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著)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正版现货-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著)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正版现货-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著)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4

商品介绍



店铺: 年鉴报告专卖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8384
商品编码:27963555581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2

正版现货-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著)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编辑推荐

2017年第12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入围“2016中国好书”。


* 一部厚积薄发的思想力作。

  楼先生学养深厚,他六十余年研究中国哲学,融汇古今中外,精研儒、释、道精华,对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给予了富有创建的智慧解读,还原了传统文化的本怀。本书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题出版重点选题。


* 坚守传统文化的高远境界。

  楼先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强守护者,同时作为传统文化智者、仁者、行动者活跃在传统文化普及推广的前沿。他以耄耋之年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以身教引导青年学子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而奋斗。


* 思想花火颠覆惯性思维方式。

  楼先生是北大极受欢迎的国学讲座教授,他的公开课增强了海内外众多学子的思想力、体悟力。他以睿智的哲思颠覆了某些错误观念存在的根基,给后学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

容简介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国人怎样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楼宇烈先生围绕中国文化的精神,以及如果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两大主题,以睿智的哲思颠覆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为复兴传统文化描绘了行动路线图。

作者简介

  享誉海内外的资深学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虔诚守护者。北京大学国学研修班极受欢迎的主讲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国学研究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祖籍浙江嵊州。1955年毕业于上海浦光中学,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60年毕业。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周易注(附周易略例)》、《宗教研究方法讲记》、《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等。

目录

代序

传统是我们的原创

上编?中国文化的精神

百年来对传统文化的误读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中国哲学以实践为特性

找回自我

以人为本——中国文化根本的精神

中庸之道

什么是无为而治?

自利与利他

传统书院的精神

读书=做人

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佛学的几个理念

(附:禅宗的智慧)

传统文化的实践者:国医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人和自然

下编?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在传统基础上接受现代化 

有主体才能有借鉴

谈劣根性

等价交换不能成为价值观的原则

没有自觉自律,民主会变味

养老社会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吗?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择善明用

中国的民族主义抬头了吗?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要做到四通八达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

精彩书摘

找回自我

  中国人很早就提出:天生万物是为了养性的,而不是去性养的。养性是为了让人性能够得到更好的滋养,如果人的七情六欲被物质牵着鼻子走就是性养了,人就异化了。在科技昌明的时代,大的问题在于在科技的冲击下人的自我沦丧。本来人创造的科技文化是为了让人获得更大的解放和自由,物质文明也应该是让人身心更加健康,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上个世纪初,人们就开始哀叹人成了机器的奴隶。本来发展科技是为了解放人,让人有更大的活动空间,结果机器把人牵制住了,人的生活变得枯燥单调。现在很多人都成了信息的奴隶,电脑发展到现在也才几十年时间,到八十年代才有了微型计算机,当时人们觉得有了电脑就能实现无纸化办公,可以节约大量纸张,可事实是更加浪费纸张了。人也越来越依靠电脑了,可能一不小心电脑上储存的东西就全部丢失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人本来想更主动,结果却变得更被动,这种异化的结果是人的主体性的丧失。

  人文就是以人为本,让人类找回自我。人要去适应外在的世界,但更多的是要掌握主动权,不被外界束缚住。有句话讲得好,所有科技都是人的感官的延伸,这会让人忘乎所以,自以为了不起。可事实上现在人们依然无法全面了解地壳的运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地震。人要既看到自己的伟大,也要看到自己的渺小,不要被伟大冲昏了头脑,不然遭殃的会是人类自己。

  每个人都会有得病的时候,但人自身有免疫力,人也拥有靠自身的调节就能痊愈的能力。现代医学发展的结果是人类对药物越来越依赖,不太相信自己还有免疫力等。某些科技发明会让人本来具有的功能退化。人的创造发明越多,人自身能量的开发能力就越弱。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的直觉力降低了,变得越来越麻木,人各方面的能力其实是在弱化。 

  以前夏天没有电扇也过来了,但现在人离开了空调就没法生活了。人的抗寒抗热的能力也降低了,越来越经不起寒热,空调的发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恶化。人本来具有的能力弱化了,人类自身也越来越没有信心。人一有病,就马上想到要上医院看病,然后打针吃药,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而想不到自己要多调理,情绪快乐一点。有的病不是药能治好的,更多的是需要情绪的调节,这不是高科技能解决的问题。现在提倡要让人病了都有地方看,能够看得起病,这只是治标,不是治本,要让大家少生病、少看病才对。

