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零壹财经零壹智库著的《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17)》并未沿用过往惯例给出“十大趋势与展望”,这是考虑到行业正处在监管落地时期,较大的影响因素是政策和监管措施,而影响监管的因素不便预测。不过,本书各个章节的内容实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行业趋势的判断,零壹财经长期紧密地跟踪政策和业务的发展,会及时推出分析文章和研究报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与您一起,见证P2P网贷行业的未来。
2016年,我国P2P借贷服务行业正式进入存量增 长阶段。一方面,主动停业或转型的平台大量增加, 正常运营的平台持续减少;另一方面,行业年度交易 规模增长至1.95万亿元,约为2015年的2倍,前100家 平台交易规模在1.5万亿元左右,约占整个行业的77% ,“马太效应”显著。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不断加 码、《P2P网络借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以 及各地监管动作频繁的背景下,存量平台面临较大的 合规整改压力,资产端上或通过集团化剥离P2P业务 、借道“金交所”继续开展大额借贷业务,或**转 向布局小额分散的消费信贷、车贷、供应链金融、农 村金融等。
与此同时,行业风险投资事件相对于2015年大幅 减少,但投资总额基本与2015年持平,B轮以上投资 总额占到近70%的比重,风险资本日益谨慎,产业资 本大步进入。由于P2P挂牌新三板被堵、A股上市无望 ,包括信而富、陆金所在内的多家平台都计划海外上 市。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过去4年发布《中国P2P借 贷服务行业年度报告》的基础上,继续开展**P2P 借贷行业的研究。
《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17)》由零 壹财经零壹智库著。
零壹财经 专业的新金融成长服务机构,建立了媒体+数据+研究+智库的独立第三方服务架构,拥有新媒体、零壹智库、零壹数据等服务平台。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员、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起单位并任投资者教育专委会主任单位、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成员机构、湖北融资租赁协会副会长单位、微金融50人论坛特邀成员机构、跨界创新组织COIN执委机构。 零壹智库 零壹智库是零壹财经旗下的内容品牌及研究服务平台。坚持独立、专业、开放、创新的价值观。包含零壹财经华中新金融研究院,零壹研究院、零壹融资租赁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并建立了多元化的学术团队,通过持续开展金融创新的调研、学术交流、峰会论坛、出版传播等业务,服务新金融机构,探索新金融发展浪潮。
第1章 **外行业概况
1.1 **总体概况
1.2 国外总体情况
1.3 行业年度十大事件
第2章 行业数据统计与分析
2.1 本章逻辑结构
2.2 行业整体数据
2.3 典型平台数据
2.4 年度百亿俱乐部
2.5 问题平台分析
2.6 本章统计说明
第3章 P2P借贷资产类型分析
3.1 P2P借贷资产概述
3.2 主流资产分析
3.3 细分资产分析
3.4 短期资产分析
第4章 P2P借贷与消费金融
4.1 消费金融发展概况
4.2 P2P消费金融业务模式
4.3 P2P消费金融数据分析
4.4 风险与挑战
4.5 趋势和展望
第5章 P2P借贷与汽车金融
5.1 汽车金融发展概况
5.2 P2P车贷业务模式
5.3 P2P车贷数据分析
5.4 风险与挑战
5.5 趋势和展望
第6章 P2P借贷与供应链金融
6.1 供应链金融发展概况
6.2 P2P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6.3 P2P供应链金融数据分析
6.4 风险与挑战
6.5 趋势和展望
第7章 P2P借贷与资本市场
7.1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概述
7.2 P2P网贷与资本市场分析
7.3 风险与挑战
第8章 新技术在网贷中的应用
8.1 大数据
8.2 区块链
8.3 其他技术
第9章 P2P监管与合规运营
9.1 行业风险特征
9.2 监管办法及其解释
9.3 监管落地及整改方向
9.4 监管背景下平台的新选择
9.5 北上广监管案例介绍
**0章 美国网贷市场的动荡与反思
10.1 事件回顾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颠覆传统行业的创新模式颇感兴趣,P2P借贷服务无疑是其中一个令人瞩目的例子。拿起《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17)》,我期望它能像一面镜子,照见这个行业在2017年所经历的那些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本书是否能够深入剖析P2P行业在技术、模式、合规等方面的演进历程?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关于“创新”与“风险”之间微妙平衡的疑问。在2017年,监管环境无疑是P2P行业绕不开的话题,报告中是否会详细梳理当年的监管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行业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那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普惠金融”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又经历了怎样的考验?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来展现不同类型P2P平台的生存策略,以及它们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得失。我想知道,究竟是哪些因素促使一些平台走向衰败,而另一些则在逆境中站稳脚跟?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在这个快速变化的金融科技领域,那些成功的关键要素究竟是什么?
