但我相信,它所包含的基础设计原则和一些标准化的节点处理方式,对于老建筑的改造仍然具有参考意义。我特别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比如在狭小空间内如何布置风管,如何选择紧凑型的设备附件,以及如何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安装。如果图集里能包含一些常见老建筑改造的案例分析,或者提供一些灵活的设计思路,那就更好了。毕竟,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条件进行调整。一本能够提供多种解决思路,并且有详细图例说明的设计图集,会是我们改造项目的重要参考。

评分

这套图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翻阅,但从名字上看,就充满了实用性和指导性。“K103-1~2 建筑放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 (2007合订本)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光是这个名字就让我感觉它囊括了建筑放排烟系统设计的方方面面。我想,对于任何一个从事建筑设计、施工或者工程管理的人来说,拥有一本这样详尽的国家标准设计图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2007年这个时间节点,当时的建筑技术和规范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但即便如此,作为一本标准图集,它所包含的原理、基础设计思路以及一些通用性的设备附件选择和安装要点,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个人非常关注建筑的消防安全,而放排烟系统正是消防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这本图集能够清晰地解释不同建筑类型、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其放排烟系统的设计要点,如何根据火灾风险等级进行计算和布局,以及各种风管、风口、风机、防火阀等设备附件的具体型号选择、性能参数以及安装时的注意事项,那将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助力。我期待它能提供清晰的图示和详细的说明,让即便不是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核心内容,从而更好地配合专业人员完成项目。

评分

作为一名项目经理,我经常需要协调各专业之间的配合,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在很多项目中,土建、结构、机电等专业之间的交叉配合,是常常会遇到问题的环节。而放排烟系统,作为一个连接了建筑主体和机电设备的关键部分,往往需要与其他专业进行紧密的协调。这本《建筑放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图集,如果能提供清晰的专业接口说明,或者在图例中体现出与其他专业的配合要点,比如风管穿越楼板、梁柱时的构造要求,与给排水、电气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净距要求,以及在吊顶内的安装空间预留等,那将极大地方便我们的项目协调工作。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尺寸冲突或者安装顺序问题,就可能导致返工,影响工期和成本。如果这本图集能够提前考虑到这些潜在的配合问题,并给出明确的指导,无疑会大大提高我们项目管理的效率。

评分

我正在寻找一些关于现代化建筑暖通系统设计的资料,特别是在节能和绿色建筑方面。虽然我手头已经有一些通用的暖通设计手册,但对于一些更具体、更专注于某个子系统的设计,还是希望能有更深入的参考。这套《建筑放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图集,虽然名字听起来可能偏向于消防安全,但我想,任何一个成熟的通风系统,都离不开对空气流通的精确控制和高效管理。或许,其中关于风管系统的设计、风机的选型和安装、以及一些控制附件的选用,都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特别是“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这部分,我非常感兴趣。有时候,一个系统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细节的处理,比如风口的类型选择是否合适,防火阀的安装位置和方式是否规范,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如果这套图集能够提供不同类型风口、风阀的性能对比,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建议,并且对安装过程中的工艺要求进行详细阐述,例如风管的连接方式、密封要求、减震措施等,那将非常有价值。毕竟,一个设计再完美的系统,如果安装不到位,也可能大打折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