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冰鉴正解
定价:45.00元
作者:(清)曾国藩 原著,常峰瑞 点评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7-01
ISBN:9787802116924
字数:310000
页码:2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古本《冰鉴》共七篇,本书全予收入,读者可以读到一部完整的《冰鉴》。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
凡有重要人事安排,他必先招榜上有名者,观察其相貌气色,然后再做选用与否的决定。其相人之法得自曾国藩学说之处甚多。曾国藩著有《冰鉴》一书,是谈气观相的一代宗师。据说蒋纬国在担任三军大学校长期间,《冰鉴》一书曾被指定为学生重要参考书籍。
——摘自《蒋氏王朝兴衰史》
遇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 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书》
内容提要
《冰鉴》原文虽然只有2269字,但在考辨人才上,“一身精神,具乎两目”,有开门见山的效果。全文分七篇,其中篇“神骨”前三讲、第二篇“刚柔”第三讲、第四篇“隋态”全部,颇有实用价值,也有深厚的现实基础与科学精神,是人力资源中国化、本土化的绝好教材,对国家、、军队、企业等各级识别、储备、选拔、培养人才大有帮助。 古本《冰鉴》共七篇,本书全予收入,读者可以读到一部完整的《冰鉴》。
目录
出版说明
编者序
篇 神骨
第二篇 刚柔
第三篇 容貌
第四篇 情态
第五篇 须眉
第六篇 声音
第七篇 气色
附录一 “勉强”
附录二 “培养”
附录三 曾国藩论人才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1872),湖南人,晚清重臣,湘军创建者,洋务派。他帮清朝了太平天国,也改变了清朝的权力结构,内轻而外重,无力控制地方。潮朝之亡,当始于曾国藩。他一生不爱财,不怕死,努力做清官,做名臣,是儒家后一个圣人,也是儒家后一样榜样。他如
文摘
序言
拿到《冰鉴正解》,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便扑面而来。曾国藩,这位晚清的巨擘,他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传奇色彩。而《冰鉴》,更是被视为他识人辨人的智慧结晶。常峰瑞先生的点点评注,则为这本古籍增添了现代的解读视角,让它在当下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翻开书页,我被曾国藩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所深深吸引。他观察人,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言谈举止,更是能够深入探究其内心的品德、动机,以及潜在的能力。这种“鉴”人,是一种高度的智慧,也是一种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常峰瑞先生的点评,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们揭示了曾国藩的思考逻辑,让我们明白那些看似简洁的评语背后,蕴含着多么深厚的功力。他会结合历史事件,分析曾国藩做出判断的依据,让我们看到这种智慧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读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关于识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在信息爆炸、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当下,曾国藩的“冰鉴”之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视和判断他人的有效方法。常峰瑞先生的点评,更是将这种方法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和应对人际交往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翻开《冰鉴正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曾国藩这位晚清重臣的名字,他本身就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再看常峰瑞先生的点点评注,更是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角度和智慧,能够穿透历史的迷雾,解读曾国藩的“冰鉴”之道。中央编译出版社的出版,也意味着其内容的严谨和价值。阅读这本书,并非仅仅是了解曾国藩识人用人的哲学,更像是一场与历史对话,与智慧碰撞的旅程。曾国藩所处的时代,风云变幻,人才辈出,也鱼龙混杂。在那个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他能够慧眼识人,拨乱反正,建立起强大的湘军,并引领晚清一度的“中兴”,其识人之术,无疑是关键因素。而《冰鉴》这本书,便是他将这种洞察凝练成文字的结晶。常峰瑞先生的点评,则如同在幽暗的古道上点亮了烛火,为我们指引方向,揭示那些被历史尘埃掩盖的细节,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曾国藩的洞察力是如何炼成的,他的判断标准又是什么。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提供一套识人的“秘籍”,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观察人、理解人的思维框架,一种在复杂人性中寻找真实、洞察本质的能力。在信息爆炸、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当下,这种能力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识人并非仅仅是表面的言行举止,更深层次的,是观其心、察其行、辨其德,甚至要能够洞察其潜藏的欲望和动机。常峰瑞先生的点评,恰恰在这些方面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视角,他并非照搬曾国藩的原话,而是结合现代的语境和认知,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让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评分翻开《冰鉴正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曾国藩的名字,这位晚清的重臣,其智慧早已被历史所证明。而“冰鉴”二字,更是道出了他识人辨人的精髓。常峰瑞先生的点点评注,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现代的解读维度,让古老的智慧得以更好地传承。阅读这本书,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曾国藩的识人术,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观察一个人,绝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探究其内心深处的品德、动机,甚至潜藏的欲望。