评分作为一个对数据和趋势分析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拿起《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17)》,最想看到的便是其中蕴含的严谨而翔实的市场数据。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在2017年,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的整体市场规模、交易额、用户数量等关键指标?我希望能够看到,通过图表和数据的呈现,直观地了解当时行业的增长态势和潜在风险。报告中是否会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P2P平台进行细致的数据分类和对比分析?例如,不同地域的P2P发展水平有何差异?小型平台和大型平台在运营数据上呈现出哪些显著的不同?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否能够揭示2017年P2P行业的用户画像?借款人和投资者的基本特征,他们的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这些信息能否通过报告的数据得到清晰的展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理解P2P行业发展逻辑的有力工具,通过数据来佐证和阐释行业发展的规律。
评分当我翻阅《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17)》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描绘着那个时期中国金融市场的变革浪潮。我尤其想从这本书中探寻的是,P2P行业在2017年是如何与更宏观的经济环境相互作用的。报告是否会分析当时的宏观经济走势,例如货币政策、利率变化、以及整体的信贷环境,是如何影响P2P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我想了解,在那个特定的年份,P2P平台在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否真正实现了普惠金融的初衷?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具深度的宏观视角,而不仅仅局限于行业内部的微观观察。报告中是否会涉及P2P行业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竞合关系?当时,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P2P行业持何种态度?是否存在一些新兴的合作模式,或者是更加激烈的竞争态?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让我理解P2P行业在中国整个金融体系中所处的生态位?
评分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偶然瞥见《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17)》时,一种莫名的好奇心驱使我将其收入囊中。尽管我并非行业内部人士,也未曾深入研究过金融科技领域,但这个略显宏大的书名,尤其是“2017”这个年份的标注,让我联想到那个P2P行业风起云涌,又伴随诸多风波的年代。我预想这本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梭于当时错综复杂的P2P市场脉络之中。我想了解的是,在那一年,这个行业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是如同冉冉升起的新星,充满无限可能,还是已经显露出疲态,暗流涌动?报告中是否会细致地描绘出主要的玩家,他们的商业模式,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我更关心的是,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平台,在2017年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是监管收紧带来的阵痛,还是野蛮生长后的反噬?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时间轴,让我梳理出行业的关键节点和转折点?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枯燥的分析,而是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P2P行业真实的气息,了解那些创业者们的雄心壮志,以及在资本逐利与风险共存之间,行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评分当我被《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17)》的书名吸引时,我内心深处涌动着的是一种对未来金融形态的探究欲。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关于P2P行业在2017年后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的洞察。报告是否会提及当时行业中正在萌芽的新技术、新模式,以及这些创新因素在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我希望能够看到,作者对当时P2P行业发展方向的预判,例如,是否会朝着更加细分化的市场发展,或者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P2P行业在经历了2017年的种种挑战后,将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是会走向合规化、标准化,还是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淘汰?我想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行业“韧性”和“演变”的线索。此外,我非常关心P2P行业的发展,是否会与金融科技的其他领域,例如互联网支付、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等,产生更深层次的互动和联动?这本书能否为我描绘出,在2017年之后,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可能演变的多种未来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