  《黄帝内经》上说“不治已病治未病”。防病不得病,就不需要那么多医院了。现在的观念也存在很多问题,医院是专门找病来治疗的,其实不生病才是关键的。传统的说法是“病由口入,病由心生”,这告诉我们要不生病就得管住嘴,调好心,这样就可以少得病了。人们管不住嘴、调不好心,病就越来越多了,医院根本处理不过来。大家乐于去吃喝消费,会把人的脾胃都吃坏了。中国的养生文化里讲到,脾胃一衰,百病皆起。脾胃是后天生命之本,全身的给养都要通过脾胃来补充,养护脾胃很重要。中国有一个派别就主张看病首先要调理脾胃。现在有的女孩子怕胖就不吃主食,其实这是没有道理的,不吃五谷问题很严重。五谷生气,精气神中气是根本,没有气,哪来的精和神?中国古代养生讲气是基础,神是主导,要养气、养神。

  现在的社会不能只靠科技,要把人的潜能充分地开发出来,不仅是人的身心,而且很多社会的问题都要从人文来入手。人文关怀是一种情感的投资,有时候一句好话比任何营养品都管用。佛教讲要有慈悲心、布施心,不只是给钱才是布施,一句好话、一个笑脸也是布施,语言、行动的布施也很重要。现在很缺乏这样的人文关怀,很多人怨天怨地、怨人怨事,就是不怨自己,这样的人烦恼一定会多,而大部分的烦恼都是自己想出来的。

  很多社会问题都与人的精神状态相关,生理上的病多半来源于人的情绪。情绪还只是一个层面,更深层的是人生观、价值观。很多人很茫然,对人生充满忧虑,其实,活好当下重要。在短暂的人生中,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是很有必要的。追求享乐、对他人冷漠、自私自利都是在伤害别人,尤其是对亲人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我们的每个行为都要检点,中国有句古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一个社会是各种力的合成,社会的发展是合力运动的结果。

  大家要明白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人文的教育也着重于此。人不能浑浑噩噩过日子,一个人要获得身心健康,据中国古代的养生,要做到“驭欲、养情、明理”,控制好七情六欲,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生命的意义。

  现代社会许多人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有人提出21世纪主要是心理疾病的世纪,百分之八九十的疾病都是由不良情绪引起的,过于激动、悲伤都会伤害身体。我近在思考一个题目,就是自然、人文的生命文化。中国的养生文化就是生生之学,天地生生不息,天地之大德是生,“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上》)。天地生养万物,我们就要珍惜、善待生命。中国古代一直把生生之学看作是重要的学问,天地万物中人宝贵,人生难得,要善待生命,千万不能轻生、害生。中国讲卫生,日本讲厚生,即保卫、厚待生命,这都是中国传统的理念。《吕氏春秋》里把生分为四等,等叫作全生,第二等叫作亏生,第三等叫作死,第四等叫作迫生。“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吕氏春秋?贵生》)死是回到没有欲望的状态,迫生是六欲都不得其宜,就会活得很痛苦了,现在很多人都是活在迫生的状态。生命质量不取决于物质,没有物质,我们的生命质量一定是低下的,但物质并不一定就能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重要的是我们要用精神去支配欲望。

  人文就是要从身心的健康、人类的发展等方面来全面考虑。我曾经提出一个问题:“科技是不是越发达越好呢?”有的人就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当然是科技越发达越好。我觉得人能够达到的科技目标并不一定要去达到,有时达到了目标并不见得是好事,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大。我想人迟早会有能力复制出更多生命来,如果复制出一个跟你一模一样的人出来你受得了吗?同时我们也需要科技伦理,在科技伦理中,规定哪些能创造,哪些不能创造。科技创造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人类的发明欲和成就感。

  科技虽然帮助了我们,但它如果没有人文精神的指导,就会失去灵魂。现在要大力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人文教育的恢复。



以人为本——中国文化根本的精神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中国文化中没有一个外在的神或造物主,中国家庭、社会秩序的维护都是靠道德的自觉自律。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