这种“鉴”人,是一种高超的智慧,也是一种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常峰瑞先生的点评,恰似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深入探究曾国藩的识人智慧。他会结合历史事件,剖析曾国藩做出判断的依据,让我们看到这种智慧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它提醒了我,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一份清醒和洞察力是多么重要。曾国藩的“冰鉴”之道,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去理解和判断他人。常峰瑞先生的点评,更是将这种思维方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去应对人际交往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当《冰鉴正解》这本书出现在我面前时,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便扑面而来。曾国藩,这位晚清的巨擘,他的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传奇色彩。而他的《冰鉴》,更是承载了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常峰瑞先生的点点评注,则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曾国藩内心世界的窗户。他并非简单地复述原著,而是以一种现代的视角,解读那些古老的文字,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阅读这本书,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智慧的传承。曾国藩识人用人的能力,在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是其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他能够透过表象,看到人心的本质,能够辨别忠奸,任人唯贤。这种能力,并非天生,而是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得来的。常峰瑞先生的点评,就如同一位优秀的向导,带领我们深入探究曾国藩的识人智慧,他会分析曾国藩的判断依据,结合历史事件,让我们看到这种智慧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读这本书,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去看待他人,更是如何去审视自己,如何去理解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常峰瑞先生的点评,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分析,让我们对曾国藩的“冰鉴”之道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和判断身边的人。
评分《冰鉴正解》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就充满了探索的意味。“冰鉴”二字,本身就寓意着清澈、透彻,仿佛能照见人心最深处的秘密。曾国藩,这位饱经沧桑的晚清名臣,他的智慧沉淀在这本书中,等待着后人去发掘。而常峰瑞先生的点点评注,更是为这本古籍注入了现代的解读力。他并非简单地对原文进行解释,而是以一种更加深入、更加贴近现代人理解的方式,带领读者去领略曾国藩的识人哲学。翻开书页,我首先被曾国藩对人性的洞察所吸引。他观察一个人,绝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言行举止,而是能够深入探究其骨子里的品性、动机,甚至潜藏的欲望。这种“鉴”人,是一种高度的智慧,也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常峰瑞先生的点评,恰恰将这种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会结合历史的宏大叙事,剖析曾国藩在具体事件中是如何运用“冰鉴”之术,从而做出精准的判断。这种解读,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曾国藩的过人之处,也让我们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保持一份清醒和洞察力,去辨别真伪,去识破伪装。常峰瑞先生的点评,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让我们对曾国藩的智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类似的智慧去更好地理解和判断身边的人。
评分当我第一次接触到《冰鉴正解》这本书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曾国藩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他不仅是晚清的一代名臣,更是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卓越的识人能力而著称。常峰瑞先生对这本书的点点评注,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曾国藩内心世界的大门。他并非生硬地搬弄古籍,而是以一种现代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将曾国藩的智慧精华呈现出来。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曾国藩对人性的洞察力所折服。他能够透过一个人表面的言行,看到其内心深处的品格、动机,甚至未来的走向。这种“鉴”人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宝贵。常峰瑞先生的点评,就像一位引路人,为我们剖析曾国藩的思考逻辑,解释那些看似精辟却需要深度理解的句子。他会结合历史的跌宕起伏,让我们看到曾国藩的识人智慧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的启发。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我们常常被表象所迷惑,难以看清事物的本质。而《冰鉴正解》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深度洞察,在于透过浮华看本质。常峰瑞先生的点评,以其精辟独到的分析,让我们对曾国藩的“冰鉴”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识人用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评分《冰鉴正解》这本书,当我拿到它时,首先感受到的便是那股历史的沉淀感。曾国藩,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传奇色彩,而他的“冰鉴”,更是被誉为识人辨人的经典之作。