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翁、思白,别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松江派”的主要代表。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 董其昌天才俊逸,工书法,善绘画,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后世影响深远。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 董其昌的山水,初师“元四家”,后取法董、巨,这在他的《画禅室随笔》中有记载:“余少学子久山水,中复去而为宋人画,今间仿子久,差近之。”董其昌非常注重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对前人的临仿终其生,虽八十而不辍。通过临仿来掌握典型构图章法,在其后自己创作时,能够做到随心所用。他的《集古树石画稿》就是幅临习名迹树石的画稿。他的好友陈继儒就曾在卷后题跋上指出这点:“此玄宰集古树石,每作大幅出摹之。”对后世来讲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在画稿上记录了临习时的感受,使我们了解到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他广泛吸取唐、宋、元诸家优点,在强调以古人为师的同时,反对单纯机械模仿复制,提倡师法造化。
我是一位对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情有独钟的收藏家。我对艺术品的鉴赏,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艺术家创作过程的理解。这套“美术绘画国·中国名家画库”的图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展示了名家的画作,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那些作品的临摹本和原碑拓本。这让我能够深入地了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技巧。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董其昌的书法和绘画作品的介绍印象深刻。通过临摹他的作品,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和对笔墨的独特运用。这套书的装帧也很精美,作为一本画册来欣赏,也很有价值。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收藏家或者爱好者来说,这套书都是不容错过的。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提升国画创作水平的教材。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水墨画情有独钟,尤其欣赏那些能够将意境与技巧完美结合的作品。这套“名家艺苑掇英·名家名作”的图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收录了许多中国名家的经典作品,并且提供了详细的临摹本和原碑拓本。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董其昌的山水画部分。他的画作线条流畅,墨色浓淡变化丰富,构图巧妙。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反复临摹,感觉自己的笔墨运用和构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套书不仅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材料,还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深入学习其他名家的作品了。
评分最近入手了一套关于中国书画的工具书,虽然名字很长,但内容却让我惊喜连连。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水墨画情有独钟,尤其喜欢明清时期那些大师们的笔墨韵味。这套书里收录的都是一些经典作品的临摹本,还附带了原碑拓本,这对于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宝藏。我之前也看过不少书画教程,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指导。而这套书则不一样,它很注重细节,从用笔、用墨到构图,都有非常详细的讲解。而且,它还提供了很多大师的临摹范本,让我可以跟着大师的脚步一步步学习,感受他们的创作思路。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董其昌的部分,他的山水画风格飘逸洒脱,我尝试着临摹了几幅,感觉进步很大。这本书不愧是“热门工具书”,真心推荐给所有热爱中国书画的朋友们。
评分我是一位美术院校的学生,正在攻读中国画方向。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传统绘画技法和精神的资料。偶然间看到了这套“名家艺苑掇英”系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打开书的那一刻,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这套书不仅仅是简单的作品集,更是一套系统性的教材。它对每一位名家的作品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笔墨的粗细浓淡,到色彩的搭配运用,再到构图的虚实对比,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讲解。尤其是它提供的原碑拓本,对于学习书法和绘画的根基非常有帮助。我一直在临摹其中的山水画,感觉自己的笔墨功力有了显著提升。这本书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本指路明灯。
评分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书画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够重拾年轻时的画笔,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然而,多年的疏于练习,让我的技艺有些生疏。偶然间,我从朋友那里得知了这套“名家名作·董其昌·临摹本原碑拓本热门工具书套装”。我一直很欣赏董其昌的画风,他的山水画既有文人的雅趣,又不失磅礴的气势。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收录了董其昌的许多经典作品,并且提供了详细的临摹指导。我按照书中的方法,一点点地临摹,感觉自己的手感又回来了,笔墨也渐渐有了当年的韵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其他名家的作品,让我能够涉猎更广,学习更多元的风格。这套书不仅让我重拾了对绘画的热情,更让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