  以人为本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现在的人本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而根本不知道它原来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近代西方文化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中国自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而西方在公元一世纪以后确立的是以神为本的文化,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精神核心之一。西方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思想家们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启蒙运动的思想来源之一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而更重要的来源是十六世纪以后通过西方传教士从中国带回去的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他们以中国的人本思想去批判欧洲中世纪以来的神本文化,高扬人类理性的独立、自主,把中国看作是理想的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讲,欧洲的人本主义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我们一定要知道中国文化中的两个优秀传统。一个是“以史为鉴”,一个是“以天为则”。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新唐书?魏徵传》)古代中国重视历史经验的积累。在全世界,中国的历史著作是系统、完备的,中国有“二十四”史,还有很多野史或辅助性的历史资料。中国每个朝代等到政权相对稳定以后,做的件事是制礼作乐,第二件事就是修前朝的历史。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就是通过“以史为鉴”总结出来的,是这一文化传统的成果。

  西周初期,人们反思夏、商两代兴亡的原因。通过对历史的观察,人们看到夏代发端于大禹治水。当时天下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大禹把水灾治理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大家拥护他建立了夏朝。可是后一个君主夏桀,荒淫暴虐,老百姓一天到晚都在诅咒:“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尚书?汤誓》)就在这样一个“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尚书?仲虺之诰》)的时期,商部落在成汤的带领下推翻了夏朝,建立起商朝,老百姓歌颂他把人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出来。商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代,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早期相对成熟的文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商代人很信天命,后一个天子纣王荒淫暴虐,他在位的时候已经出现了民心叛逆,大臣祖伊告诉他,民心都要归向周部落了,得注意了。纣王却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纣王自认为周人也奈何不了他。可哪里知道,西北地区的周部落受到民众的拥护,在武王的带领下,推翻了商朝,纣王兵败自杀。商灭夏,周灭商,在历史上称为“汤武革命”(《周易?革卦?彖传》)。

  以历史为镜,周王朝一开始就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天命靡常。”(《诗经?文王之什?文王》)天命是会被别人革掉的。天命怎么变化呢?根据什么变化呢?《尚书》里记载了周人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周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念—“敬德”,而且要“疾敬德”(《尚书?召诰》),即努力地、迅速地提升自己的德行。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人文特征,即决定命运、政权兴亡的不在于外在的力量,而在于人自身德行的好坏。古人认为,上天是根据民意来做事情的,  《尚书》里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等等。春秋时期齐桓公和管仲曾有一段对话:


  齐桓公问于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非苍莽之天也。王者以百姓为天。”(《韩诗外传》卷四)


  中国文化里的“天”不是简单地指天空,也不是指造物主。天的含义很丰富,是天道的天,天也代表民意。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重点就在于人不受外在的力量、命运主宰,不是神的奴隶,而是要靠自身德行的提升。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决定人的命运的根本因素是人自己的德行,是以“德”为本,而不是靠外在的“天命”,人不能成为“天命”(神)的奴隶。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非常强调修身。《大学》的句话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个“明”是发扬光大,第二个“明”是形容这个德是光明正大的。每个人都有明德,我们要把它发扬出来。这几句是《大学》的“三纲领”。《大学》还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关键,因此才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提法。修身就是自我德行的提升,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认识上,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实践上提升自己。

  为了不断提升自我的德行,就必须防止物欲的引诱和腐蚀,人不能成为物的奴隶。先秦末期的思想家荀子在书中记载了一句谚语:“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意思是说,君子能够控制物,而小人就会被物所控制。《管子》中有一篇文章叫《心术》,这篇文章讲得很清楚,“心”在人体中处于君的地位,五官处于臣的地位,“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官要受心的统治和管理,五官与外界接触之后是去管理外物的。眼睛看到美色、鼻子闻到香味、嘴巴尝到滋味,都得去管理物,不能反过来让这些物管住感官,不能让感官管住心,一颠倒就变成小人了。能够用心管住五官,用五官管住外物,这就是君子。因此,要成为一个有独立性、主体性、能动性的人,就不应该被物管住,不能被物欲腐蚀,否则就会丧失做人的底线。

我曾对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特色做过一个简单的描述,即:“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

