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成长于西方科技文明创造出的崭新辉煌的时代。彼时,人类进入了太空,登上了月球,成功制造出第一台工业用机器人……科技的蓬勃发展也催生出主流科幻小说对人类创造力的无比自信,克拉克、阿西莫夫和海因莱因撑起了西方科幻的黄金时代。可是,迪克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的主人公迷惘于亦真亦假的世界上,挣扎于文明的陷落中,充满了对生命的依恋和对人性的追求。
《高堡奇人》是菲利普•迪克代表作之一,架空历史最杰出的经典,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小说以《易经》牵引情节,讲述了一种反转过来的“历史”——同盟国在二战中战败,美国被德国和日本分分割霸占,集权政治与东方哲学相互碰撞,探讨了正义与非正义,文化自卑与身份认同,以及法西斯独裁和种族歧视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后果。著名科幻作家韩松长文导读。
2015年,亚马逊将这部小说改编成13集系列剧《高堡奇人》,并在2016年12月出完第二季,再次让这部小说成为话题爆点,引发观众和读者热议:如果同盟国输了二战,世界将变怎样?
小说以《易经》牵引情节,通过对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穿插描述,讲述了一种反转过来的“历史”——同盟国在二战中战败,美国被德国和日本分割霸占,探讨了正义与非正义、文化自卑和身份认同,以及法西斯独裁和种族歧视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后果。
##许多年后再来看依然不喜欢。开篇的设定吸引人,后面一展开我就困了。
评分##总感觉是故事刚写了个序,可是细想其实人物都有了自己的归宿。 但是却发现其实也没讲什么,如果是个中篇可能会更好?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的可能不只是书中的主角。
评分##怎么说呢,设定不错,但可以把故事说得更利落些。
评分##故事性差了一些,通篇像一个直男癌在滔滔不绝的讲述军事时势。架空历史虚构了一个二战中日本德国获胜的战后格局,但结局似乎和德日战败的现实是一样的,美苏争霸变成了德日争霸而已。因为人性不会变,不论做出怎样的选择,终究逃不过人类的命运。
评分##这本不能理解成架空,就像《使女的故事》不能理解成狭义科幻一样。所思即真实,所见皆虚妄。
评分##相比起来,高堡奇人对确定性的质疑没有尤比克让人感觉细思恐极,因为后者关乎“每个人”,前者关乎“所有人”。但高堡奇人里有一种西西弗式的力量和希望。感动。 ps 也不能算科幻了,稍微搭点边吧…
评分##可能是我读过的PKD的作品中最不喜欢的。絮絮叨叨地重复着无趣的想象,这种想象实际上也只是当前世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实质上并无差异,我不知道这是故事设计中的一部分还是单纯只是缺乏想象力。加入的易经元素与西方意识形态相撞,但呈现出来的只是突兀。
评分##韩松在跋中形容迪克的作品“像一个装满垃圾和珍宝的大型地下室”。个人感受,用垃圾和珍宝形容都未免言过其实。书中开篇展现的齐尔丹的美洲手工艺品店更像是作品的自我隐喻——历史遗迹与高仿赝品已难辨真伪,经营策略上更是进退两难,倒是店内的壁挂式自动售货机一直在忠心耿耿地提供实惠的速溶咖啡,等待着手工制作的首饰隐喻闪耀出高光的悟道时刻……也真可谓“至简至纯,直指人心”。
评分##如果说迪克写的《高堡奇人》里阿本德森写了一本《蝗虫成灾》的虚构的同盟国胜利的小说,而《易经》认为这才是内在的真实,会不会是《高堡奇人》里的轴心国胜利的虚构才是真实的,而迪克就像是阿本德森一样说出了真实的作家????? 什么才是真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