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經濟舞颱上的外交*領者(中國經濟外交藍皮書(2018)) | ||
| 定價 | 138.00 | |
| 齣版社 |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4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李巍 主編 |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520320665 | |
| 重量 | 809 | |
序言 中國經濟外交邁入新時代 (1)
第壹部分 中國經濟外交2017年年度報告 (1)
一 “帶路”外交全麵發力 (3)
二 自貿區外交穩中有進 (8)
三 積極推動全球與區域經濟治理 (15)
四 雙邊經濟外交深入推進 (23)
五 通過經濟製裁促進地區安全 (36)
六 2018年中國經濟外交的展望 (39)
七 結語 (42)
第2部分 中國經濟外交月度報告 (45)
一 中國在達沃斯力推全球化(一月報告) (47)
二 中國自貿區談判有序推進(二月報告) (55)
三 中澳、中新經濟閤作上颱階(三月報告) (62)
四 中國加強與中東歐經濟閤作(四月報告) (73)
五 中國“帶路”外交新高潮(五月報告) (81)
六 中歐經濟閤作再提速(六月報告) (90)
七 中美舉行首輪全麵經濟對話(七月報告) (99)
八 美啓動對華“301調查”(八月報告) (108)
九 中國主持廈門金磚峰會(九月報告) (113)
十 中俄舉行總理定期會晤機製係列對話會(十月報告) (123)
十一 中美簽署曆史性經貿大單(十一月報告) (129)
十二 中國參加WTO部長級會議(十二月報告) (141)
第三部分 中國經濟外交重要事件 (153)
一 中國雙邊經濟外交 (155)
二 中國區域經濟外交 (397)
三 中國全球經濟外交 (425)
第四部分 中國經濟外交相關事件 (453)
第五部分 中國經濟外交相關文獻 (491)
一 重要講話 (493)
二 重要署名文章 (497)
三 部委文件及公告 (499)
四 國際重要協議、文件、聲明、公報 (501)
第六部分 中國經濟外交相關數據 (505)
主編後記 (527) 顯示全部信息
就書籍的裝幀排版而言,我注意到它采用瞭非常專業的字體和間距設計,這對於長時間閱讀長篇報告至關重要。很多學術性強的書籍為瞭追求內容密度,常常犧牲瞭閱讀的舒適度,導緻眼睛容易疲勞,但這本似乎在這方麵下瞭功夫。內文的圖錶和數據可視化處理也顯得非常剋製和專業,沒有那種花哨的圖形乾擾閱讀的嚴肅性,每一個圖錶似乎都經過瞭深思熟慮,旨在用最簡潔的方式傳遞最復雜的信息。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體現瞭一種對讀者時間價值的尊重。在我看來,一個項目的專業程度,往往體現在這些不經意的小細節上,它錶明編者不僅關心“寫瞭什麼”,更關心“如何被有效吸收”,這種麵嚮讀者的體驗優化,是衡量一本專業讀物是否真正麵嚮市場的試金石。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對“外交”和“經濟”這兩個關鍵詞的交叉點總是抱有一種近乎偏執的興趣。我期待這本書能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提供一些不同於主流媒體敘事的、更加深入和具有前瞻性的視角。我常常在想,在全球經濟秩序麵臨重塑的今天,我們國傢的外交策略是如何具體落實到每一個貿易協定、每一個海外投資項目中的?這本書的名字——“國際經濟舞颱上的外交領者”,本身就帶有一種強烈的自信和明確的立場。我希望它能不僅僅是對過去一年外交成果的梳理和總結,更重要的是,能夠對未來三到五年的趨勢做齣精準的預判,給齣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啓示。一本好的藍皮書,其價值就在於它能幫助我們“看清迷霧”,而不是簡單地“復述事實”。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那種“Aha moment”的頓悟時刻,揭示齣那些隱藏在復雜數據背後的深層邏輯。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時機非常關鍵,正值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時期,任何關於大國經濟博弈的深度分析都具有極高的時效性和參考價值。我個人關注的焦點在於,在復雜的國際政治氣候下,中國如何通過其經濟外交工具箱中的“軟實力”工具來化解外部壓力,並積極拓展新的閤作空間。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非傳統安全領域,比如數字經濟治理、綠色金融標準製定等新興議題上的獨傢分析。我期待的不是對既有政策的簡單背書,而是對政策製定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權衡利弊的內部視角。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一個多維度的信息源泉,它既是曆史的記錄者,也是未來的預言傢,為我提供一個紮實、多維度的觀察窗口,去理解我們所處這個變幻莫測的國際經濟格局。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視覺上的盛宴,那種沉穩又不失力量感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尤其喜歡封麵上那種抽象的綫條構圖,隱約讓人聯想到全球貿易的復雜脈絡和國傢間博弈的微妙平衡,非常有深度感。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內容,但僅僅是摩挲著這厚實的封皮,就能感受到編纂者在選材和裝幀上的用心良苦。裝幀的質感非常高級,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手中握著的不是一本普通的報告集,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時代記錄。我通常對這種藍皮書類的齣版物抱有一種敬畏之心,總覺得它們蘊含著不為人知的內幕和嚴謹的學術態度。從這個初步的印象來看,這本書在包裝和品牌形象的塑造上是極其成功的,它成功地將“權威性”和“專業性”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傳遞給瞭潛在讀者,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希望它能像它的外錶一樣,內容同樣精彩絕倫,不負“藍皮書”之名。
評分這本書的定價策略顯然是定位在瞭專業研究群體和高端決策圈層,這從它上市後的市場反應就能看齣來。我觀察到,在一些核心智庫和高校的圖書館裏,這本書的齣藉頻率非常高,每次去都顯示“在館外藉閱”的狀態,側麵印證瞭它在學術界和政策製定者心中的分量。這種稀缺性反而激發瞭我的好奇心,促使我下決心一定要盡快入手一本。拿到書後,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翻閱,而是快速瀏覽瞭一下目錄結構和引言部分(當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章節細節)。目錄的編排邏輯清晰得令人贊嘆,從宏觀的戰略布局到微觀的議題分析,層層遞進,顯示齣整個報告體係的嚴密組織性。這種結構感,對於需要快速定位特定研究領域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不是那種零散的論文堆砌,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分析框架,這種體係化的構建能力,在我看來是頂級報告的標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