  人要自觉地从物欲中解脱出来并不容易,人要自觉自律地奉行为人之道也很艰难。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争斗不已,民族、国家内部、外部大小战争不断,新人本主义的大旗仍需要继续高举。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高举新人本主义的大旗,就是为了使人从物欲的牢笼中解脱出来,做一个遵循人道、关爱人类、懂得自觉自律的人。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潮在冲破中世纪神本主义文化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发展为西方近代以来的理性文化。西方社会取得了人类社会的科技、人文文化的大发展、大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西方文化传统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异,即在西方传统文化中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影响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当人类从神的脚下站立起来后,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得到了肯定,人就要替代神来主宰天地万物了。人随着理性被肯定,科技力量的增长,喊出了?“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受“科技万能”思想的影响,许多人认为人类应当而且能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在人类理性力量的成果—科学和技术日益发展的情况下,“科学主义”、“科技万能”的思想日益泛滥。人类自以为凭借科技的力量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征服、改造自然,主宰宇宙。与神本文化相对的人本主义被异化为人类要主宰一切的“人类中心主义”了。为了满足人类的贪欲,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改造又异化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这使人沦落为物质的奴隶。



  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秀传统,即“以天为则”的传统。

  中国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是强调人的自我管理,是向内的管住自己,不仅要管住感官,更要管住心。人只有管住自己的心,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在传统文化典籍中有这样的记载:“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管子?心术上》)“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管子?心术下》)“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人要保持品德,就要警惕物欲的腐蚀。如果放纵自己,对欲望无止境地追求,人就会被物控制住,丧失自己的独立性、主体性、能动性,而成为物的奴隶。

  中国文化中另一个重要传统是“以天为则”。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中国人非常强调以天地为榜样,向天地学习。如果去孔庙,人们就可以看到,我们是用“德配天地”、“德侔天地”来赞扬孔子的。圣人的品德能够与天地相配,与天地一样高明博厚。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去做万物的主宰,相反,恰恰是要向天地万物学习。道家讲的“道法自然”也是如此,“自然”不是如今所说自然界的概念,而是说事物的自然而然、本然的状态。值得我们学习的“道法自然”就是强调人应尊重事物的本然状态。

  天地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德。我们看到天地从来没有因为喜欢不喜欢而舍弃一些东西,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都是普照万物的,“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礼记?孔子闲居》)。天地是这样地广大无私,包容万物,人类首先就要学习天地的这些品德。很多人说中国的文化讲的是“天人合一”,其实,更准确地说应当是“天人合德”,即人与天在德行上的一致。天地是非常诚信的,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用一个字来形容天就是“诚”。《中庸》里讲:“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也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这也就是说,人道是从天道学来的,天道是诚,因此,人也要诚。这一说法在《周易?观卦?彖传》里也可以得到印证:“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这里的“神”不是造物主的神,“阴阳不测之谓神”,“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周易?系辞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根本的含义是指万物的变化。过去我们把 “神道设教”曲解得一塌糊涂,以为这四个字是讲抬出一个神秘的、高高在上的神来教化大家。其实,这里一点儿神秘主义都没有。我们观察天的变化之道,看到春夏秋冬四时是没有差错的,这就是诚。圣人按照天的神道—“诚”来教化民众,天下就太平了。在某种意义上讲,人主要的德行都是从天地中学来的。

  我们不仅要向天地学习,还要向万物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中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要人们学习小草顽强的精神。有两句写竹子的诗:“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是要人们坚守做人的气节,地位、身份再显赫也要虚心谦下。

  值得人学习的就是水。老子《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也就是说,水具有高的品德。很多书里都记载了“孔子遇水必观”,中国人很注意向水学习。水的品德太多了。水总是往下流,普润万物,从来不居功自傲,要求回报,这是谦虚的品德。水也能够包容万物,它没有自己的形状,而是随器赋形。孔子说“君子不器”(《论语?为政》)。水还有坚忍不拔、以柔克刚的品德。柔弱的水滴穿透了坚硬的石头,就是因为水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女人柔弱,可她又有一股韧劲儿。以柔克刚,刚柔相济,这是双赢。如果以刚对刚,一定是两败俱伤。现在社会上懂得运用柔的智慧的人太少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作用日益凸显,人们常常用阴盛阳衰来评说这种社会现象。其实,阴盛阳衰只是从现象上来看的,而实际上是阳盛阴衰。因为本来应该阴的、柔的,现在都变成阳的、刚的了。拿人类与整个自然关系来说,如果说整个自然是阳,人类是阴,现代人要去征服自然,人就变成阳了。以阳对阳,结果是人类自身遭殃。我们是阴,就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方面强调人不能做神的

正版现货-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著)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正版现货-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著)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正版现货-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著)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正版现货-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著)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正版现货-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著)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正版现货-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著)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正版现货-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著)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