常峰瑞先生的点点评注,如同为这本古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让它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晚清,与曾国藩一同审视着身边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对于人性的洞察,是如此的深刻和精准,以至于超越了时代,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常峰瑞先生的点评,不仅仅是对原文的解释,更是对曾国藩智慧的延伸和发展。他会结合当代的社会现象,分析曾国藩的理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应用,让我们感受到古老智慧的生命力。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识人并非易事,它需要细致的观察,深刻的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曾国藩的“冰鉴”之道,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方法论,指导我们如何去辨别一个人的品德、能力和潜力。常峰瑞先生的点评,更是将这种方法论具体化,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和运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识人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人性、如何做出明智判断的书。
评分初拿到《冰鉴正解》,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老旧的宣纸、古朴的笔墨,以及一位睿智的长者在灯下凝视。曾国藩,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解读,而“冰鉴”二字,更是蕴含了“鉴察人心,如冰雪般清澈透彻”的深意。常峰瑞先生的点评,则为这本饱经风霜的经典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并非简单地复述曾国藩的理论,而是以一种现代人的视角,穿越时空,与曾国藩进行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读《冰鉴正解》,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沉静的力量。曾国藩的识人用人,并非基于流于表面的技巧,而是深入骨髓的洞察。他看到了人性中的复杂多变,看到了表象之下的暗流涌动。常峰瑞先生的点评,将这种洞察力具象化,他会结合历史事件,分析具体的人物,让我们看到曾国藩的判断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这种“正解”的含义,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解释,更是一种对曾国藩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在今天这个节奏飞快、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们常常难以静下心来去深入了解一个人,更别提洞察其本质了。我们习惯于根据第一印象、社交媒体上的标签来快速评判,这无疑是危险的。而《冰鉴正解》恰恰提供了一种反思的契机,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识人,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常峰瑞先生的点评,以其独到的见解和翔实的论述,引导读者去发掘曾国藩智慧的精髓,去理解何为真正的“冰鉴”之道。
评分《冰鉴正解》这本书,从名字开始就充满了吸引力。“冰鉴”二字,就意味着清澈、透彻,能照见人心。曾国藩,这位饱经风霜的晚清名臣,他的智慧沉淀在这本书中,等待着后人去发掘。常峰瑞先生的点点评注,更是为这本古籍注入了现代的解读力,让它在今天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初读此书,我便被曾国藩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所震撼。他观察人,绝不仅仅停留于表面,而是能够深入探究其品德、动机,甚至潜藏的欲望。这种“鉴”人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宝贵。常峰瑞先生的点评,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深入探究曾国藩的识人智慧。他会结合历史事件,剖析曾国藩做出判断的依据,让我们看到这种智慧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读这本书,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智慧的传承,更是对人性的深刻反思。曾国藩的“冰鉴”之道,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去理解和判断他人。常峰瑞先生的点评,更是将这种思维方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去应对人际交往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冰鉴正解》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场关于“人”的深度探索。曾国藩,这个名字足以引起无数的兴趣,而他所著的《冰鉴》,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宝库。常峰瑞先生的点点评注,则为这本古籍增添了现代的解读维度,让古老的智慧得以更好地传承和理解。初读此书,便被曾国藩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所折服。他观察人物,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更是深入探究其内心深处的动机、品行以及潜在的能力。这种“鉴”人,如同照亮黑暗的烛火,能够照出人心隐藏的真实面貌。常峰瑞先生的点评,恰如其分地为我们揭示了曾国藩的思考逻辑,他会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曾国藩做出判断的依据,让我们明白,那些看似简单的评语背后,蕴含着多么深厚的功力。读这本书,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在当今社会,我们每天都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学会如何去“鉴”人,变得尤为重要。这本书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识人法则,而是启发我们去建立一套观察和分析人性的框架,去培养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常峰瑞先生的点评,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严谨的分析,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曾国藩智慧的光芒,也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对人性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